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1914 年 4 月,北京政府公布《报纸条例》,要求包括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 “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共 8 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这说明当时政府( ) A.极力维护民主共和 B.倡导言论自由 C.注重安定社会秩序 D.加强舆论监督 解析 1914 年,袁世凯控制着北京政府,他实行专制统治、加强对舆论的控制就是为其专制服务,也是 其专制的重要表现。故选 D 项。 答案 D 2.焦绪华在《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特征探微》中指出:“没有都市中心,大众媒介不可能产生;同样,没有 大众媒介,都市中心的发展恐怕也不会成功。”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近代报刊与都市中心是同步发展的 B.大众媒介推动了近代都市中心的形成 C.近代都市中心依赖大众媒介而生存 D.大众媒介是近代都市中心发展的根源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探讨的是大众媒介与近代都市中心的相互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 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A 3.鸦片战争后,印刷业中的铅印技术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渐次进入中国,继汉字铅活字复制成功 后,1859 年宁波英华书馆又成功地试制出电镀汉字字模以及二十四盘常用字为中心的元宝式字架,这 些铅汉字和字模字架经复制推广,逐渐为当时的中文报刊所采用。这反映出 ( ) A.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B.近代中国的印刷业完全采用西方技术 C.技术进步为近代报刊业发展奠定基础 D.中国近代报刊业受到西方的操纵控制 解析从铅印技术传入到铅活字复制成功,再到字模、字架的发明与推广,这是印刷技术不断进步的表 现,而这一切为近代报刊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近代中国报刊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技术条件。 答案 C 能力提升 1.1897 年 10 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 面还派人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 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解析《国闻报》的稿件来源于国内各地,还来源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该报的发行,有利于读者了解 国内外大事,进一步促使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宣传维新派的主张。 答案 B 2.《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 就当时的情形来看,《申报》正面报道日本的目的在于( ) A.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加强对清政府的舆论监控 C.促进中日之间的和解 D.推进近代中国的制度变革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被日本打败,这给国人以极大的警醒。引导国人了解日本,反思自己,把 握时代潮流,成为大众传媒的时代使命。因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A 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 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 ) A.教化价值 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 D.艺术价值 解析根据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育的一面,与娱 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4.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 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 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只是涉及国产电影与外国电影播放比例,电影 制作水平无法通过材料得出, A 项错误。当时,中国电影大多为上海生产,上海播放国产片的比例比京 津高,据此可推知电影拷贝流通税费(国内流通税)比进口外国片征收的关税重,导致京津放映国产片 比例较上海要低,故 C 项为正确答案。B、D 两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答案 C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 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 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 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 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 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 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 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他们宣传变法图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 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3)综上材料,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上,列强侵略, 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上,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 化上,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宣传政治主 张,社会影响大。 (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 事业的迅猛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