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16天 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16天 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6天 祖国统一大业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廊坊市省级示范高中联合体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一国两制”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A.吸收了联邦制所有的优点 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 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 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 ‎1.含义 所谓“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过程 ‎(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2)酝酿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 5‎ ‎1982年12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使“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3.意义 它坚持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为处理国家与地区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它是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和政策;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4.实践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租期为99年。‎ ‎(2)港澳回归的条件 ‎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各项具体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③港澳同胞渴望回归祖国。‎ ‎(3)港澳回归的过程 ‎ ‎①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双方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台湾问题和海峡两岸的发展 ‎①台湾问题的由来 a.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内战结束后,国民党退往台湾,由于国共两党在阶级本质上的差异,造成了台湾与大陆的分裂。‎ b.国内外分裂势力的影响: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插手台湾海峡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台湾内部的“台独”势力极力主张分裂等进一步加剧了台湾与大陆的分裂态势。‎ ‎②实质:中国的内政问题。‎ ‎③基本方针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④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逐渐缓和,并有了新的发展。‎ ‎⑤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5‎ a.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c.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d.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e.1992年“九二共识”;2005年“和平之旅”。‎ f.2008年12月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下图反映了2003-2011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单位:百万澳门元)变化的情况。图中现象说明 A.澳门回归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改革开放促进了澳门本地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的方案 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 ‎2016年年底以来,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尼日利亚要求台湾地区驻尼机构迁出首都;柬埔寨首相在参加一场华人华侨春节活动时宣布,不论何时何地都禁止升起台湾“国旗”。截止2017年6月,世界上有175个国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上述情况表明 A.国际社会全力促成中国统一 B.台湾当局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 D.两岸关系将有历史性的突破 对下图四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5‎ A.1927年中共在②召开土地革命的会议 B.1931年在①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1978年中美在④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D.1997年我国正式对③恢复行使主权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说明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同一个中国,C正确;A和B不符合材料史实;D材料依据不足。‎ ‎3.【答案】D 5‎ ‎ ‎ ‎ ‎ ‎ ‎ ‎ ‎ ‎ ‎ ‎ ‎ ‎ ‎ ‎ ‎ ‎ ‎ ‎ ‎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