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作业 16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56 分) 训练点 1 三民主义的提出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 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B )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驱除鞑虏”即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为创立一个民主的 共和国创造条件,故选 B 项。 2.下图为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 义。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 C.民权主义是“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D.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 解析: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C 项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3.“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 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 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C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解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与“对劳动群众 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为前提”不符,故 A 项错误;民权主 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 孙中山基于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希望用民生主义解决民众贫富差距过 大的问题,与题意相符,故 C 项正确;孙中山民主主义是三民主义 思想的总体表述,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4.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 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 孙中山( C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材料“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马上推翻”体 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 5.广东人谢公惠在其《辛亥杂忆录》中不无感慨地说,士子们 的演讲和文章例有“驱逐鞑虏”之类的词句,成了那个时候的“八股 文章”。材料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D ) A.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封建帝制 B.帝国主义势力已深入内地 C.国人对清廷统治有理性认识 D.反满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此时处于晚清政府 时期,并未出现民主共和制取代封建帝制,故 A 项错误;根据题意, “驱逐鞑虏”的矛头对准的是满清政府,并未涉及帝国主义势力深入 内地,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 势力的“木偶”,“驱逐鞑虏”并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并非理性认识,故 C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D 项正确。 6.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 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 ‘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 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 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解析:“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主义,即要推翻 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根据“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可知弱点 是民权主义,即人们不知推翻满洲贵族后,汉人也不可做皇帝,还要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7.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 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 C ) A.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 B.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 C.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 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 解析: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过于绝对化,故 A 项错误;当 时的立宪派仍主张保留君主制,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断难行其 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可以得出清政 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故 C 项正确;民权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 故 D 项错误。 训练点 2 三民主义的实践 8.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孙中山活动的先 后顺序是( B ) ①召开国民党一大 ②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建立兴中会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解析:兴中会建立是 1894 年;同盟会是 1905 年;国民党一大召 开于 1924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1912 年。 9.《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 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 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D )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并 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故 B 项错误;C 项符合史实,但材料 没有体现,排除;结合材料可知“一朝一姓之变革”是指封建君主专 制的延续,故“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为国体之改革”应指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故 D 项正确。 训练点 3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0.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 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由此可见,此 时的三民主义( B ) A.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民国十三年即为 1924 年,此时与辛亥革命相去甚远,故 A 项错误;1924 年间,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密切相连,促进了国共 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 B 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资本主义 的革命纲领,故 C 项错误;三民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故 D 项错误。 11.1924 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 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 每年还是要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C ) A.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B.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 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 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析:材料未涉及“土地无偿分配”,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 及“节制资本”,故 B 项错误;1905 年的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只 提出“平均地权”但不具体,1924 年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将之具 体为“耕者有其田”,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 权”,故 D 项错误。 12.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无权, 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 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C ) 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 解析:依据材料中“自由神”“三民”“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 等信息判断,蔡元培悼念的应该是孙中山。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思想,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3.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 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 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 为( C ) 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 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 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 解析:根据所学,代议制民主本身也是民主政体的一种重要形式, 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 B 项错误; 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 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可知,孙中山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的 民权,对治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故 C 项正确;材料谈了孙中山 的个人认识,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问题,故 D 项错误。 14.1923 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 “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 所独见而创获者。”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 A )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学习西方,托古改制 解析:材料“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体现出古为今用,“规抚 (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体现出洋为中用,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 三民主义吸收中学与西学,但没有体现出中学与西学的“体用之 别”,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三民主义吸收中学与西学,但没有反 映出对中学与西学共存的宽容态度,故 C 项错误;三民主义的目标 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非托古改制,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5 题 20 分,第 16 题 24 分, 共 44 分) 训练点 4 综合拓展 15.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 富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以后的中国人提供了经验教训。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 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 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 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 1912 年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 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 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 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的内涵,所谓“至 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意思?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民族独立的任务 是否已经完成?结合史实说明原因。(12 分) (2)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较之前有哪些新的发 展?从孙中山个人品格方面考虑其原因是什么?(8 分) 答案:(1)内涵: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共和政体; 平均地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否。原因: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 朝的专制统治,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反帝, 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临 时约法》,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扶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实行专 制独裁统治,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2)新发展: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普 遍平等的民权;提出节制资本。原因:孙中山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 与时俱进的品格。 解析:第(1)问,“三样目的”的内涵就是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至完美的国家”是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据辛亥革命及之后的历 史事实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原因。第(2) 问,新的发展的表现概括材料即可;新发展的原因从个人品格的角度 进行解答。 16.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阅读下列三幅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 合图一,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 么?(4 分) (2)孙中山的思想吸收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 些合理内容?(8 分) (3)结合图二,你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历史发展做 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6 分) (4)结合图三,指出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发展 做出的贡献。(6 分) 答案:(1)提出了三民主义。 (2)欧美启蒙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三 权分立”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