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 1.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3. 近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漆器屏风,屏风反映孔子的身高为“七尺九”(1.82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2.21米或1.9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度量衡不一是出现身高不一的原因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历史记载必须经考古发现才可证实 D.考古资料往往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4.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5.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6.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本哲学》中谈到:“自然界有它的气,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他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现代派艺术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8.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元曲 D.唐诗、宋词、楚辞 9. 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这类作品突出表现了( ) A.多彩的生活 B.真实的景象 C.个人的情感 D.繁华地街市 10.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11.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12.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13. 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 A.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B.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 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14. “文艺复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但也是世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时代”。对材料中两个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都是人文主义在起作用 B.首发的地点大致相同 C.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一致 D.发生的时间完全一致 15.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1923年)材料评述的是( ) A.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16. 孙中山认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为此他( ) A.核定地价,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发展实业,推动全国铁路建设 C.领导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改组政党,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17.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8.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C.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19. 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中,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 A.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C.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成功发射 20.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原则,分为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应认为,所有人都是属于一个团体和一人制度,我们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活,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秩序。这一原则( ) A.蕴含朴素的契约观念 B.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 C.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 D.顺应了帝国扩张的需求 21. 梭伦在自己的诗中曾写道:“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她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了君主制政治 C.抽签选举 D.每日轮值主席 22. 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 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 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23.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为此,这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是( ) A.社会契约 B.法制原则 C.三权分立 D.主权在民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24.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 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25.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26. 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在“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实际上就是古希腊哲学的再生 B.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 C.文艺复兴吸收了古希腊资产阶级的思想 D.文艺复兴在古希腊哲学直接刺激下兴起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③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28. 罗素说:“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这句话中“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力学 D.经典力学 29.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然而,明朝人熊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 ) A.谄媚于上,以邀荣宠 B.区别尊卑,明确等级 C.意主忠义,旨归劝惩 D.修身齐家,治平天卜 30. 对以下三幅中外美术作品(图1~3)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B.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C.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立体派 D.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以劳动者人身相对自由为基本前提的租佃关系得到了充分发展。与土地所有权集中同时发生的土地经营越来越分散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变革。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倍于今故也。”张栽说:“今驟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一区及其所有,既死则众子分裂,未几荡尽,则家遂不存。”土地的边际效用价值急剧提高,这就推动、迫使地主将所得积累下来,去开发新的土地,改善土地经营,从而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国家在保证农民有可以迁徙、可以选择地主权力的前提下,只问赋税收入,不管其余,就使社会经济活动有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选择到比较合理的发展路径。 ﹣﹣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宋代土地制度变革》 (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是欧洲14至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形式出 现的、反封建反神学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类型 的“中国文艺复兴”说,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梁启超“清代文艺复兴说”的和胡适的“五四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文艺复兴说”。20世纪初,梁启超率先拿“以复古为解放”的清代学术比附欧洲的文艺复兴,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指出:“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1958年,胡适发表的题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中,胡适这样描述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那个时候,有许多的名辞,有人叫做“文学革命”,也叫做“新文化思想运动”,也叫做“新思潮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整理自董德福《“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考辨》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材料三: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四: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4)你认为材料四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试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年代 大事记 1952年 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 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500所。 1966年 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 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 当年招生人数增加到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 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0分) 1. 【答案】 C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答】 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由该时期生产力发展决定的,也是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故①③④正确; ②项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说法错误,应该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排除。 2. 【答案】 A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不同常规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到的“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 材料并为体现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排除; 材料中“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给予解释”这些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忠君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A。 3. 【答案】 B 【考点】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漆器屏风,屏风反映孔子的身高为‘七尺九’(1.82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2.21米或1.9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解答】 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材料提供的文物和文献,是同一时代的。 B.根据材料信息,西汉武帝时期的制作的漆器屏风和著作的《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子身高的说法不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后人对孔子身高说法不同的现象,说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一样,是用来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记载必须经考古发现才可证实”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D.仅一个制作屏风的工匠和史学家司马迁给出的资料,不能得出考古资料“往往”比文献真实。 4.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解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A正确,不符合题意; 魏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导致等级品位发展到新的高度,B正确,不符合题意; 唐代的官僚等级制下,在职事官之外,存在着文散阶和武散阶序列,它们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C错误,符合题意; 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答案】 D 【考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解答】 王安石变法通过市易法等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正确; 王安石通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正确; 王安石通过保甲法、保马法等使北宋的军事实力有所增强,故C正确; 王安石变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的说法太过绝对,故D错误。 故选D。 6. 【答案】 【考点】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美术 宋明理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文人画的兴起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的背景。 【解答】 书法艺术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①错误,排除;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是14﹣17世纪,现代派艺术兴起的时间是20世纪,故④错误,排除。宋明理学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追求意境写意,宋明理学推动文人山水画兴盛,故②正确;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现实与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相左,推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故③正确。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7. 【答案】 A 【考点】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需要掌握造纸术的发明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 从材料中“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被后人发明了成语“信口雌黄”、“口中雌黄”,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与纸的应用有关,故A项正确。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的作用,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到印刷术的情况,故D项错误。 8. 【答案】 D 【考点】 《诗经》和楚辞 宋词和元曲 唐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主流显示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唐朝李白的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是宋朝的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楚辞。 9. 【答案】 C 【考点】 宋词和元曲 【解析】 本题考查文人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所以C符合题意。 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10. 【答案】 D 【考点】 魏源与《海国图志》 【解析】 本题考查魏源与《海国图志》,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解答】 抓住题干中“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评价基于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故D项正确;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故A项排除; B项是林则徐,故排除; C项是严复,故排除。 故选D。 11. 【答案】 B 【考点】 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解析】 本题以作者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材料假设“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或许变法就能取得成功。这说明康有为的性格对维新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12. 【答案】 A 【考点】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的联邦体制。 【解答】 从题干“万世联合幸福船”,“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指新建立的联邦制,“…愚蠢船主的船离港﹣”﹣指被淘汰的邦联制。材料反映了美国由邦联到联邦的转变。 13. 【答案】 C 【考点】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答】 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孙中山倡导的“耕者有其田”,这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4. 【答案】 A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考点】 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成果的取得和新航路开辟的探险活动的进行,都与人文主义的影响有关,故A项正确。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探索新航路的活动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排除B项。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侧重在文化艺术领域,而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两者在时间和作用上并不一致,故CD两项错误。 故选A。 15. 【答案】 A 【考点】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影响来分析。 【解答】 A.辛亥革命是进行制度改变,新文化运动是进行思想变革,二者符合材料的意思。 B.二次革命仍然是政治革命。 C.五四运动只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没有进行制度创新。 D.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建立政治制度。 故选A。 16. 【答案】 B 【考点】 孙中山的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查民生主义。 【解答】 抓住关键信息“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可知,孙中山强调解决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经济思想,CD两项体现的是政治内容,故CD两项排除。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属于经济内容,但是没有真正实行,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A项排除。 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后,致力发展实业,推动全国铁路建设,故B项正确。 17. 【答案】 D 【考点】 毛泽东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中共七大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会议内容的识记。 【解答】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故D项正确。 A项涉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 B项涉及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排除。 C项涉及的是纠正左倾错误,排除。 18. 【答案】 D 【考点】 新经济政策 邓小平理论 罗斯福新政 毛泽东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相同点,都是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解答】 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表明“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故D正确; A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排除; B项明显错误,排除; C项评价不够全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物,忽视了客观条件和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排除。 19. 【答案】 D 【考点】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答】 注意题干时间“改革开放后”,即1978年后,结合所学可知,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是197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成功发射是1986年,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正确。 故选D。 20. 【答案】 A 【考点】 古希腊城邦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解析】 本题考查希腊的城邦制和民主政治。 【解答】 材料中“所有人都是属于一个团体和一人制度,我们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活,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秩序”说明要求一个团体遵守公共的制度和秩序,带有朴素的契约观念。故A符合; 自然法的精神强调的是公同维护的权利和正义,与材料不矛盾,故B错误; 希腊城邦政治强调的城邦集体利益和秩序,与材料不矛盾,故C错误; “帝国扩张”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故选A。 21. 【答案】 C 【考点】 梭伦改革的措施 梭伦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内容是“抽签选举”,C项符合题意。 废除债务奴隶制限制贵族,保护了平民利益,A项不符合题意。 梭伦改革前后,雅典没有实行君主制,B项不符合史实。 每日轮值主席的产生方法,与梭伦改革中的“机会均等”不符,D项错误。 22. 【答案】 B 【考点】 欧共体与欧洲一体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 【解答】 材料中戴高乐指出欧洲“超国家机构”只是解决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并没有“政治上的权力和效能”,欧洲经济共同体等组织只是起到推动经济合作的作用,只有国家才是具有实际权力的主体,可见欧洲一体化面临着主权让渡难题,故B正确。 A、D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 故选B。 23. 【答案】 C 【考点】 启蒙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解答】 题干材料这句话出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强调的是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但与题意不符。 24. 【答案】 B 【考点】 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 A项不符合历史实际,可先排除。 根据材料应是借上帝的神权启发人文主义思想;故排除C。 D项与材料题意不符。故排除。 依据材料“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可知B正确。 故选B。 25. 【答案】 B 【考点】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需要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分析,注意把握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解答】 依据材料“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可以看出农奴地位的提高,结合所学可知,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使得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位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 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CD两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26. 【答案】 B 【考点】 文艺复兴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解答】 “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表明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 27. 【答案】 B 【考点】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答】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材料能够直接体现出来,故正确。 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不出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错误。 ③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这确实是蒸汽机研制产生的影响,故正确。 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28. 【答案】 D 【考点】 经典力学 【解析】 本题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七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世界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故D正确。 ABC三项出现的时间与十七世纪不符,故排除。 故选D。 29. 【答案】 C 【考点】 明清小说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材料“题曰《英雄谱》”可知,熊飞和杨明琅对两部小说的主人公从道德层面加以肯定,宣扬其忠义豪杰,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故C项正确。 《三国演义》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并不体现谄媚于上,以邀荣宠,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可知熊飞和杨明琅并非强调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不体现修身齐家,治平天下,故D项错误。 故选C。 30.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印象画派 现代主义美术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外美术作品,毕加索是现代派代表,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代表作为《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格尔尼卡》等。 【解答】 A项错在图3的特点,写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主观感受,排除; B错在图2,图2属于印象画派,排除; 依据所学,赵孟頫是元朝的,故D错误; 图1属于中国的文人画,图2属于印象画,图3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亦即立体派,故C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答案】 特点:租佃关系的普及;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土地私有制大发展;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成因:宋代以前改革的成果;政府的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 历史意义:促进了劳动者人身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积累与土地开发;迫使地主阶级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使社会经济有条件自我调节。 【考点】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的特点及其成因和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解答】 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宋代以劳动者人身相对自由为基本前提的租佃关系得到了充分发展”可以得出租佃关系的普及;“与土地所有权集中同时发生的土地经营越来越分散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变革”可以得出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土地的边际效用价值急剧提高,这就推动、迫使地主将所得积累下来,去开发新的土地,改善土地经营”可以得出土地私有制大发展;“保证农民有可以迁徙、可以选择地主权力”可以得出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第二小问的成因,依据材料和第一问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成因是宋代以前改革的成果;政府的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 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使社会经济活动有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选择到比较合理的发展路径”,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意义是促进了劳动者人身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积累与土地开发;迫使地主阶级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使社会经济有条件自我调节。 【答案】 评析梁启超观点:梁启超认为,清代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相似的。 合理性:二者都以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反对旧思想(如: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以先秦儒家的“民本”“经世致用”“唯物”等思想,反对宋明理学);二者都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封建、强调个人思想解放的作品(如通俗小说、戏曲、绘画等)。 局限性:清代的学术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有着较大的不同。 评析胡适观点:胡适认为,中国20世纪初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相似的。 合理性:二者都致力于对传统的批判和重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新思想的宣传);都倡导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和欧洲的方言运动);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对儒家思想和封建神学的批判);倡导人性的解放。 局限性:可从背景、肉容、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考点】 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解析】 本题考查清代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需结合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来解答。 【解答】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梁启超认为,清代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相似的。二者都以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反对旧思想;二者都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封建、强调个人思想解放的作品。 【答案】 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不同之处:英国工业革命由私人资本推动,日本工业革命中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以轻工业为主,日本以重工业为主。 态度: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政策: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①“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②“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③“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考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 日本的对外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工业化。(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四幅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和英国工业革命特点分析;(3)第一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三,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明治维新后对外政策分析;(4)本小问,依据材料四,结合明治维新的背景、影响分析。 【解答】 信息:根据材料一中四则图片,从“地契”、“火车站”、“新式学校”、“官办八嶓制铁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等信息。 不同:根据材料二中“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推动力量的由来、工业形态侧重点等,分析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 态度:根据材料三中“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等,可知,日本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政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三中“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可知其政策的基本点。 论证:首先根据要求以“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作为切入点,从材料四在的“‘改革’说”、“‘革命’说”、以及“‘中兴’说”三种观点中,选取一种观点,接下来以所选观点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治维新的相关定性,展开分析、说明,论证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论从史出。 【答案】 示例一:特点: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原因: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 示例二:特点:2000年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 【考点】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中国政治运动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52年我国进行了高校院系的调整,政府重视办学,重视工科轻视理科,削弱人文学科,这主要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加强了对高校的管理和领导,计划经济体制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同时在外交上我国实行一边倒的策略,吸收和借鉴了苏联的教育经验,以及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理工人才的要求。而1966年的特点是,全面的停止高考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这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所导致的,1977年是由于文革结束,我国在教育上拨乱反正。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是,高等教育越来越多样化,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这是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也为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