- 2021-09-2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学案 [考纲要求]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a)。3.特异性免疫(b)。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a)。5.免疫接种的应用(a)。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a)。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a)。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a)。 考点一 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1.人体内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物理屏障是指皮肤(如角质细胞)和内脏器官等管道的黏膜;化学防御,如油脂腺分泌的油脂。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①炎症反应:受损伤的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②从毛细血管钻出的细胞: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提醒 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2.淋巴细胞的起源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从功能上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其起源和分化如图所示: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含有的特异性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MHC。 (2)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1)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 ) (2)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 ) (3)泪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 (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 (5)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 ) (6)所有的抗原均来自体外( × ) (7)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 (8)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与生俱来的,可以对付所有病原体的免疫( √ ) 通过表格比较免疫细胞的种类、来源和功能 种类 来源 功能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吞噬、消化病原体,使抗原降解成肽并与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辅助性T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分泌多种蛋白质或白细胞介素-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识别并消灭已被感染的细胞、癌细胞或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识别抗原,在二次免疫中快速地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使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还可使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记忆B细胞 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识别抗原,在二次免疫中快速地分化为效应B细胞 命题点一 非特异性防卫 1.(2018·宁波十校联考)一些血浆蛋白对病原微生物的破坏反应,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笫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答案 B 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血浆蛋白对病原微生物的破坏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选B。 2.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故A细胞为巨噬细胞,A项错误;该过程表示巨噬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吞噬病原体,并将病原体消化,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项错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多数情况下,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D项正确。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种类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 作用对象 所有病原体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第二道防线(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淋巴细胞) 联系 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命题点二 免疫细胞的起源及作用 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 解析 图中a为T淋巴细胞,b为B淋巴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B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它们功能的不同。 4.(2019·临安质检)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而容易发生感染 B.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同一种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相同的MHC分子 D.效应B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答案 A 解析 人体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而容易发生感染,A项正确;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项错误;除了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分子,C项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项错误。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1.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 (3)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 (4)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2.细胞免疫 (1)细胞免疫的目标: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细胞免疫的过程 3.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主要目标: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2)体液免疫的过程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区 别 核心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作用对象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免疫物质 抗体 细胞因子(多种蛋白质)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中和或凝聚而使其失效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并消灭之 关系 对于细胞外的抗原,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5.二次免疫应答及其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比普通的B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比普通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更快地分裂、分化出新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机体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坐标曲线图示 由图示信息可知: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既快又多。 (1)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和物质有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抗体和白细胞介素-2( × ) (2)如果抗原隐藏到靶细胞中,则先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将释放出来的抗原消灭( √ ) (3)如果人体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则会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功能和全部的细胞免疫功能( √ ) (4)只有体液免疫具有二次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只有初次免疫应答( × ) (5)多次注射某种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或效应B细胞的数量( × ) (6)初次免疫过程中效应B细胞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有一个来源,但二次免疫过程中有多个来源( √ ) 下图中所示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思考回答: (1)据图分析可知,细胞A具有吞噬作用,为巨噬细胞。 (2)细胞B能直接识别抗原,为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3)细胞C在细胞D的作用下会裂解,所以C是被感染的体细胞。 (4)细胞D可识别并消灭被感染的体细胞,所以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5)图中代表抗原的是①④⑤(填数字)。 命题点一 免疫细胞的识别 1.(2018·杭州二中期末)下列有关人体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多数细胞的表面均存在MHC,但成熟红细胞表面不存在MHC B.除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C.MHC在胚胎发育中产生 D.MHC是人体的一种身份标签并能被自身白细胞识别 答案 A 解析 成熟红细胞表面也存在MHC,A项错误;除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B项正确;MHC在胚胎发育中产生,C项正确;MHC是人体的一种身份标签并能被自身白细胞识别,D项正确。 2.(2018·浙江十校联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个体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MHC都相同 B.每个B淋巴细胞表面只带一种抗原受体 C.每个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都不相同 D.抗原只能与B淋巴细胞表面适合的受体结合 答案 C 解析 同一个体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MHC都相同,A正确;每种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带一种抗原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B正确;不同的B淋巴细胞表面可能有相同受体,C错误;抗原只能与B淋巴细胞表面适合的受体结合,D正确。 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技巧 (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2)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 命题点二 特异性免疫过程及分析 3.(2019·浙江五校联考)某种病毒侵入机体的部分图示如图,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B.b能将a上的抗原分子降解成肽 C.④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的宿主细胞 D.⑥表示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 A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病毒、b是巨噬细胞、c是细胞毒性T细胞、d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g是靶细胞、h是宿主细胞;①是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②是巨噬细胞呈递抗原、③是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④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⑤是靶细胞裂解、⑥是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溶解死亡。该过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b巨噬细胞能将a病毒上的抗原分子降解成肽,B正确;④可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的宿主细胞,C正确;⑥表示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4.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答案 C 解析 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项错误;细胞a是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f是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此,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b、c、d、e、g,B项错误;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C项正确;细胞e是记忆T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才会发挥作用,D项错误。 命题点三 二次免疫应答及曲线分析 5.下图表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 C.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b段发生了免疫应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现象,因此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A项正确;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应答,B项错误;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据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项正确。 6.下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淋巴细胞 答案 A 解析 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应答,bc段属于初次免疫应答,bc段的斜率小于de段的斜率;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 考点三 免疫接种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1.免疫接种 (1)概念: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2)免疫方式: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3)疫苗种类: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③减毒的微生物。 (4)预防接种时常采取两次或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来增强效果,使免疫持续时间延长甚至终生保持免疫力。 2.免疫接种的应用 (1)主动免疫:通过注射或口服疫苗,使机体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的免疫方式。 (2)被动免疫: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的免疫方式。 3.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1)概念:一些人对致敏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2)类型:速发型过敏反应与迟发型过敏反应。 提醒 抗原与致敏原的不同 (1)抗原与致敏原:致敏原对于过敏者来说是一种抗原,但对于其他个体来说则不是抗原。即致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而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 (2)过敏反应必须是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3)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的抗体的分布位置不同。 4.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①特点:生来就有。 ②病因: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艾滋病 ①致病病毒:HIV。 ②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③致病原因: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HIV破坏,严重削弱免疫功能。 ④预防措施 (1)过敏反应不可能发生于初次免疫过程中( √ ) (2)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侵入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 (3)HIV侵入机体后只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使全部的细胞免疫及大部分的体液免疫功能丧失( × ) (4)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 √ ) (5)蛇毒、抗蛇毒素及凝集素是免疫学应用中常见的物质,蛇毒是抗原,抗蛇毒素和凝集素是抗体( √ ) (6)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 ) 如图表示机体对“非己”成分进行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请思考: (1)图示过程属何类免疫?它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提示 图示过程为体液免疫,它是后天形成的。 (2)图中①~④细胞的名称是什么?其遗传信息是否相同? 提示 ①~④依次为: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致敏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这些细胞具相同的遗传信息。 (3)②细胞旁边的“黑点”表示何类物质?直接注射物质Y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属主动免疫还是被动免疫? 提示 ②细胞旁的“黑点”表示白细胞介素-2;直接注射物质Y预防和治疗疾病属于被动免疫。 (4)图示中,不能识别抗原、识别但不具特异性识别能力及可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分别是①~④中的哪一类? 提示 细胞④不能识别抗原,细胞①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②、③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1.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比较项目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概念 利用二次免疫的特点,用疫苗引起机体的初次免疫应答,而使机体在真正被病原体侵入时,启动二次免疫过程,将病原体遏制于萌芽阶段。可以通过两次或多次接种疫苗的方法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通过接种针对某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即含抗体血清)而获得免疫力 特点 产生抗体较慢,所以要提前注射疫苗,但维持时间较长 与主动免疫相比,被动免疫效应快,一经输入即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致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致敏原 机体第一次或以后各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细胞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关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命题点一 免疫接种(预防接种)的应用 1.(2018·湖州期末)被狗重度咬伤的受伤者要进行联合免疫,即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与抗狂犬病抗体,以利于早期保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个抗狂犬病抗体分子可同时结合两个相同抗原 B.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生的免疫方式属于主动免疫 C.伤者的成熟B淋巴细胞在咬伤前不能合成相应的抗体 D.多次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 C 解析 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一个抗体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A正确;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生的免疫方式属于主动免疫,B正确;成熟的B淋巴细胞在伤者被咬伤之前能够合成相应的抗体,C错误;多次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2.我国人用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获准生产,专家称,这对防控禽流感以及可能的流感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该疫苗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B.接种疫苗后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属于主动免疫 C.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将获得对各种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 D.多次接种,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 C 解析 接种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个体不患病而获得免疫力,从而预防一些传染病,为主动免疫过程。接种该疫苗,只能针对该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能力;多次接种能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命题点二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3.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 D 解析 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是对外来器官排异,属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A项错误;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免疫功能过强中的过敏反应,B项错误;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引起的免疫缺乏病,C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D项正确。 4.(2018·杭州一模)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致敏原产生的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全球化会使人们接触更多的生物,但不会增加过敏的概率 C.先天性免疫缺乏病的症状与AIDS相似,而且也是传染病 D.不慎感染HIV后,若不及时治疗,传染他人的概率会增大 答案 D 解析 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致敏原产生的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异常,A错误;全球化会使人们接触更多的生物,会增加过敏的概率,B错误;先天性免疫缺乏病的症状与AIDS相似,但不是传染病,C错误;不慎感染HIV后,若不及时治疗,传染他人的概率会增大,D正确。 命题点三 HIV及艾滋病的防御 5.(2018·温州联考)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母婴遗传 B.患者的血液、精液中均会有HIV C.会通过蚊虫叮咬、共用注射器针头而传播 D.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HIV攻击脑细胞 答案 B 解析 艾滋病可以在母婴间传播,但不会遗传,A项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患者的血液、精液中均会有HIV,B项正确;艾滋病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C项错误;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其他病原体或患恶性肿瘤等疾病,D项错误。 6.(2018·宁波十校联考)下列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B.HIV含两条病毒RNA,是逆转录病毒 C.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 D.HIV外层脂类膜中只有病毒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 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入细胞,A正确;HIV含两条病毒RNA,是逆转录病毒,B正确;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均可能有HIV,C正确;HIV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内掺有病毒蛋白质,D错误。 探究真题 预测考向 1.(2018·浙江4月选考)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 B 解析 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移植皮肤片在切除胸腺的小鼠乙身上存活时间更长,说明T淋巴细胞在皮肤移植手术中起到了排斥异体皮肤的作用,B正确。 2.(2017·浙江11月选考)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答案 B 解析 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后会对T淋巴细胞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细胞免疫,故切除组易感染该菌,A错误;抗T细胞抗体是对T淋巴细胞造成伤害的物质,故注射后会使T淋巴细胞减少,易感染该菌,B正确;小鼠血清中含有抗体,注射后对抗原免疫力更强,故未注射组更易感染该菌,C错误;染菌小鼠的体细胞中会存在对该菌的记忆细胞,故能增强注射组的免疫能力,所以未注射组更易感染该菌,D错误。 3.(2017·浙江4月选考)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答案 B 解析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分泌物中增殖,A项错误;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B项正确;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C项错误;当一个细胞毒性T细胞遇到与它的受体相应的抗原,而且是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时,这个T细胞便会受到刺激。但是还必须有一个辅助性T细胞也被同样的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所激活,这个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能够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D项错误。 4.(2016·浙江10月选考)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等 C.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答案 A 解析 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特定的抗原,因为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有特异性受体,A项正确;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项错误;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项错误;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被外来的抗原致敏而活化,D项错误。 5.(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答案 D 解析 HIV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会侵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