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38 “自由放任”的美国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38 “自由放任”的美国学案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复习线索】 考点 38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 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 年 10 月下旬,纽约华尔街1__________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 (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 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2____________在一些国 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3__________”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4________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5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业复苏和工 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6__________: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4.影响 (1)渡过危机: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 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 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7________________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 响。 答案:1股票市场 2法西斯主义 3自由放任 4金融 5全国工业复兴法 6公共工程 7 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新政 解读: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 义经济的新发展,罗斯福上台,开创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新模式。而德、日却建立法西斯专 政,通过对外扩张转嫁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推动了文学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的出现。 [重点理解] 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 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但具体而言,美国是通过国 家干预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恢复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 化轨道。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即实 行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正确理解 1929 年经济危机迅速蔓延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支配地位,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变成一个联系紧密 的整体,所以在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综合分析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时代潮流: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经济实力: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 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民主传统: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理论依据:20 世纪 3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 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个人因素:罗斯福的个人努力。 4.运用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 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提示:由材料“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 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2)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 提示: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为刺激产品出口, 缓和供求矛盾,罗斯福新政期间实行美元贬值。 (3)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 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提示: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期间,人们大批失业,精神不振,为躲避现实,追求 慰藉,纷纷走进影院,观看“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 (4)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 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 1943 年该局共花费 110 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提示: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在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 刺激市场的繁荣,以缓和经济危机。 (5)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 1933 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提示:经济危机发生后,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相对贫困,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材料中 1933 年美国汽车产量较 1929 年迅速下降的现象出现。 [跟进题组] 1.“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 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  ) A.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答案:A 解析:“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过度消费是导致 20 世纪 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危 机发生的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 B 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消费,不是盲目消 费,故 C 项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欧债危机,故 D 项错误。 2.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 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 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答案:B 解析:加强对银行的管理,主要是恢复银行的信用,不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 安全感,故 A 项错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使人心安定,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故 B 项正确;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主要是保证工业生产的稳定性,故 C 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主要是刺激疲软的市场,故 D 项错误。 3.凯恩斯给罗斯福的信:“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合 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合理的实验”是指(  ) A.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国家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国家资本主 义 答案:A 解析:“现行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合理的实验”是指罗斯福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 范围内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 A 项正确;建立福利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 普遍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干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干预经济,不是实施计划 经济,故 C 项错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运行新模式,不 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 D 项错误。 主题一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漫画证史——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图 1       图 2       图 3 论从史出 图 1 体现了美国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图 2 表明贫富分化严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图 3 告诉我们经济 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史料探史——胡佛反危机的举措 史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 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探究 胡佛说这番话的实质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答案:实质目的: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不想改变经济政策,实质上仍是坚持自由放任为原 则的反危机措施。影响:不仅没能制止危机,反而使危机形势严重恶化。 3.重点讲解——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①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①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 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②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③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 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主题二 罗斯福新政 1.史料探史——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史料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 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 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探究 史料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经济的运营”指什么?“改进和补充”指什么? 答案:“不应消灭”:保留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 进和补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2.图示证史——“危机”催生的“创新” 3.重点讲解——运用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缓和 了经济危机,探索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 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 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 手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