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人:惠艳君 审核人:刘芹芹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共同之处是 A.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答案】A ‎【解析】题中所列举的诸子各家的观点主张,是他们对待社会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实用性观点。这些观点包含的侧重点和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体现出了他们追求和谐、期待治世的愿望,故选A。但是单纯就观点本身而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特征可以体现出各家观点的共同之处,B、C、D项都是仅仅选取了某一家的特征,以偏概全,排除。‎ ‎2. 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 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C. 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D. 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 186 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可分析出日食的记录与当时政治发展有密切关系。故答案选A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思想 ‎【名师点睛】“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自然界的“天”是有意识的人格神。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能感动天。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这就为皇权神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董仲舒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企图假天之威,对皇帝的过分残暴加以限制。要求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祸于他。从这个角度看又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意义。‎ ‎3. 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唐代设置道举考试的原因是唐代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唐代皇帝选择老子为其始祖主要目的在于为巩固统治服务。因此选择B选项。道举考试并不影响明经科所以并未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所以A选项错误。选拨方式上看也没有能够冲击世家大族的意图,因此C项错误。明显的意图不在于推动文化多元发展,因此D项错误。‎ ‎4.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答案】B ‎【解析】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都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B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排除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5. 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 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 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 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来看,颜元对宋元以来儒者的轻视,认为他们做妇女态,只要能报君王一死即是最好的。体现出宋元以来理学的空疏无用,故A项正确。从行文语气来看,并没有赞扬的意思。所以B想错误。从材料中也并未体现反对理学统治地位的内容,故C项错误。新内涵更是谈不上,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核心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6.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赞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不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C.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7.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 社会教化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伦风俗属于儒家社会教化的内容,材料反映了人伦风俗是政事、国家的基础,这说明顾炎武意在强调社会教化的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命运的问题,不能说明风俗关乎国家命运,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政治改革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顾炎武对君主专制黑暗腐朽的批判,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人伦风俗的具体含义,据此推理出风俗教化与国家的关系,即可排除其它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 ‎8.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所评价的是 A. 李贽《焚书》《藏书》‎ B. 顾炎武的《日知录》‎ C.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 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答案】C ‎【解析】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等“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的思想适应了“……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需要,C项符合题意;李贽的思想具有“离经叛道”色彩,A项错误;顾炎武的《日知录》倡导“经世致用”思想,B项错误;王夫之的《船山遗书》主要阐述其唯物主义思想,D项错误。‎ ‎9.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B项正确。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这里不符合,因为传统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所以A项错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历史评价必须把人物放回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D项错误。‎ ‎10. 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 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盛唐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赵孟頫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的是唐代楷书。A项是东晋的书法家;B项是草书大家;D项是元朝的赵孟頫。颜真卿是唐朝的书法家,其楷体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被誉为“颜体”,故答案选C。‎ ‎11. 中国古代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 印刷术、造纸术 B. 火药、印刷术 C. 指南针、造纸术 D. 火药、指南针 ‎【答案】D ‎【解析】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击垮了代表欧洲封建统治势力的骑士阶层,“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指南针成为“水手之友”,所以答案选D。印刷术、造纸术强调的是对文化的传播,排除ABC。‎ 点睛: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探险家和殖民者开展新航路开辟、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前提条件。总之,火药和指南针等发明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12.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诗歌高峰,词又称长短句,起源丰富而复杂,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来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故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属于唐诗的特点,明显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BD。所以选C。‎ 点睛:本题采用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本题中关键是首先理解“词”的概念,然后依据所学采用筛选法即可。‎ ‎13.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A. 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郭守敬在元世祖的支持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并据此主持编制了《授时历》,说明元政府很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进步。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推动作用,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4. 有学者认为“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此处“原始动力”指 A. 实业救国 B. 救亡图存 C. 学习西方 D. 民主共和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救亡图存,故各种思想都根源于这一根本任务,故B选项正确;实业救国也源于民族危机,故A选项错误;学习西方的目的也是救亡图存,故C选项错误;民主共和思想也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富民强,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技巧是紧扣题干的时间范围:1840年以来。关键词是“原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鸦片战争的时间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主要任务是救亡图存,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5.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考查学生对清末代中国应对社会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16.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答案】B ‎ ‎ ‎17.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保其身体”“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A错误;清廷没有背离过国学,故C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 ‎18.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C.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D.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之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过程,李鸿章、左宗棠等发起的洋务运动主要侧重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主要侧重学习政治制度;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主要侧重于学习思想文化。三个层次的变化主要源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故选C。ABD都是影响其进程的因素,但不是原动力,排除。‎ ‎19. 晚清知识分子冯激生活在洋务运动最激烈的时代,自小就好读经世书和西学书,用自己学到的西方近代光学知识注解《墨经》,用西方近代矿物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注解《管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解释能够证明西学和中学是相通的。冯激这些努力 A.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B. 有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学习 C. 为学习西方找到科学的依据 D.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冯激做出的注解体现出的是利用西学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冯激的努力并不是为学习西方找到科学的依据,而是吸收西方的思想来自强;D选项错误,错在“全面复兴”上。‎ ‎20. 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中记载,上海王、朱两氏于1905年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得以通过。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 B. 宗法制度决定中国历史进程 C. 政治变革推动宗族近代化 D. 宗族组织具有了民主化色彩 ‎【答案】D ‎【解析】由“从事家族立宪”“并经会员大会讨论得以通过”能够得出宗族管理体现出“民主性”,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社会生活相对于材料范围太广;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1. ‎ ‎“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 A. 明末清初 B. 洋务运动期间 C. 甲午战后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题干大意是许多知识分子舍弃中国传统的教育,开始前往日本学习。明末清初,日本尚未富强,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部分还沉迷于科举考试之中,学习儒家的四书五经用以备考,不会辞别国内学堂转而去日本学习,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虽然有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于西方的强大,但是学习的仍然只是器物层面的科学技术,对象主要是欧美强国,且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知识分子学习的仍然是传统的儒家学说,不会辞别国内学堂去日本学习,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于通过明治维新富强起来的日本,此后直到民国初年,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纷纷前往日本学习日本的富国强兵之道,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知识分子不会去日本学习,且与题干前半部分学子辞别国内学堂不符合。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向日本学习成为一股宏大潮流,洋务运动主要反映的是向西方学习,二者没有处在一个时间节点。‎ ‎22.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C.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D.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强调学习苏俄不等同于放弃原有的主张,所以A错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广泛实行,所以C不正确;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所以D不正确;孙中山主张学习的是苏俄革命精神,但不学习苏俄的政治体制,故选B。‎ ‎23.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中邓小平这段南方谈话的思想主旨是要学习资本主义一些先进的东西,而这一谈话是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选项,ABC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已出现,故应排除。所以这一伟大探索应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选D。‎ ‎24.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B项;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增长,并不表明已经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D项。‎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复兴 ‎【名师点睛】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变化反映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渴望上大学,大学的“精英式教育”应当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本题较好地契合了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热点,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和周年热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 ‎25. ‎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称:“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之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钱学森的科普文章 A. 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产物 B. 为“大跃进”提供科学依据 C. 体现了科学家虚伪的一面 D. 直接导致了农业“浮夸风”‎ ‎【答案】A ‎【解析】1958年开始大跃进,钱学森正是受到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影响才写下了所谓的“科普文章”,故A正确。钱学森的这篇文章并不科学,故B错误;1958年开始大跃进,钱学森正是由于受到当时大跃进的影响,才写下了这样的文章,并不能体现科学家虚伪的一面,故C错误;.材料中“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这说明钱学森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就已经有了农业上的“浮夸风”,故D错误;‎ ‎26. 1970年4月.西方媒体评论说:“中国当之无愧地加入了空间俱乐部,……必须把这次成功看作是宣布能把洲际导弹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材料中的“这次成功”表明中国 A. 正式进入航天时 B. 科技开始领先世界 C. 打破了西方核威胁 D.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70年……中国当之无愧地加入了空间俱乐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说明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故A选项正确;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开始领先世界,故B选项错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核威胁,故C选项错误;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 ‎27. ‎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A. 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 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 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 “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在20世纪中期,上海的影院可以即可以放映香港影片,也播放反映大跃进的影片,这表明当时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A、B、D在题文中没有明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28.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51年至1958年……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可知,当时我国处于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大量工科专业人才,故B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故A选项错误;1951年至1958年中国也没有进行文化教育全面改革,故C错误。市场经济体制也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故B错误;‎ ‎29.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在古代雅典 A.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古希腊的诸神形象实际上是具有种种人性,以人为基础形象而创造的,属于“人化的神”,这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公元前9至前8世纪,希腊人的生活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排除B。题干信息无法体现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题干信息与民主进程无关,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排除D。故选A。‎ ‎30. 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A. 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B. 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 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D. 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反对神学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朽,但从“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可知,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主要内容是抨击教会神学的腐朽黑暗,故B项错误;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教会人员不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故D项错误;‎ 点睛:抓住解题的关键信息“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和“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解答。‎ ‎31. 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 A. 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 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 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D. 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 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 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本题容易错选BC,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只是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 ‎32. 英国的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他的思想观念是 A. 君主立宪 B. 革命权利说 C. 社会契约论 D. 天赋人权 ‎【答案】C ‎【解析】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题中并未体现此思想,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革命权利学说认为,既然成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自然权利,而且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那么一旦政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侵犯人民的权利并且开始压迫人民的时候,人民就理所当然地有权利举行革命或起义来推翻这样的政府。题中并未体现此思想,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契约理念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题中“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体现此思想,故C项正确。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题中并未体现此思想,故D项错误。‎ ‎33.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故A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19世纪上半叶,故B错误;启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D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 ‎34. 赵林在《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中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作者旨在说明 A. 文艺复兴运动存在人文主义滥觞 B. 宗教改革影响在文艺复兴之上 C. 文艺复兴运动未与封建阶层决裂 D.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来看,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是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而宗教改革则是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即作者旨在说明宗教改革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深远,超出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35.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36.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欧洲人对巴黎的向往表明 A. 法国大革命促进欧洲的觉醒 B. 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C. 巴黎公社是工人运动的榜样 D. 法国工业化模式是欧洲典范 ‎【答案】B ‎【解析】法国在启蒙运动中成就辉煌,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著名启蒙思想家,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法国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如雨果、巴尔扎克的文学巨著,莫奈的绘画等,这些成就均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项均是政治革命方面的成就,与题意不符;英国工业化模式是欧洲典范,排除D项。‎ ‎37. 在《人权宣言》中,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 A. 民贵君轻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克己复礼 D.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能损害别人的合法权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君民关系,与材料强调的自由无关,故A项排除。克己复礼是指自身内在的休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强调品性追求相似的人会自然而然在一起,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 点睛: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如材料中的“民贵君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等,学习时要注意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8.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的表述不合主题,故A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思想方面,与民主政治无关,故B项排除;依据材料中“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等信息可得出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39. “十九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为了故事般的讲述。”由此可以推知生物进化论 A. 打破了对传统基督教的信仰 B.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展开息息相关 C. 促进了宗教改革的深入进行 D. 改变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认识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为了故事般的讲述”可知进化论冲击了上帝创世论,改变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认识,D项正确;进化论冲击了上帝创世论,并没有打破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进化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产生的科学成果,B项描述本末倒置,排除;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这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的要求,排除C。所以选D ‎40.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革命的特点之一是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中“实验室”、“科学家”等信息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D项正确。‎ ‎41.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上述材料表 A. 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 B. 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 C. 物理学的发展主要依椐科学实验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等,可以知道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B正确;“质疑”与否定还是有差别的.故排除B;科学实验只是途径之一,物理学发展的更多的因素是先假设,量子论就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创立的,故排除B;相对论和量子论涉及的领域不同,故不存在过时之说,故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物理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 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 ‎42.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D.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了1996年到1997年美国经济发展呈现了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经济高增长的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故选A选项。D选项与此无关,故排除;B、C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 ‎43.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作品产生的背景 A. 《人间喜剧》‎ B. 《悲惨世界》‎ C. 《母亲》‎ D. 《等待戈多》‎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可知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背景,《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正确;《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44. 《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A. 《唐璜》‎ B. 《巴黎圣母院》‎ C. 《战争与和平》‎ D. 《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材料 “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剖析与批判,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巴黎圣母院》和《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B项错误;《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作品,故选C;《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是解题的关键,这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即可。‎ ‎45. 19世纪以来,一些西方画家认识到,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描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这些画家抛弃了几百年来画室作画的传统,提倡户外写生。能够体现这些画家主张的作品是 A. 《梅杜萨之筏》‎ B. 《向日葵》‎ C. 《格尔尼卡》‎ D. 《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描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可以看出这是印象画派的特点,强调光与色的有机结合。AD项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项属于印象画派;C项属于现代主义风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印象画派,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印象画派的特点是强调光与色的有机结合。‎ ‎46.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出现了题中的现象,这说明,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故C正确。A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排除;B说法中的“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D说法中的“更加全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明朝的思想文化状况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明朝比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更深,然后再结合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政策,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47.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B.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A ‎【解析】毛泽东认为当时中国深受“内外压迫”,因此要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必须先联合各阶级共同进行国民革命; 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A项正确。新三民主义不是题干主要说明的内容,排除B。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间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不符,排除CD。故选A。‎ ‎48. 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 皇帝制度 B. 陶片放逐法 C. 完备法典 D. 司法陪审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雅典与罗马共同具备的,并且“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的制度。罗马在帝国时期实行了皇帝制度,但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度,不存在皇帝,‎ 故A项错误。陶片放逐法为古代雅典的制度,在克里斯提尼时期创立,而罗马并未采用过陶片放逐法,故B项错误。罗马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但雅典并未形成较完备的法典,故C项错误。雅典与罗马都曾在司法实践中采用过公民陪审制度,对近现代西方法律体系中的司法陪审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 ‎49.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A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B项错误,A项正确。朝廷对使用玉制器皿的规定不属于“传统理论”,排除C。“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非材料核心意思,排除D。‎ ‎50.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比“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这与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故选C;辛亥革命作为革命高潮,开始于1911年,时间不符,排除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不能解释留日学生地域分布不平衡,排除A;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由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地域分布不平衡,排除D。‎ 历史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5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认为仁义礼乐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 ‎【答案】(1)原因:仁义礼乐是道德堕落后的无奈选择。治国理念:无为而治 ‎(2)不同: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私欲,忽视道德。伏尔泰:重视道德建设。原因:对中国儒学的推崇;对理性的推崇;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成熟;封建统治腐朽。(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3)特点:以家庭为中心;个人道德比公共道德发达。‎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反映了老子认为仁义礼乐是道德堕落后的无奈选择,这种材料题学生往往感觉没有知识依托,需紧扣材料作答,并有一定的语言归纳能力。至于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则需结合所学知识。‎ ‎(3)本题材料“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反映了以家庭为中心、个人道德比公共道德发达的特点,学生需结合材料信息直接作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老子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 ‎5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懦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査、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答案】(1)特征:①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③都出现了反传统(正统)思想的思想家。‎ ‎④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2)思想共同点:注重人和人类社会;‎ 注重人的美德;注重教育。‎ 目的:以思想文化统一维护统治。‎ 影响: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不同原因:西方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中国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4)认识:都趋向于追求民主;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 ‎【解析】(1)由表格①②③④横向对比来看,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上,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都出现了反传统(正统)思想的思想家,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2)结合所学,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有:注重人和人类社会;注重人的美德;注重教育。②时期“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懦术”和“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査、审判和裁决”,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在于以思想文化统一维护统治,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18~19世纪,中国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所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而西方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理想蓝图。‎ ‎(4)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趋向于追求民主;而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