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如不符合要求,酌情加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一单元 二单元 三单元 四单元 材料解析 卷面整洁 100分 分数 25分 24分 30分 21分 40分 3-5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 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 ①②③ 24 / 24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塞尔维亚是为了民族独立,因此是正义,故②错误,排除;①③④都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的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②是错误;从而得出答案。 2.2.1914年8月3日,德军进攻比利时,遭比利时人民顽强抵抗。德军在付出伤亡3万人代价后,侵占比利时全境。以下关于比利时抗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给德军以沉重打击,令德军的进攻计划受挫 B. 体现了比利时人不惧残暴、勇于抗争的精神 C. 打乱了德军作战部署,“施里芬计划”破产 D. 为英法的军事准备提供了时间 【答案】C 【解析】 24 / 2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施里芬计划”中,德军计划速战速决,在六周的时间内打败法国。 但比利时人民的英勇抵抗,沉重打击了德国,迟滞了德国对法国的攻击,但不能说比利时的抵抗使 “施里芬计划” 破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此题既可从比利时的抗争角度正向思维确定ABD为正确选项,也可以用“马恩河会战宣告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破产”这一知识点直接确定C为说法错误的选项。 3.3.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美国华尔街的银行给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材料表明 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②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③美国参战前就已倾向协约国集团 ④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24 / 2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充分说明美国放弃了战前的中立政策,故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数字反映出美国正大发战争财,且明显倾向于协约国集团,故①③符合题意;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是在一战以后,故④排除;所以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为材料型的选择题,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从中提炼出相关的有效信息。材料中的20亿美元与2 700万美元,说明了美国与协约国关系的紧密。 4.4.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的主旨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而非德日矛盾的激化,排除A;日本种种参战的借口,都是意在掩盖参战意图,故选B;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C;力图保护东亚和平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D。故选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对德宣战 5.5.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缩影,下列说法不能从图中得出的是 24 / 24 A. 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 B. 体现了战争的特点之一是阵地战 C.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 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答案】D 【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战争的特点与影响,因此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片信息反映不出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一战争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6.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 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 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 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 但遭拒绝, 因此不得不( )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重新划分了德国疆界,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德国须向协约国赔款。 24 / 24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不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本题选B。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7.7.《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这规定 A. 使德国及同盟国得到应有的惩罚 B. 使德国受到最大限度制裁和宰割 C. 明显有“成王败寇”的特点 D. 是最公正的战争判决书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战胜国将全部战争罪责推到战败国的头上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带有明显的“成王败寇”的特点,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排除。 8.8.1920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威尔逊主持了国联的成立大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不包括 A. 凡尔赛体系没有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美国利益 B. 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 C. 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D. 国际联盟在当时未能发挥任何作用 24 / 24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美国之所以没有加入国联,是因为凡尔赛体系没有最大限度地符合美国利益,并且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反对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事务中去,由他们控制的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9.9.下列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美、英、日海军军备竞赛激烈 B. 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 C. 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D. 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并未成为世界霸主,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正确表述,体现了当时紧张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故排除。 10.10.1921~1929年期间,法、德、英等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4%、7.1%和3.2%,发展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的影响 B. 凡尔赛体系使欧洲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局面 C. 战胜国从战败国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赔款 D.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完全消失 24 / 24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凡尔赛体系下,20世纪20年代,欧洲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A项错误;德国是战败国,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 点睛:注意题目“1921~1929年”这一时间点。 11.11.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奠定基础的是 A. 《凡尔赛和约》 B. 《洛桑条约》 C. 《洛迦诺公约》 D. 《非战公约》 【答案】C 【解析】 24 / 2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分别发生于1919年、1923年和1927年,不符合题干材料所揭示的相关史实,排除。进一步可知,在1925年的洛迦诺会议上,一战中的欧洲协约国与中欧及东欧新兴国家尝试确认战后领土界线,并争取与战败的德国恢复正常关系。据此,可知,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 12.12.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法西斯势力在德、日分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日本法西斯专政有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上台 ②建立起一党独裁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④利用了阶级矛盾异常激化的有利时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利用了阶级矛盾异常激化的有利时机属于二者的共同点,建立起一党独裁专政只适合德国,而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上台、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才是日本法西斯专政有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所以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4 / 24 13.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 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 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 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 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张伯伦的话“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可以看出张此时仍然只是对希特勒的行径进行谴责,并未付诸于军事行动,由此可见其绥靖政策的态度并未转变。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绥靖政策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14.14.下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24 / 24 A. 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 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C. 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D. 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德国版图的相关变化。根据地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三国轴心最终形成”无依据;C项的表述不符合地图信息;从地图上也看不出德国即将进攻波兰的信息,D项错误。进一步,可以明确的是奥地利和德国版图都为同一色彩范围之内,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版图的相关变化·吞并奥地利 15.15.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 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 通过了《租借法》 C. 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24 / 24 D. 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1940年”“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可知,美国准备从军事上为遭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提供援助,为此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故B项正确,A项排除;C项是1941年,排除;D项是1942年,排除。 点睛:材料“1940年”“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是解题的关键。 16.16.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 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 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 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 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判定,“地狱”“恶魔”指的是原来英国仇视的苏联,“说几句好话”意味着英国要改变对苏联态度,而一切外交政策均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由此判断C正确;A、B、D与题干不符。 24 / 24 点睛:明确“地狱”“恶魔”“说几句好话”的含义。 17. 1943年11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其间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然皆获得相当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政治成就应是( ) A. 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B.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 中国与美、英、苏等国筹划成立联合国 D. 美国修改“中立法”,开始援助中国抗战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的历程,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B项应为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项发生于1939年,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43年”,故排除;C项应为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内容,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43年”,故排除;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召开开罗会议,通过《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即“1943年……政治收获为第一”,故本题应选A项。 18.18.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 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 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24 / 24 C. 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制度化进程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二战具有划时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B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终结”。 19.19.雅尔塔体制的确立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该体制 ①主要由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构成 ②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③在20世纪50年代初演变的特点是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④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为美苏冷战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24 / 2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没有出现美苏争霸,故③错误,排除;①②④符合雅尔塔体制,所以答案选C。 20.20.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是 A. 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B. 逐渐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C. 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D. 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故A项正确;A项是20世纪50年代初,排除;C项是指1946年的“杜鲁门主义”,排除;D项是雅尔塔体制的特点,而不是演变的特点,排除。 点睛:注意理解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二、列举题(20分) 21.21.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答案】略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出,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24 / 24 22.22.列举美苏争霸的阶段及其特征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关键环节考核题组: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是历史学科高考考查的基本能力,它要求考生在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的基础上,阅读下列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按规定及重要程度分条列出,多答无效。 【答案】【答案】略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其特点是双方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二、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三、第三阶段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特点是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而苏联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24 / 24 关键环节考核题组: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是历史学科高考考查的基本能力,它要求考生在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的基础上,阅读下列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按规定及重要程度分条列出,多答无效。 23.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一、… 二、……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 (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请按要求的角度作答) 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4 / 24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个人看法请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材料三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 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波《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联系教材的前后章节进行作答) 24 / 24 【答案】(1)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理由:19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政治因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由: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激化了彼此间的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军事因素。(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2)德国及其盟国应对战争负责。不公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 (3)心理:参战可以迅速结束战争形成一个和平的局面,惩罚德国对美国商船的袭击;但是破坏美国的孤立主义;而且会使世界形成一种用战争处理国际事务的传统。 (4)理解:一战后的德国受到战胜国的分赃式制裁,引起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战胜国之间也因为分赃不均而加剧各种矛盾;一战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意法西斯上台,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一战的背景、结局及其影响等方面来写。 (1)第一小问,补充,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增加材料中没有的内容;第二小问,理由,具体阐述补充内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即可。 24 / 24 (2)第一小问,认定,从材料二中总结即可;第二小问,是否公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评价是否公平;第三小问,看法,从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得出结论的程序角度论述理由。 (3)主要考查美国参战前的世界形势特点和美国的利益考虑.1917年世界大战使参战的帝国主义都精疲力竭,而战争的带来的困难使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始高涨,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统治.结束战争镇压无产阶级运动是帝国主义迫切而又难以做到的.美国想参战,但受制于国内孤立主义影响和害怕“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但为了掌握战后的主动权,加之战争期间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也损害了美国商业利益.因此美国参战。 (4)本题考查战后对战败国的惩处引起的矛盾发展.战后为了惩处战败国,保证欧洲的和平,召开了凡尔赛会议,对德进行了严厉的惩处,引起了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战胜国之间由于分赃不均和各自利益也矛盾重重;利用一战的矛盾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意法西斯上台,最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因此,一战后的和平,实际上是“二十的休战”,埋下了更大的战争祸根。 24.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在二战期间大事年表 1939年11月 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3月 通过《租借法》,并确定“先欧后亚”战略 1941年8月——9月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苏美英达成军事协议 24 / 24 1941年12月8日 美英对日宣战 1942年1月1日 美国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美日中途岛海战 1942年11月——1945年4月 美英:“两栖登陆”;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 美苏:易北河会师 1943年11月——1945年7月 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1945年8月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具体分析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答案】新《中立法》《租借法》和《大西洋宪章》的先后通过,美英对日宣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共同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美英、美苏的联合军事行动,加速了德意法西斯的灭亡以及北非、欧洲战争的结束;开罗会议等召开,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和二战的真正结束。 【解析】 回答时注意将大事年表中涉及的主要事件按二战的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可从二战的开始、扩大、转折、反攻到胜利这几个阶段对美国的作用进行全面解读。 第Ⅱ卷提高题(共20分) 24 / 24 25.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5月3日,德国境内美国军政府的长官卢修斯·D.克莱将军通知柏林盟国管制委员会里他的俄国同事说:除业已商定的“先期赔偿”外,美国占领区内德国剩余的主要设备将停止递交,直到俄国人同意把德国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管理,并且同意对俄国占领区内业已拿去的赔偿制定一份清单后,再行恢复。这是美国人第一次带头反对俄国人的要求。克莱的行动在俄国报纸上引起了喧噪的激烈抗议,美国政策第一次遭到俄国宣传机器的大声抨击。 1946年7月13日,美国国会最后批准给予英国一笔三十七亿五千万美元贷款的决议,且不提这笔贷款对英国的重大的经济意义,它和随之而来的辩论的重要性在于它确保了英美在战后世界上的政治团结。它还把美国人恢复正常的那个宏大的美梦展延到无限期的未来,大概要到俄国人同意改恶从善的时候。 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里的这些发展,还带来了俄国、美国和英国宣传和舆论方面的变化。像通常那样,舆论的变化部分地是国际事态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促成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变化。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只答两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关系的变化对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只答三点) 24 / 24 材料二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三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从主客观角度作答)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答案】(1)原因:美苏在赔偿问题上发生矛盾;美英政治团结对苏联形成威胁;舆论导向的影响;意识形态的矛盾。 (2)影响:战时的美、英、苏同盟关系宣告解体;导致了以美苏为核心的冷战的出现;确立了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24 / 24 (3)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1947年冬季的恶劣气候使民众生活进一步恶化,人们的心理受到冲击。 (4)影响:解决了西欧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西欧各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加速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联合与结盟;客观上有利于西欧走向联合;遏制社会主义的影响。 【解析】 (1)从材料“除业已商定的“先期赔偿”外,……这是美国人第一次带头反对俄国人的要求”“确保了英美在战后世界上的政治团结”“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里的这些发展,还带来了俄国、美国和英国宣传和舆论方面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同盟关系的破裂、冷战的出现、美国的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24 / 2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