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奉贤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卷 高中历史 2020.5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 1.“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该观点旨在说明传说 A. 史料价值与历史文献相当 B. 是了解远古历史的唯一途径 C. 反映了远古时代真实历史 D. 蕴含了非常重要历史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观点认为传说具有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非子虚乌有,凭空捏造,这说明其中蕴含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传说和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两者价值并非相当,A选项错误;B选项中“唯一”一词表述绝对,不符合所学内容,排除;传说并非完全真实,C选项错误。故选D。 2.史书关于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下列印证商史力度最强的史书是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史通》 D. 《文史通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成书于西汉武帝时期,其广泛地收集和详尽地占有材料,注重对史料的考信和选取,史实写作“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是选项中印证商史力度最强的史书,因此A选项正确;《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时期,《史通》成书于唐朝,《文史通义》成书于清朝,均与商朝相距更远,不是印证商史力度最强的史书,排除。故选A。 3.“吞并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赞颂的是 A. 西周 B. 东周 C. 秦朝 D. 汉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因此C选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无战国,A选项错误;东周后半期称为战国,B选项错误;汉朝是在秦朝灭亡以后建立的,D选项错误。故选C。 - 13 - 4.西方学者将9世纪至13世纪的某城市称为中国“商业革命”“都市革命”的标志。据此判断,该地当是 A. 北京 B. 西安 C. 临安 D. 兴庆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9世纪至13世纪大致处于中国的两宋时期,此时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南宋都城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因此C选项正确;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辽、金政权先后占据的北京、位于西部的西安和兴庆都不是最繁华的地区,排除。故选C。 5.下图为成功进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清代大金榜”,其反映的选官制度当是 A. 军功授爵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清代实行的是科举考试,D正确;A属于世官制;B是西汉时期;C是魏晋时期选官制度。 6.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中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 13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史学研究。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而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的维新运动,显然与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所以应选C。 【考点定位】史料史观史法·史学观点·革命史观 7.导致如图所描绘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图形象地描绘了帝国列强蹂躏瓜分中国的时局。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C选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尚未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B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放弃瓜分中国的计划,D选项错误。故选C。 8.下列毛泽东创作的诗句中,歌咏红军长征的是 A.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B选项出自1935年10月毛泽东创作的《七律·长征》,符合题意;A选项出自1937年4月毛泽东撰写的《四言诗·祭黄帝陵》,排除;C选项出自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排除;D选项出自1949年4月毛泽东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排除。故选B。 9.如图中的数据变化原因当是 - 13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完成于1952年,排除;B选项结束于1953年,排除;C选项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与工业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选D。 10.1990年,邓小平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当时“把上海搞起来”的具体措施是 A. 推行土地改革 B. 实行“一国两制” C. 开发开放浦东 D. 设立自由贸易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把浦东推向了我国改革发展、对外开放最前沿,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结束于1952年,排除;B选项解决的是祖国统一问题,与上海无关,排除;D选项设立于2013年8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 11.“为确保英国人民传统之权利与自由而制定本法律……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法律条文体现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 君权神授 B. 国王至上 C. 王在法下 D. 民主共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条文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体现了英国王在法下的政体特征,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王权的限制,而非君权神授和国王至上,A、B选项错误;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不是民主共和,D选项错误。故选C。 - 13 - 12.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表明他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教会控制 C. 提倡平等权利 D. 倡导君主立宪 【答案】C 【解析】 【详解】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提倡君主立宪、天赋人权等思想。材料中伏尔泰强调“说话的权利”,其核心思想即是提倡人与人的权利平等,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伏尔泰的政治体制的态度,故A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对教会的相关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13.“当一个民族有必要解除一直把它与另一个民族连接起来的政治桎梏,并且在世界列国中确认由自然的法律和自然的上帝的法律所赋予他们的独立平等地位时,对人类公意的真诚尊重要求他们宣布……”。这段话当出自 A. 《人权宣言》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临时约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段话出自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的《独立宣言》,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旗帜,B选项是英国限制王权的法案,D选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均未涉及解除与其他民族政治桎梏的内容,排除。故选C。 14.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A.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 德意志的统一 C.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 13 - 【答案】C 【解析】 【详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是科学社会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体现,C正确;法国大革命和德意志的统一的爆发不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A和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不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错误。 15.“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以上言论当出自 A. 《乌托邦》 B. 《共产党宣言》 C. 《资本论》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描述的是排斥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排除;C选项对《共产党宣言》提出的革命的“政治主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经济学分析和论证,不是材料言论的出处,排除;D选项宣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排除。故选B。 16.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始改变这一现状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失去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欧洲的核心地位开始改变,因此D选项正确;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的地位早已开始改变,A、B选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成为世界中心,C选项错误。故选D。 17.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整体理解历史。下列示意图旨在说明 - 13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凡尔赛体系下隐藏的矛盾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 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形成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其中英德矛盾是最主要矛盾,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因此A选项正确;凡尔赛体系建立于一战后,二战发生于20世纪30—4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于二战后,均不符合材料信息,BCD均排除。故选A。 18.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英、法采取的牺牲其他国家利益换取与之妥协的政策是 A. 孤立主义 B. 集体安全 C. 绥靖政策 D. 祸水东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绥靖政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在防务上采取不干涉原则,不符合史实,排除;二战前欧洲国家未能构筑有效的集体安全体系,该政策受阻,B选项错误;D选项是绥靖政策的目的之一,排除。故选C。 19.如图为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画家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框,床上的婴儿喻指即将诞生的一个新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该“婴儿”当是 - 13 - A. 《大西洋宪章》 B. 《联合国家宣言》 C. 《联合国宪章》 D. 《雅尔塔协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41年12月29日”、“即将诞生的一个新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发表于1941年8月14日,C选项签署于1945年6月26日,D选项签署于1945年2月,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B。 20.以如图标所代表的国际组织中,最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和亚太经合组织都是区域集团化组织,其短期内对经济全球化不利,BCD均排除。故选A。 二、分析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 13 - 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将下列代表历史事件的字母与时间轴上表示年代的数字相匹配。 A.渡江战役B.中国共产党成立C.长征D.百团大战E.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F.建立红色政权G.南昌起义H.中共七大I.解放战争进入反攻J.改订新约运动 【答案】①B;②E;③G;④F;⑤D;⑥H;⑦I;⑧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选项中历史事件可知,发生于1921年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生于1924年的事件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发生于1927年的事件是南昌起义;发生于1931年的事件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政权的建立;发生于1940年的事件是百团大战;发生于1945年的事件是中共七大;发生于1947年的事件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发生于1949年的事件是渡江战役。 22.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随大国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1)在下列两幅图片中,选择能体现当时国际格局中主流的大国关系,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A.1957年《罗马条约》签字仪式场景(照片) B.古巴导弹危机(漫画) (2)分别说明下列三份与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有关资料的史料价值。 ①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咨文演说稿。 ②1978年成稿的《尼克松回忆录》。 ③2005年出版的(美)亚达斯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3)结合下列材料,解释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原因。 材料一 - 13 - 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独占鳌头,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为56.4%(1948年),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达到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凭借经济实力,美国的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在56个国家驻有军队,在国外建立了480多个军事基地。 战后,苏联扩大了疆域,控制了周边势力范围区域的资源,并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通过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5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长了73%。 ——据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整理 材料二 如图反映了美、欧、日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 ——摘自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六分册)》 【答案】(1)B。 理由: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极格局,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而A反映的是欧洲联合进程中的史实,只是两极格局中的一个地区变化。 (2)①杜鲁门的国会咨文标志着冷战的开始,该演说稿是反映这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②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是冷战时期总多事件的亲历者,其回忆录可以帮助我们从美国的角度了解这段时间的冷战状况。③历史著述《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能帮助我们了解冷战的整个过程,其中包含着大量有用的史料。 (3)材料一:二战后的美苏,军事、经济实力超群,传统欧洲列强实力进一步削弱,难以抗衡,加之美苏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形成两极格局。 材料二:随着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发生结构性调整,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演变。 【解析】 - 13 - 【详解】(1)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B选项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美苏双方对抗的加剧,A选项是欧洲联合进程中的史实,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2)史料价值:①:结合所学从“杜鲁门主义”提出的意义、第一手史料的研究价值等方面说明第一则资料的史料价值。 ②:结合所学从美国总统尼克松作为冷战时期诸多事件的亲历者的身份等方面说明第二则资料的史料价值。 ③:结合所学从该著作包含大量有用的史料等方面说明第三则资料的史料价值。 (3)变化:材料一:依据材料一中“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独占鳌头……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战后,苏联扩大了疆域,控制了周边势力范围区域的资源,并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力量雄踞欧亚大陆”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二战后美苏及传统欧洲列强的实力变化、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等方面说明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依据材料二中“美、欧、日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信息结合所学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等方面说明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演变的原因。 23.胡适思想 胡适,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材料一 以劣败之地位资格,处天演潮流之中,既不足以赤血黑铁与他族相角逐,又不能折冲樽俎战胜庙堂,如是而欲他族不以不平等之国相待不渐渍以底灭亡亦难矣!呜乎!吾国民其有闻而投袂兴奋者乎?” ——1905年胡适(14岁)的作文 材料二:我指出,1911年的革命是个失败……我们需要一个思想上的革命,来真心诚意地接受现代文明……在听众中有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和印度学生会主席。牛津教授显然有些吃惊,他问我:“你们自己已经有了很高的文化,为什么还要这样的革命?”印度学生跟我说:“要是我这么说,明天英国报纸都会引用我的话作为印度人乐于接受西方文化和英国统治的证明。” ——摘自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写给老师杜威的信 (1)根据材料一,概述胡适当时的思想认识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胡适、牛津教授、印度留学生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胡适的思想变化? 【答案】(1)思想认识:主张进化论。 - 13 - 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进化论思潮给当时中国人带来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知识分子,推动中国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 (2)态度:胡适倡导、支持民主与科学。牛津教授在反思西方文明。印度留学生不表态。 (3)本小题采用分项评分法。包括:观点与论证、材料与史实、叙事与逻辑。 【解析】 【详解】(1)思想认识:依据材料一中“……处天演潮流之中……吾国民其有闻而投袂兴奋者乎”信息可知,胡适主张进化论。 原因:依据材料一中“1905年”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相关所学从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进化论思潮的影响等方面说明原因。 (2)态度:胡适:依据材料二中“我们需要一个思想上的革命,来真心诚意地接受现代文明”信息可知,他倡导、支持民主与科学。 牛津教授:依据材料二中“你们自己已经有了很高的文化,为什么还要这样的革命?”信息可知,他在反思西方文明。 印度留学生:依据材料二中“要是我这么说,明天英国报纸都会引用我的话作为印度人乐于接受西方文化和英国统治的证明。”信息可知,印度留学生不表态。 (3)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观点清晰,论证一致,能够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叙述结构完整。 - 13 - - 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