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门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荆门市2020年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收获的粮食要先晾晒,使含水量降到行业标准规定的值以下,再入库储藏,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霉烂的发生,延长储藏时间。其理由不成立的是(  )‎ A. 水是细胞内大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B. 水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了水溶液环境 C.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D. 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定义 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含量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功能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联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 ‎【详解】由于水既能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水溶液环境,也可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且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可以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降低粮食的含水量,可降低细胞的代谢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和水分的产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进而减少或避免霉烂的发生,延长储藏时间,ABD正确;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晒干粮食的过程中不会丢失结合水,C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早在19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手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 - 16 -‎ ‎ 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 "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B. 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 C. 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 D. 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免疫是指正常机体所具有的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能力。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详解】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免疫功能增强,效应T细胞攻击癌细胞,A错误;‎ 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错误;‎ C、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C正确;‎ 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 故选C。‎ ‎3.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的成败。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恩格尔曼使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 C. 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叶绿体 D. 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不选用已开放豌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应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故实验材料应选择无色或色浅的。水绵的叶绿体为带状,恩格尔曼通过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 16 -‎ ‎【详解】A、“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择无色或色浅的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含紫色的大液泡,不适合做该实验的实验材料,A错误; B、恩格尔曼利用水绵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错误; ‎ C、菠菜叶下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C错误; 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减数分裂发生在开花前,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D。‎ ‎4.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 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零电位 C. 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 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详解】A、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A正确;‎ B、由图可知,刺激前电表向右偏转,因此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零电位,B正确;‎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恢复到刺激前的状态,即向右侧偏转,C错误;‎ 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16 -‎ ‎5.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与碱基A配对,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分子加热后得到5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可能是 (  )‎ A. A B. T C. G D. C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 ‎3、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Bu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 ‎【详解】设突变的正常碱基为P,该碱基突变后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与碱基A配对,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A—BU,该DNA分子经过第二次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上对应位置的碱基为A—BU、A-T,水解形成的单链类型为图示中的前面三种情况。后面的两种单链类型说明亲代DNA经过两次复制后的另两个DNA分子上的碱基对为C-G,由于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突变为BU,故最左面的单链为突变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最右面的链为亲代DNA分子的另一条模板链,根据最下面碱基为C,可知对应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应该为G,即鸟嘌呤,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16 -‎ A.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C. 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 D. 即便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依然发生着演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该图是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放牧强度,因变量是物种丰富度。根据柱状图可知,从 2010 年到 2012 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从 2010 年到 2012 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正确;‎ 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是对物种数目的调查,应该全部统计,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错误;‎ C、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会发生演替,D正确。‎ 故选B。‎ ‎7.中暑常伴有发热症状,严重时还会损伤脏器。肾脏损伤时,血液中尿素氮等物质含量会升高,且肾组织切片检查会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为研究药物姜黄素预处理对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所做实验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项目 甲组 乙组 - 16 -‎ 实验材料 相同生理状况的健康大鼠40只 相同生理状况的健康大鼠40只 首次处理 用适量姜黄素溶液连续灌胃7天 A 再次处理境温度(干热环境温度为41C)‎ 均分为4组 均分为4组 干热 干热 干热 干热 干热 干热 干热 干热 Omin ‎50min ‎100min ‎150min ‎0min ‎50min ‎100min ‎150min 相应时间点检测大鼠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同时取肾组织制片,观察病理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B ‎(1)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______,在干热处理时大鼠主要通过______散热。‎ ‎(2)乙组首次处理A为______。分别对每组大鼠进行不同时间干热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 16 -‎ ‎(3)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 ‎(4)表中实验结论B______。‎ ‎【答案】 (1). 下丘脑 (2). 汗腺分泌 (3). 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天 (4). 获得不同程度中暑大鼠 (5). 是否用姜黄素预处理,干热处理时间 (6). 姜黄素预处理对不同程度中暑大鼠的肾损伤都具有保护作用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药物姜黄素预处理对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用姜黄素预处理和干热处理时间,因变量是血液中尿素氮含量、病理损伤程度,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其它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中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在实验设计中还要遵循对照原则。识图分析可知:姜黄素预处理不同程度中暑大鼠的肾损伤都具有保护作用。‎ ‎【详解】(1)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在干热处理时,环境温度为41℃,大鼠主要通过汗腺分泌散热。‎ ‎(2)甲组首次处理为用适量200mg/kg 姜苗连续灌胃7天,作为对照,则乙组首次处理A为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天;根据实验的目的:研究药物姜黄素预处理对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因此分别对每组大鼠进行不同时间干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不同程度中暑大鼠。‎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姜黄素预处理、干热处理时间。‎ ‎(4)观察分析柱形图可知,姜黄素预处理组血液中尿素氮含量、病理损伤评分都低于生理盐水组,可见姜黄素预处理对不同程度中暑大鼠的肾损伤都具有保护作用。‎ ‎【点睛】本题以研究药物姜黄素预处理对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肾损伤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实验的变量等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找出实验的目的,进而判断和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把握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进行实验步骤的补充,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8.科研人员在一晴朗的白天,检测了自然环境中某种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6 -‎ ‎(1)A→B段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叶绿体内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应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E点。‎ ‎(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为验证这一推断,科研人员以该植物长出幼果的枝条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果实等器官并被利用)‎ ‎①将长势相似,幼果数量相同的两年生树枝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一定浓度的______(填“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或“2,4-D”)进行疏果处理,乙组不做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两组枝条上相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和比较,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强度 (2). 大于 (3). 抑制 (4). 2,4-D (5). 甲组枝条上叶片的光合效率低于乙组 ‎【解析】‎ ‎【分析】‎ 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 16 -‎ ‎【详解】(1)A→B段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因此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2)C点与E点相比,光照强度相同,光反应阶段产物量相同,但C点光合速率较高,说明CO2的还原过程生成的有机物的速率大于E点,即C点生成五碳化合物的速率大;‎ ‎(3)在光照强度为800μE·m-2·s-1时,上午测得光合速率数值高于下午测得的数值,据此可推断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起抑制作用;‎ ‎②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有两重性,因此甲组用一定浓度的2,4-D进行疏果处理,乙组不做处理;‎ ‎③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由于甲组进行了疏果处理,叶片产生的有机物运输会发生障碍,故预期结果为甲组枝条上叶片的光合效率低于乙组。‎ ‎【点睛】明确实验设计的变量与对照原则,并能结合题干信息中的光合作用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近日,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正在东非蔓延,对东非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造成本次蝗灾的罪魁祸首就是沙漠蝗虫。如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分解者与无机环境未画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狼位于第_____营养级。‎ ‎(2)此食物网中,牧鸡与蛙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 ‎(3)目前,控制沙漠蝗群和蝗蝻带的主要方法是,主要使用汽车和空中喷雾器以小剂量(称为超低量(ULV)配方)施用有机磷化学品,此方法属于______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不建议频繁使用,为什么?__________(至少2点)‎ - 16 -‎ ‎(4)相比于杀虫剂治蝗,中国的“牧鸡治蝗”有效又环保,此种治蝗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 ‎(5)若牧鸡的食物40%来自沙漠蝗虫,4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草和水稻多少克?________‎ ‎【答案】 (1). 6 (2). 四、五 (3). 捕食与竞争 (4). 化学 (5). 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蝗虫对化学药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可能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 (6). 生物 (7). 12800g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不体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其图中可以发现6条食物链:草→沙漠蝗虫→蜘蛛→牧鸡→狼;草→沙漠蝗虫→牧鸡→狼;草→沙漠蝗虫→蛙→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蜘蛛→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蛙→牧鸡→狼。‎ ‎【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狼处于第四、五营养级。‎ ‎(2)图中牧鸡以蛙为食,同时牧鸡和蛙均捕食沙漠蝗虫,因此二者之间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3)施用有机磷化学品属于化学防治,有机磷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蝗虫对化学药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也可能该化学品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因此该种防治方法不建议频繁使用。‎ ‎(4)“牧鸡治蝗”利用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这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5)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来自沙漠蝗虫的有8g,来自蜘蛛的有8g,来自蛙的有4g,则走沙漠蝗虫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g,走蛙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4000g,走蜘蛛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0g,因此一共需要最多水稻和草12800g。‎ ‎【点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此题考查的相关知识较多,理解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传递的,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荨麻草雌雄异株,且经常出现雌雄败育(无花蕊)现象,杂交实验发现,F1总是无花蕊︰雄株︰雌株=2︰1︰1,再将F1雄株和雌株杂交,F2也出现无花蕊︰雄株︰雌株=2︰1︰1。有同学对上述现象做如下图解,请进一步分析回答:‎ - 16 -‎ ‎(1)以上图解,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_____________环节,其核心内容至少包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同对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另有同学对核心内容中的③提出质疑,你认为对此质疑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采用_________育种方法很容易得到了纯合的雄株,准备将此雄株与天然雌株杂交,预测子代的性状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提出假说 (2). 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A_B_)和aabb一样不育(无花蕊) (3). 只含有A基因(不含B基因)时表现为雄株,只含有B基因(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雌株 (4). 有道理,因为当不同对的基因位于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杂交的结果和以上解释相同,所以不能确定不同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 (5). 单倍体 (6). 无花蕊:雄株=1: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图解过程很好的解释了题干结果“荨麻草雌雄杂交,F1总是无花蕊:雄株:雌株=2:1:1,再将F1雄株和雌株杂交,F2也出现无花蕊:雄株:雌株=2:1:1”,据此判断:天然荨麻草若同时存在A和B和同时都不存在时,是无花蕊植株而败育,因此雌株基因型为aaBb,雄株基因型为Aabb,雌雄植株杂交遵循基因的分离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以上图解,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提出假说环节,其核心内容至少包括:‎ ‎①当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A_B_)和aabb一样不育(无花蕊);‎ ‎②基因型为A_bb的个体为雄株,基因型为aaB_的个体为雌株。 ③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时和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这两种情况下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和ab,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杂交的结果也和以上解释相同,因此不能确定不同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 - 16 -‎ ‎(2)由于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为纯合子,所以用单倍体育种能很容易得到纯合的雄株。纯合的雄株的基因型为AAbb,将此雄株与天然雌株杂交,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且比例是1:1,其中AaBb表现为无花蕊,Aabb表现为雄株,即无花蕊:雄株=1:1。‎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干信息,通过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北方盛产山植,常添加白砂糖和酵母菌进行发酵,酿成甜美的山楂酒。如果将山楂酒过滤后稀释下,再添加醋酸菌,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还可生产山楂果醋,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醋酸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菌种提供______(碳源或氮源或生长因子)。下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______ %左右最为合理。‎ ‎(3)科技人员计划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即这些菌种可以固定CO2,从化学反应中获取能量。他们首先对菌种进行基因改造,转入几种固定CO2和获取化学能所需的关键基因,再将它们放在______环境中续连续选择培养,200天后,能够“只吃CO2”的菌种终于诞生。‎ ‎(4)为节省资源,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可利用同一个装置,但要将温度______,保证空气______。‎ - 16 -‎ ‎(5)借鉴前面发酵的经验,某工厂计划大批量生产山楂果醋。为进一步提高产量,预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请你简单说明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碳源 (3). 15 (4). 不含有机物 (5). 升高 (6). 流通 (7). 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进行发酵,果醋产量最高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 ‎【解析】‎ ‎【分析】‎ 果酒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醋酸菌是需氧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详解】(1)醋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白砂糖可以为菌种提供碳源,由图可知,白砂糖添加量小于15%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酒精含量增加,大于15%,白砂糖含量再增加,酒精含量也不再增加。故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5%左右最合理。‎ ‎(3)要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应该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菌种放在不含有机物的环境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即为自养型菌种。‎ ‎(4)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故若利用同一个装置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将温度升高,且需要保证空气流通,保证醋酸菌有氧呼吸。‎ ‎(5)要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需要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进行醋酸发酵,醋酸产量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最佳发酵温度。‎ ‎【点睛】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新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棘突、脂质膜、包膜成分都是含有蛋白质,它们分别是由病毒RNA的基因S、M、E的指导合成)。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6 -‎ ‎(1)新冠病毒侵染过程中,棘突首先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可能作为病毒的疫苗。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第一步是得到基因S,以用于后续操作,请简述获取S基因过程_______________。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______。理论上,目的基因S应该导入____________细胞中让其表达,以得到合适的产物。‎ ‎(2)制备出来的“产品”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作为疫苗来使用。‎ ‎(3)检测新型肺炎的一般策略是检测疑似病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如果检测核酸,一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检测其特异性蛋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提取病毒的RNA,逆转录成对应DNA后,PCR技术扩增得到基因S (或对病毒基因S测序,然后人工合成基因S )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 哺乳动物细胞(或大肠杆菌、哺乳动物) (5). 没有传染性和致病性(或:没有“毒性”) (6). 能引起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7). 探针法(或:PCR法) (8). 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 ‎【分析】‎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的方法: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 16 -‎ ‎【详解】(1)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第一步是得到基因S,以用于后续操作,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应提取病毒的RNA,逆转录成对应DNA后,PCR技术扩增得到基因S(或对病毒基因S测序,然后人工合成基因S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理论上目的基因S应该导入受体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或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中让其表达,才能得到合适的蛋白质产物。‎ ‎(2)制备出来的“产品”不能对接受疫苗的生物有害,还应使其产生抗体,必须具备没有传染性和致病性(或:没有“毒性”)、能引起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才能作为疫苗来使用。‎ ‎(3)检测新型肺炎的一般策略是检测疑似病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如果检测其核酸RNA,RNA可由DNA转录而来,一般用探针法(或:PCR法);如果检测其表达的特异性蛋白,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 ‎【点睛】本题结合社会热点新冠肺炎,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16 -‎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