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6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6‎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2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二战后初期,苏联采取防御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尽快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 B. 对美国采取和平攻势政策 C. 争取和平的国内建设环境 D. 避免再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A. 实行均田制 B. 学习汉民习俗 C. 整顿吏治 D. 迁都洛阳 ‎3.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农民处于苦难的深渊之中,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奥斯曼帝国的搜刮 B. 马木路克的巧取豪夺 - 22 - / 22‎ C. 西方列强的掠夺 D. 农业技术的落后 ‎4.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  )‎ A. 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清除伊斯兰教 C. 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 D. 维护教皇权威 ‎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 国联由英法操纵 C. 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 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6.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这是由于(  )‎ A.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出现了新面貌 B. 美苏争霸的时代已结束 C. 美国不再操纵联合国 D. 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已占主导地位 - 22 - / 22‎ ‎7.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 B. 配合德国和日本的侵略 C. 满足人民的强烈要求 D. 抢占有利的战略位置 ‎8.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霸主的原因有(  )‎ ‎①筹建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②工业生产资本占到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 ③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军事强国 ④在东欧各国派有大量驻军 A. 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9.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 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 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 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 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美国宣布“中立”。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美国同协约国日益接近,主要是因为(  )‎ A. 同盟国一方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B. 协约国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C. 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 - 22 - / 22‎ D. 美国与协约国在历史上关系密切 ‎11.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19世纪末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 英国外交的成熟 B. 英国欧洲大陆均衡政策 C. 英国对法国的妥协 D. 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12.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是因为(  )‎ A.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 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C. 财产等级制的缺陷 D. 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 ‎13.在梭伦改革中能体现其倾向于平民的措施是( )‎ ‎①颁布“解负令”‎ ‎②发展工商业 ‎③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 22 - / 22‎ ‎14.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  )‎ A. 尊崇儒家思想 B. 选拔实用人才 C. 笼络广大士人 D. 打击地主官僚 ‎15.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  )‎ A. 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 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 C. 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 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16.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特拉维夫的一次和平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 中东和平进程的道路并不平坦 B. 靠和平谈判无法从根本上建立中东和平 C. 中东和平难以推进责任在阿方 D. 以色列各界并没有真正实现和平的诚意 - 22 - / 22‎ ‎17.《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得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主要是因为该宣言(  )‎ A. 强烈反对核战争 B. 反对大国强权政治 C. 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D. 要求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8.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有(  )‎ ‎①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②战胜国制裁战败国 ③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④暂时协调列强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美国于2003年3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宣称美已经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但最终也未发现。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  )‎ A.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 B. 为了伊拉克人民的安全 C. 实质是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D. 为了给全世界人民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0.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 - 22 - / 22‎ A. 泰姬陵 B. 凡尔赛宫 C. 日内瓦万国宫 D. 雅典娜神庙 ‎21.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他所指的是(  )‎ A. 遏制理论的提出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集团的建立 ‎22.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出现了某些“和解”的迹象(  )‎ A. 说明美苏两国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B. 戴维营会谈是重要的表现 C. 古巴导弹危机是重要表现 D. 说明美苏两国放缓了军备竞赛的速度 ‎23.日本1889年宪法的最突出特点是(  )‎ A. 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B.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带有神权色彩 C. 内阁对天皇负责 D. 内阁对议会负责 ‎24.下列属于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的是(  )‎ - 22 - / 22‎ ‎①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②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 ‎③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④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5.促进《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因素是(  )‎ A. 法国占领鲁尔受挫 B. 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的召开 C. 《非战公约》的签订 D. 德国取得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地位 ‎26.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 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 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 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27.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 22 - / 22‎ A. 冗官    B. 冗兵   ‎ C. 积贫    D. 积弱 ‎28.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如图)。这次战役(  )‎ ‎①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 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 ③没有使德国获得制海权 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9.一战前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平息反战思潮,尽快结束一战 B. 加强行业联系,促进国际交往 C. 召开巴黎和会,严厉处置德国 D. 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 ‎30.1918年3月,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根本原因是(  )‎ A. 俄国在战场上的失败 B. 俄国兵员和物资供应不足 C.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 - 22 - / 22‎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 ‎ ‎31.阅读下面地图:‎ 请回答:‎ ‎(1)两伊战争和海湾危机有何共同原因?两场战争有什么联系?‎ ‎(2)伊拉克、伊朗、科威特三国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特点?两伊战争和海湾危机的挑起者是哪个国家?说明了什么问题?‎ ‎32.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 22 - / 22‎ ‎[探究]‎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抵抗。”——毛泽东1950年6月28日讲话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1950.11.4《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三 这场战争(指朝鲜战争)以我军被一支东方军队所击败而告终。这支军队人数众多、勇气十足,而且训练有素,善于利用地形地物作战,而他们装备的武器,大部分是我们已经转售给军事博物馆的。敌人士兵的质量——坚强、遵守纪律与富有耐力——为西方在亚洲的未来增加了不安之感。——M.泰勒上将《剑与犁:泰勒回忆录》‎ - 22 - / 22‎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样的国际外交原则?‎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 ‎(3)被泰勒称为“敌人”的是谁?他们的直接领导者是谁?‎ ‎34.阅读下列有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的材料:‎ ‎“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①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和约;②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③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④裁减军备;⑤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⑩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行自治;……⑫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要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⑭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联合机构。‎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中①、②、③、④的主要内容,其矛头指向哪一国家?目的是什么?(8分)‎ ‎(2)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 22 - / 22‎ 解析 综合本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应先分析①②③④的主要内容,然后判断其矛头指向了英国。第(2)问要求指出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主张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在当时有利于欧洲新兴国家的建立。‎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他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 材料二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 ‎——恩格斯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慷慨陈词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 ‎(3)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答案解析 ‎1.【答案】C - 22 - / 22‎ ‎【解析】苏联在战后初期采取防御型的外交政策,旨在为自身发展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2.【答案】A ‎【解析】使“州郡之民”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 ‎3.【答案】B ‎【解析】当时埃及农民深受包税制带来的痛苦,而包税人就是马木路克势力。‎ ‎4.【答案】C ‎【解析】教皇组织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 ‎5.【答案】B ‎【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的叙述是正确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一战削弱了欧洲各国,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因此,A、C、D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实的深入理解能力,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在联合国占主导地位。B、C两项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事实,是错误的,故正确选项为A项。 ‎ - 22 - / 22‎ ‎7.【答案】D ‎【解析】埃塞俄比亚临近红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领该地可以控制红海南大门,加强在东地中海的势力,意大利对侵占该国蓄谋已久。  ‎ ‎8.【答案】C ‎【解析】④是苏联的状况。‎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要求,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便废除 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所以选D。‎ ‎10.【答案】C ‎【解析】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交战双方做生意,但从1914到1916年,美国对协约国的出口增加了三倍,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这种联系导致美国逐渐与协约国接近。‎ ‎11.【答案】B - 22 - / 22‎ ‎【解析】英国的欧洲大陆均衡政策是指英国力图维持欧洲大陆国家间的势力均衡,以利于英国维持欧洲霸权。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称霸欧洲大陆,19世纪末德国逐步强大起来,这都不利于欧洲大陆势力均衡。 ‎ ‎12.【答案】A ‎【解析】由于梭伦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所以才感到进退维谷。‎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三项措施的具体施行内容。“解负令”规定取消平民的债务,发展工商业有利于获得人身自由的平民阶级的稳定.而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能使所有包括平民在内的公民行使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的权利。因此①②③均正确。‎ ‎14.【答案】B ‎【解析】经义侧重于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时务策侧重于对知识的现实应用,重点考查经义和时务策,实际是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变法人才。‎ ‎15.【答案】D - 22 - / 22‎ ‎【解析】由“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可知,体现出的应是国联的开创性、探索性以及经验和教训,故A、B、C三项均符合题干中的总结,而D项是国联的实质,与题干信息不符。‎ ‎16.【答案】A ‎【解析】拉宾对中东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拉宾遇刺使中东和平受到挑战,这说明中东和平之路并不平坦。‎ ‎17.【答案】A ‎【解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的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18.【答案】C ‎【解析】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确立的国际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对中国主权进行了严重破坏,故C项符合题意;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之间召开的会议,没有涉及战败国的处置问题,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19.【答案】C ‎【解析】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是美国为了控制整个中东,而发动的一场战争。‎ ‎20.【答案】C - 22 - / 22‎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研究国际联盟”“地点”等有效信息。前者说出了组织名,后者实际上强调了该组织机构的驻地,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20日在日内瓦成立,故答案选C项。‎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B ‎【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双方对抗激烈的表现。‎ ‎23.【答案】B ‎【解析】1889年日本宪法模仿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实际上是天皇专制。‎ ‎2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成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 ‎25.【答案】A ‎【解析】法国占领鲁尔受挫后,其国内主张对德和解的力量渐占上风,于是法国外长白里安主张改善法德关系,随后签订了《洛迦诺公约》。 ‎ ‎26.【答案】‎ - 22 - / 2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宋社会现象成因的理解能力。D没有认识到外部少数民族的威胁并没有消失,北宋统治者屈服于少数民族政权,以“岁币”求“和平”。‎ ‎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理解能力。本题引文介绍了当时士兵的状况:“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由此得出当时的军纪不严、士兵缺乏训练,变得骄纵懒惰。北宋的边境危机很好地验证了这种状态下军队的战斗力极弱的现实,所以本题选D。‎ ‎28.【答案】B ‎【解析】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这次战役后,德国的海军主力被迫龟缩在海港中,只有德国的潜水艇还在四处活动。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 ‎29.【答案】D ‎【解析】一战后,有识之士主张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从而催生了国际联盟的建立,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国际联盟成立的时间不符,B项是万国邮政联盟等行业性国际组织成立的目的。‎ ‎30.【答案】C - 22 - / 22‎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特别要注意一战性质和俄国社会性质的转变。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俄国由帝国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代表工农的利益,退出帝国主义争夺战。 ‎ ‎31.【答案】(1)共同原因:领土边界之争是主要矛盾;伊拉克奉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争夺石油资源。两场战争的联系:两伊战争,两败俱伤,没有胜者,双方经济损失很大。伊拉克因为两伊战争欠科威特140亿美元的债务。伊拉克企图占领吞并科威特而将债务一笔勾销,因而出现海湾危机。‎ ‎(2)三国相邻。挑起者是伊拉克。说明伊拉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是海湾地区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 ‎【解析】第(1)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地图没有很大的关系。两伊战争和海湾危机涉及三个中东国家: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其中,伊拉克是两次战争的挑起者。因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所以他利用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领土之争挑起战争。第(2)问需结合地理知识回答。‎ ‎32.【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 22 - / 22‎ ‎【解析】第(1)问中的弊端从“他们的奴隶地位”可以看出平民地位低下,从“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看出他们缺乏政治参与权;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雅典社会贵族和平民、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分析。第(2)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政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措施包括财产等级制和民主政治改革等。第(3)问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分析;据“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以公正为本”等信息归纳梭伦的观念。‎ ‎33.【答案】(1)各国人民有权处理自己的国家事务,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2)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以朝鲜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3)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 ‎【解析】‎ ‎34.【答案】(1)主张公开缔结和约;航行自由;贸易自由;裁减军备。矛头指向了世界霸主英国。目的:①在重新瓜分世界中争得战利品;②利用经济优势夺取海上霸权、贸易霸权等;③集中体现了美国在战后进行扩张的要求。‎ ‎(2)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允许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土耳其统治下的一些民族小国实现独立;削弱苏俄和德国缔结和约的影响。作用: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 - 22 - / 22‎ ‎【解析】综合本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归纳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联系一战后的英美争夺世界霸权,判断其矛头指向了英国。第(2)问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主张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在当时有利于欧洲新兴国家的建立。‎ ‎35.【答案】(1)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建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3)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 22 - / 2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