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鲁教版高考地理复习课后集训题 (15)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2018年11月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山地0 ℃等温线高度将上移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1.B 2.B [第1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读1960年以来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与同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图,回答3~4题。 1961~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1961~2014年西藏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 3.由此可知,近60年来西藏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温湿 B.冷干 C.冷湿 D.温干 4.由此推断,西藏地区( ) A.年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 B.冰川融水增大,湿地面积扩大 C.可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牧业生产 D.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东、南移动 3.A 4.C [第3题,图中显示,近60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与平均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第4题,西藏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高原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地面水体蒸发加剧,湿地减少;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西、北移动。由于温带范围扩大,降水增多,使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增加,也将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牧业发展。] (2019·临沂模拟)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B.先冷后暖 C.逐步变冷 D.先暖后冷 6.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5.D 6.B [根据图例,从三个不同时期的海岸线位置变化可以看出,海平面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而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引起极地冰川融冻速度变化而产生的。当气候变暖时,冰川融化量较大,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当气候变冷时,冰川融化速度较慢,融化量较小,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因此推断该地气候变化特征是先变暖后变冷。]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7~8题。 7.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8.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7.A 8.C [第7题,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冰川面积比1972年的小,说明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A项正确。地壳抬升、流水搬运和风力侵蚀都不能造成冰川面积减少。第8题,“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意味着气候继续变暖,冰川进一步缩小,冰蚀作用不可能增强,也不可能使绿洲面积增大,A、B项错误。冰川作为陆地淡水资源(固体),面积缩小将导致该流域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导致恶性循环,C项正确。流域面积与地形地势有关,与冰川面积无关,D项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小麦和冬油菜适宜种植北界的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冬小麦和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推移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种植习惯变化 C.机械化程度提高 D.化肥、农药用量增加 10.据图推测该区域农业生产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棉花、玉米种植面积缩小 B.春小麦种植面积扩大 C.复种指数有所增加 D.作物适宜种植高度有所下降 9.A 10.C [第9题,图中显示该区域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向偏北方向推移,说明该地区气温(尤其是冬季气温)有较为明显的升高,这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第10题,随着气温的升高、热量的增加,喜温作物玉米、棉花、冬小麦和冬油菜的种植面积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喜凉作物春小麦会呈现出种植面积缩小的趋势;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作物适宜种植的高度也会有所上升;作物的复种指数随着热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11题。 甲 乙 丙 1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B [由题目材料知,云杉的分布与气候变化有关,气温升高,北半球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高纬度)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上升;而从乙到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稍向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故选项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解析] 第(1)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2)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流以防内涝。第(3)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 [答案] (1)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2)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据图1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发生的过程。 (2)据图2分析人类活动是如何加剧全球变暖的。 (3)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说明人类活动是如何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产生影响的。 [解析] 第(1)题,结合图1,抓住主要环节,阐释大气保温作用发生的过程。第(2)题,抓住“温室气体增加”这一关键,从燃煤和毁林两方面分析。第(3)题,从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角度说明。 [答案]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给地表加热,地表增温释放长波辐射。大部分地面辐射为水汽、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部分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形式返还地面,弥补地面热量的损失。 (2)人类燃烧矿物能源、破坏森林,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同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3)人类活动使得大气圈的组成发生变化,导致全球变暖现象,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水圈:海平面将升高,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大气圈: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大病毒和传染病流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影响又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