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模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模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三第五次月考 文科综合试卷 ‎1. 下图是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 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 B. 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 C. 多数人口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 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答案】D ‎【解析】由统计图表中“中央辖郡”和“王国辖郡”可以看出都有“郡”,所以意味着A的说法不对;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西汉,实行郡县制还是封国制,是由中央政府或者皇帝来决定的,所以C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图表中中央政府所辖郡的数量和人口数均远远少于王国,而这是西汉初年由政府设立郡国并行制的情况,所以不能说明中央政府已为王国势力控制,中央政府受到王国势力的威胁是在西汉中期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央所辖郡的数量是王国所辖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人口数却是王国所辖的二分之一。根据一般经济与人口发展关系的理论可知,用有限土地资源养活更多人口,说明其经济 基础更好。由此可知,中央所辖地区供养了更多的人口,这就需要更好的经济基础。故选 D 项。 ‎ - 14 -‎ 点睛:这一题的图表数字给人制造了一种假象,就是王国问题西汉初年就有,看似中央权力一开始就比地方要小。解题关键是要搞清郡国并行制是汉初汉高祖刘邦推行的制度,目的是加强和巩固皇权的,所以不会从一开始就有王国威胁中央的现象,而且在设置这一制度时,一定会首先保证中央控制的地区实力远高于地方王国的实力,搞清这一点,就不会被图表中的数字所迷惑了。‎ ‎2. 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反映出 A. 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 C. 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 D. 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 ‎【答案】B ‎3. 下图是两幅唐代书法的局部,这两种书法艺术特色在唐代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唐书完全满足时人的审美需求 C. 唐书“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答案】C - 14 -‎ ‎【解析】从材料看出,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书法字体是楷书,体现出讲求法度的特点,怀素的自序帖书法字体是草书,具有纵情快意的抒情功能,故两幅唐代书法反映了唐书“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C正确;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体现出讲求法度的特点,A错误,排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首先通过图片判断得出两幅唐代书法的字体,然后结合两种书法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4. 清入关前,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满族王公共同讨论决定。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天聪十年(1636)仿明制度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A. 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性 B. 有利于君主专制 C. 加速了满族的汉化进程 D. 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八旗制度实际上对君主专制是一种制约,与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有类似之处。而内阁和六部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C选项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含义;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点。‎ ‎5. 在道光时代,人们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时,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该变化体现出 A. 列强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B. 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 C. 国民党利用英美抵制日本 D. 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 ‎【答案】D ‎【解析】从“在道光时代,人们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时,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以资庆祝’”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主权意识增强了,中国的国家地位提高了,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无关,排除B;1943年是抗战期间,中国和英美都是反法西斯国家,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有利于促进中国抗日,C错误。‎ - 14 -‎ ‎6.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 A. 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 B. 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 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 D. 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 ‎【答案】C ‎【解析】“物竞天择”“生存竞争”等观点在当时处于民族危难关头的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上海女性不读传统女学教材,而去读政治改革性文章,这冲击了保守的思想体系,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排除A;女性读书不能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排除B;材料反映女性读书成为上海《良友》画报中的重要题材,没有涉及新式学堂学习内容,排除D。‎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结合20世纪初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天演论》的观点分析解答。‎ ‎7. 《从两种民主形式看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中指出:我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共生性,决定中国民主政治的先进性。我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科学性。由此可以推知协商民主的存在 A. 强化了对民主党派的监督 B. 拓展了我国民主的深度和广度 C. 使重大决策上避免了失误 D. 成为选举民主必要的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协商民主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强化对民主党派的监督,故A错误;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既有共生性又有差异性,这拓展了我国民主的深度和广度,故B正确;“使重大决策上避免了失误”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协商民主也不是选举民主必要的组成部分,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政治协商制度的性质和作用,学生应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认识到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既有共生性又有差异性,据此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 14 -‎ ‎8. 下表《1949~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表》(据《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一文的相关数据编制)。表格体现的这种状况 ‎1949年 ‎1952年 加工订货 ‎10%‎ ‎58.8%‎ 自产自销 ‎90%‎ ‎41.2%‎ A. 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初步改善 B. 说明私营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C. 证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D. 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 ‎【答案】D ‎【解析】 “加工订货”比例的增加是国家在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而非私营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和工业化建设成效问题,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是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奠定基础。‎ ‎9. 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说明 A. 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 C. 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D. 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 ‎【答案】D - 14 -‎ ‎【解析】根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有所松动,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符合,故A项排除;B项中“开始”表述不恰当,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符合,故C项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80年”“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 ‎10. 美国学者沃森曾说:“(现代)西方民法制度极具形式理性是尊奉《民法大全》的结果。”这表明罗马法 A. 确立了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 B.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C. 为近代西方确立了行为规范 D. 是现代西方民法制度的开端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西方民法制度极具形式理性是尊奉《民法大全》的结果”,可知罗马法为西方民法制度的形式理性奠定了基础,是其确立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的结果,故A项正确。罗马法时期罗马是奴隶制国家,政体形式是贵族制和帝制,故B项错误。罗马法中的行为规范是奴隶制社会的规范,不适用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故C项错误。罗马法为现代西方民法提供法律原则,不代表是其开端,二者有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项。因为古代希腊和罗马分布在教材的同一个单元,学生易混淆二者。古罗马的法制影响深远,但其社会并不是民主政治,学生需要注意。‎ ‎11. 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名为“保护国家阻止外国恐怖分子进入美国”的行政命令(媒体渲染为“禁穆令”),但不久即遭到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裁决暂停在全美范围内实施。以上材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两党制原则 D. 人民民主原则 ‎【答案】B - 14 -‎ ‎.....................‎ ‎12. “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 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成立欧盟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WTO C.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盟 D.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立联合国 ‎【答案】C ‎【解析】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已达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修正民族国家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所以,西方现代化也是存在优点和弊端的,但是他们一直在改正,也就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故C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4 -‎ 材料一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英国在采掘业、冶铁业等行业中已经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了一些雇工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企业。1855年,英国认可了公司的有限责任性质。1862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股份公司制企业基本上处于单一单位公司的形态,即一家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至多只有两三家工厂。19世纪最后30年中发生的新的技术革命,再一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电力、石油、汽车和化学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出现了,重工业发展迅速,开始在整个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股份公司则成了加速资本集中、加速垄断形成的有力杠杆,大量中小公司合并为少数大垄断公司或垄断公司兼并大量中小公司,以扩充实力、巩固垄断地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组织遍及于各个主要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江满情《中国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的演变》‎ 材料二1872年由官方先垫一部分官款,由李鸿章责成大沙船主朱其昂主持向社会招股集资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型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在1873年制定的章程中表明“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同时还规定:“资本一百万两为率,先收五十万两作一千股,每股五百两。”投资入股者便是本局股东,拥有由招商局刊印发的“股份票取息手折”,即股票。股票需“编列号数,填写姓名籍贯,并详注股份册”,且可以出让,但“必须先尽本局,如本局无人承受,方许卖与外人”,并规定“不准让与洋人”。虽然开始时集股相当困难,但经过70、80年代的经营,还是取得显著效益。1876年面额100两的招商局股票只值40至50两,到了1882年便涨到200两以上,最高时达270两。据记载,当时社会上对招商局招集资本的反应已是“争相附股”。轮船招商局试办成功,开了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先河。“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从1873年到1883年在上海募集资本的煤、铁以及其他金属矿业至少20家 ‎——摘编自李春梅《从轮船招商局看中国股份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此趋势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与西方股份制相比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兴起原因的不同及其影响。‎ ‎【答案】(1)发展趋势:由中小企业到垄断性大企业;由单一单位公司到多单位(或复合)大公司。‎ 成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法律的支持;自由主义(自由竞争)的影响。‎ ‎(2)特点:官督商办;已具备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的特征。‎ 不同:西方股份制公司的产生是其内部迅速发展的生产技术导致的结果;而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是在学习西方股份制基础之上,为了对外竞争的需要而产生。‎ 影响:吸引和推动了社会上的私人资本积极向近代新式企业投资;促进了中国近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解析】(1)由材料“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了一些雇工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企业”和“股份公司则成了加速资本集中、加速垄断形成的有力杠杆”,可见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西方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变大。第二小问,由时间“18世纪中叶到19‎ - 14 -‎ 世纪末”,联想到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由材料“1862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可见西方企业组织的发展有立法保障。‎ ‎(2)由材料“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结合所学,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已具备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的特征。不同点可以从产生的推动力作答,而而影响要从近代化角度突出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同时要肯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1977年以来部分年份高考作文题目(注:未注明省份的是当年全国卷题目)‎ 年份 高考作文题目 ‎1977年 ‎(河南卷)《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西藏卷)《我的革命理想》、(上海)《知识越多越反动》‎ ‎1978年 ‎《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1985年 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写一封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 ‎1991年 描写“圆”的想象物 ‎1994年 ‎《尝试》‎ ‎2001年 ‎《诚信》‎ ‎2002年 ‎《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 14 -‎ ‎2004年 ‎2009年 ‎(江苏)品味时尚 ‎2010年 ‎(辽宁)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1:高考作文题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论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作文题带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浓厚政治色彩;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考作文题既关注经济发展速度又把经济问题政治化;8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环境问题受到重视;90年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高考作文题也开始鼓励学生创新、尝试;21世纪初,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关注效率、金钱、财富,诚信道德缺失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作文题目更加开放、自由,从社会层面转移到精神世界 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高考作文题体现当时社会的状况。(照抄论题只给 示例二:‎ 论题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论述:1976“文革”结束,1977年,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1978年,改革前夕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渴望 反映在作文题《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和《树木•森林•气候》,体现了社会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注。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当时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 14 -‎ 同时关注环境保护,体现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照抄论题只给 论题3:高考试题呈现改革开放的历史 论题4:高考作文题重视呈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论题5:高考作文题呈现对改革开放以来主流价值观的反思 论题6:高考作文题呈现改革开放与创新的时代主旋律 旋律论述、结论(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题目的要求是:围绕表中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具体做到明确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其次,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所能反映出的问题,并拟出论题;再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阐释论题所需要的史实,进行条理清晰的论述。具体阐释可参看示例。‎ 示例一:‎ 论题1:高考作文题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论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作文题带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浓厚政治色彩;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考作文题既关注经济发展速度又把经济问题政治化;8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环境问题受到重视;90年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高考作文题也开始鼓励学生创新、尝试;21世纪初,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关注效率、金钱、财富,诚信道德缺失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作文题目更加开放、自由,从社会层面转移到精神世界 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高考作文题体现当时社会的状况。‎ 示例二:‎ 论题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论述:1976“文革”结束,1977年,在“两个凡是”的指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1978年,改革前夕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渴望反映在作文题《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反映在高考作文题“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和《树木•森林•气候》,体现了社会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注。‎ 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当时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体现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 - 14 -‎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德国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程度严重,同时容克贵族势力过于强盛,这些极具侵略扩张性的权势集团资助了纳粹分子,促成了希特勒上台执政并在战争中给予纳粹政权不遗余力的支持。西方盟国占领西部德国后,他们拆除德国具有军事潜力的工业设施,这仍然是传统的消极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打破德国纳粹时期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使德国经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来,与前者相比,这显然是较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手段;废除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在这一方面,西方盟国甚至在重工业领域还进行了社会化和职工参与共决的有益尝试;鼓励和帮助西占区建立独立工会,希望工会成为一支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稳定的独立力量,抑制权势集团,‎ ‎——摘编自张沛《凤凰涅架——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西方盟国改革德国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既注重传统手段的使用,又采用建设性手段;在某些领域中进行相关尝试;注重对权势集团进行限制。‎ ‎(2)积极影响:有利于消除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维护战后欧洲和平和世界和平;有利于德国融入世界经济,推动战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有利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稳定。‎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这仍然是传统的消极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这显然是较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手段;废除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抑制权势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既注重传统手段又采用建设性手段;在某些领域中进行相关尝试;注重对权势集团进行限制等方面指出西方盟国改革德国经济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消除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维护战后欧洲和平和世界和平、德国融入世界经济、推动战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德国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分析德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回望过去,美国人发动的那场战争给阿富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安全局势恶化,始终是困扰阿富汗发展的最大问题。美国等国以“反恐”为名,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军事打击,致使塔利班政权垮台。但时至今日,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依热没有明显改善。塔利班和其它武装组织的活动相当猖獗,一些地区时常发生爆炸和自杀式袭击事件。根据联合国数据,今年以来已有近6000名平民在各类恐怖暴力袭击中伤亡。‎ - 14 -‎ 大批农民抛下耕地逃离家园,流离失所。政府推动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进行。根据阿富汗政府的数据,该国的失业率已达到40%,有接近4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该国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被迫严重依赖于国际援助。‎ ‎——《阿富汗战争爆发15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答案】(1)背景: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国际恐布主义泛滥。‎ ‎(2)影响: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塔利班势力,但恶化了阿富汗的安全局势,严重破坏了阿富汗经济,增加了国际社会的负担。美国增强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但使地区矛盾更加错综复杂,也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削弱了美国实力。‎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塔利班和其它式装组织的活动相当猖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多极化趋势;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国际恐布主义泛滥等方面概括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最。‎ ‎(2)本题根据材料“给阿富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安全局势恶化,始终是困扰阿富汗发展的最大问题……大批农民抛下耕地逃离家园,流离失所。政府推动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进行……该国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被迫严重依赖于国际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打击塔利班势力、恶化阿富汗的安全局势、破坏阿富汗经济、增加国际社会的负担、美国陷入战争泥潭等方面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荀子的思想相当驳杂,他的寿命长、阅历多、涉猎广、著述富,是使其驳杂的一些因素。书非成于一时,文非作于一地,适应环境与时代自然不免有所参差。但他并不纯其为儒,而是吸取了百家的精华,确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此我觉得他倒很像是一位杂家。杂家代表《吕氏春秋》一书,事实上是以荀子思想为其中心思想,也就是我这一断案的旁证了 - 14 -‎ ‎——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成为“杂家”的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人性本恶,可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 ‎(2)特点:吸收融合各家思想。‎ 成因:战国末年的社会正在一步步地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荀子阅历多、涉猎广,取各家思想之长,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融会贯通。‎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人性之恶……则不能不争……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人性本恶、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等方面简要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本题根据材料一“寿命长、阅历多、涉猎广、著述富……而是吸取了百家的精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吸收融合各家思想的角度说明被认为是“杂家”的荀子的思想特征。再从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荀子阅历多、涉猎广、取各家思想之长等方面概括其成因。‎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