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第十二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第35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 一、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4.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优势 (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2.土地开发 (1)开发:荒地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 (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深度思考1】 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提示 东北大米质量优良,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日温差大等特点。同时由于冬季气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良。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2)林业: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分布: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 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深度思考2】 三江平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 提示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东北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 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美国工业发达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政策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市场 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需求量大,奶酪产业规模大 (2018·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地平均年降水量300~500 mm,降水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沙质沉积物。近年来,库伦旗北部沙区(图中斜线区域)的农牧民在沙地里种上了水稻。经过几年试种,目前该地水稻种植已初具规模,水稻还未收割稻米便被订购一空,其稻米超高的品质已获得市场认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同时,沙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1)与三江平原北部相比,说明库伦旗北部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分析库伦旗种植水稻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解析 第(1)题,主要从热量、光照和昼夜温差等方面的优势分析。第(2)题,主要从水资源条件、土壤保水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热量更充足;气候干燥,晴天多,光照条件更优越;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积累。 (2)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靠近冬季风源地,大风日数多,风力(对表层土壤)侵蚀作用强;沙地养分少,水分下渗快,土壤保水能力差;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考法一 剑麻生产与加工条件分析 1.[2017·课标全国Ⅰ,36(2)、(3)、(4),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3)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基洛萨靠近首都并且是全国最重要的港口,有铁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第(2)题,剑麻产地气候湿热,剑麻收割后,不及时加工易腐烂变质,影响产品质量。第(3)题,中国公司在当地扩大剑麻生产与加工产业规模,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当地政府与民众收入,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1)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2)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3)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考法二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条件分析 2.(2014·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第(2)题,三江平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害虫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害虫的生息繁衍。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第(4)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考点二 区域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考点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 常见措施如下: 气 候 热量 不足 温室大棚、地膜覆盖或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农作物品种(耐寒作物) 降水 时间分布不均 蓄水工程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工程 旱涝灾害频繁 水利工程设施 光照 不均匀 植物的下端光照不足,通过地膜覆盖反射太阳光 昼夜 温差 增大措施 地面铺鹅卵石 减小措施 烟雾防霜冻;东南丘陵区冬季夜晚喷水,防低温冻害 地形 起伏大 缓坡修梯田,陡坡不易发展农业或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灌溉水源 不足、不稳定 水利工程措施 土壤 酸 种植适宜农作物,如茶叶;或加石灰中和土壤 瘦 施肥,保持水土 碱 改善灌溉设施,或种植耐盐碱的作物 干 地膜覆盖 生物 农业病虫害 生物措施:利用生物链工程措施;可在植物的生长期套塑料袋 措施的分析,注意根据区域的自然特征因地制宜,不可随意选取。 2.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方 法 途 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2018·甘肃一诊)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B.生态混合型农业 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 D.自给自足型农业 (2)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 ①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 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 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1)题,生态农业是能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本题中有花卉、蔬菜种植业,也有鱼塘、养猪畜牧业,故为生态混合农业。第(2)题,资源代价主要指农业不合理灌溉耗水;环境代价,如材料所言“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故选择D。第(3)题,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我国土壤类型多样,有肥沃的黑土,也有贫瘠的红壤,不能概括为土壤肥沃;我国纬度跨度较大,热量差异大,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差异大,因此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模式多样,适合有机农业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适宜季风水田农业;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但我国目前科技并不发达。 答案 (1)B (2)D (3)C 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 1.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 不同的农作物,分布的地区不同,因此判读时可以抓住一些典型作物,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水稻等,推断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分布地区。如上面例题中的“水稻”“甘蔗”。 2.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来源,探究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下图“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图中箭头显示,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杂物、粪渣等成为沼气池的原料,体现了循环经济。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农民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调整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3.看生产环节,关注经济效益 关注图中农业生产的环节,体现了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体现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种类多,产业链延长,使经济效益提高,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 考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7·课标全国Ⅲ,36(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下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下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解析 第(1)题,此题需要从看清限制性要求条件,从气候角度分析,也就是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根据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可知甲地最冷月气温为8 ℃左右,冬季气温温和,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夏季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第(2)题,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日光温室快速普及,甲地相对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相对发达国家,甲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所以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在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农业生产区域图的判读 区域农业生产考查最常见的是以区域农业分布图为载体,通过读图,提取相关的信息,对信息分析加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来解决问题。 [典 图 示 例] 获取信息 ①该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多暴雨;②水系形状为单侧从黄土高原注入黄河;③苹果基地主要位于黄土高原,黄土分布广泛;④苹果基地分布在陕西省中部。 解读信息 农业生产区位判读 (1)首先判断出地理位置。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图中的地理事物对判断加以论证。根据图示区域经纬度判断出陕西省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2)根据经纬度位置推导出该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降水较少;地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文:渭河和泾河对黄土高原侵蚀强烈。 (3)根据图例和区域特点分析区域农业生产。苹果基地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的渭河流域和泾河流域。 [类 图 通 法] 农业生产区域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对象、生长特点、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确定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分析区域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入手,探究其农业生产方面的优缺点。 第三步: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确定具体措施。 [学 以 致 用] 考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6·课标Ⅰ,36(4),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 问题①:区域的开发,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效应,从而吸引相关产业集聚,扩大规模,获得规模影响,并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问题②:横县具有“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的品种,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茉莉经济的同时,应该开发茉莉为主题的文化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推动当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答案 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徐州模拟)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 B.115天 C.130天 D.140天 2.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在102~122天之间,故B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故C项正确。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中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 答案 1.B 2.C (2018·洛阳质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读下图,回答3~4题。 3.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3题,云贵高原不以畜牧业为主,华北为暖温带,不适合甜菜生长。第4题,A地区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云南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 答案 3.B 4.D (2018·泰州高三模拟)下图为我国两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A.地形 B.水源 C.热量 D.光照 6.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 A.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 D.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解析 第5题,本题考查农业的制约因素。由图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第6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大量使用黄河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而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地带由于人类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答案 5.B 6.C (2018·巴蜀模拟)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家庭农场为主 8.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 第7题,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第8题,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7.C 8.C (2018·江西师大附中联考)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表崎岖,为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的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读图回答9~10题。 9.与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密切相关的要素是( ) A.农业技术 B.养殖技术 C.地理环境 D.灌溉系统 10.该农业模式的功能不包括( ) A.具有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B.农产品的品质优越 C.减轻了环境污染 D.减少了农业的田间管理 解析 第9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山地多,水与田少,所以该种农业生产模式主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第10题,该农业为混合农业,所以能灵活应对市场;由于没有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农产品质量好,但不可能减少农业的田间管理。 答案 9.C 10.D (2018·宿迁期中测试)读我国玉米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玉米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异常 B.市场需求 C.作物熟制 D.国家政策 12.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 A.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C.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提高机械化水平 解析 第11题,东北地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玉米适宜在春季播种(春播玉米);华北地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多在6月上旬冬小麦收获之后进行播种(夏播玉米),因此引起两地区玉米播种时间差异的因素为作物熟制。第12题,通过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可以解决剩余粮食问题,从而带动种植产业的发展,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怪圈问题。 答案 11.C 12.B (2018·广州模拟)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我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几十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 14.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多 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解析 第13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而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故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第14题,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知识可知,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之一。 答案 13.B 14.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漏选、错选皆不得分) (2018·南通如皋期中测试) 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 A.东部优于西部 B.林区优于耕作区 C.南部优于北部 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6.下列措施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有( ) A.退耕还林面积增加 B.使用农田水利设施 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 D.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 第15题,读图可知,东部和北部林区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第16题,退耕还林、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源的不匹配程度。 答案 15.AB 16.AD (2018·连云港模拟)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①和③附近的农业带分别是( ) A.乳畜带 B.棉花带 C.玉米带 D.混合农业带 18.图中数字代表的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东北地区大体相同的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7题,①地区位于东北部五大湖区,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的生长,为乳畜带。③地区位于美国南方,光热充足,为棉花带。第18题,东北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北部为春小麦,和美国的②地区相似,南部可种植冬小麦,和美国的④相似;中部松嫩平原大量种植玉米。 答案 17.AB 18.BD 三、综合题(共24分) 19.(2018·湖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甲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3分)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3分) 解析 第(1)题,①地介于3 000~3 500 ℃之间、②地介于2 000~2 500 ℃之间,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 500 ℃之间;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回答。第(3)题,注意要回答两方面问题,单产低、商品率高;运用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第(4)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回答即可。 答案 (1)500~1 500 ℃。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答出三条即可)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4)(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答对三点即可) 20.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野生黑枸杞,主要产自青海柴达木盆地海拔2 800~3 000米的沙漠地带。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其价格昂贵,被称为“软黄金”。然而其高昂的价格也一度令很多人对其进行了破坏性的疯狂采摘。 (1)根据野生黑枸杞核心产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习性,并说明依据。(4分) (2)指出青海省野生黑枸杞品质优良的原因。(4分) (3)阐释对当地野生黑枸杞进行疯狂采摘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解析 第(1)题,野生黑枸杞核心产区自然环境独特,推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习性时应立足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独特之处。首先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高山高原气候(气候独特),光照强,降水少;其次是海拔高(地势独特),年温差大,气温较低;再次是邻近盐湖,土壤中盐分含量高(土壤独特),土壤贫瘠。第(2)题,青藏高原地区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一般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自然方面主要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社会方面主要是人口少、污染小等。第(3)题,疯狂采摘会造成植被破坏,直接导致来年黑枸杞产量降低;同时植被的破坏也造成了当地森林覆盖率降低,使当地生态失调,进而影响局地气候、动植物资源的丰歉程度等。 答案 (1)生长习性:耐旱、喜光、耐寒、耐盐碱。推测依据:野生黑枸杞核心产区为高山高原气候,干旱少雨;地势高,光照充足,气温较低;当地有较多盐湖分布,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 (2)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春夏季节冰雪融水量大,低温型地下水源充足,利于果肉积汁;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病虫害少,果肉果汁菌类含量极少;距离工业发达地区较远,基本无污染,黑枸杞品质优良。 (3)破坏植株,影响来年产量;破坏植被,降低当地森林覆盖率;使局地气候更加干燥;动植物资源减少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