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6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单元检测卷(六)‎ 一、选择题 ‎1.昆腔的灵魂和标志是(  )‎ A.腔调豪放大气 B.腔调悠扬流畅 C.受昆山人欢迎 D.和民间音乐相结合 解析 根据所学基础知识,明确昆腔的艺术特点,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 B ‎2.昆曲经何人改造后具备了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 A.顾坚 B.魏良辅 ‎ C.梁辰鱼 D.关汉卿 解析 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从昆曲发展历程中概括即可。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后,昆腔具备了作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答案 B ‎3.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其艺术特色包括(  )‎ ‎①唱腔清新活泼 ②戏词文雅深奥 ③剧情跌宕起伏 ④表演载歌载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此时京剧应属于(  )‎ A.正宗 B.雅部 ‎ C.曲坛主导 D.花部 解析 当时昆曲被文人奉为正宗,因唱词高雅,被称为“雅部”,当时昆曲在戏坛上占主导地位,但因受到新型的花部挑战而开始动摇。故选D。‎ 答案 D ‎5.在昆曲戏剧中,唱腔粗直,动作孔武,涂抹花脸,诙谐滑稽的角色是(  )‎ ‎①生 ②旦 ③净 ④末 ⑤丑 6‎ A.①③   B.②⑤  ‎ C.④⑤    D.③⑤‎ 解析 丑、净角色唱腔粗直,动作孔武,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答案 D ‎6.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它流传至今并被其它戏剧所吸收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 A.脚色制 B.咏叹调 C.演员组合体制 D.戏剧结构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昆曲与浙江》‎ 材料二 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昆曲迎来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的背景,并分析为什么“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 解析 第(1)问背景分析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阅读提供的材料是关键,从中提取信息。第(2)问结合昆曲的文化艺术价值及对其他戏曲艺术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答案 (1)背景: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原因:《十五贯》按照时代精神传承创新,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艺术性,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使昆曲艺术得到新发展。‎ ‎(‎ 6‎ ‎2)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的差异。‎ 解析 第(1)问抓住材料一信息“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青春版”“来教育大众”及材料二中保护的措施等来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理由: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尝试。‎ ‎(2)差异: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对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反对对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甚至反对不必要的“修复”。‎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曲”,说她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 6‎ 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的表演理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材料二 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者们深知:“昆曲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它的表演方式和音乐等各方面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精确、精美、精致,这种风格一直传承下来——这就决定了我们做青春版的时候,应该是把传统的、精髓的表演方面的东西留下来。但是,要留住观众,还要赋予它现代的、青春的面貌。”……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著名品牌……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应该可以超越特定的地域或文化圈,换言之,它可以走出国门,受到非华语地区观众的喜爱。‎ ‎——邹红《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 ‎(1)据材料一,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分析怎样的制作原则促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功可以解决拯救和保护昆曲中的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昆曲兴盛和衰落的过程,谈谈你对当今保护和促进昆曲的发展的认识。‎ 解析 第(1)问,“原因”问题可依据材料中的“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来分析归纳成文。昆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百戏之祖,后世的京剧等剧种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第(2)问,有关“原则”的问题,依据材料中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做青春版的时候,应该是把传统的、精髓的表演方面的东西留下来”来分析回答,答题的关键词是“传统”、“精髓的”,可以把这两个关键词放在我们的答案中。有关解决的问题可以依据“原则”分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是昆曲在新的时期需要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改革;昆曲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在今天诸多新的受现代人喜爱的娱乐形式来说它已经“老去了”,它要想活下去必须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需要,材料中的“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著名品牌”可以归纳出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第(3)问,昆曲做为一个古老的剧种与其他的古老剧种一样都面临着可能被“淘汰”,需要“新生”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人们接受并喜爱某种娱乐方式的原因的角度来分析归纳。但这种迎合大众需要的改良不能改变了昆曲自身的特色,要坚持辩证的态度来进行改革。‎ 答案 (1)原因: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传承历史音乐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6‎ 地位: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石(或: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2)原则:尊重古典,利用现代。‎ 解决的问题:资金短缺,昆曲改革。‎ ‎(3)坚持特色,面向观众。‎ ‎10.(2017·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皮黄(按: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的确实证据。‎ ‎——陈彦衡《旧剧丛谈》‎ 材料二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就开始走下坡路。‎ 材料三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是,在自身继承、发展和生存上,昆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在哪些方面对昆曲有所吸收?京剧正式形成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昆曲后来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得出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净角采用阔口堂音;京剧大家都擅长昆曲。第二小问,道光二十年(‎ 6‎ ‎1840年)。第(2)问,一是昆曲自身的问题,根据材料二“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得出昆曲变得日益文雅、繁难;二是时代的演变“地方戏开始兴起……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就开始走下坡路”得出地方戏曲的兴起,使得戏曲的发展开始由贵族向大众化过渡。第(3)问,昆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难是: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唱词艰深。‎ 答案 (1)方面: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净角采用阔口堂音;京剧大家都擅长昆曲。‎ 时间:道光二十年(1840年)‎ ‎(2)原因:昆曲变得日益文雅、繁难;地方戏曲的兴起,使得戏曲的发展开始由贵族向大众化过渡。‎ ‎(3)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唱词艰深。‎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