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1)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王者欲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仁义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西汉 宋朝 经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孟子》)‎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兴起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4.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5.在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墨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7.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 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9‎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8.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9.对图1解读正确的是 图1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停滞 ‎10.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1.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最能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12.《朱子大全》中写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最能表明朱熹 A.推崇三纲五常 B.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 9‎ C.强调格物致知 D.重视社会伦理和修身 ‎1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份 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 ‎14.下列不属于西汉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德体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 B.“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C.“人之寿命化天之四时,人之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 D.“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5.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 C.存天理,灭人欲 D.理气同源 ‎16. 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B.它突出地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 C.它是北宋时期山水画的杰出代表 D.它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 ‎17.郭沫若先生曾纂写楹联:“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十六个字称颂的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王维 D.李白 ‎18.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9.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戏曲剧种的优点,乾隆时期进入北京,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它”是指 A.昆曲       B.秦腔      C.川剧     D.京剧 ‎20.“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这一记录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本书籍中 9‎ A.《韩非子》 B.《诗经》 C.《东京梦华录》 D.《明夷待访录》‎ ‎2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清朝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 C.都具有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D.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 ‎22.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A.“开眼看世界” B.主张“中体西用”‎ C.倡导“实业救国” D.宣传维新变法 ‎23.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朝《听南纪谈》、清朝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这反映了 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务实学风的支持 ‎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 C.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 D.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 24.洋务运动时期,针对刘铭传请修铁路一事,朝野议论纷纷,认为“铁路而至”则“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这种议论 ‎ A.表明中国仍在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 B.合乎当时中国大众的普遍心理 ‎ C.客观地反映出列强侵华的重大影响 D.体现出中国对西方侵略的抵制 ‎25.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主张体现出 ‎ A.反对道家已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崩溃 ‎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到思想领域 D.市民阶层对世俗文化的强烈需求 ‎26.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上说:“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 这体现了作者 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 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 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 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 ‎27.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 9‎ ‎“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A.马克思主义已为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接受 ‎ B.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C.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中国较有影响的思想之一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28.叶德辉评论中国近代某现象时说:“欲托孔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该评论针对的是 ‎ A.反对把孔子神化的李贽 B.倡导中体西用的洋务派 ‎ C.推行改革变法的康有为 D.主张尊孔复古的袁世凯 ‎29.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认为,人类发展必然由“宗教迷信时代”、“玄学幻想时代”进化到“科学实证时代”。这一观点体现出陈独秀 A.追求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B.崇拜科学技术发明 C.否定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 D.赞赏工业革命成果 ‎3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子语类》‎ 材料二 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朱熹 材料三 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 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全书》‎ 请回答:‎ 9‎ ‎(1)材料一中《论语》主要反映了谁的思想?据所学知识,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朱熹理学的主要观点和认识论分别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谁的思想?概述材料三的认识论主张。(3分)‎ ‎(4)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材料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说唐诗》‎ 材料三 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而宋世制禄丰厚,坊间歌妓又出于自身利益而出金资助词客,这种物质力 量的推动势必成为词集刊行的有效保证。 —— 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 材料四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 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致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 ‎——冯天瑜等著《绘画中华文明史》 ‎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汉和东汉“赋”的特点及代表作?(4分)‎ ‎ ‎ 9‎ (1)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闻一多的“诗唐”找出依据。(3分)‎ (3) 材料三的作者认为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3分)‎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小说取材有何特点?综合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 材料二 梁氏以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投身于“新政”“新民”的社会实践……对照比较中西各国国民素质、反省戊戌新政失败所得出的结论是其“新民说”的逻辑起点……同时,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柔民”、“涣民”手段统治下的百姓养成了普遍的奴性而不自觉。鉴此,1902年,梁明确举起“新民”大旗,指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其《新民说》为近代国民设计的诸如自由、自治、自尊、合群、尚武、进取冒险、权利、义务思想、国家思想等新德性,都已深入到国民素质近代化的深层次。‎ ‎ ——薛其林《百年巨变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进路》‎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顾炎武对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2分)‎ 9‎ ‎(2)材料二,指出梁启超对“新政”失败原因的认识及其采取的对策。(6分)‎ ‎(3)据材料,分析指出古代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有何明显的异同。(4分)‎ 9‎ ANSWER 一、1-5CACCD 6-10CCABB 11-15ADCDA 16-20CBADA ‎ 21-25CDABC 26-30BCCAD 二、31.(1)孔子。(1分)仁;礼;有教无类等。(任意2点2分)‎ ‎(2)存天理,灭人欲。(2分)格物致知(2分)‎ ‎(3)王守仁。(1分)致良知。(2分)‎ ‎(4)材料一要求苦学,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材料二则要求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2分)‎ 理是万物的本源;注重个人修养;宣扬传统儒学思想(或重塑儒家价值理念);维护伦理纲常。(任意2点2分)‎ ‎32.(1)西汉大赋《子虚赋》。东汉小赋《两都赋》 ‎ ‎(2)诗歌到唐朝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名家辈出,佳作极多。李杜作品等 ‎ ‎(3)理学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 ‎ ‎(4)特点: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趋势: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33(1)经世致用(做学问要与实践、与明道救世相结合)(2分)‎ ‎ (2)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使老百姓具有奴性,缺少民主自觉。(3分)‎ ‎ 对策:提出“新民”说,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新民”。(3分)‎ ‎ (3)同:都以天下为己任,寻求治国安邦之道。(2分)‎ ‎ 异: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限定在儒学的范畴中;近代知识分子明显呈现出中西结合的特色,追求中国近代化。(2分)‎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