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总结提升学案岳麓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总结提升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总结提升 一、物理学是如何由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发展的 发展 阶段 经典力学的奠基 ‎(17世纪初期)‎ 经典力学的建立 ‎(17世纪晚期)‎ 电磁学的发展 ‎(19世纪中期)‎ 现代物理学 ‎(20世纪初期)‎ 代表 伽利略[意]‎ 牛顿[英]‎ 法拉第[英]‎ 爱因斯坦、普朗克[德]‎ 主要 成就 ‎①自由落体定律。②确定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等概念。③发明望远镜。‎ ‎①标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②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①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②普朗克:量子假说。‎ 意义 ‎①证明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②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③注重科学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①标志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②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③引发了以英国为起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直接推动了发电机的发明和电的使用。‎ ‎②推动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 ‎①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②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③推动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 6‎ ‎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49~1956年 深受苏联影响 ‎(1)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956~1966年 曲折中前进 ‎(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 ‎(3)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 ‎1966~1976年 遭受严重挫折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师受到批斗。‎ ‎(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 ‎1978年至今 全面繁荣 ‎(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2)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文艺领域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6‎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解题规范]‎ 第一步:读材料 材料顺次 出处信息 材料主旨 材料层意 关键词句 材料一 ‎①“西欧近代”:材料所述史实的时空范围;②“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所述史实的侧重点 法兰西民族主义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共三层。‎ 第一层:专制王权下法国的“民族”内涵;第二层:启蒙思想家的民主思想;第三层: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兰西民族的组成 ‎“朕即民族”→“专制之下无祖国” →“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材料二 ‎①“1924年”: 材料所述史实的时间;②“《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所述史实出现的背景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共两层。第一层:民族主义的意义所在及其在工商界的体现;第二层:民族主义的目标 ‎“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第二步:审设问 设问顺次 答案来源 对接所学 解题方式 答题指向 第(1)问 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中心词] “作用”‎ ‎[限制词] “‎ 6‎ 启蒙运动前的法国专制统治及启蒙思想家主张;法国大革命的史实 ‎“说明”意指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史实、历史现象或史论解说清楚 法国大革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促进”‎ 第(2)问 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的时代背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 ‎“概括”意指归纳、总结。意指把所述史实或历史现象、结论的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 ‎[中心词]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限制词] “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 第三步:定答案 规范呈现 注明主题→‎ 段落分明 瞄准分值→‎ 要点求全 紧扣材料和设问中限制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第(1)问 作用:……‎ 满分8分。一般每个要点2分,可预测有4个给分点 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政治(推翻君主专制、废除等级制度)、思想(启蒙思想和《人权宣言》)等角度进行说明 第(2)问 相同:……‎ 不同:……‎ 原因:……‎ 满分17分。一般每个要点2分,可预测有8个左右的给分点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进行总结。第二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抨击君主专制”“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进行概括。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国情,可以侧重分析两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国方面还要考虑中共和苏俄的影响等 答案 (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6‎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一般性历史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1.非选择题审题的基本要求 ‎(1)审题干:要做到“三读”“二标”,心中有数。‎ ‎“三读”:‎ 第一遍,泛读。了解材料和题干的大意,明确主题,不纠缠于个别字、词。‎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的说明(时间、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独立还是互补),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明确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二标”:‎ 一要标出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重在“两头”(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要标出材料的层次和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进而联教材、列提纲,做到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丢。‎ ‎(2)看设问:要做到“三界定”,有的放矢。‎ 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 二要对应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课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侧重点,进而灵活地选取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三要界定好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要弄清设问要求,明确是否有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用笔把限制条件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或疏忽。‎ ‎2.非选择题答题的基本方法 ‎(1)紧扣设问 答题时要“紧扣设问”,做到“问什么答什么,量分答题”。尽量将得分“关键词”写在前面。‎ ‎(2)重组知识在组织答案时要结合材料和设问的提示信息,对应好相应的历史阶段,进而回忆所学知识,重组知识要点。‎ ‎(3)层次分明,面广点细 6‎ 组织答案要做到“简洁明了”:合理安排卷面空间,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尽量不涂改,要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不留空白。‎ ‎(4)科学完整 组织答案要“科学完整”:运用历史概念,论述全面,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5)准确规范 答题的语言和文字要规范:注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做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书写要工整,答案要写在规定的答题框内。‎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