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届高三1月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届高三1月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浦东新区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卷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中国的农耕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大约在 A. 10万年前后 B. 1万年前后 C. 5千年前后 D. 2千年前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万年前后,人类从采集狩猎的方式向原始农耕文明的转变,故答案为B;10万年前后还是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A错误;5千年前后的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不是源头,C错误;距今2千年前后已经到封建社会,农耕生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D错误。‎ ‎2.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炎黄”概念形成并载入文献始于 A. 夏朝 B. 西周 C. 东周 D. 秦汉 ‎【答案】C ‎【解析】‎ ‎【详解】“炎黄子孙”称呼的来历,最早可以定位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战国时期史书《国语》中记载当时的人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答案为C;ABD不符题意,排除。‎ ‎3.如图是我国唯一纪念刘备、诸葛亮君臣合祀祠的照片,该祠坐落于今天的 A 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南京 ‎【答案】C ‎【解析】‎ - 14 -‎ ‎【详解】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庙宇所在,是我国唯一纪念刘备、诸葛亮君臣合祀祠,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4.东汉建立伊始,令刘秀深感不安并急于解决的是 A. 国困民穷 B. 王国坐大 C. 豪强膨胀 D. 宰相擅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汉末年朝政腐败,王莽夺权后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刘秀经过十几年的战斗,最终于25年称帝,建立东汉,由于连年征战刘秀急于获得安定的环境,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答案为A;王国问题是西汉时期的,B错误;豪强势力膨胀也是令刘秀不安的问题,但是建国初期巩固政权需要豪强地主的帮助,所以不是急于解决的,C错误;当时东汉刚建立,还不存在宰相擅权,D错误。‎ ‎5.北宋中期,造成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是 A. 垦荒造田 B. 榷场贸易 C. 修筑长城 D. 官俸兵饷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宋中期,由于冗官冗兵的增多,需要大量的官俸和兵饷,造成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答案为D;AB都能增加政府收入,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宋没有大量修筑长城,不是财政入不敷出的原因,C错误。‎ ‎6.如图是辽国贵族大墓中的壁画《备茶图》。据此推测,该墓最可能发现于 A. 河西敦煌 B. 燕云诸州 C. 开封郊外 D. 临安附近 ‎【答案】B ‎【解析】‎ ‎【详解】辽国贵族的墓穴正常只能在自己的国家的领土之内,燕云十六州在后晋时期开国皇帝石敬瑭将它送给了辽国,故这个墓可能在燕云诸州,答案为B;河西敦煌不在辽国版图内,A错误;开封是北宋的都城,C错误;临安在南宋时期为都城,当时辽国已经灭亡,D错误。‎ - 14 -‎ ‎7.中国疆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地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是 A. 西域 B. 台湾 C. 西藏 D. 东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汉朝廷在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答案为A;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晚于对西域管辖,B错误;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晚于对西域管辖,C错误;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晚于对西域管辖,D错误。‎ ‎8.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敕令:“在每个星期天和圣日,除少数例外者,凡六岁和六岁以上者,每人都应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如有违犯,每次罚款3.4便士。”此命令折射的政策是 A. 重商主义 B. 殖民扩张 C. 自由贸易 D. 闭关锁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伊丽莎白一世要求六岁以上儿童必须戴一顶完全在英国织造的帽子,这符合当时英王提出的重商主义思想,因为重商主义是指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和发展对外贸易,保护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故答案为A;BCD的政策均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 ‎9.以下倾慕中华的人物,按生平时序排第三的是 A. 利玛窦 B. 哥伦布 C. 伏尔泰 D. 马可·波罗 ‎【答案】A ‎【解析】‎ ‎【详解】利玛窦生平在明朝中后期,是在16-17世纪;哥伦布生平在15世纪末;伏尔泰生活在17-18世纪;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到过元朝,应该生活在13-14世纪;根据时间顺序为DBAC,故排在第三位的是利玛窦,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若以“市舶司”“十三行”“鸦片战争”“北伐战争”等概念来介绍某城,此城是 A. 南京 B. 武汉 C. 上海 D. 广州 ‎【答案】D ‎【解析】‎ - 14 -‎ ‎【详解】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允许与外商贸易,“鸦片战争”从广州开始,“北伐战争”也是从广州出发,另外广州在宋朝、明朝等均为“市舶司”,故答案为D;ABC均不能与材料吻合,排除。‎ ‎11.15世纪末,在英国逐渐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新贵族。他们主要“新”在 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社会地位 D. 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在此期间,制呢业等工场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牧场和农场。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有些贵族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他们被称为新贵族。故答案为A;BCD不能准确体现“新”的特点,排除。‎ ‎12.下列战争以如图描绘的史事为借口的是 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官兵扯下了‘亚罗号’上的英国国旗”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将此事件称为“亚罗号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为B;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虎门销烟,A错误;C与英国无关,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有英国,但是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与材料无关,D错误。‎ ‎13.19世纪80年代后,一个包含以武力、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控制世界意思的新造词汇,逐步流行于欧美。该词汇是 A. 垄断 B. 工业化 C. 法西斯 D. 帝国主义 - 14 -‎ ‎【答案】D ‎【解析】‎ ‎【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最后形成。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也已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故答案为D;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A错误;工业化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B错误;法西斯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不是新造词汇,C错误。‎ ‎14.郑观应是晚清“商战”理论的代表,最能践行并验证其理论的是 A. 安庆军械所 B. 轮船招商局 C. 北洋舰队 D. 京师大学堂 ‎【答案】B ‎【解析】‎ ‎【详解】郑观应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手段归结为“商战”即经济侵略,他认为中国在反侵略方面也应该把反对经济侵略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这一理论运用在实际中就是通过创设轮船招商局打破外国轮船公司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垄断,答案为B;A是曾国藩创建的军工厂,不符题意,排除;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近代化海军舰队,不符合“商战”理论,C错误;D是戊戌变法时保留下来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 ‎15.独立后的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这一政治架构的理念主要源自 A. 卢梭 B. 霍布斯 C. 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答案】D ‎【解析】‎ ‎【详解】独立后的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其中的三权分立原则来源于孟德斯鸠,答案为D;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霍布斯主张国家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伏尔泰认为信仰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16.观察如图,浮雕上的军人形象源自 - 14 -‎ 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 A. 北洋军 B. 护国军 C. 国民革命军 D. 工农革命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可知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率领国民革命军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答案为C;北洋军是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攻打的对象,不符题意,A错误;护国军是讨伐袁世凯的军队,1916年袁世凯死后就撤销,B错误;朱德等人率领南昌起义的军队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后称工农革命军,在南昌起义之后,D错误。‎ ‎17.吴淞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当时的筑路情况多次刊登于 A. 《时务报》 B. 《申报》 C. 《国闻报》 D. 《民报》‎ ‎【答案】B ‎【解析】‎ ‎【详解】《申报》创刊于1872年上海,所以1876年吴淞铁路修建时能对其报道,答案为B;AC创办与戊戌变法时期的,晚于1876年,排除;《民报》创刊于1905年,晚于1876年,排除D。‎ ‎18.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认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在当时,对此观点反响最为热烈的是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立宪派 ‎【答案】B ‎【解析】‎ ‎【详解】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激励人们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而被维新派利用成为他们进行改良的一种发动形式,从而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故答案为B - 14 -‎ ‎;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了,A错误;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与《天演论》思想不符,C错误;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是1898年,而中国的立宪派出现在20世纪的清末新政中,不符合题意,D错误。‎ ‎19.下侧漫画《望“风”而起》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来自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武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1年”“民权”可以联系到1911年武昌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望“风”而起,答案为D;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0.“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接受和实践此提议的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开罗会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的“十四点原则”的部分内容,所以该观点是在巴黎和会,答案为A;材料提到的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于1921年,慕尼黑会议是1938年召开,开罗会议是1943年召开,BCD均比国际联盟成立的时间晚,排除。‎ 二、综合题 ‎21.历史上的“黄金期”纵观中国历史,国祚绵长的大一统政权,在立国不久或经历几代人努力往往会进入历史的“黄金期”。‎ ‎(1)请将下列“治国之策”与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相对应。‎ - 14 -‎ ‎(2)国家稳定、边疆巩固是国祚绵长的前提。请将下列治国安边的措施填入下表。‎ 与吐蕃和亲(A)设河西四郡(B)设伊犁将军(C)建台湾府(D)‎ 创刺史制度(E)置安西都护府(F)置北庭都护府(G)‎ 国祚绵长的朝代 治国安边的措施 汉朝 唐朝 清朝 ‎【答案】(1)BDCA ‎(2)BE;AFG;CD ‎【解析】‎ ‎【详解】(1)释放奴婢,扩大教育:东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故对应的是光武中兴的黄金时期,答案为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西汉初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沿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提倡节俭,生活简朴,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文景之治”,答案为D;宽政安民,虚心纳谏:唐太宗吸收隋朝速亡的历史,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答案为C;强化皇权,安定边疆:清初还保留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康熙设立南书房,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雍正时设军机处,为政府最高决策机构。乾隆时期直接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康熙时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时平定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安定了边疆,被称为“康乾盛世”,答案对应为A。‎ - 14 -‎ ‎(2)汉朝: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派一名刺史监视地方官吏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在河西走廊一带建立了四个郡,即设立河西四郡;填入BE。唐朝: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个尺带珠丹,与吐蕃和亲;为了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填入AFG。清朝: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填入CD。‎ ‎22.英国工人队伍的变化 材料一 到1700年左右,英国发达的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制度,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工人。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这些工人在新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竞争中失败,沦为工业化时代的首批工人;而落后的手工工场最终被新兴的工业工厂所取代,一些传统的手工工场主为了谋生,只能沦为一般的工人。19世纪初,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普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往城市和工业区转移。‎ 材料二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以保障劳工的合法利益,稳定生产秩序。19世纪末,英国开始实行事故保险。20世纪初,英国大力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和保健事业。此外,英国政府每年设立专款用于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待遇,并提供场地、生活保障和亲属关怀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无数法国、荷兰、普鲁士等国的熟巧工匠纷纷涌入英国,形成了蔚为一时的人才环境。‎ ‎——以上译编自《DG.Richardson,The Labour Supply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p.218‎ 问题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 ‎(2)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工场”和“工厂”的异同?‎ ‎(3)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英国工人队伍的变化?‎ ‎【答案】(1)原手工工场工人;部分手工工场主;农村劳动力(农民);外国熟巧工匠。‎ ‎(2)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或采用雇佣和分工协作方式。不同:前者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较小,缺乏规章制度,管理较松散等;后者以机械生产为主,规模较大,有严格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等。‎ ‎(3)水平一:在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关原理辩证阐释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 14 -‎ 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工人队伍的壮大,而人力资源的集中(如劳动力的丰富和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的斗争)又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应该看到,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工人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之一,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形成,难以根本消弭。 ‎ 水平二:结合材料史实,能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关原理加以辩证说明。从英国国内工人队伍聚集形成的方向和趋势,可以折射出英国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制度优惠的人才政策,以及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多重推动影响。‎ 在工人的压力和斗争下,英国的劳动保障得以改善,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来自手工工场工人、工场主、农村劳动力和外国熟练巧匠多源汇聚,形成的工人阶级队伍,又进一步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继续发展、为城市化提供市场,推动英国社会人口的合理流动。‎ 水平三:结合材料史实,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关原理从单一方面说明阐释。‎ 水平四:简单罗列史实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英国发达的手工业和手工工场制度,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工人……沦为工业化时代的首批工人”可总结出原手工工场工人;根据材料一“一些传统的手工工场主为了谋生,只能沦为一般的工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只能往城市和工业区转移”总结出部分手工工场主、农村劳动力(农民);根据材料二“无数法国、荷兰、普鲁士等国的熟巧工匠纷纷涌入英国”可得出为外国熟巧工匠。‎ ‎(2)相同:根据所学可知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开端,工厂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产物,都是通过雇人劳动,赚取利润。所以共同点可以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采用雇佣和分工协作方式方面解答。不同:手工工场主要是雇佣几个或者几十人,以手工为主,而工厂是使用大机器进行生产的,人数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所以可以从工作方式、规模大小、有无规章制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3)首先联系问题已知道工人产生的几个方面,从而得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的发展和分配,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又反作用于生产力。所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工人队伍的壮大,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工人阶级的壮大又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并且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长期、不可磨灭。‎ ‎23.晚清外交的变局 材料一 乾隆五十年,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国朝尚遣使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等国矣,此自抚其藩属,非外交也。‎ - 14 -‎ ‎——《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南京条约之所以为不平等,主要是三项内容:一、割地(第三款);二、赔款(第四、六、七、十二款及第五款后半部分);三、赦免“汉奸”(第九款)。‎ ‎——《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1860年,外国公使正式入京。次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名南洋通商大臣,归属总理衙门。不久,在总理衙门下又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 材料四 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部门官佐逐渐专职,有品秩。关税、邮政、游学、机器、商务、军火、新军等事务,划归税务处、邮传部、学部、农工商部和海陆军等部门。外务部专注驻外使领馆的派设与管理。‎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方式和观念。‎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朝外交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晚清外交与时局变迁的关系?‎ ‎【答案】(1)朝贡或理藩(册封、安抚藩属);天朝上国或华夷之别或歧视外国。‎ ‎(2)由朝贡体系变为条约体系;从自主的通商夷务转变为迎合列强的洋务;外交对象从周边邻国扩展到西方各国;外交事务从地方官员负责,转变为设置中央机构统管;外交机构从兼管到专管;人员从兼差到专职。‎ ‎(3)最高层次:能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将中国近代外交置于晚清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从东西方交往与冲突,博弈与交融视角诠释和提出较深刻的观点。‎ 在西方殖民侵略和工业化双重冲击下,固守天朝上国的清廷被动调整与变革,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对外政策也要适应现实需要:既要满足列强侵略者的要求,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从清廷外交的调整中,透视出清廷逐步从闭关锁国向开放通商,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如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时的局部调整,向变革制度的清末新政的全面变化)。‎ - 14 -‎ 第二层次: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结合晚清具体的时代变迁与外交进展双向关系展开论述。‎ 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因为鸦片战争失败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被迫接受条约体系的西方外交,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处理外交,中国社会被迫开放,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廷被迫创设总理衙门应对西方列强,也推进了洋务运动,西学东渐进一步展开。‎ 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服务洋务的外交无以应对。八国联军侵华后签署《辛丑条约》,适应侵略者要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扩大外交对象,外交人员更为专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末新政。‎ 第三层次:能从材料中提取显性的信息,仅从单一方面指出推动外交进展。‎ 仅罗列晚清时代变局与对外交关系。‎ 第四层次: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或复述教科书的观点。‎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可知清朝认为自己是上国,其他国家都是臣国,是理藩(册封、安抚藩属);是一种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 ‎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由朝贡体系变为条约体系;根据材料三“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材料四“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可知从自主的夷务转变为迎合列强的洋务;从材料中还可以通过外交对象变化、外交事务处理机构变化、外交机构从兼管到专管、人员从兼差到专职等几个方面分析总结。‎ ‎(3)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将中国近代外交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围绕近代外交制度的转变对中国的发展的影响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思考,寻求与时代变化的关系。在西方殖民侵略和工业化的双重冲击下,清廷被动调整与变革,一方面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另一方面要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中国近代化,对外政策也要适应现实需要。既要满足列强侵略者的要求,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同时西方的侵略也打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由封闭走向开放,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所以近代中国外交与时局既有冲突也有交融。‎ ‎ ‎ - 14 -‎ - 14 -‎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