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高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一、            课前预习指导:‎ ‎ 1、找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 ‎ 2、观察、分析图2.1,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 3、阐述地面大气的保温作用 ‎ 4、找出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掌握大气的热力环流原理 ‎ ‎ 二、课内补充材料 ‎ (1)知识拓展 ‎ 大气的组成成分:地球上的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并含有水汽和部分杂质。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固体杂质后的整个混合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大气的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不同成分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波长范围也不同。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发生散射作用。‎ ‎ ‎ ‎ ‎ ‎ ‎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 ‎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获得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认识大气的保温作用 ‎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 3、掌握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 ‎ 4、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 ‎ ‎ 过程与方法 ‎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认识事物是运动、普遍联系的 ‎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 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2、大气的受热过程 ‎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 探讨--启发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 ‎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我们在上一章中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了地球的内部圈层,也了解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其中大气圈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圈层,对人类的生存意义重大。可以说,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圈,就没有今天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更没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新的一章。‎ ‎ ‎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提问导入: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是先到达珠穆朗玛峰山顶还是先到地面?‎ ‎ 珠穆朗玛峰山顶气温高还是地面气温高?‎ ‎ 为什么先到达的反而气温更低?‎ ‎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学起。‎ ‎ ‎ ‎ ‎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 过渡: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能,大气的能量也一样来自太阳辐射能。那么,太阳辐射能是怎样穿过大气层呢?‎ ‎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 图2.1 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 ‎ 受热过程(1):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混合而成,并且含有一些水汽、尘埃和固体颗粒物等)。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有一部分会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对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展开解释),但大部分会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 (板书):太阳暖地面 ‎ (强调:这一过程中只有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 ‎ ‎ 过程(2):地面由于吸收热量而增温,在增温的同时,又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大气。除了少数透过大气层外,绝大部分被大气强烈吸收。‎ ‎ (板书):地面暖大气 ‎ 问:为何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少,而对地面的辐射却能强烈吸收?‎ ‎ (补充:课本页脚处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球辐射属于长波辐射。而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少,而对地球长波辐射却能强烈吸收)‎ ‎ ‎ ‎ ‎ ‎ 所以,大气温度上升是由于吸收了地面的热量,地面才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的热量并非直接来自太阳辐射能,而是太阳辐射能先传给地面,然后再传给大气。‎ ‎ ‎ ‎ 活动1.1:一天中太阳辐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 ‎ ‎ 活动1.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 (答案: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并非大家所认为的中午12点。中午12点是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但这时的太阳辐射要先传给地面,地面再传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的热量后气温才升高,而这一过程需要将近2小时的时间。)‎ ‎ ‎ 过程(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由于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可见,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了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能量,从而对地表起到了保温作用。‎ ‎ ‎ ‎ (板书):大气还地面 (保温作用) ‎ 小结: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射大气层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升温;但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辐射还给地面。我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 ‎ ‎ 活动2.1:白天多云时气温更高还是更低?晚上多云时气温更高还是更低?‎ ‎ ‎ 活动2.2:分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超过300多度的原因?‎ ‎ ‎ 活动2.3:为了改善农业生产,人们喜欢采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进行生产,说一说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 ‎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的设计原理和生产原理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相同)。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进入。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这样,温室和大棚就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能不断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去,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二、热力环流 ‎ 提问导入:沙漠地区的气温高还是低?草原地区的气温高还是低?‎ ‎ 根据物理学热胀冷缩的原理,沙漠地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草原地区气温低空气冷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沙漠地区向气压低的草原地区扩散。在地面沙漠地区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草原地区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草原地区流回沙漠地区,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 ‎ 引出概念:像这种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匀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 ‎ ‎(引导学生观察图2.3 热力环流的形成)‎ ‎ ‎ 分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 ‎ 大气运动 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 空气的垂直运动 地面受热不均 太阳辐射 说明:热力环流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地表存在冷热不均,就会形成热力环流。比如,城市和郊区,海洋和陆地之间都存在热力环流。‎ ‎ ‎ 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风”形成原理图?及对植树和工业布局的影响? ‎ 思考题:大气的保温作用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有什么联系?‎ ‎ ‎ 板书设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太阳暖地面 地面暖大气 大气还地面(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 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 空气的垂直运动 地面受热不均 太阳辐射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