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1903 年 7 月,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聘请张謇为头等顾问官,并制订商律,先后颁布了《商部 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系列商法。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些措施( ) A.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导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C.促使自然经济优势地位丧失 D.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解析设立商部、颁布商业律法,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统一规范,故 A 项正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 的春天主要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有优势地位,故C 项错误;设立商部、颁布商业律法,属于经济行为,与民主政治无直接关联,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1916 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 39 万,女工约有 24 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 浙江五省女工就达 20 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C.轻工业相对发达 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 解析工人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缓急的指标和参考数,故 A 项错误;女工数量多与 妇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里“显著”一词并无前后对比,故 B 项错误;在 20 世纪 初的中国,科技近代化还未起步,女工所能从事的行业基本都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故 C项正确; 政府的鼓励显然并不是上述五省女工数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 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可知,选 D 项。题干中未涉及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快速发展情况,也未涉及糖类、棉毛织物 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情况及民族资产阶级地位的变化情况,故排除 A、B、C 三项。 答案 D 4.1919 年,目睹“洋火”对中国市场的垄断,31 岁的刘鸿生非常悲愤,决定办火柴厂,经过 10 多年的 艰苦努力,1930 年,“鸿生”与几家火柴厂合并成立“大中华火柴公司”,挽救了当时摇摇欲坠的火 柴业。大中华火柴畅销中国大半壁江山,打破了“洋火”一统天下的局面。这说明( )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顺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C.实业家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1919 年,目睹‘洋火’对中国市场的垄断,31 岁的刘鸿生非常悲愤,决定办火柴厂”表 明,刘鸿生为打破外国商品对中国的垄断而创办了火柴厂,由此可以得出实业家的爱国精神是 复兴办实业的重要动力,C 项正确。 答案 C 5.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这一阶段经济的稳定发展为( ) A.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 B.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C.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壮大队伍 D.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是 19 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 A 项错误;20 世纪初民 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故 B 项错误;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壮大队伍, 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33~1936 年中国的轻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工资系团雪,攥会儿就化掉。”这是一首流行于 20 世纪 40 年代末的 民谣。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抗日战争造成了人民生活困难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C.国民政府发行的是假币 D.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造成民族工业破产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问题,故选 B 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1.189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 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张謇“舍身喂虎”,兴办实业,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习俗的挑战。 答案 A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开始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变化的内在因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开始转向“体制创新”,故 A 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是外在因素,故 B 项错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 外在因素,故 C 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3.下图为某国 1919 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A.日本 B.德国 C.苏俄 D.法国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利用西方国家忙于战争之际,不断扩大对华的经济侵略。因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A 4.蔡增基的《十年来的中国航运》中载:“国民政府成立(1927 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但是 航运业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民营航运公司得到较快发展 主要是由于( ) A.中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B.外国先进的航运技术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放松对航运业的控制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中 国的民营航运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答案 C 5.下表是 1942~1945 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的省份。 省 份 数量 甲 陕 西 云 南 贵 州 甘 肃 1942 年 936 170 49 49 63 1945 年 2 622 358 221 204 200 增加 1 686 188 172 155 137 依据表格数据判断,“甲”省最有可能是( ) A.山东 B.四川 C.江西 D.江苏 解析根据时间“1942~1945 年”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有关甲省的数据可知,甲省的工 厂数量不断增加,排在第一位。结合这两点,可判断出甲省最有可能是四川。 答案 B 6.金冲及在《转折年代》中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 1947 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 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 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材料表明( ) A.中国获得了与美国平等的贸易地位 B.美国以其经济优势获得隐性的贸易特权 C.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影响依然存在 D.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不利的逆差地位 解析材料涉及的时间是 1947 年,当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美之间不存在平等的贸 易机会,故 A 项错误;美国(长嘴鹤)比中国(猫)在喝水(中美贸易)中占优势,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 及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双方贸易交易额的差距,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 年) 货币单位 1936 年币值:亿元 1920 年 1936 年 1920~1936 年平均增长 (%) 产 值 比重 (%) 产值 比重 (%) 官僚资 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 本 2.51 57.8 16.32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100.0 材料二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 年) 货币单位 1936 年币值:亿元 1920 年 1936 年 1920~1936 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 产值 比重 (%) 中 国 资 本 6.61 44.8 26.0963.2 9.0 外 国 资 本 8.13 55.2 15.1636.8 3.9 合 计 14.74100.0 41.25100.0 (1)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哪三种资本形态?哪一种产生得最早? (2)根据材料,指出哪一种资本发展最快。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 1937 年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本”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 的原因。 参考答案(1)三种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最早:外国资本。 (2)最快:民族资本。主要原因: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3)基本特点: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原因: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抗 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 1895 年后,私人民族企业设厂数量猛增,截止到 1913 年,新创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 私人民族企业是官办企业的 5.5 倍,总投资额也远远超过了官办企业。在 1895~1913 年这一阶 段,随着外国在华投资的大幅增加,民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1914 年以后,受第一次 世界大战影响,部分外资撤出中国市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腾出了空间。进入 20 世纪以后,一些 企业开始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继而在清末民初之际形成 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如荣氏集团、大生集团等。 ——据于素云、张俊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46 年以后,美国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从而攫取了在华经商、设 厂、开矿等种种特权。当时美国通过中国官僚资本家,把中国市场变成了美货的独占市场。廉 价的美国商品,战后大量涌入中国,泛滥于中国市场,成了淹没中国民营工业产品的“国际狂流”。 ——摘编自郭钦《湖南近现代工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末民初之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集 团”“大生集团”的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一系列条约和协定”的其中一个。说明这些条约和协定对中国 民族工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私人民族工业规模超过官营工业;民族工业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动向紧 密联系;出现了一批企业集团。 创始人:荣宗敬(或答“荣德生”)、张謇。 (2)其中一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影响:垄断中国市场,排挤民族工业产品;使中国外贸大量入超,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 外汇购买原料;推动官僚资本进一步膨胀,使它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企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