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分封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 B.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 C.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 D.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 ‎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D.明朝废除丞相制 ‎4.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5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抑商政策的松弛 ‎5.右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 A.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C.体现出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说明 A.新式生产方式在中国行不通 B.有必要探索新的近代化道路 C.中国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发展 ‎7.李鸿章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条约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B.外交观念逐渐走向近代化 C.天朝上国的理念一直存在 D.始终未能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8.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9.春联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生动反映。在某事件发生后,郭沫若曾做对联“国势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天心早眷顾,耽耽虎视,嗟西虏其奈我何”;近代立宪派和民族资本家张謇亦撰贴春联,表达他欢悦的心情:“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两幅春联所反映的共同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 ‎10.“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 - 15 -‎ A.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B.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提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11.右图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图中出现了三次发展高峰,请分析第一次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 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12.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改变……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民俗变迁的主流。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能够体现近代民俗变迁的“变异性”的是 A.穿西装 B.中山装的流行 C.春节的传统习俗 D.喝咖啡 ‎13.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组织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深人村村户户,召开宣传大会,公演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广泛进行宣传鼓动。中共的举措 A.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4.1949年4月20日,百万解放军准备渡江作战,英国海军护卫舰“紫石英号”强行闯入长江国共交战区域。在多次警告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紫石英号”升起白旗,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国军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这表明 A.军事斗争是反帝唯一有效手段 B.西方各国纷纷干涉中国内政 C.中共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 D.殖民统治在中国的终结 ‎15.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1949-1965)》指出,“中国的威望和影响稳定提高,而且有些时候,中国似乎正以世界新兴独立国家的斗士的面目出现”。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 A.积极支持并参加不结盟运动 B.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影响 C.实行“一边倒”和“另起炉灶” D.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1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 - 15 -‎ 涉港国安法”。这些反映了 A.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 B.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被国人一致认可 D.中国政府落实“一国两制”,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17.右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其中影响a到b段的重要政策原因是 A.《论十大关系》发表 B.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八字方针”的调整 ‎18.继1988年海南被设置为经济特区后,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海南自贸区,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成为我国第一个自贸港。这反映 A.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 B.改革开放不断得以深化 C.华侨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D.“一国两制”解放了生产力 ‎19.有学者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设立初期,的确起到了稳固民主政权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性质慢慢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雅典人也将其适时地淘汰了,这正是雅典人的智慧所在。学者强调的是 A.雅典民主在实践中得以发展 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C.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关键因素 D.雅典直接民主的利弊 ‎20.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认为,罗马法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这表明罗马法 A.维系统治影响深远 B.法律至上强调平等 C.注重实践彰显民主 D.与时俱进灵活务实 - 15 -‎ ‎21.内阁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内阁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C.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D.责任内阁制形成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2.下图是漫画《美国两党是如何商讨解决方案的》。该漫画反映了美国 A.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B.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两党在对外政策上分歧大于共识 D.政党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2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将1550年至1650年这一时期描述如下:“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这一“良机”主要是指 A.工业革命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 ‎24.右图是《英、美、德、中四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请判断C曲线代表的是 A.英国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5.有学者指出:“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18世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其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强劲动力。”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15 -‎ A.广阔的殖民地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 B.优越的地理环境 C.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D.长期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26.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A.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7.苏(俄)联在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次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得到了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 B.有利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 C.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D.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 ‎28.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下列新政措施最能体现“爱情婚配”的是 A.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 C.成立农业调整署,大量销毁农产品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推行“以工代赈”‎ ‎29.被誉为“经济奇迹之父”的联邦德国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1897-1977年)曾援引足球比赛的比喻:在市场经济中,私人企业家就像是足球比赛中的运动员,遵循市场规律下,利用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进行资本增值;而政府只有扮演好制定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秩序和进行市场监管的裁判员角色,市场经济运行才会更有序,而不是上场比赛。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D.应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政府起辅助作用 ‎30.有学者指出:“冷战”‎ - 15 -‎ 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政治格局具有单极特征 B.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失衡会加剧矛盾 C.地缘政治调整造成国际政治体系动荡 D.经济联系加强有利于世界局势缓和 ‎31.某学生制作了“欧洲联合三部曲”的表格,表格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签订《罗马条约》 B.成立欧洲联盟 C.建立统一大市场 D.发行统一货币 ‎32.右面是反映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最能说明 A.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化进程 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建立 C.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国际局势动荡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共3大题,第33题16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8分,共52分。‎ ‎33.(16分)城市的功能、规模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 15 -‎ ‎。《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和唐朝长安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变化,据此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京为例概括近代中国城市与古代城市相比有何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34.(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政府下令鼓励海外商船来中国贸易,外商可在沿海港口和内地的商业城市经商和定居。唐政府还在广州等港口设立市舶司,征收商税。北宋中期,在广州、杭州、明州三地“市舶司”基础上,又在泉州、密州增设市舶司。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清康熙年间曾解除禁海政策,但到乾隆时,清廷下禁令,外国商船逐步集中收泊于粵海关进行贸易。‎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规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 材料三:‎ - 15 -‎ ‎——摘编自高梦浠《改革开放40年中美贸易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中美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3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83初,全国“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3%,全国1.8亿农户获得农业生产的自主权。1983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撤销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1984年中央出台《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其中864,872个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外资支持;1985年根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农产品价格较1978年上涨23%。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 ‎——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33年6月的“农业信贷法令”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地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的减产。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他们分配给各州救济机关;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建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资金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的办法。‎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政中的农业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2分)‎ - 15 -‎ 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 15 -‎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B 2.B 3.A 4.B 5.B 6.B 7.B 8.D 9.B 10. C 11.B 12.B 13.B 14.C 15.B 16.D 17.C 18.B 19.A 20.D 21.C 22.B 23.C 24.C 25.A 26.A 27.C 28.D 29.D 30.D 31.B 32.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小题16分,第34题18分,第35题18分,共52分。‎ ‎33.(16分)‎ ‎(1)主要变化:①唐朝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②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③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发展趋势:①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②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2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 ‎(2)发展变化:①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具有近代化的特点;②城市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重大变化;③城市中贫富分化严重;④成为思想革新和政治革命的前沿阵地;⑤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影响;②西方列强的入侵;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传入;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34.(18分)‎ ‎(1)变化:①由鼓励转变为严格限制;②由开放逐渐转变为封闭;③私人贸易日益受到限制;④朝贡贸易逐渐发达,为政治服务色彩日益突出。(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2)基本情况:①近代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②近代中国关税不自主,无法自行制定税率;③民国政府不断争取关税自主。(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原因: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②对外贸易入超严重;③有识之士的推动。(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3)特点:①中美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②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③政治因素影响贸易额波动;④中美贸易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低端向高端发展。(4分,答出2点即可)‎ 因素:①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动;②全球化的推动;③国家利益等。(2分,答出2点即可)‎ ‎35.(18分) ‎ ‎(1)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③建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优化基层管理体制;④发展乡镇企业,引进外资;⑤调整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城乡经济交流。(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措施:①增加对农业信贷;②调整农业生产;③收购剩余产品;④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意义:①为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②扩大了农产品市场;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④促进了交通的改善。(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附:选择题答案解析 ‎1. 【答案】B - 15 -‎ ‎【解析】 根据所学,分封制在西周前期对维护长期统治起到重要作用,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可知,主要论述分封制度,而非强调宗法分封间的关系,故C、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在其设立之初就蕴含了“国”与“家”的对立因素,隐含着国家的分裂割据,故B项正确。‎ ‎2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反映了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是国家强化对经济控制的表现。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始自战国,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不是自然经济对商业发展的抑制作用,排除;D项,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的表述与材料中“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的意思相悖,排除。‎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如设立政事堂,三省长官皆是宰相等,既体现了“旧”,也体现了“新”,故A正确;B、C两项都属于 “新”,而无法体现旧,D项是废除旧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4.【考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左 (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可知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轻视读书人和崇尚商贾、追逐厚利的现象,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但社会主流思想并没有改变,因此B正确,A错误;该题无法反应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政府也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C、D两项错误。‎ ‎5.【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类的问题。从材料给出的历朝历代的一些具体农业措施可以看出,历朝历代对农业耕地问题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态度,无论是肥料的使用以及后来的生态循环问题都是可续发展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生 产关系的变革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改变,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化”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D项排除。‎ ‎6.【答案】B ‎ ‎【解析】根据材料,汉阳铁厂等洋务派的企业在19世纪末逐渐的难以为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表明当时地主阶级领导的“中体西用”的近代化道路破产,中国必须探索新的道路,B符合题意。洋务企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买办性和封建性,A错误;30多年的洋务运动,不能说明中国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C 错误;“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说明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发展说法错误,D 选项不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李鸿章对签约的认识由传统华夷观下的“议和”“羁縻”,逐渐转变为了近代外交观下的“平等”“约章”,表明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外交家,其“天朝上国”的大国中心观逐渐削弱,同时逐步接受西方外交思想,在外交实践中逐渐趋向近代化。故B项正确,C、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李鸿章有无尽到外交家应尽的职责,故A项错误。‎ ‎8. 【答案】D ‎【解析】《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控制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符合“防务上却门户洞开”,清政府帮助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故选D - 15 -‎ 项;《南京条约》只是五口通商,不符合“防务上门户洞开”,排除A项;《马关条约》割让领土,但并没有使京师“防务上门户洞开”,排除B项;《天津条约》虽然增开了十个通商口岸,但无法体现“防务上门户洞口”以及“巨额的赔款”、“ 朝廷倒行逆施”,故D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春联内容,“国势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和“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可知两则春联内容描述的皆是辛亥革命这个历史事件,故B正确。‎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同时满足“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反帝反封建斗争”四个评价的,只有五四运动,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正确。‎ ‎11.【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B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高潮的出现在1919年前后,主要是由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使得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故B项正确;1919年前后清政府已经覆亡,故A错误;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都不是这次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故C、D错误。‎ ‎12.【考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答案】B ‎【解析】移植性: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如穿西装、喝咖啡、看电影、握手等在中国的流行。‎ 变异性: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如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中山装等在中国的流行。‎ 传承性: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文明,如春节的传统习俗等的保留。‎ ‎13. 【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抗战时期中共深入敌后广泛进行抗日宣传,有利于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项正确。在此之前,伞民族抗战已实现,A项错误;C项与巾共举措没有关系;材料强调的是对敌后民众抗日宣传,并非反抗国民党政府,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多次警告后,解放军将其击伤搁浅,升起白旗,随后解放军又炮击了赶来支援的英国军舰,从此再没有外国军舰敢进入中国内河横行霸道”可知两次炮击作战致使外国军舰不再进中国内河,体现中共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态度,故选C项;反帝武装斗争不是唯一手段,“唯一”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英国妄图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并未涉及西方其他国家,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近代西方殖民特权在中国终结,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以世界新兴独立国家的斗士”可知,中国在新兴独立国家中的影响增大,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实可知当时政策与中国外交政策相关,故选B项;中国与不结盟运动保持友好关系,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与“中国威望和影响稳定提高”无关,排除C项;中国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由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可知中国政府坚持 “一国两制”,而“涉港国安法”的通过更是表明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故D项正确;港澳不是政治实体,故A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港独依然很猖獗,所以C项错误。‎ ‎17.【考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 15 -‎ ‎【答案】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a到b段呈现下降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和政府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C项正确。‎ ‎18.【考点】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从材料海南从经济特区——海南自贸区——海南自贸港这一发展过程可以反映出改革开放不断得以深化,故B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19. 【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雅典陶片放逐法设立初期,的确起到了稳固民主政权的作用……慢慢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雅典人也将其适时地淘汰了,这正是雅典人的智慧所在”说明学者认为雅典设立和废除陶片放逐法都维护了民主,认为民主实践要与时俱进,故选A项;雅典民主制的本质是奴隶阶级的民主,材料说明的是民主实践不是本质,排除 B项;C项和材料无关,排除;材料赞扬雅典的民主实践,没有论述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 D项。‎ ‎20.【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再试验再犯错”“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等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和灵活务实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强调平等”,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彰显民主”,排除C项。‎ ‎21.【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内阁职责不断演变,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过渡到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其合法性逐渐增强,这反映出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是《权利法案》颁布;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2.【考点】美国的代议制民主 ‎【答案】B ‎【解析】漫画反映了美国的两个政党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达成一致的共识。依据美国的两党制可知,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都会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一致。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党在面对问题时解决方式的一致性,没有反映出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A错误;材料表明在面临所有的问题时,两党都达成了一致共识,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两党处理问题会达成共识,政党政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23.【答案】C ‎【解析】选C。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在这一巨变之中,对于敢于冒险的商人、投机者、暴发户来说,他们抓住了机会,实现了财富的迅速聚集,C正确。‎ ‎24.【答案】C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注意图片中时间从1750~1900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A线在19世纪前后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应为中国。B线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比重下降,应为英国。C曲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 ‎ - 15 -‎ D线应为德国。故C项正确。 故选C.‎ ‎2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其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强劲动力”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故A正确。B、C、D均不是主要原因。‎ ‎26.【答案】A ‎【解析】钱穆强调的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无产阶级本身还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而这恰好与巴黎公社缺乏实际政府管理能力,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吻合。故A正确。‎ ‎27.【考点】苏联(俄)的经济建设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1917年以来苏联(俄)对粮食政策即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大规模调整,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和俄国农业发展的曲折性,所以C正确;余粮收集制和粮食的义务交售制等政策极大的损害了苏联农民利益,故A错误;苏联(俄)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做法是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故B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故D项错误。‎ ‎28.【考点】罗斯福新政 ‎【答案】D ‎【解析】“爱情婚配”指的是总统和人民之间的爱情婚配,即总统通过“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故D符合题意的,正确。‎ ‎2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私人企业家就像是足球比赛中的运动员……遵循市场规律下”、“ 政府只有扮演好制定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秩序和进行市场监管的裁判员角色”可知,他主张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则辅助维持经济秩序、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市场监管等,即起辅助作用,故D正确。‎ ‎30.【答案】D ‎【解析】据材料“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可知无法体现世界政治格局具有明显的单级特征,故A项错误;据材料“已成为政治冲突的减震器”可知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加剧政治冲突;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据材料“经济全球化成为政治冲突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相互依赖性加强有利于世界稳定。‎ ‎3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走向经济政治实体,所以B正确;《罗马条约》签订于1957年,统一大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作,时间均与材料不符,故A、C两项均排除。欧洲的统一货币——欧元发行于2002年,但是不能鲜明的体现政治联合,故D错误。‎ ‎3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图片,世界经济的复苏面前有许多障碍,体现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建立,故选B项;A项表述不全面, C、D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C、D均错误,可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