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图7为石经的部分残石及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图7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该是隶书 B.反映了东汉学术思想的繁荣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的第一手资料 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名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 A.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 ) A.发奋研读孔孟之书 - 11 - 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 C.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 D.深入实践求真知 5、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史地不分的综合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7、“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锋芒直指社会弊端,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永远保持着其艺术魅力。"下列对这一文学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A.盛行于唐宋时期 B.白话章回体是其典型特征 C.《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D.城市经济发展是其产生的独特根源 8、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 11 -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9、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10、“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11、在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 A.不再以宗教人物为题材 B.体现了生命的真实 C.反映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D.对黑暗社会进行了批判 12、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先驱威克里夫指出:“依《圣经》之言, 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 C.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 D.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 13、“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中”,材料中的理论应指( ) A.太阳中心说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量子论 D.相对论 - 11 - 14、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A) 应用研究年代(B) 生产推广年代(C) A—B年差 B—C年差 A—C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15、“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由此,科学家提出了( ) A.相对论 B.经典力学 C.量子假说 D.进化论 16、有科学家说“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材料观点( ) A.对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说明 B.提出了绝对的时空观 C.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使人们的认知深入到微观世界 17、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表中信息说明( )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A.中低收入国家完成工业化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 C.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D.南北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 11 - 18、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19、“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 A.古典派 B.现代派 C.印象派 D.现实主义 20、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象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该艺术是( ) A.电影艺术 B.雕刻艺术 C.绘画艺术 D.电视艺术 21、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22、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 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D.“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23、“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 A.“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11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24、“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三大政策 D.民生主义 25、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2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个运动是指( )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7、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 ( ) 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 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28、“××× - 11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霞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29、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请问该时期是( ) A.建国初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大跃进时期 30、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 A.长期 “左”倾冒进 B.具有时代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缺乏连续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13分,32题12分,共25分) 31、思想是时代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 11 - (1)概述西方“早期”启蒙的“内源”因素。结合所学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近代中国的启蒙有何特点?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教育状况 17世纪 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城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教育目的、救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性 18世纪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 19 世纪 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11 - 三、非选择题(选考题,本大题共2题,第33题、34题均为15分,请考生在第33、34二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划“√”,两问题号要一致,否则不得分。) 3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自理口粮户口属于非农业户口,之后又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使人口管理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1997年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放开农村人口的落户限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权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改革的意义。(6分) - 11 - 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卢梭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的一位。“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比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各个派别的政治活动家也往往引用他的片言只语为自己辩护”。拿破仑曾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革命。革命期间,他的雕像摆放在国民议会大厅。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100多年间,卢梭的思想还继续鼓舞或推动了不少国家或民族进行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摘编自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等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贡斯当在反思大革命时指出:“卢梭珍爱一切自由的理论,却为所有的暴政提供了借口。”当代英国学者哈耶克分析道:“法国大革命曾经试图为增进个人的权利而树立法治,但其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在于大革命的一种致命信念,即既然所有的权力都已置于人民手中,一切用以防止权力滥用的保障措施也就不再必要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甚至认为,“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也有论者批评他是典型的政治理想主义者。 ——摘编自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卢梭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卢梭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6分) - 11 - 19届高二上第二次段考历史科答案 1—5DBBDA 6—10BCCCB 11—15CABBC 16—20CCBCA 21-25CCCDA 26—30CDBBB 31、答案:(1)因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2分) “持续”关系:文艺复兴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为18世纪的启蒙奠定了基础;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理性主义阶段。(或答18世纪的启蒙把“反封建神权束缚发展到反封建神权和王权”也可。) (5分) (2)特点: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起步晚;以学习西方为主;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6分) 32、论题:西方初等教育的宗教性与慈善性逐渐减弱,而民族性与国民性、义务性不断发展。(3分) (或答教育的国民性、平民化、世俗化等均可) 阐述:政治:民族民主国家建立,强化了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公民意识。(3分) 经济:工业革命的进行,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并为国民教育提供物质保障。(3分) 思想:启蒙运动沉重打击了神学宗教势力,削弱了宗教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强化了民族民主意识,推动了国民教育的发展。(3) 17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的逐渐转型,西方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3、(1)特点: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渐次改革;户籍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呼应;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户籍改革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户籍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渐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9分 ) (2)意义: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人口合理流动,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6分) 34、(1)赞赏卢梭:崇尚自由平等,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平民色彩;为法国革命提供理论武器,推动大革命爆发。(5分) 批评卢梭:理论缺陷易导致暴政;理论过于理想化。(4分) (2)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占有资料不同。(6分)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