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选项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不能表明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①不符合题意。‎ ‎②:“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表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符合题意。‎ ‎③:“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不涉及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下图漫画(再鼓的钱袋也填补不了脑袋的空白)批判了某些人错误地认为 - 25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物质可代替精神修养 ‎④文化与经济亦步亦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漫画(再鼓的钱袋也填补不了脑袋的空白)批判了某些人错误地认为文化与经济亦步亦趋,认为物质可代替精神修养,③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①。‎ ‎②:漫画否认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由此可见 ‎①家庭文化对人和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②优良家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③家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④良好的家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 25 -‎ ‎【详解】①④: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家庭文化对人和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 ‎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②说法错误。‎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4.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时代性 C. 地域性 D. 包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D: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符合题意。‎ ABC: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体现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域性,ABC与题意不符。 ‎ 故本题选D。‎ ‎【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 25 -‎ ‎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 ‎①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②应成为指导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准则 ‎③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④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优越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二十四节气”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表明“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①③符合题意。‎ ‎②:“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指导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准则,我国各地农民都能按照自己的经验结合各地的特点来指导生产。把“已成为”混淆为“应成为”,②是说法错误。‎ ‎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各有其特色,但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优越性,这一观点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6.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曾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一生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从钱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 )‎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 ‎②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 25 -‎ ‎【详解】①③:“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老一生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表明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主旨强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②与题意无关。‎ ‎④:人民群众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7.2019年10月29日,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粤韵国风恰少年”2019广州市第二届中小学校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广州举行。此次展演活动旨在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教育交流,充分展现新时代广州中小学校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果。我们要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基于 ‎①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④学校教育是现代文化传递、沟通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我们要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基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③符合题意。‎ ‎①: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说法错误。 ‎ ‎④:学校教育是现代文化传递、沟通的主要途径而非手段,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8.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涵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 - 25 -‎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 ‎④党领导革命形成的革命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在历史长河中,松、竹、梅作为一种自然事物,其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涵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②③符合题意。‎ ‎①: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其载体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为事物,①说法错误。‎ ‎④:党领导革命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9.“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水书文化( )‎ ‎①具有鲜明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②是水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 ‎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是由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 25 -‎ ‎【解析】‎ ‎【详解】①②:“水书”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这说明水书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水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①②正确。‎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③错误。‎ ‎④:水书文化深受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并不是由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决定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博物馆不仅具有抢救文化遗产、保存各类文物、珍藏民族记忆、守护中华文明的功能,还具有研究、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功能。习近平强调,要让博物馆实现由以“藏物为主”到以“育人为主”的转变。这一强调是基于:‎ ‎①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产业发展要承担社会责任,担负历史使命 ‎③优秀历史文化能为人的素质提升提供丰厚滋养 ‎④文化创新要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③:要让博物馆实现由以“藏物为主”到以“育人为主”的转变。这一强调是基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基于优秀历史文化能为人的素质提升提供丰厚滋养,①③符合题意。‎ ‎②: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材料中的博物馆不是文化企业,即材料不是在阐释文化产业,而是在阐释文化事业,②排除。‎ ‎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与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C。‎ - 25 -‎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11.近年来,区域性重污染天气比较频繁出现,影响范围比较广,好几次有几十个城市启动预警。对此,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到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表明 ‎①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②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产生于人类面对实践问题的思考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③: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到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表明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哲学产生于人类面对实践问题的思考,①③符合题意。‎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仅仅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错误。‎ ‎④: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什么是哲学?1.源于: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内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形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5.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 25 -‎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12. 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这表明(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这表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①②正确且适合题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3.科学界曾认为,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最小的、不可分的基本粒子。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这一事例说明 A. 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不断发展 C. 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D.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具体方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科学界曾认为,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最小的、不可分的基本粒子。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这一事例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A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哲学对于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体现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不断发展,B与题意不符。‎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说法错误。‎ - 25 -‎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④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均涉及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③符合题意;“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意思是:只要能够让天下的百姓都吃饱穿暖,煤炭就会不辞辛苦地走出山林。诗句抒发了作者想为百姓献身的博大胸怀,不涉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与题意不符;“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逃避矛盾,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5. 下图漫画表明 - 25 -‎ A. 存在决定思维 B. 世界统一于物质性 C. 思维反作用于存在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漫画中“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面对不同的客观存在,产生了不同的烦恼,说明存在决定思维,故A项正确。‎ BCD:漫画强调存在决定思维,未体现世界的物质性、思维反作用于存在,也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不选BCD。‎ ‎​故选A。‎ ‎16. 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②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认识到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但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气”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所以①③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虽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但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科学依据,更没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所以④观点错误。答案选择C。‎ - 25 -‎ 考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7.每年的8月8日、9月9日、10月10日,都是新人们步入婚姻殿堂争相选择的“黄道吉日”。从本质上看,这种做法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材料没有涉及;‎ B不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 C符合题意,选择“黄道吉日”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故选C。‎ ‎18.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字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阻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属于古代补素唯物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符合题意。‎ - 25 -‎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在事先,理生万物”认为理念是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万物由道产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是对立统一的,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9.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要关注时代是因为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巨大物质力量 ‎④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真正的哲学要关注时代,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②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而不是支配时代发展的决定力量,①说法错误。‎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的原因在于(  )‎ A.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B.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C.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答案】B ‎【解析】‎ - 25 -‎ ‎【详解】A.: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A与题意不符。‎ 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B符合题意。‎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C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C与题意不符。‎ D: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21.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创新已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 C. 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 指导社会变革和推动新时代前进的根本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B: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又指导着新时代的实践,B符合题意。‎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理论成果,A错误。‎ C:作为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C错误。‎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时代前进的根本动力,D错误。‎ 故本题选B。‎ - 25 -‎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2.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 具体特性 B. 根本属性 C. 唯一特性 D. 存在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而不是具体特性;‎ BD不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故选C。‎ ‎23.“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幵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D. 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说的是事物的绝对运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说明事物又是相对静止的。所以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AC说的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而题干强调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错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本题答案为D。‎ - 25 -‎ ‎24.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它的花一般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故称“昙花一现”。如今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颠倒昼夜”,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上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②昙花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有意识地调控开花时间 ‎③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改变了昙花的生长规律 ‎④园艺学家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①符合题意。‎ ‎④: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倒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说明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④符合题意。‎ ‎②:昙花没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②说法错误。‎ ‎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利用了昙花的生长规律,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 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 25 -‎ C.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内容。A: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A正确。‎ B:错在“不真实的”,B排除。‎ C:主观与客观有时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有时不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错误。‎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D错误。‎ 故本题选A。‎ ‎26.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 ‎①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②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习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有助于发挥好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功能,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错误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发展,①说法错误。‎ ‎④: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 25 -‎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7.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A.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结伴而行的 B. 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人们认识同一个对象,其真理不止一个 D.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说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据此,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为B项;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选;C说法错误,关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B。‎ ‎28.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 25 -‎ ‎【解析】‎ ‎【详解】实践水平不断提高,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同时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①②符合题意;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指的是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也没有体现认识指导和服务于实践,故③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29.“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莱,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①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 ‎②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④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材料说明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②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体现真理的含义,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30.正是由于有人像哥白尼、开普勒那样执着地坚持长期得不到实践支持的理论,有人像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那样大胆地怀疑得到无数实践支持的理论,科学才得以进步。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25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③有些实践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④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正确。‎ ‎②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②③错误。‎ ‎④:真理具有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研究,认识手段(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 25 -‎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非选择题(3道小题4问,即31、32(1)(2)、33题,共4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 增强企业竞争力,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转变。‎ 运用“民族精神”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在企业振兴实业中的作用。‎ ‎【答案】①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具体体现,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②发扬这些精神有利于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弘扬这些精神,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发展的各方面。有利于铸造企业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激励企业劳动者爱岗敬业、诚信、创新,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质量”的转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弘扬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设置情境,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通过价值引领,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政治认同。‎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调动相关知识,描述具体精神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如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具体体现,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 - 25 -‎ 其次再结合民族精神的作用及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具体阐释聚集精神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联系材料,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推导出,发扬这些精神有利于厚植企业家文化和工匠文化,崇尚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利于铸造企业文化,激励企业劳动者爱岗敬业、诚信、创新,尽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排斥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是学校思政课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思政课教师的重大责任。‎ ‎⑴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分析“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⑵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说明在学校开设思政课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答案】⑴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意识,指引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激励中国人民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⑵①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正确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思潮,为青少年的成长指明方向。‎ ‎②有效推进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充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少年志存高远、放飞梦想的青春热情。‎ - 25 -‎ ‎④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増强其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增强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设置情境,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通过价值引领,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问,首先抓住设问中的知识限定,“运用意识能动作用”,明确这是一个小切口题型,首先要准确调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准确全面的阐释原理,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其次,结合材料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导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意识,指引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激励中国人民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问,首先抓住设问中的知识限定,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明确这是一个大切口,答案要从不同知识维度去阐释,然后再结合材料,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推导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正确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思潮,为青少年的成长指明方向;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増强其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结合材料中“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排斥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推导出,有效推进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少年志存高远、放飞梦想的青春热情。‎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25 -‎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喝目的成就。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培育“量质提升”稻种的公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喝目的成就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材料中,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袁隆平院士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准确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 25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