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厦门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历史·必修二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 选择题(第一部分 60 分,第二部分 10 分,共 70 分)‎ 第一部分(每题 2 分,共 30 题 60 分)‎ ‎1.1995 年,学者在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栽培稻壳,该发现将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从八千多年前推至一万多年前。这一推断主要基于 A.神话传说 B.考古材料 C.传世文献 D.口述史料 2. ‎《吕氏春秋·上农》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 井田制的实行 B.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3. 汉代农学著作《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这一记载直接表明汉代 A. 区域农业生产发达 B.农作物品种增加 C.耕作遵循农时节令 D.农学研究最为突出 4. 图 1 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图中“西市” “东市”的主要功能是 A.市民娱乐B.商品贸易C.政府办公D.皇室居住 图 1‎ 5. 清乾隆年间,松江府下属的州、县种稻谷者不过十之二三,种棉花者则有十之七八。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松江地区 A. 棉纺织行业开始兴起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10‎ C.资本主义萌芽已产生 D.百姓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2. 英国棉纺织品输华总量在五口通商口岸开放后急剧增加,在中国市场上却严重滞销。其滞销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生命力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C 中国棉纺织技术更为先进 D 英国棉纺织品质量低劣 7.19 世纪中后期,某地先后出现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同文书局、燮昌火柴公司等企业。某地是 A.北京 B.上海 C.西安 D.成都 8.19 世纪 80 年代,上海租界的洋商开始使用煤气照明。因煤气管道铺设于地下,百姓将煤气称为“地火”,认为赤脚走路可能导致“地火”攻心。这表明当时 A.西方文明无法对中国产生影响 B. 上海市政建设全面改善 C.国人用传统文化解读西方事物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9. 淞沪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于 1876 年投资建成。后因民众强烈反对,清政府于次年赎回并拆除,1897 年以官款重修。淞沪铁路修建的历程体现了当时 A. 清延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B.列强经济侵略停滞 C.中国的筑路技术不够成熟 D.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 10. 晚清时期,江苏南通出了一位状元。他不热衷于官场, 积极创办纱厂,兴办师范学校,被誉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A. 林则徐 B.陈启源 C.李鸿章 D.张謇 11. 在近代通商口岸,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逐渐兴起。表 1 内容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 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事例。 这可以反映出 表 1‎ 英语 Beer Sandwich Telephone Motorcar 洋泾浜英语 啤酒 三明治 德律风 摩托车 词意 麦制酒 夹肉面包 电话 汽车 A. 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B.社会生活全面西化 C.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D.英语在中国广泛传播 10‎ 9.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911 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总额约为 1.3 亿元;1912 年到 1918 年, 新增资本约为 1.4 亿元, 这一变化反映了民族工业 A. 发展迅速 B.地域分布平衡 C.结构合理 D.技术领先世界 10. 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 A. 传统礼俗消夫 B.妇女广泛参政 C.平等观念传播 D.科学知识普及 11. 从 1937 年 8 月至 1940 年底,国民政府组织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内迁的厂矿企业共 448‎ 家,其中迁人四川 254 家,迁人湖南 121 家,迁入广西 23 家。这些企业的内迁主要由于A.民族工业发展繁荣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C.国共内战持续进行 D.政府重视西部开发 12. 图 2 是厦门海洋渔业公司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发行的股票。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图 2‎ A. 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 B.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村分田到户的推广 D.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13. 图 3 是创作于 1954 年的宣传画。让图中的“我们”自豪的是 10‎ A.“一五”计划顺利进行 B.“大跃进”运动迅速开展 C.人民公社广泛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7.表 2 是中国对美贸易表(1990-2000 年)。由此表可知 A.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B.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16 世纪初,一位船长制定了一个穿越大西洋、横渡大南海(太平洋)的环球远航计划,该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査理一世的大力支持。这位船长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9.香料曾是中世纪欧洲贵族餐桌上的宠儿。到了 17 世纪,香料成了平民食物中的必备调料。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圈地运动 C.英法七年战争 D.工业革命 ‎20.1775 年,英国制造商、工程师马修·博尔顿与瓦特合伙建立了公司,瓦特负责研究工作,博尔顿负责提供厂房、申请专利、销售产品,将蒸汽机推向市场。‎ 10‎ 这说明 A.蒸汽机的发明源于实验室的成果 B.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英国的专利制度阻碍技术的推广 D.研发与生产相结合推动技术进步 ‎21.1875—1909 年英国政府布 5 个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这一系列法律的实施 A 提高了工人地位 B.解决了环境问题 C.缓和了阶级矛盾 D.实现了社会和谐 ‎22.1887 年,英国《商品法》勒令,所有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德国产品一律打上“德国制造”的印章,为要提醒民众“德国制造”意味着假冒伪劣。后来,此种印章却成为制作精良的标志。由此推知 A.德国制造业取得重大进步 B.英国丧失市场优势 C.英德互相设置贸易壁垒 D.英国缺乏品牌意识 ‎23.1921 年,美国人哈默应列宁邀请,赴苏俄考察访问。随后,哈默投资设厂, 成为在苏俄经营企业的第一个美国人。他在苏办厂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工业化战略加速推行 D.美国经济日渐衰退 ‎24.1930 年,美国不顾众多国家的抗议,执意将平均关税率从 40%调至 47%。此举 A.促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 B.规范世界经济秩序 C.导致欧洲各国走向联合 D.加剧世界经济恶化25.阅读表 4,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由于政府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开始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10‎ C.改革农村管理体制 D.彻底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26.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这些举措反映的经济理念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供给学派理论 27. 表 5 为 1950-1990 年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对此表解读最合理的是,二战后日本 A.农业走向衰退 B.工业占据主导 C.经济持续增长 D.产业结构优化 28. 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 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他是 A.列宁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戈尔巴乔夫 29. 世界银行成立以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总额累计达 5075 亿美元,这些资金大多投资到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这表明世界银行 A.通过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兑 B.致力于全球经济的共享繁荣C.引发了贫困国家的债务危机 D.推动亚非拉经济一体化进程 30. 图 4 漫画意在揭示 10‎ A.英国摆脱了经济低迷的状态 B.欧共体成员国日益减少C.欧洲国家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第二部分(每题 1 分,共 10 题 10 分)‎ 26. 表 6 为宋朝税收情况表(部分)。据该表可知宋朝 年代 农业税(万 贯)‎ 商税(万 贯)‎ 至道三年(997‎ 年)‎ ‎2408.1‎ ‎1567.3‎ 天禧五年(1021‎ 年)‎ ‎2641.2‎ ‎3874.0‎ 熙宁十年(1077‎ 年)‎ ‎2021.3‎ ‎5117.2‎ 表 6‎ A.商税渐成政府重要财源 B.经济繁荣程度超越唐朝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边患危机阻碍农业发展 27. 道光十二年(1832 年),闽省渔户杨某曾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闽浙总督知晓后,将书册悉数没收,并奏请朝廷将“预防不利”的官员革去顶 戴。着表明清政府 A.禁止民间对外交往 B.强化朝贡贸易体制 C.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D.禁绝中西文化交流 ‎33.1903 年以后,清政府陆续颁布《商律》《商会简明章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公司章程》,鼓励民间私人出资办厂。其根本目的是 A.规范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 C.转变经济政策以巩固统治 D.发展经济对抗西方的侵略 10‎ 34. 图 5 是 1953 年《解放日报》刊载的一副漫画。该漫画 A.作为艺术品缺乏史料价值 B.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 C.比文字史料可信度更高 D.有助于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 35. 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 B.资源 C.劳动力 D.世界市场 ‎36.19 世纪的英国,钟表越来越成为市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主要源于A.英国市民普遍富裕 B.工厂制度广泛推行 C.钟表制造成本降低 D.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37.蒂姆.哈福德在《塑造世界经济的 50 项伟大发明》中指出,当电动机像现在的网络这么年轻时,工厂主人仍热衷于蒸汽机,真正大的变革才刚刚浮出地平线。他意在强调 A.科学理论需要时间的检验 B.蒸汽机比电动机更为先进 C.动力的革新推动社会变革 D.新技术的推广具有渐进性 ‎38.1919 年苏俄颁布《扫盲法令》,规定不会读写的、年龄在 8~50 岁的居民, 必须参加识字教育。到 1939 年,全国人口中 89.1%已经学会了识字。扫盲教育使苏联(俄)‎ A.摆脱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D.抵制了西方的“和平演变”‎ ‎39.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提出“新边疆”施政纲领时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这一主张旨在 10‎ A.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困扰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凯恩斯的经济主张 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多边峰会 类型 G20 峰会、G8 峰会 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大会 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欧洲联盟峰会 地区性峰会 世界气候大会峰会 专业峰会 ‎40.表 7 是活跃于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多边峰会组织表(部分)。峰会组织的涌现反映了 表 7‎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D.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41 题 12 分,42 题 10 分,43 题 8 分,共 30 分) 41.(12 分)闽商是极具海洋个性的商人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是闽商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统治者提 出了“开洋裕国”的国策,并于 1087 年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受闽地农商并重社会习俗的影响,闽商通过山与海的互动,将山区特产与海洋贸易联系在一起。执中国造船技术之牛耳的闽商,驾福船沿海岸线向南、向北,开拓海外贸易市场,彰显了闽商独特的海洋个性,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外传。‎ ‎——摘编自苏文箐《海洋文明的进程与闽商的早 期发展》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闽商逐渐走向衰落。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福建所产的土布土棉失去了市场。作为闽商行销外洋的大宗商品——茶业,因不能与印度的大茶园相竞争而被排挤。印度制茶具有改良的及其及最好的培制技术。晚 清,太平军四次入闽,山贼海寇滋扰不断,严重威胁闽商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编自刘锡涛《试析晚清闽商衰落的原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闽商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6 分)‎ (2) 根据材料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闽商衰落的原因。(4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闽商发展历程带给你的启示。(2 分)‎ 10‎ ‎42.(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农村的发展见证着时代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 (同安)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指示,通过举办互助合作训练班和代表会,宣传农户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形成互助合作热潮……1954年,县委在双圳头召开会议,宣传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所有农户全部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据《同安县志》‎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同安区汀溪镇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74岁的村民叶老伯告诉记者,“分田到户”后,他们出工早收工晚,干活的积极性更高了。他记忆最深的是,在1984年前后,他们把家里储粮的米缸换成了能盛1000多斤大米的小粮仓。‎ ‎——摘自台海网,2018 年 12 月 6 日 材料三 表 8 厦门市 2018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部分)‎ 名称 成立时间 概况 翔安区嶝旺水产品专业合作社组 ‎2008 年 12 月 主要从事紫菜、牡蛎、海带等水产品的经营,形成养殖、收购、加 工、销售一条龙,年销售额达 5000‎ 余万元 同安区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 ‎2010 年 4 月 主要种植有机果蔬和航天植物,采用智能大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 技术 海沧区福满农庄生态科技农村专业合作社 ‎2012 年 3 月 从事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其产品 纳入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一品一码”,全程追溯。‎ ‎——摘自厦门三农网,2018 年 12 月 12 日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同安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3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米缸”换“粮仓”的原因。(4 分)‎ (3) 归纳材料三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的表现。(3 分)‎ ‎43.(8分)20世纪以来,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争威胁和重工业相对落后的形势下,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仅用时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的积累率提高到44%,这主要是 10‎ 通过”挖“农民,促使资金积累从农业转向工业等方式实现的。因此,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 材料二 表 9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视角一 ‎“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 ‎“计划经济”的道路。‎ 视角二 ‎“新政”为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福利国家”‎ 的资本主义道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4 分)‎ (2) 任选材料二中的一个视角,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 分)‎ 厦门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 历史·必修二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 选择题(第一部分 60 分,第二部分 10 分,共 70 分)‎ 第一部分(每题 2 分,共 30 题 60 分)‎ ‎1.1995 年,学者在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栽培稻壳,该发现将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从八千多年前推至一万多年前。这一推断主要基于 A.神话传说 B.考古材料 C.传世文献 D.口述史料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栽培稻壳”得知这是根据考古发掘得出的结论, 因此选 B,ACD 都不属于材料的表明的考古挖掘。‎ 2. ‎《吕氏春秋·上农》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23‎ A. 井田制的实行 B.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可知此时农业的发展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选D,A 井田制在战国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 属于商业的发展,与题意农业的发展不符,排除, C 出现在秦朝,排除。‎ 3. 汉代农学著作《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这一记载直接表明汉代 A. 区域农业生产发达 B.农作物品种增加 C.耕作遵循农时节令 D.农学研究最为突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种植小麦只要农时合适就能得到丰收,或早或晚都会影响收成, 说明汉代耕作遵循农时节令,故选 C,材料没有体现出区域农业的生产状况,排除 A,材料 主旨反映注重农时的重要性,不是农作物品种的增加,排除 B,没有对比体现不出农学研究最为突出,排除 D。‎ 23‎ 2. 图 1 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图中“西市” “东市”的主要功能是 A.市民娱乐B.商品贸易C.政府办公D.皇室居住 图 1‎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城内市坊分离,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故选 B,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3. 清乾隆年间,松江府下属的州、县种稻谷者不过十之二三,种棉花者则有十之七八。这一现象说明当时松江地区 A. 棉纺织行业开始兴起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C.资本主义萌芽已产生 D.百姓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清乾隆年间,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比重大于水稻的种植,而棉花作为经济作物反应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故选 B,棉纺织业早已兴起,不在清朝,排除 A,材料体现不出雇佣关系等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排除 C,棉花是经济作物,排除 D。‎ 4. 英国棉纺织品输华总量在五口通商口岸开放后急剧增加,在中国市场上却严重滞销。其滞销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生命力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C 中国棉纺织技术更为先进 D 英国棉纺织品质量低劣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出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英货的抵制作用,故选 A,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在洋务运动期间,排除 B;1840 年后英国确立大机器生产,技术比中国先进,同时质量不一定低劣,排除 CD。‎ 7.19 世纪中后期,某地先后出现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同文书局、燮昌火柴公司等企业。某地是 23‎ A.北京 B.上海 C.西安 D.成都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同文书局、燮昌火柴公司在上海 23‎ 成立的,故选 B。‎ 8.19 世纪 80 年代,上海租界的洋商开始使用煤气照明。因煤气管道铺设于地下,百姓将煤气称为“地火”,认为赤脚走路可能导致“地火”攻心。这表明当时 A.西方文明无法对中国产生影响 B. 上海市政建设全面改善 C.国人用传统文化解读西方事物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于西方传入的新事物,国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解读, 故选 C,材料正是表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排除 A,材料表明的是上海租界,不能解读为整个上海,排除 B,材料讲的是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D 不能体现题意,排除。‎ 9. 淞沪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于 1876 年投资建成。后因民众强烈反对,清政府于次年赎回并拆除,1897 年以官款重修。淞沪铁路修建的历程体现了当时 A. 清延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B.列强经济侵略停滞 C.中国的筑路技术不够成熟 D.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淞沪铁路建成因民众反对,清政府赎回、拆除并重建,表明中国近代史发展阻碍重重,故选 D,ABC 不能体现题意,排除。‎ 10. 晚清时期,江苏南通出了一位状元。他不热衷于官场, 积极创办纱厂,兴办师范学校,被誉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A. 林则徐 B.陈启源 C.李鸿章 D.张謇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晚清、江苏南通、状元实业家”等信息可知他是张謇,故选 D。11.在近代通商口岸,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逐渐兴起。表 1 内容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 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事例。 这可以反映出 表 1‎ 英语 Beer Sandwich Telephone Motorcar 洋泾浜英语 啤酒 三明治 德律风 摩托车 词意 麦制酒 夹肉面包 电话 汽车 A.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B.社会生活全面西化 C.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D.英语在中国广泛传播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 1860-1910 年及表格内容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A,‎ 23‎ 材料体现的是工业文明的影响涉及近代通商口岸文化生活方面,无法体现出社会生活全面西化的程度,排除 B;C 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英语在通商口岸的传播,不是整个中 23‎ 国,排除 D。‎ 12.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911 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总额约为 1.3 亿元;1912 年到 1918 年, 新增资本约为 1.4 亿元, 这一变化反映了民族工业 A. 发展迅速 B.地域分布平衡 C.结构合理 D.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 1912-1918 年,民资新增资本约为 1.4 亿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民资迎来“短暂的春天”,故选 A,民资地域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故 排除 BCD。‎ 13. 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 A. 传统礼俗消夫 B.妇女广泛参政 C.平等观念传播 D.科学知识普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太太”在辛亥革命前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民国时期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都这么称谓自己的妻子,可见平等观念的传播,故选 C;A 不符合史实,BD 材料无从体现。‎ 14. 从 1937 年 8 月至 1940 年底,国民政府组织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内迁的厂矿企业共 448‎ 家,其中迁人四川 254 家,迁人湖南 121 家,迁入广西 23 家。这些企业的内迁主要由于A.民族工业发展繁荣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C.国共内战持续进行 D.政府重视西部开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从 1937 年 8 月至 1940 年底”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故选 B;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受到打击,排除 A,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1936 年已初步形成,1937 年9 月正式形成,排除 C;D 不是抗战时期工业内迁的主要原因,排除。‎ 15. 图 2 是厦门海洋渔业公司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发行的股票。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23‎ 图 2‎ A. 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开展 B.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村分田到户的推广 D.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厦门海洋渔业公司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发行的股票”及图片信息“公私合营”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 B;AC 是农业方面的,不符合题意,D 选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在 1994 年,排除。‎ 13. 图 3 是创作于 1954 年的宣传画。让图中的“我们”自豪的是 A.“一五”计划顺利进行 B.“大跃进”运动迅速开展 C.人民公社广泛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答案】A ‎【解析】题干时间为 1954 年,BCD 未开始。‎ 14. 表 2 是中国对美贸易表(1990-2000 年)。由此表可知 23‎ A.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B.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出现在 1970s 年代,B 选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 1970s 年代,C 选项错误;中国于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D 选项错误。‎ ‎18.16 世纪初,一位船长制定了一个穿越大西洋、横渡大南海(太平洋)的环球远航计划,该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査理一世的大力支持。这位船长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答案】D ‎【解析】由题干“穿越大西洋、横渡大南海(太平洋)的环球远航”“得到西班牙国王査理一世的大力支持”可知,这位船长为麦哲伦。选 D。‎ ‎19.香料曾是中世纪欧洲贵族餐桌上的宠儿。到了 17 世纪,香料成了平民食物中的必备调料。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圈地运动 C.英法七年战争 D.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香料大量进入欧洲,价格下降,A 正确;圈地运动和香料价格下降无关,B 选项错误;七年战争发生在 1756 年—1763 年,C 选项错误。工业革命时间 1760s—1840s,D 选项错误。‎ ‎20.1775 年,英国制造商、工程师马修·博尔顿与瓦特合伙建立了公司,瓦特负责研究工作,博尔顿负责提供厂房、申请专利、销售产品,将蒸汽机推向市场。这说明 A.蒸汽机的发明源于实验室的成果 B.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3‎ C.英国的专利制度阻碍技术的推广 D.研发与生产相结合推动技术进步 ‎【答案】D ‎【解析】材料“瓦特负责研究工作,博尔顿负责提供厂房”等说明 D 选项正确;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源于实验室的成果,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A 错误;B 选项说法错误,且材料并未提及自然条件。材料未涉及专利制度与技术推广的关系,C 错误。‎ ‎21.1875—1909 年英国政府布 5 个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这一系列法律的实施 A 提高了工人地位 B.解决了环境问题 C.缓和了阶级矛盾 D.实现了社会和谐 ‎【答案】C ‎【解析】解决工人住房问题,改善工人生活条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C 正确;解决住房问题无法提高工人地位,A 错误;BD 选项绝对化,错误;‎ ‎22.1887 年,英国《商品法》勒令,所有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德国产品一律打上“德国制造”的印章,为要提醒民众“德国制造”意味着假冒伪劣。后来,此种印章却成为制作精良的标志。由此推知 A.德国制造业取得重大进步 B.英国丧失市场优势 C.英德互相设置贸易壁垒 D.英国缺乏品牌意识 ‎【答案】A“‎ ‎【解析】德国制造从”假冒伪劣到制作精良的转变,体现德国制造业的重大进步,‎ A 正确;BCD 材料未涉及。‎ ‎23.1921 年,美国人哈默应列宁邀请,赴苏俄考察访问。随后,哈默投资设厂, 成为在苏俄经营企业的第一个美国人。他在苏办厂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工业化战略加速推行 D.美国经济日渐衰退 ‎【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 年结束,且实行工业企业全面国有化政策,A 选项错误;工业化战略于斯大林模式期间开展,C 选项错误;该时期美国经济未出现衰退,与史实不符,D 选项错误。‎ 23‎ ‎24.1930 年,美国不顾众多国家的抗议,执意将平均关税率从 40%调至 47%。此举 A.促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 B.规范世界经济秩序 C.导致欧洲各国走向联合 D.加剧世界经济恶化 ‎【答案】D ‎【解析】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提高关税并未使美国经济好转,反而加重了危机, 并且使世界经济局势进一步恶化,AB 错误,D 选项正确;1930s 欧洲并未走向联合,C 选项错误。‎ 25. 阅读表 4,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由于政府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开始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C.改革农村管理体制 D.彻底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粮食税为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8)的农业政策,A 选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时间 1930—1934,B 选项错误;1950s 苏联并未放弃计划经济体制,D 选项错误。‎ 26.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这些举措反映的经济理念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供给学派理论 ‎【答案】C ‎【解析】由题干“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可知该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D 选项正确。‎ 23‎ 25. 表 5 为 1950-1990 年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对此表解读最合理的是,二战后日本 A.农业走向衰退 B.工业占据主导 C.经济持续增长 D.产业结构优化 ‎【答案】D ‎【解析】由表格可知,农业就业人口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说明战后日本的工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优化,D 正确;农业就业人口减少无法说明农业走向衰退,A 错误;1950 年和 1990 年工业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为22.2%和 33.6%,并未占据主导地位,B 错误;表格体现就业人口分布,不能反映整体经济状况,C 错误。‎ 26. 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 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他是 A.列宁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解析】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苏联整体实力强于美国,出现苏攻美守的局面, 但统治后期苏联经济陷入停滞,B 正确。‎ 27. 世界银行成立以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总额累计达 5075 亿美元,这些资金大多投资到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这表明世界银行 A.通过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兑 B.致力于全球经济的共享繁荣C.引发了贫困国家的债务危机 D.推动亚非拉经济一体化进程 ‎【答案】B ‎【解析】世界银行的贷款投资到农业与农村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体现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B 正确;世界银行主要提供长期贷款,A 错误;CD 与史实 23‎ 不符,错误。‎ 25. 图 4 漫画意在揭示 A.英国摆脱了经济低迷的状态 B.欧共体成员国日益减少C.欧洲国家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答案】D ‎【解析】漫画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出现问题,D 正确;未体现英国经济状况,‎ A 错误;由图可知反映的是欧盟的状况,B 错误;C 选项过于夸大,错误;‎ 第二部分(每题 1 分,共 10 题 10 分)‎ 26. 表 6 为宋朝税收情况表(部分)。据该表可知宋朝 年代 农业税(万 贯)‎ 商税(万 贯)‎ 至道三年(997‎ 年)‎ ‎2408.1‎ ‎1567.3‎ 天禧五年(1021‎ 年)‎ ‎2641.2‎ ‎3874.0‎ 熙宁十年(1077‎ 年)‎ ‎2021.3‎ ‎5117.2‎ 表 6‎ A.商税渐成政府重要财源 B.经济繁荣程度超越唐朝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边患危机阻碍农业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并没有将宋朝和唐朝相比较,所以 B 不能直接看出;C 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在宋朝并没有被放弃,只是有所松动;D 仅仅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忽视了商业的发展,偏离了材料 27. 道光十二年(1832 年),闽省渔户杨某曾在“大洋面上与夷船以鱼换米”,并得西人所赠书册。闽浙总督知晓后,将书册悉数没收,并奏请朝廷将“预防不利”的官员革去顶 23‎ 戴。着表明清政府 A.禁止民间对外交往 B.强化朝贡贸易体制 C.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D.禁绝中西文化交流 ‎【答案】A ‎【解析】材料不属于朝贡贸易,所以 B 错误;材料不涉及到国家国权问题,所以 C 错误;D 不符合题意 ‎33.1903 年以后,清政府陆续颁布《商律》《商会简明章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公司章程》,鼓励民间私人出资办厂。其根本目的是 A.规范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 C.转变经济政策以巩固统治 D.发展经济对抗西方的侵略 ‎【答案】C ‎【解析】ABD 皆不属于其根本目的 34. 图 5 是 1953 年《解放日报》刊载的一副漫画。该漫画 A.作为艺术品缺乏史料价值 B.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 C.比文字史料可信度更高 D.有助于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 ‎【答案】D ‎【解析】1953 年正值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所以选 D 项 35. 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 B.资源 C.劳动力 D.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ABC 都属于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后 23‎ ‎36.19 世纪的英国,钟表越来越成为市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主要源于A.英国市民普遍富裕 B.工厂制度广泛推行 C.钟表制造成本降低 D.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ACD 不符合史实 ‎37.蒂姆.哈福德在《塑造世界经济的 50 项伟大发明》中指出,当电动机像现在的网络这么年轻时,工厂主人仍热衷于蒸汽机,真正大的变革才刚刚浮出地平线。他意在强调 A.科学理论需要时间的检验 B.蒸汽机比电动机更为先进 C.动力的革新推动社会变革 D.新技术的推广具有渐进性 ‎【答案】D ‎【解析】将电动机和蒸汽机放在一起比较,为了说明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8.1919 年苏俄颁布《扫盲法令》,规定不会读写的、年龄在 8~50 岁的居民, 必须参加识字教育。到 1939 年,全国人口中 89.1%已经学会了识字。扫盲教育使苏联(俄)‎ A.摆脱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D.抵制了西方的“和平演变”‎ ‎【答案】C ‎【解析】1917 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所以 A 错误;B 错在完整;D 发生在 20 世纪 8.90 年代 ‎39.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提出“新边疆”施政纲领时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这一主张旨在 A.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困扰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推行凯恩斯的经济主张 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D ‎【解析】AC 都属于 40 年代大危机来临时期的主张;B 不符合材料 ‎40.表 7 是活跃于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多边峰会组织表(部分)。峰会组织的涌现反映了 23‎ 多边峰会 类型 G20 峰会、G8 峰会 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大会 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欧洲联盟峰会 地区性峰会 世界气候大会峰会 专业峰会 表 7‎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D.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 ‎【答案】B ‎【解析】ACD 不符合材料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41 题 12 分,42 题 10 分,43 题 8 分,共 30 分) 41.(12 分)闽商是极具海洋个性的商人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是闽商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统治者提 出了“开洋裕国”的国策,并于 1087 年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受闽地农商并重社会习俗的影响,闽商通过山与海的互动,将山区特产与海洋贸易联系在一起。执中国造船技术之牛耳的闽商,驾福船沿海岸线向南、向北,开拓海外贸易市场,彰显了闽商独特的海洋个性,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外传。‎ ‎——摘编自苏文箐《海洋文明的进程与闽商的早 期发展》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闽商逐渐走向衰落。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福建所产的土布土棉失去了市场。作为闽商行销外洋的大宗商品——茶业,因不能与印度的大茶园相竞争而被排挤。印度制茶具有改良的及其及最好的培制技术。晚 清,太平军四次入闽,山贼海寇滋扰不断,严重威胁闽商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编自刘锡涛《试析晚清闽商衰落的原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闽商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6 分)‎ ‎【答案】有利条件: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管理;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兴盛;农商并重的社会习俗;地处东南沿海;闽地物产丰富;(任答四点,4 分) 影响:闽商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开拓海外贸易市场;促进中外经济的交流;推动中华文明的外传。(任答两点,2 分)‎ ‎【解析】从“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统治者提出了“开洋裕国”的国 策,并于 1087 年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可以看出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管理;经济重心南移;从“受闽地农商并重社会习俗的影响,闽商通过山与海 23‎ 的互动,将山区特产与海洋贸易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海外贸易兴盛;农商并重的社会习俗;从“执中国造船技术之牛耳的闽商,驾福船沿海岸线向南、向 北,开拓海外贸易市场,彰显了闽商独特的海洋个性,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外传。”地处东南沿海;闽地物产丰富;‎ (1) 根据材料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闽商衰落的原因。(4 分)‎ ‎【答案】衰落原因:外国商品的冲击;生产技术落后;外商操纵国际市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任答两点,4 分)‎ ‎【解析】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考虑 (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闽商发展历程带给你的启示。(2 分)‎ ‎【答案】经济建设:政府扶持和稳定的政局对经济建设十分重要;商业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要重视技术创新;个人品质:善观时变,爱拼会赢。(任答两点,2 分,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2.(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农村的发展见证着时代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 (同安)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指示,通过举办互助合作训练班和代表会,宣传农户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形成互助合作热潮……1954年,县委在双圳头召开会议,宣传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所有农户全部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据《同安县志》‎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同安区汀溪镇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74岁的村民叶老伯告诉记者,“分田到户”后,他们出工早收工晚,干活的积极性更高了。他记忆最深的是,在1984年前后,他们把家里储粮的米缸换成了能盛1000多斤大米的小粮仓。‎ ‎——摘自台海网,2018 年 12 月 6 日 材料三 表 8 厦门市 2018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部分)‎ 名称 成立时间 概况 翔安区嶝旺水产品专业合作 ‎2008 年 12 月 主要从事紫菜、牡蛎、海带等水产 社组 品的经营,形成养殖、收购、加 工、销售一条龙,年销售额达 5000‎ 23‎ 余万元 同安区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 ‎2010 年 4 月 主要种植有机果蔬和航天植物,采 23‎ 社 用智能大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 技术 海沧区福满农庄生态科技农村专业合作社 ‎2012 年 3 月 从事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其产品纳入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 台,“一品一码”,全程追溯。‎ ‎——摘自厦门三农网,2018 年 12 月 12 日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同安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3 分)‎ ‎【答案】特点:贯彻中央指示;有组织;重宣传;有序推进;分阶段逐层开展工作(任答三点,3分)‎ ‎【解析】三大改造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贯彻中央指示;“宣传农户……”得出重宣传;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有序推进,逐次展开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米缸”换“粮仓”的原因。(4 分)‎ ‎【答案】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分)‎ ‎【解析】 “米缸”换“粮仓”反映出产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知识点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归纳材料三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的表现。(3 分)‎ ‎【答案】表现:发挥地方特色产业,有效整合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答三点,3分,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厦门市不同地区各有发展特色,故发挥地方产业特色;从“采用智能大棚、无 土栽培等新型农业技术”看出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也推动专业化、市场化,深化农村改革。‎ ‎43.(8分)20世纪以来,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争威胁和重工业相对落后的形势下,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仅用时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的积累率提高到44%,这主要是通过”挖“农民,促使资金积累从农业转向工业等方式实现的。因此,苏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 材料二 23‎ 表 9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3‎ 视角一 ‎“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 ‎“计划经济”的道路。‎ 视角二 ‎“新政”为资本主义世界探索出一条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福利国家”‎ 的资本主义道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4 分)‎ ‎【答案】特点:政府主导,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高积累;牺牲农业,为工业积累资金。(任答两点,4分)‎ ‎【解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有: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重工业等 (2) 任选材料二中的一个视角,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 分)‎ ‎【答案】评分标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观点1分,论证3分。(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答案示例:‎ 示例一 观点:“新政”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 论述: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实施“新政”。“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农业方面,国家调节农业生产,减耕减产;工业方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工农业的复兴。(其它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总之,“新政”以行政和经济手段协调生产,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示例二观点:‎ ‎“新政”摸索出一条“福利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 论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的挑战,社会矛盾加剧。为此罗斯福实行“新政”,进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 支,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一系列的措施使美国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 示例三 观点:“新政”摸索出一条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资本主义道路。‎ 23‎ 论述: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的挑战,社会矛盾加剧。为此罗斯福实行“新政”,进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新政期间,国会出台一系列法令,实现国家 23‎ 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示例四 观点:“新政” 摸索出一条发展非法西斯式的,“福利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论述:参考观点二、三的相关论述。‎ 2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