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模拟考试(一)‎ 高 三 理 科 综 合(生物)‎ ‎1.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二糖和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 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 C. 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一切生物都必不可少的物质 D.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 ‎2、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各自基本的组成单位形成的多聚体 ‎【详解】A、生活中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乳糖,其中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因此,组成二糖的单体不都是葡萄糖,A错误;‎ B、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这也是脂肪作为储能物质的原因之一,B错误;‎ C、磷脂是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但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对于此类生物磷脂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C错误;‎ D、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D正确。‎ 故选D。‎ ‎2.医学上把LDL称为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类富含胆固醇的蛋白质(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体内多余的LDL易沉积在动脉的管壁上,会引起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体内有2/3的LDL可借助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完成对LDL的降解(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18 -‎ A. 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 B. 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 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 D. LDL受体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溶酶体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表示LDL的降解过程,图中可以看出,LDL与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然后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蛋白质降解,释放出胆固醇。‎ ‎【详解】A、溶酶体是细胞内的酶仓库,由单层膜包被,富含蛋白酶等各种酶,图中信息表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A正确;‎ B、胆固醇属于脂质类物质,它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相似相溶性,因此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因此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 C、LDL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属于胞吞,胞吞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C错误;‎ D、LDL受体为蛋白质分子,其空间结构形成与溶酶体无关,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关于下列生物实验相关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8 -‎ A. 图甲中色素带Ⅳ的颜色为蓝绿色,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B. 图乙所示的样方中,植物种群密度约为2株/m2‎ C. 图丙中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液体是细胞中流出的水分 D. 图丁中的细胞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大部分处于细胞分裂间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2、样方法的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 ‎3、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图甲中色素带Ⅳ为叶绿素b,颜色为黄绿色,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在滤纸上扩散的最慢,A错误;‎ - 18 -‎ B、样方法的计数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样方中个体数为8,样方面积为为4 m2,所以种群密度约为2株/m2,B正确;‎ C、图丙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状态,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液体是外界溶液,C错误;‎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为正方形排列紧密,不含大液泡,而图丁细胞呈长方形,有大液泡,所以图丁细胞不是分生区细胞,D错误。‎ 故选B。‎ ‎4.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 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蔗糖不能进入细胞 C. 实验曲线图推测出萝卜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比甘油载体数量少 D.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大小保持不变。‎ ‎【详解】A、对照组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A正确;‎ - 18 -‎ 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当溶质分子不能被细胞吸收(或进入细胞)时(如蔗糖),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而当溶质分子能够被吸收时(不论是主动吸收如KNO3还是被动吸收如甘油),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B正确;‎ C、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C错误;‎ D、蔗糖组只失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了,D正确 故选C。‎ ‎5.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 A. 图1、2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Ⅱ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 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 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 图3曲线的k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答案】B ‎【解析】‎ ‎【分析】‎ ‎1、J型曲线: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 18 -‎ ‎【详解】A、图1、2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1中的曲线Ⅱ为“S”型曲线,种群存活率越高种群的增长越快,图3所示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最快,达到K时增长最慢,符合曲线II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A正确;‎ B、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但种群密度不是最大,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B错误;‎ C、实验条件下培养酵母菌,早期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增长,而酿酒时,要使酒精大量积累则种群数量应较长时间保持K值,C正确;‎ D、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因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斗争越激烈,图3曲线的K点种群密度最大,达到最大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B。‎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群落的基本单位 D. 禁止滥杀捕猎野生动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详解】A、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禁止滥杀捕猎野生动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C。‎ ‎7.草莓比较耐阴,若将其栽种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18 -‎ 材料用具:二叶期草莓幼苗若干、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1/3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与分析: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草莓幼苗若干,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遮阳网进行处理。将两组草莓幼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片叶左右,测得其净光合速率如图甲所示。‎ ‎(1)据图甲分析,实验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预期不符,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 ‎(2)有同学推测遮阴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反应,并据此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乙的结果。由图乙可知,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__________。‎ ‎(3)某同学推测,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简单的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4)综上所述,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 ‎【答案】 (1). 在实验时间内,实验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 (2). 暗 (3). 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 (4).‎ - 18 -‎ ‎ 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5). 遮光比例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研究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和柱形图为切入点,明辨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对比分析图甲中两曲线的变化趋势、图乙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固定CO2的效率和CO2的补偿点的差异,并围绕“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对比分析对照组和遮荫组的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实验组(遮荫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在实验时间内,遮阴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 ‎(2)图乙显示,实验组(遮荫组)固定CO2的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2的补偿点却高于对照组,说明遮阴使实验组的CO2的利用率降低,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究其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引起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 ‎(3)欲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的推测是否正确,其实验思路为: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4)综上分析,左右自然光强,降低了草莓叶片利用CO2的效率,因此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 ‎【点睛】本题以反映“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与柱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8.科研人员深入到很多年前进行核试验的地区进行调查,在一片生长较为旺盛的植物种群中发现了与野生植物有明显差异的三种变异植株甲、乙、丙。该物种为雌雄异株植物,在核试验以前,这三种变异类型的植株并不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植株的变异最终来源于________。对比该实验前后,该物种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该种群雌雄植株中都有变异型甲存在,已确定为核遗传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试验,以判定该变异基因的显隐性,以及该基因所在的位置是常染色体还是伴X染色体(注:野生型一般为纯合子)。‎ - 18 -‎ 第一步:选取多株雄性变异型甲植株和雌性野生型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播种收获的种子,统计子一代植株的情况,并进行分析。‎ ‎①子一代个体中有变异型甲植株出现:‎ Ⅰ. _________。‎ Ⅱ. __________。‎ ‎②若子一代个体中没有突变个体出现,则让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在子二代中:‎ Ⅰ.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纯合的变异型植株甲、乙若干,假设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怎样判断这两种变异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简要地说明步骤及结果、结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发生了进化 (3).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 若子一代都为突变型或突变型多于(或等于)野生型,且突变型和野生型中雌雄个体均有,则变异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5). 若子代中雄性个体都为野生型,雌性个体都为突变型,则变异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6). 若子二代中只有雄性个体中出现突变型,则变异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7). 若子二代雌雄个体中均有突变型和野生型,则变异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8). 两种类型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如果子二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 ‎【解析】‎ ‎【分析】‎ 核辐射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子,由于同一物种的野生型出现了三种变异类型,可以说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由于基因突变了产生了新的基因,因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详解】(1)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了产生了新的基因,因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2)根据题意,野生型一般为纯合子且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所以,若子一代个体中有变异型甲植株出现,则可推断变异型基因相对野生型基因为显性;若子一代个体中无变异型甲出现,则可推断变异型基因为隐性基因控制。‎ ‎①根据上述分析,子一代出现变异型说明变异型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 - 18 -‎ Ⅰ.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是雄性变异型甲(A_)和雌性野生型(aa)植株,子一代都为变异型甲或变异型甲多于(或等于)野生型,且变异型甲和野生型中雌雄个体均有。‎ Ⅱ.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AY(变异型甲)和XaXa(野生型),因此子一代中雄性个体为都为野生型,而雌性个体都为突变型。‎ ‎②根据上述分析,子一代中没有突变个体出现,说明变异型基因为隐性基因控制。则让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Ⅰ.若控制变异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XaY(变异型甲)与XAXA(野生型),子一代是XAY和XAXa,因此子二代中只有雄性个体中出现突变型。‎ Ⅱ.若控制变异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aa(变异型甲)与AA(野生型),子一代是Aa,所以子二代雌雄个体中均有突变型和野生型。‎ ‎(4)假设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合的变异型植株甲、乙作为亲本,两种类型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如果子二代出现9∶3∶3∶1(或其变式)的性状分离比,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其应用能力,重点在于应用“假说——演绎法”原理,提出假说再进行合理的论证,最终得出不同假说间的特征性结论从而证明假说。‎ ‎9.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都位于颈部,虽然甲状旁腺依附在甲状腺上,但它们是两种功能独立的内分泌腺,有完全不同的生理作用。甲状旁腺可以分泌一种参与体液中无机盐调节的激素——甲状旁腺素(PTH)。具体调节过程如图甲。图乙为青蛙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曲线。‎ - 18 -‎ ‎(1)PTH除了可以通过肾脏重吸收、骨骼溶解直接提升血钙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化某一种脂质__________(填写一种物质)间接提升血钙含量,由此可见PTH的靶器官A是__________。‎ ‎(2)已知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分泌PTH的过程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使血钙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调节,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 ‎(3)如图乙,请据图回答:‎ ‎①由图可知,当甲状腺激素含量为__________(填字母)时青蛙开始出现前肢,由此可见,甲状腺激素具有的功能__________。‎ ‎②从以上信息分析,甲状腺激素与PTH的作用关系是_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答案】 (1). 维生素D (2). 小肠 (3). (负)反馈 (4). 使血钙的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 (5). B (6). 促进生长发育(或促进变态发育或促进前肢出现) (7). 拮抗 (8).‎ - 18 -‎ ‎ 甲状腺激素含量高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长出上肢),而PTH高时骨骼释放钙,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等生命活动;甲状旁腺分泌的PTH能够促进器官A,增加对钙的吸收;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促进骨骼释放钙,进而使得血钙升高;当血钙升高后会抑制甲状旁腺分泌PTH,表现为负反馈调节。‎ ‎【详解】(1)PTH除了可以通过肾脏重吸收、骨骼溶解直接提升血钙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化某一种脂质间接提升血钙含量,而脂质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从而使得血钙含量升高,结合图示说明PTH作用的靶器官有小肠、肾脏、骨骼。‎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状旁腺素的分泌过多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使血钙的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 ‎(3)①据图分析,当甲状腺激素含量最高时即B点时青蛙开始出现前肢,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②甲状腺激素含量高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长出上肢),而PTH高时骨骼释放钙,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因此甲状腺激素与PTH表现为拮抗关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弄清楚甲状旁腺的作用机理,明确甲状旁腺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10.下图是根据实验室中人工饲养黑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做的实验与上述结果相似,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__________。‎ ‎(2)曲线的纵坐标___________‎ - 18 -‎ ‎ (填写能或不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这个过程中种群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3)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_______。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试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对珍稀动物的保护、草原的合理放牧分别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 ‎【答案】 (1). “S”型增长 (2). 能 (3). 在开始逐渐增大,在时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然后逐渐降低,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 (4). 在这一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数量(密度)。(即这一环境所能养活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5). 能够 (6). 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使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其种群数量会自然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如果过多放牧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 ‎【解析】‎ ‎【分析】‎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详解】(1)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由于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所以其增长类型一般都是“S”型增长,即达到K值后,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种群的数量,因而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图中数量曲线类似于“S”型生长曲线,所以这个过程中种群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在开始逐渐增大,在时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然后逐渐降低,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 ‎(3)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在这一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数量,即这一环境所能养活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即K值。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4)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使该种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有所提高,这个种群的数量自然会增长。草原的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如果过多放牧会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如果破坏了环境,还会造成环境容纳量的降低。‎ - 18 -‎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11.Ⅰ、凝乳酶是奶酪生产中的关键性酶。培育产高酶活力凝乳酶微生物菌种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图1为产高酶活力凝乳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培育过程。‎ ‎(1)图1所示的b过程的目的是为________,接种用的方法是_______。培养过程需要将平板倒置目的是_____ 。‎ Ⅱ、在35℃、40分钟内能凝固1mL10%奶粉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图2表示图1中提取得到的各种凝乳酶活力检测结果。‎ ‎(2)据图2所示,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组,而各组酶催化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 18 -‎ ‎(3)在实际生产中,将凝乳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4)分离纯化特定的酶,常使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酶,最先分离出来的是分子量________(大或小)的酶分子。‎ ‎【答案】 (1). 获得单个菌落 (2). 稀释涂布平板培养 (3). 防止水分的蒸发和冷凝水滴入培养基 (4). A6 (5). 基因突变具有多向性 (6). 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且能反复利用 (7). 多酶系统(一系列、多种酶) (8). 大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所示的b过程为菌落的稀释,培养基中含有多种酶活力不同的突变芽孢杆菌。图2中,凝固1mL10%脱脂奶粉的酶量最少的是第6组。‎ ‎【详解】(1)图1所示的b过程为菌落的稀释,目的是为获得单个菌落。由图示接种培养过程可判断,该接种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培养。培养过程需要将平板倒置目的是防止水分的蒸发和冷凝水滴入培养基。‎ ‎(2)据图2所示,凝固1mL10%脱脂奶粉的酶量最少的是A6组,故酶催化能力最强的是A6组。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向性),故各组酶催化能力存在差异。‎ ‎(3)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且能反复利用;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的特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即一系列、多种酶(多酶系统)。‎ ‎(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酶,最先分离出来的是分子量大的酶分子。‎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固定化酶技术等相关知识,意在强化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技术】‎ ‎12.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地区充分利用土地,创造了一种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 18 -‎ ‎(1)该生态工程能利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等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无机营养,这一过程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____________,而且体现了_______________的“循环经济”原则。‎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3)禽兽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生活能源,沼液和沼渣再施入农作物,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有_____________、和提供清洁的能源等。‎ ‎(4)该模式减少了投入,增加了农民收入,其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________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答案】 (1). 资源化 (2). 生态经济 (3). 分解作用 (4). 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5). 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小粪对环境的污染 (6). 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7). 抵抗力 ‎【解析】‎ ‎【分析】‎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详解】(1)该生态工程能利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将粪便等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无机营养,这一过程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而且体现了生态经济的“循环经济”原则。‎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可以增加大棚中CO2‎ - 18 -‎ 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3)禽兽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作为生活能源,沼液和沼渣再施入农作物,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小粪对环境的污染和提供清洁的能源等。‎ ‎(4)该模式减少了投入,增加了农民收入,其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5)由于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所以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 18 -‎ - 1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