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沧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出题人 :李英来 冉茂华 审核人:李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统计,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出土地城达24个省市,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增加了8个省市。这说明 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耕作技术不断进步 C.冶铁技术较为先进 D.铁犁牛耕日趋推广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后“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一诏令 A. 打破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经营 B. 有利于统一国家财政征收标准 C. 旨在加速各地经济资源的流通 D. 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3.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这反映出在宋代 A.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B.城市功能转为以经济活动为主 C.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多 D.草市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 4.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家庭手工业发达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棉纺织业的兴盛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5.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 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 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重商政策 B.锁国政策 C.海禁政策 D.抑商政策 6.有学者指出,清初历行海禁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清初厉行海禁的出发点是 A. 打击沿海抗清势力 B.防止西方势力入 C. 抑制资本原始积累 D.遏制海外市场开拓 7.据清代史料记载,一两银子在 18世纪时可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其市价超过了2000文,这意味着农民的地租负担加重了一倍。这种破坏性后果,又因条约口岸洋货的普遍涌人而进一步加剧。这一现象 A.导致国内物价大幅度下跌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 C.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D.使得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8.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事起后汉人新兴势力崛起,大清帝国在事实上渐由集权变为地方分权,以致不可能形成一个领导全国之有力核心,遂使自强工作大受限制。这一说法 A. 彻底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反动本质 B. 与各自为政的洋务实况基本相符 C. 利于人们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D. 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9.1910年后的十年间,日本商人一度控制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一一纺织业与面粉业的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五四运动后,荣宗敬等人相继组建了由中国商人参股的面粉交易所和纱布交易所,宣誓与日商决裂,由此夺回了生产资料的价格控制权。荣宗敬等人的行为 A.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想 B.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 D. 激发了民族企业家投资办厂的热情 10.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厂,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一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我国严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B.为剿灭长征中的红军提供军事帮助 C.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做积极准备 D.帮助东中部的企业实现战略转移 1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 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B.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 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D.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12.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到 1957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227种增至532种。这一政策的推行 A.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C.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 D.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 13.下面是1958年由地方政府奖励给南社人民公社的奖状。这史料反映了当时 A.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决策 B. 人民群众渴望经济恢复与发展 C. 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 D. 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4. 1979—1989年,外商投资协议金额占前12名的省区除陕西外,都是沿海省区;沿海地区的外商投资项目数占全国的91. 2%, 协议金额占全国的78.3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A.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功能增强 B.对外开放战略已经取得较大成效 C.中国走向全面协调的均衡发展 D.我国须变更对外开放的宏观规划 15.下面是1978—1999年中国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表(单位:%)。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企业 个体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978 77.6 22.4 0 0 1990 54.6 35.6 5.4 4.4 1993 47.0 34.0 8.0 11.0 1995 34.0 36.6 12.9 16.6 1997 31.6 38.1 17.9 18.4 1999 28.2 35.4 18.2 26.1 这表明我国 A.国有制企业已失去国民经济主导地位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D.开始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16.老百姓口中的“倒爷”一词广泛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指一些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的人。“倒爷”的出现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B.当时全国物资极度匮乏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 D.人们普遍接受市场经济 17.“中国制造”是2002年冒出来的新名词,或者说它是一个老词,但在2002年被一下子激活,并被赋予了新意:在世界经济发展萎靡不振的前提下,中国经济欣欣向荣,世界越来越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对“中国制造”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中国完成了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B. 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C.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D.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18.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旗袍,吸收了许多西方设计理念,出现了斜肩(也称破肩)胸腰部捏省道、拼接等西式裁剪的旗袍,面料也推陈出新。无论体形胖瘦,爱美女子总能穿着旗袍展现自己美的一面。这反映出 A. 中西融合促进了旗袍发展 B. 纺织进步是服饰革新基础 C. 当时市民生活水平比较高 D. 旗袍国际化趋势日渐增强 19.1928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秘密无线电台。为便于中共中央在上海与南方局、长江局、北方局等组织联系,1930年陆续组建九龙、天津、鄂豫皖等无线电台,同年开始建立红军无线电大队。这反映了革命战争时期 A. 中共中央秘密领导根据地开展工作 B. 中共中央创建秘密电台的艰难 C. 中共中央努力营造通讯便利的条件 D. 国共两党在情报领域斗争激烈 20.据相关资料,1898年至1911年是官报盛行时期,如《学务官报》《政治官报》,而大量民办报纸由于触及清王朝利益而遭受毁灭性打击。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官报 A. 以宣扬西方政治思想为主题 B. 具有抑制革命派舆论宣传的意图 C. 与西方列强文化侵蚀相对抗 D. 是民众了解国际信息的唯一窗口 2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 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B. 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 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 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22.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书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 A. 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 B.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C. 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23.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匮。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24.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A.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25.1868年,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员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工业革命为信号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B. 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C. 政治改革后,议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D. 汽车的发明应用使城市交通环境更复杂 26.历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亚洲的传统经济结构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美洲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东方的传统思想观念④玉米、葡萄等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洲居民的生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7.1890年,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大企业限制州际贸易列为非法;1914年,美国《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将“对不同的商品购买者实行价格歧视”“直接或间接取得其他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等不公平竞争方式均列为非法。这表明美国 A. 否定了垄断企业的合法性 B. 希望建立不受限制的经济秩序 C. 资本集中影响了经济稳定 D. 力图维护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28.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政府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 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 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2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 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 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30.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些政策的实施 A. 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农村的革命政权 B. 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 C. 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 D. 形成了计划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模式 31.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 A. 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 B. 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 C. 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D. 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 32.“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 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3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 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 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4.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5.“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里突出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 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经济政策上存在漏洞 D.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3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对重要事件的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B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C 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A. A B. B C. C D. D 37.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A. 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 B. 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C. 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D. 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38.如图是一幅漫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扩大国家间贫富差距 B.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密切合作 C. 区域合作实现了三国的优势互补 D. 北美自由贸易区内三国利益失衡 39.下列是四个国际组织的标识。关于这些国际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中的成员均由发达国家构成 B. ②是合作水平最高的经济组织 C. ③是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 ④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 40.最近中美贸易战“火药味”十足,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而不久前欧盟开始对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续收五年反倾销税。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极多的国家。这些现象说明 A. 中国不熟知世界贸易的规则 B. 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 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和困难 D.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 4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以后,随着牛耕和铁制农具使用,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土地国有形态走向瓦解,变“公田”为“私田”的现象普遍出现,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过渡。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织”的自给自足型的家庭小农业,逐渐在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清代前期,农民的商业性农产品生产和包括棉织在内的商业性手工业生产,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尽管商品性生产在农民生产中的地位已日渐重要,但是,基于粮食生产対于商品生产具有基础作用的普遍原则,对每个农户来说,自给性的粮食生产仍然是他的商品性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摘编自方行《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小农业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小农经济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10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00多年来,植物一直处于欧洲的权力、贸易中心。茶、烟草、甘蔗、罂粟、棉花、金鸡纳树、橡胺树,这7种植物的开发和栽培,政变了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请多国家的命运。有谁相信呢,在那个谍影闪动、逼人为奴的殖民时代里,在那个充满危险、充满乱的黑暗年代里,居然蕴藏着如此巨大而辉煌灿烂的财富!无论是在美洲抢占殖民地,还是控制印度资源;无论是从中国走私茶叶,还是贩卖非洲的奴隶,每一个追财富的故事都洋溢着血腥,都回荡着凄厉的呐喊,其惊心动魄之处,足以让后人细细含咏。 ——摘编自【英】托比马斯格雷夫、成尔马斯格雷夫《改变世界的植物》 从材料中任选一种植物,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闸述。(要求明确所选植物和论题,阐述史论结合。) 43.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