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阳泉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阳泉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联网时代,知识付费风潮兴起,得到喜马拉雅、知乎等众多知识付费平台应运而生。2018年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超过2.92亿人,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这表明 ‎①互联网为“知识”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平台 ‎②知识产品价格是由人们对其需求量决定的 ‎③知识产品的价值通过其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④为知识“买单”反映出人们文化需求提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联网时代,知识付费风潮兴起,得到喜马拉雅、知乎等众多知识付费平台应运而生,这表明互联网为“知识”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平台,①正确且符合题意;2018年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超过2.92亿人,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这表明为知识“买单”反映出人们文化需求提升,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②错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知识产品的价值通过其价格表现出来,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下降5.5%,偏紧的供应量直接引起我国猪肉市场价格上涨。而国内外猪肉价差变大又随之导致我国猪肉进口量显著增加。今年第三季度我国进口猪肉132.6万吨,超过2018年全年的进口总量。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上述传导过程的是(P表示国内猪肉价格,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S1、D1表示变化后的情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 14 -‎ ‎【解析】‎ ‎【详解】B:偏紧的供应量直接引起我国猪肉市场价格上涨,①符合题意;而国内外猪肉价差变大又随之导致我国猪肉进口量显著增加,④符合题意;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一传导过程的是①→④,B符合题意。‎ ACD:图2、图3均表示需求量扩大,材料要求不考虑需求量变化,故ACD均传导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首先是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是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内在基础和实体,是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价格调节着市场供求关系,而市场供求关系反作用于价格,成为支配或影响市场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基本因素。因此,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国家统计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①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②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③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④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拉动经济增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从材料可以看出,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体现的是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不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①与题意不符。‎ ‎④:材料不体现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完善,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 消费对生产有调节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 14 -‎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在当前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 ‎①增发国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总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②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 ‎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社会总投资增加 ‎④减税降费→降低企业增值税起征点→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实现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如税收的变动、国库券的履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等。增发国债可以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进而扩大生产,促进经济增长,①符合题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②符合题意。‎ ‎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③不合题意。‎ ‎④:减税降费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增值税起征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5.2020年3月9日。上午,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就被告人刘某某为挽留女发谎称其确诊新冠肺炎一案,借助远程视频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刘某某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一审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从2月27日被告人刘某某被抓获到法院判决用时仅12天。这说明(  )‎ ‎①海珠区人民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提升了司法审判的效率。‎ - 14 -‎ ‎②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公民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④国家具有专政职能,维护社会秩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材料“被告人刘某某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说明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②符合题意;材料“被告人刘某某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一审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说明国家具有专政职能,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④符合题意。‎ ‎①: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①错误。‎ ‎③: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③错误。‎ 故本题选C。‎ ‎6.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2019年12月,国务院部署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强调基层政府要在2020年底前编制完成本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实行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有利于(  )‎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②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实现政务全部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④减少政府管理上的随意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减少政府管理上的随意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④符合题意。‎ ‎①:政务公开的主体是政府,与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无关,排除①。‎ - 14 -‎ ‎③: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务不能公开,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2019年底,美国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美国对香港所发生的严重暴力犯罪视而不见,罔顾事实、混淆是非,打着支持香港“人权”“民主”的幌子,妄图以港制华、维护其霸权地位,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也遭到国际社会普遍批评。该法案遭到反对是因为(  )‎ ‎①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②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美国此举严重侵犯了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管辖权 ‎④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美国对香港所发生的严重暴力犯罪视而不见,罔顾事实、混淆是非,打着支持香港“人权”“民主”的幌子,妄图以港制华、维护其霸权地位,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也遭到国际社会普遍批评。这是因为美国此举严重侵犯了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管辖权,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③④符合题意。‎ ‎①: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①错误。‎ ‎②:国家的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②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主权和政权有时并不一致,如港、澳、台都有自己的地方政府组织(立法院、行政长官等),即政权,但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因此,它们都不是主权国家,而是地方行政区域。主权和人权相辅相成,主权是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高于人权。西方“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是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8.2019年12月,《远古的呼唤》经典音乐会在罗马举办,中国竹笛乐团采用民族器乐与西洋器乐结合、器乐与声乐结合的形式,演奏了《阳光三叠》等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的音乐作品,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因通过大众传媒传播而具有价值②推动文化交流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④音乐之美能带来精神愉悦,丰富精神世界 - 14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中国竹笛乐团的演奏“让意大利听众尽情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表明优秀音乐作品能愉悦身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符合题意。‎ ‎④:中、意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符合题意。‎ ‎①: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是否还具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能否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①观点错误。‎ ‎③:材料反映了该音乐会上演奏的音乐作品得到了意大利听众的认可,但不能由此得出中国文化得到了意大利民众的广泛认同,③以偏概全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选D。‎ ‎9.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孕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 成部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这表明 ‎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心骨”‎ ‎②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历久弥新 ‎③几代大庆人的艰苦奋斗彰显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④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中华民族精神。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心骨”,①错误。‎ ‎②:渗透劳动精神教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②正确。‎ ‎③: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彰显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③正确。‎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④错误。‎ 故本题选C。‎ - 14 -‎ ‎10.年味并非凝固不变,而是随时代进步而变化,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年味变化,变的是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与时代观念渐行渐远、与新消费理念不相适应的习俗,不变的是年的精神内核与内生引力。从年味的“变”与“不变”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 ‎①不同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年味“变”体现了对“不变”的辩证否定 ‎③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④年味的“变”与“不变”源于人们的心理感受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详解】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年味并非凝固不变,随时代进步而变化”表明不同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①符合题意。‎ ‎③:“变的是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与时代观念渐行渐远、与新消费理念不相适应的习俗”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不变的是年的精神内核与内生引力”体现的是相对静止。表明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③符合题意。‎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材料体现不出“变”与“不变”之间有辩证否定的关系。②不合题意。‎ ‎④:年味的“变”与“不变”源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1.毛泽东指出:“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的行为主要错在不懂得()‎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②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应以矛盾普遍性原理为指导 ‎③只有全面看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只有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 14 -‎ ‎【解析】‎ ‎【详解】③④: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的行为主要错在不懂得只有全面看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的行为主要错在缺乏对事物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分析,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也不体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应以矛盾普遍性原理为指导,①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12.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这一调整体现了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循环过程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调整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①③符合题意。‎ ‎②: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无限上升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循环过程,②说法错误。‎ ‎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调整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不体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14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9,5%,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潮流,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美国首破30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世界首个国家级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将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扩大进出口贸易,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展现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来自哪里,并分析我国扩大进出口贸易是如何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 ‎【答案】①来自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功经验;来自我国坚实的经济基础;来自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②通过扩大进口,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好的投资机会与环境;‎ 通过增加出口等,带动相关国家生产发展,促进就业和消费;‎ 通过扩大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14 -‎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来自哪里,并分析我国扩大进出口贸易是如何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本题包含两个小问,第一小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需要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逐步完善”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丰富;“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体现了我国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体现了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这使得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充满信心。第二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经济生活,切入点大,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 “扩大进出口贸易”,调动运用通过扩大进口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带动相关国家生产发展,促进就业和消费、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等知识分析回答,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提出“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总体要求,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实施全国一盘棋,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在湖北花10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时间建成雷神山医院,短时间内建立了20座方舱医院;同时迅速组织全军及29个省区市共330多支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共41600多名医护人员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各级基层党组织按照党中央“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要求,从城市到乡村、从医院到社区、从工厂到学校,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危急时刻,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老党员钟南山,以八十四岁高龄再次出征;火神山工地,270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昼夜奋战;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身先士卒,奔赴救治一线…广大党员以生命守护生命,用担当践行誓言。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疫情防控战中,中国共产党制定防控决策。统一部署,充分发挥了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疫情防控战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 - 14 -‎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疫情防控中,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是打赢这次疫情防控战的决定力量。‎ ‎③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也是这场疫情防控战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做出部署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发挥的作用。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析回答。材料中“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做出部署”,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材料中“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可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材料中“各级基层党组织按照党中央要求,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可知,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古代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中国古人对于生活环境,大到城邑园林,小到家居的选择、规划和建设,都有生态和谐的追求。然而,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曾产生“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 破坏自然的惨痛教训让人们醒悟。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20世纪80年代初,保护环境成为我国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1)有人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14 -‎ ‎(2)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就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提三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形成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等朴索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还必须为传统文化注人新的时代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文化创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还要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是为实践服务的,要求我们立足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必须付诸于行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②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③发挥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促进作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形成社会共识,建设“美丽中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14 -‎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加以评析,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形成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分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角,文化创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还要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后得出题中观点是片面的结论。‎ ‎(2)本题要求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材料中“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曾产生‘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是为实践服务的,要求我们立足实践。‎ ‎(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就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提三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开放类试题,题目要求围绕“绿色发展”这一核心,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例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发挥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促进作用等。‎ ‎【点睛】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试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 14 -‎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