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检测(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  )‎ 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题点】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私营企业进行“四马分肥”,建立起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正确。‎ ‎2.“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9‎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题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 C 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C项正确。‎ ‎3.(2018·三明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D.实行公私合营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题点】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因此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正确。‎ ‎4.“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考点】探索与失误 ‎【题点】探索中的失误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该口号反映了大跃进的“浮夸风”,故B项正确。‎ ‎5.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9‎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 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考点】探索与失误 ‎【题点】探索中的失误 答案 C 解析 漫画“1958年棉产7 000万担”,明显与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故B项错误;1958年,发动“大跃进”,浮夸风盛行,漫画的内容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故C项正确;漫画内容明显与事实不符,不是“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 ‎6.(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历史上曾经先后有40多个国家,3 000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去河北徐水县“取经学习”。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派记者前去看个究竟。他听了记者的汇报后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  )‎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探索与失误 ‎【题点】探索中的失误 答案 D 解析 赫鲁晓夫执政时间是1953~1964年,再由“中国的共产主义”“大锅清水汤”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可知,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走向共产主义的产物,实行统一生产和分配(“大锅”),在实际生活中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生活水平较低下(“清水汤”),D项符合题意。‎ ‎7.下图是我国安徽凤阳县1975~1982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 9‎ 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 A.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力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安徽凤阳县1975~1982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这得益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 ‎8.“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幅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 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个体户”的出现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公有制,体现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D项正确。‎ ‎9.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1978年 ‎1984年 ‎1991年 ‎1993年 9‎ 国家定价(%)‎ ‎94.4‎ ‎37.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8‎ ‎82.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逐渐的转变 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综合 答案 B 解析 由国家定价向市场定价转变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故B项正确。‎ ‎10.(2018·日照高一检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三个阶段。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直接体现了(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熟 C.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三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直接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着市场经济体制迈进,故A正确。‎ ‎11.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9‎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题点】涉外法律体系建设 答案 C 解析 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故A项错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以后,故B项错误;中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推进对外开放,显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体现涉外经济,与“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无关,故D项错误。‎ ‎12.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 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考点】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题点】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9‎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4分)‎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8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8分)‎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 答案 (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不真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3)安徽、四川。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或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解析 第(1)问,“发展状况”从表格数字可以看出;“运动”主要结合材料中的时间来分析,中国此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2)问,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是不真实的;“运动及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 9‎ 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三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问题。他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百年中国》‎ ‎(1)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8分)‎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海南建省办特区二十九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你认为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有哪些?(8分)‎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综合 答案 (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优势:资源,如矿产、热带作物等。环境,如空气、土壤、气候等。人文,如政策、侨乡、人文景观等。(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9‎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第(2)问,从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3)问,根据材料“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