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课时规范练36水污染及其成因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课时规范练36水污染及其成因作业

课时规范练36 水污染及其成因 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的P。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和P的浓度数据。据此完成1~2题。 ‎ 河流 N(μmol/dm3)‎ P(μmol/dm3)‎ ‎①‎ ‎32.9‎ ‎0.6‎ ‎②‎ ‎78.5‎ ‎1.6‎ ‎③‎ ‎17.5‎ ‎0.2‎ ‎④‎ ‎121.0‎ ‎0.4‎ ‎1.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                 ‎ A.① B.② ‎ C.③ D.④‎ ‎2.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和P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减少P增加 D.N增加P减少 答案1.C 2.B ‎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N和P离子的含量,①②④的含量高,说明沿线的人口、经济活动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的多,水体中N和P离子的含量多。亚马孙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水量大,人口、工业活动少,排放污水少,所以N和P离子的含量最低的是③亚马孙河,C项对。第2题,若只考虑河流补给,不考虑支出,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因缺少支流注入,水量不会变化。也不考虑沿线污染物质向河道中排放,河流中N和P离子的浓度不会增大,所以河流中N和P离子的浓度均不会增加, B项对。‎ 农用地中流失的大量氮元素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容易导致水质变差,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下图为云南洱海沿岸不同农业用地类型的灌渠出水口和入水口在7—8月份测得的总氮浓度。据此完成3~4题。‎ ‎ 3.蔬菜地和水稻田出水口总氮浓度的月际变化较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事安排 B.作物类型 C.降水量多少 D.入水氮量 ‎4.为了减轻农业生产对洱海水体的污染,由洱海远岸到近岸的农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 A.苗木地、蔬菜地、水稻田 B.苗木地、水稻田、蔬菜地 C.蔬菜地、水稻田、苗木地 D.蔬菜地、苗木地、水稻田 答案3.A 4.C ‎ 解析第3题,蔬菜地和水稻田出水口总氮浓度的月际变化较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事安排,不同作物施肥时间不同,导致出水口总氮浓度的变化,A项对。作物类型、降水量多少、入水氮量对出水口氮浓度有影响,但不是出水口氮浓度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B、C、D三项错。第4题,为了减轻农业生产对洱海水体的污染,根据图示出水口氮浓度变化,‎ 氮浓度变化最明显的农业类型对洱海的污染最强,布局时距洱海应最远。由洱海远岸到近岸的农业布局最合理的是蔬菜地、水稻田、苗木地,C项对。‎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形成的水环境污染。据此完成5~6题。‎ ‎5.农业面源污染(  )‎ A.潜伏周期较短 ‎ B.发生位置容易识别 C.控制难度很大 ‎ D.随机性强,影响范围小 ‎6.美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是(  )‎ A.减少农业用地面积 B.购买土地发展权 C.禁止使用杀虫剂 D.加强灌溉水管理 答案5.C 6.D ‎ 解析第5题,农业面源污染起源分散、类型多样,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已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重要污染源。选C项。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农业面源污染与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环节相关。加强灌溉水管理的目的在于节约水资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化肥等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选D项。‎ 下图为地中海污染程度图。环地中海沿岸城市、工厂排放污水量大,由于过度污染,某些海区被列为游泳禁区。据此完成7~8题。‎ ‎7.地中海沿岸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全年降水量均较少,尤其夏季海水蒸发旺盛 B.采矿、炼油厂、皮革制品等排放污水总量大 C.海域近乎封闭,与大西洋交换周期长 D.南部因沙漠区淡水注入少,自净速度缓慢 ‎8.游泳禁区可能在(  )‎ A.地中海南部海区 ‎ B.亚得里亚海西南海区 C.爱琴海东南海区 ‎ D.第勒尼安海北部海区 答案7.C 8.B ‎ 解析第7题,地中海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因沿岸排放大量污水,海域封闭,与大西洋海水交换周期长,海水污染严重,C项正确。地中海沿海降水西多东少,西部由于受西风影响显著,降水丰沛,A项错;B项内容为人为原因;海水自净主要是通过和与之相通的水体进行交换而实现,径流注入对海水自净影响不大。第8题,读图可知,亚得里亚海西南海区皮革及动物制品厂等云集,排污量大,相对于爱琴海和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封闭性强,水体与地中海交换能力差,不利于污水净化,故B项正确。‎ 湖泊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叶绿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门类都含有的叶绿素类型,因此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下图是2012—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某湖泊不同区域的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该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7月该湖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 ‎ B.北部湖区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南部湖区 C.湖心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小 ‎ D.冬季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大 ‎10.根据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推测该湖区周围的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  )‎ A.西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地区 答案9.B 10.D ‎ 解析第9题,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根据图示曲线,该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北部湖区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南部湖区,B项正确。7月该湖水体富营养化较轻,10月最严重,A项错误。西南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小,C项错误。冬季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小,D项错误。第10题,根据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湖泊东北区、西北区的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推测该湖区周围的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北部地区,D项对。其他地区富营养化程度较轻,A、B、C三项错。‎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上游支流多发源于太行山脉,水质较好。20世纪在白洋淀上游的9条河流上兴建了百余座水库,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11~12题。‎ 土壤盐渍化示意图 ‎11.2017年4月初,上游两大型水库同时开闸向白洋淀放水,计划为期两个月。其主要目的是(  )‎ A.减轻上游水库的压力 B.水库冲淤排沙 C.改善白洋淀的水质 D.提高白洋淀的通航能力 ‎12.土壤盐渍化是白洋淀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湖区春季土壤盐渍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④春季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 ⑤海水倒灌,使盐度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答案11.C 12.A ‎ 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提示,上游支流多发源于太行山脉,水质较好。上游两大型水库同时开闸向白洋淀放水是为了改善白洋淀的水质。第12题,根据土壤盐渍化示意图,可知白洋淀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水分蒸发后,盐分保留在土壤表层,所以春季土壤盐渍化严重。‎ 下图示意2000—2013年中国工业废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径。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图可知,2000—2013年我国(  )‎ A.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 B.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 C.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 ‎ D.鄂州市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 ‎14.工业废水重心2007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  )‎ A.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 B.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 C.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 ‎ D.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 答案13.B 14.C ‎ 解析根据图例,结合经纬度判断,我国废水重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我国经济水平最高的是东部地区,目前发展速度不一定比中、西部地区快。我国经济重心的移动,主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影响。南方废水排放减少,最可能是加大了治污力度。第13题,据图可知,2000—2013年我国经济重心位于中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A项错。结合经纬度,我国废水重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B项对。不能判断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C项错。鄂州市只可能在2007年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D项错。第14题,工业废水重心2007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减少,C项对。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不能表示废水排放减少,A、B两项错。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不是废水重心北移的原因,D项错。‎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高等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19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 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 ‎(3)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 解析第(1)题,从气温方面分析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的原因。从富营养物质的来源和盛行风等方面分析甲湖蓝藻水华暴发湖西部多于东部的原因。第(2)题,从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含磷物质被大量搬运至湖中来分析。第(3)题,从行政管理和流域综合整治的角度,分析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鲑鱼也叫三文鱼,成年鲑鱼生活在大海中,但是每年都有部分鲑鱼洄游到莱茵河(下图为莱茵河流域图)繁衍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鲑鱼的存活可是国际公认的判断水质优良的重要标尺。其生活的极限水温为0~30 ℃,生长最适水温为16~18 ℃,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但低于8 ℃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鲑鱼是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丰富的水量和水流的刺激可保持其良好的物质代谢,促进其生长。‎ 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莱茵河流域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莱茵河沿岸各国在干流及其支流上相继建成一百多座水坝。德国在莱茵河谷地除了种植粮食和甜菜等作物,还种植大量的葡萄、啤酒花。20世纪50年代鲑鱼在莱茵河流域彻底消失。‎ ‎(1)指出工业革命前该地区吸引大量鲑鱼洄游的有利水环境因素。‎ ‎(2)请结合水环境变化,分析鲑鱼在莱茵河流域消失的可能原因。‎ ‎(3)请结合国际性河流的特点,提出能让鲑鱼重返莱茵河的可行措施。‎ 答案(1)该区域地处西风带,深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发达的水系、丰沛的水量和适宜的水温利于鲑鱼存活;莱茵河中上游阿尔卑斯山附近地势起伏大,水流急,为鲑鱼提供逆流而上的环境。工业革命前,人类对环境破坏少,水污染少,水中氧含量高,易吸引鲑鱼洄游。‎ ‎(2)随着莱茵河沿岸各国人口增加和工农业规模的扩大,莱茵河水量锐减、水质变差,水中氧含量下降,不利于鲑鱼的存活;同时各国争相建设水坝和改造航道,阻断了鲑鱼的洄游之路;特别是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最终导致鲑鱼在莱茵河消失;河流的自然流动不受国界限制,因此鲑鱼在多国共有的莱茵河上消失。‎ ‎(3)加强沿岸各国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明确各国的责任和义务;将生态保护和水质改善相结合;降低污染排放、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在大坝上修建鱼道;改善(扩大)鲑鱼的栖息地;建立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