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三元月调考生物
2017 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三元月调考生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 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 H2O 既能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也能参与物质运输 B.植物光合作用中 H2O 在光下分解,产生的氧将释放出叶绿体 C.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 H2O,其中的氧来自羧基 D.有氧呼吸时,生成物 H2O 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A、细胞中的自由水既能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也能参与物质运输,A 正确; B、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 H2O 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产生的氧将释放出叶绿体,B 正确; C、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 H2O,H2O 中的 H 来自氨基和羧基,O 来自羧基,C 正确; 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水中的 H 来自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 和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的分解,D 错误。 答案:D 2.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 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 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后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溶酶体分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A 错误; B、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 导致组织水肿,B 正确; C、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 错误;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 错误。 答案:B 3.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前赴后继的探索。有关科学 家以及他们做出的成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57 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也可以从 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B.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 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1909 年,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D.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 自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稳态的生理意义。 A、1957 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也可以从 DNA 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A 错误; B、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 种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的,B 正确; C、1909 年,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C 正确; D、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 来自水,D 正确。 答案:A 4.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 AFP 从血液中消 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 AFP 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 时,血液中 AFP 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分裂周期变短时,AFP 合成量会增加 B.可以推测 AFP 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C.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 AFP 的加工与运输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A、由题干“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 AFP 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 生癌变时,血液中 AFP 会持续性异常升高”,可推知,当肝细胞的分裂加快时,AFP 合成量 会增加,A 正确; B、由题干信息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再生时或肝细胞发生癌变时 AFP 的合成较 多,但不能得出 AFP 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B 错误; C、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 正确;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的黏连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D 正确。 答案:B 5.我国大面积的沙漠植物难以生存,但胡杨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沙漠英雄树,胡杨为何具 此特点呢?有人探究茉莉酸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 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3 天,结果见表,针对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①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②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③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的 NaCl 浓度为 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 10-3mg•L-1•;“-” 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促进作用 C.茉莉酸的存在使得胡杨能在沙漠不易失水而生存 D.NaCl 或茉莉酸是自变量,细胞正常与否及有无质壁分离是因变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A、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A 正确; B、由①②组实验可以看出,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B 错误; C、茉莉酸的存在使得胡杨能在沙漠不易失水而生存,C 正确; D、由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加入 NaCl 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 离,D 正确。 答案:B 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 曲线如图(其中 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知 0~d 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d 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C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特征。 A、在 0~d 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A 错误; B、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由于 R 大于 1,所以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在 c~d 期间时,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 R 小于 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 数量一直在减少,B 正确; C、在 c 点和 d 点时,布氏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 R 小于 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所以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在 d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 错误; D、据图可知,a、b 两点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 R 相等,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由于种群的数量不相同,所以不一定相等,D 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10 分)鹅掌楸是我国特有的珍惜物种,被誉为“中国的郁金香”,为大量培养其苗木, 探究它最佳生长条件,某一苗圃园对鹅掌楸的光合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了解鹅掌楸对 光 照要求。已知叶绿体是进行______的场所,且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存在着大量的色素,这些色 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在提取这些色素实验中,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 叶绿素含量,若要进一步分离色素可用______法将四种色素分离,其中______在滤纸条上呈 现出两条绿色的带,其带的宽度可表示它的含量多少。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以增 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些光合色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吸收蓝 紫光和红光)的作用。分离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将四种色素分离,其中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 滤纸条上呈现出两条绿色的带,其带的宽度可表示它的含量多少。分析柱形图可知,遮光的 百分比越大,叶绿素含量越多,因此可以判断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 适应能力。 答案:光合作用 吸收光能(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纸层析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增加 叶绿素含量 (2)图乙表示夏季的某天在遮光 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 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 到 12:00 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主 要原因是______。18:00 时其光合速率______(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在 8:00 到 12:00 与 16:00 到 18:00 两个时间段内净光合速率均下降的原因______(相同或不同)。 解析: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8:00 到 12:00 光照强度增强,但 气孔导度相对稳定,CO2 供应受限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但幅度不大,且由于该时间 段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速率也增加,实际光合作用增加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增加的速率, 因此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18:00 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 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 ATP。 答案: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 等于 不同 (3)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长时间来看叶肉细胞内 ATP 含量将______。 解析:去除遮光物光照强度突然增强,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 ATP 数量增加,但 ATP 用于三 碳化合物还原过程,因此 ATP 含量基本不变。 答案:稳定(不变) 8.(7 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如图所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 图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当我们在寒冷的环境中,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自己身体温度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______。 由图知,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 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首先是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的刺激时,相应的______传到下 丘脑,下丘脑分泌______,促进_____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 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当我们在寒冷的环境中,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自己身体温度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由 图知,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首先是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 的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进垂 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答案:升高 神经冲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垂体 (2)甲状腺激素在此时的主要作用是_____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 解析:甲状腺激素在此时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 答案:提高细胞代谢 (3)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 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几乎全身所有细胞的代谢,因此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 身所有的细胞。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 运输。 答案: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 9.(10 分)地球表面的 70%左右都是海洋,海洋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观注,海洋是生物圈的重 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对稳定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与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息息相关。有关人员调查海洋某些方面得到数据图: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点,请阐 述你的理由______。用______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其结果调查的种群密度数据偏高于实际 密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由于 b 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 点增长最快),因此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 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b 点。大黄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因此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 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 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 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 答案:b b 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 点增长最快) 标志重捕法 被标记的个体更易于被 捕食(因标记使其个体的存活率降低等合理即可等)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一艘废弃的轮船停泊于 海边,不久船体外面就有绿藻、细菌、藤壶、牡蛎等生物附着形成一个群落,这个变化过程 被称为______。 解析:海洋鱼类由于食物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 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 替。 答案:垂直 (群落的)演替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的 A 是生产 者,B 是分解者,A 和 B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因此 A 和 B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答案:碳循环(物质循环) (4)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乙中是食物链或食物网______,其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 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解析:图乙中,A 是生产者、B 为分解者、CD 是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 A→D→C;能量在第 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18%。 答案:A→D→C 18% (5)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海洋的______高,恢复力稳定性就低。 解析: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因为海洋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就低。 答案:抵抗力稳定性 10.(12 分)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在遗传学研究中获得多方面的成功。现有野生型果蝇 M 其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 N 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 N 的突变 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如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______(能或不能)判断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的显隐性关系, 若能判断则由上述实验______可推知,理由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由实验 2 得到的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且性状分 离比 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答案:能 2 F1 的后代有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3:1 或长刚毛与长刚毛杂交后代出现了 长刚毛和短刚毛个体 (2)据图得知果蝇腹部的刚毛这一性状有______种表现型。E 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相关基 因用 B 和 b 表示),在实验 2 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 解析:据图得知果蝇腹部的刚毛这一性状有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和胸部无刚毛共 3 种表现型。实验 2 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 2 种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 的表现型。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 2 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BB:Bb: bb=1:2:1,则 B_( BB、 Bb)后代腹部有长刚毛,其中 胸部无刚毛,则图中 E 基因型 为 BB,占实验 2 后代的比例是 。 答案:3 BB (3)根据果蝇 E 和果蝇 N 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果蝇 E 和果蝇 N 的基因型差异”可推知:E 的基因型为 BB,而果蝇 S 的基因型为 Bb,即两个 B 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 B 基因时无抑制作用。 答案:两个 B 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 B 基因时无抑制作用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 B 转录的 mRNA 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了碱基 对的______。 解析:mRNA 相对分子质量变小,说明基因的模板链变短,那么相关基因发生的改变很可能 是 DNA 中核苷酸数量减少,导致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答案:缺失 (5)实验 2 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______(是或不是)由 F1 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判 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 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______,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即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 可能出现比例高达 25%的情况,所以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不是 比例为 25%的该基因纯合子 [选考题](15 分) 11.(15 分)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 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 维素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 工具,则用______法进行接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平板划线法中利用接种环或接种针,稀释涂 布平板法利用涂布器涂布稀释液。 答案:高压蒸汽灭菌 平板划线 (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 菌株接种到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 2~5 天,加入______溶液后,依据出现的颜 色反应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______。同时将初筛菌株制备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 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 8 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 种菌株中 1、3、7 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你的解释是______。 菌株编号 检测指标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DP 5.91 1.73 6.54 1.53 3.23 1.76 7.29 1.34 滤纸破损 +++++ +++ +++++ ++ ++++ +++ +++++ ++ 注:①DP=(D/d)2,其中 d 表示菌落直径(cm),D 表示水解圈直径(cm) ②“+”为滤纸边缘膨胀;“++”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 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 解析:本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时,培养基中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需要加入刚果红染液,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 圈来实现纤维素分解菌。 由表可知,8 种菌株中 1、3、7 号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 损程度高,表明这些菌株产酶能力较强。 答案: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 此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 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 (3)为进一步研究 1、3、7 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 并在第 5 天和第 10 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 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如图。 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______的降解最强,与第 5 天结果相比,第 10 天秸秆各组分中 ______的降解率变化最大。 解析:本分析柱形图可知,三种菌株对半纤维素的降解最强;与第 5 天结果相比,第 10 天 秸秆各组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变化最大。 答案:半纤维素 纤维素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12.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至②所获取的抗体 1 称为______,其中过程①是指细胞工程中的______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过程①至②所获取的抗体 1 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过程①是指细胞工程中的细胞融合(或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技术。 答案: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2)④过程需要______酶,⑤过程则需要的工具酶为______。 解析:④是由 mRNA 形成 DNA 的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⑤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 的构建,需要的工具酶为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答案:逆转录 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3)②处需要筛选,其培养基称为______ (液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结构甲的 组成必须包括启动子______及目的基因等(写两项)。 解析:②过程表示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需要筛选,其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结构甲表示基 因表达载体,其组成必须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及目的基因等。 答案:选择培养基 终止子、标记基因 (4)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菌,经过筛选后再侵 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______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解析: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导入受体细胞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土壤农杆菌, 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答案:土壤农杆 植物组织培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