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明朝废宰相造成政治黑暗 B. 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 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 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答案】C 【解析】从“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来看,本题讨论的是宰相被废除的问题。从“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可以看出这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因此A选项说法正确。明朝以前,宰相是政府首脑,因此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因此B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说法错误,自秦以来,皇帝一人独裁;从“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可知,D选项说法正确。 2.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三权分立原则架构政体 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联邦制 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答案】A 【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基本精神是参照了美国政体的“三权分立”的原则,所以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不是邦联共和国,故B - 17 - 项错误。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并未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之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提出尊孔复古并复辟了帝制,没有西方民主的观念 ,故D项错误。 3. 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 苏联僵化的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C.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D. 民族矛盾尖锐 【答案】B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即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故B项正确;A项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排除;D项不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识记。 4.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A. 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 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 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 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是获得土地,故A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5. - 17 -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 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B. 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C. 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来解决”可知,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故A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才参考五大法学家的观点,所以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并非凌驾于法律之上,故C错误。根据材料执法者只有在成文法律和五大法学家没有相关观点的时候才能自行选择,不具有任意裁判之权,故D错误。 6. “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力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历史文化的差异 B. 国家利益的冲突 C. 意识形态的对抗 D. 力量对比的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美苏两级格局的对峙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纷争和力量的对比有直接关系,但与历史文化的差异无关,所以A项说法不符合冷战特征,B C D三项均是美苏对峙的重要因素,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所以答案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原因 【名师点睛】冷战形成背景: 1、雅尔塔体系确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 17 -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7. 整肃吏治、防治贪腐是历代王朝都很关注的问题,为此均会设置专门的机构。下列官职中,直接履行该使命的是 A. 秦朝的郡守 B. 汉朝的刺史 C. 宋朝的参知政事 D. 明朝的内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郡守职能是掌郡的行政,排除A;汉朝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选B;宋朝的参知政事是副宰相,是行政职能,排除C;明朝的内阁是辅助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排除D。 点睛:本题说到底是要对中国古代的重要官职和机构的基本识记。 8. 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代 A. 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 B. 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 C. 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 D. 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汉朝实行的是察举制,地方官可以举荐地方上品德和才能的优秀者,使得很多平民人物能够进入官场,故C正确;军功授官制不是汉朝的主要选官制度,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朝的制度,并非汉朝的皇帝制度,反映的应该是汉朝的选官制度,因为材料涉及到许多出身平民的人,活跃于政治舞台,排除B;汉朝很多平民出身的人,活跃于政治舞台,不是与参政热情相关,而是与选官制度相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结合所学汉代察举制分析解答。 9. - 17 - 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法律,许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关在私设的地牢内,把他卖充奴隶,甚至杀掉他。平民要求废除这些法律,并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公元前494年,为数颇众的平民退出罗马,移到城外3英里的阿尼奥阿河畔之圣山,发表宣言,除非他们的要求获准,他们不再替政府打仗及工作。最后元老院满足了平民的要求。由此可知 A. 这次斗争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模式 B. 罗马因此直接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 平民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D. 双方的妥协使罗马的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平民斗争的方式是退出罗马,表示除非他们的要求获准,不再替政府打仗及工作。他们采用的是非暴力不合作模式,迫使元老院满足了平民的要求,故A项正确。平民要求废除的法律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关在私设的地牢内,把他卖充奴隶,甚至杀掉他,无从得出罗马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故B项错误。平民要求废除的法律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平民和元老院双方相互斗争,最后妥协,缓和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但社会矛盾并没有消除,故D项错误。 10.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以下哪些是这个目的促成因素 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同时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②黑奴贸易使西欧获得大量劳动力; ③奥斯曼土耳其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④16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热衷于传播伊斯兰教; ⑤黄金贬值,引起价格革命; ⑥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 ①③⑤⑥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到,所谓“带去光明”是指上帝的光明,所以指向土著人传播天主教。使非天主教徒皈依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这个目的促成因素”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结合所学,①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③是商业危机;新航路开辟后才开始黑奴贸易,②错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排除④;⑤⑥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①③正确,故选D。 - 17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个目的促成因素”,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分析解答。 11. 明清时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徽商和晋商发达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 以为官府运送粮食换取贩卖食盐的权利 B. 贩盐起家后扩大经营范围,甚至走出国门 C. 以地域为联系形成商人群体 D. 得益于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与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有关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A、B、C项均属于徽商和晋商发达的相同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项。 12.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高超,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就是此时期的精品 B. 商周以后青铜铸造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C. 春秋战国时期利用水排鼓风冶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 魏晋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的发明使我国的炼钢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A、B、D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这是冶炼钢铁的技术进步的表现,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选C项。 13.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最早出现于江南的丝织业 B. 出现的标志是使用机器生产 C. 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 D. 机户和机工分别是早期的资本家和工人 【答案】B 【解析】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早期的资本家(机户),早期的雇佣工人(机工),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由此可见,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中后期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使用机器生产是在洋务运动后,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 14.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不包括 - 17 -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 D. 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主要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出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推广,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15. 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 ②创办近代的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 ③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的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①②③④正确,故选B。 16.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表述错误的是 A. 外商企业的刺激 B. 洋务运动的诱导 C. 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 D. 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在外资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以及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主义产生,鸦片战争后, - 17 - 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也为中国民族主义产生奠定基础,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发展曲折,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17. 下列事件犯了“左”倾错误的有 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左”倾错误指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脱离客观实际、违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思潮、路线,结合所学,“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都脱离客观实际,超越了客观实际的需要,急躁冒进,从而走向了反面,成了“左”倾错误,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左”倾错误的含义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脱离客观实际、违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思潮、路线,结合所学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挫折分析解答。 18.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 - 17 - 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与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和不同人群这两个信息,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19.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孔子的“重人事”、孟子的“济天下”,直到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其中的主题是都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答案为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其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显示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关系,没有体现出随经济发展而做出调整,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0.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A.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 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 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 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答案】B 【解析】“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评论反映清初学者颜元批判空谈心性,故B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项错误。 【名师点睛】 首先抓住材料的主旨,从评论看出,颜元批判空谈心性的理学,然后结合所学史实做出判断。 2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 17 -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关于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①是对的;文艺复兴贬低神、抬高人的地位,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则大张旗鼓的批判教会神权,故②符合题意;只有启蒙运动抨击封建制度下的君主专制,故③不合题意,排除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展开的,所以反过来它们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④也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这一题属于比较型组合选择题。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22. 卢梭说:“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 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 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 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 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 17 - 【答案】D 【解析】卢梭认为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但他不反对私有制,而是通过相对的平衡财富,缓和阶级矛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卢梭并不反对财产私有制,也不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3.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A. 牛马不分 B. 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深刻认识 C. 太执着于“师夷长技以制夷” D. 缺乏推翻专制王朝的勇气 【答案】B 【解析】洋务派由于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理解不够深刻,没有意识到仅学习技术而不学习其制度文明是不会成功的,故B项正确;严复是在用牛、马作比喻,阐述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谬误之处,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批评了洋务派仅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学习其制度,并非批评洋务派太执着于“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专制王朝,严复属于维新派,故D项错误。 点睛: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将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严复看来,这种“体”“用”是不相配的,就如同“‘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一样。 24.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答案】B 【解析】A - 17 - 正确,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失败,CD两项说法正确,较好的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论点。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建立中华民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故选B。 点睛: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 25. 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以下类型的文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理性王国的建立催生了浪漫主义作品 B. 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下诞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的尖锐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产生了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作品,故A项表述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故B项表述错误;现实主义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的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了,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故C项表述正确;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有关,故D项表述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7 -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原因 【答案】(1)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自由资本主义) 美国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变化: 第一次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原因:第一次:三大改造的完成。 第二次: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3)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政治、经济、外交、科教、国防等) - 17 - 【解析】(1)特点:根据“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得出英国自由放任;根据“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得出美国国家(政府)干预经济。 (2)变化:根据“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二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3)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使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城。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 17 -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答案】(1) 特点:A监察制度起步早,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斯加强而不断完善; B监察机关独立性强; C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等等。 意义: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统一政令; B.有利于督促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C.有利于澄清吏治。 (2) 基本主张: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 理由:A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B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 C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 【解析】本题以中国的监察制度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说明历史事物能力。(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史制起过较好的作用。”可以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出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得出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得出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 28.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 请回答: (1)上述分析中,你认为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 17 - (2)试举一例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并分析这一相对和谐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1)A必须以民为本; B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C有一个坚强而善于修正自己的领导集体; D除人与人和谐外,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贞观之治。 原因:A吸取隋明灭亡教训; B知人善任,善于纳谏; C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D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E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解析】(1)结合所学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分析,可从以民为本、政治稳定、善于纳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角度分析解答。 .............................. 29. 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变革转型的表现。 【答案】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 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思想自由化、科学化: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对外开放化:总理衙门(或外务部)的设立,外交大使的派出、派遣学生出国学习; - 17 - 社会生活变迁:衣食住行及习俗的变化。 【解析】经济工业化:结合所学,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领域出现工业化趋势,表现有: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办近代机器工业; 思想自由化、科学化:结合所学,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思想领域出现自由化、科学化趋势,表现有:新文化运动传播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对外开放化:结合所学,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外政策出现开放化趋势,表现有:总理衙门(或外务部)的设立,外交大使的派出、派遣学生出国学习; 社会生活变迁:结合所学,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生活出现近代化趋势,表现有:衣食住行及习俗的变化。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