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考点37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2)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肯定了权力下放的原则,全会提出坚决按__________办事。 (4)做出实行__________的决策。 3.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 (3)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光辉标志。 二、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过程 ①开端:________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3)意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2)依据:____________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基本任务: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②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活力。 ③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改革 ①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经济特区:1980年,在________、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 ________为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________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_、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______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________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 (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1)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①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________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____________制度。 (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 (1)内容 ①确立___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__________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答案:实事求是 经济规律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 1984 企业 深圳 海南岛 14 珠江三角洲 浦东 经济特区 内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 公有制 现代企业 邓小平理论 国有经济 1.经济体制改革 2.改革开放 解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建设的成就,促进港澳顺利回归,两岸关系缓和;同时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外交推行不结盟政策。科技教育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理解] 1.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并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 (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 (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经济特区的“特”与特别行政区的“特” 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4.深圳等地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原因 (1)这些地区是著名的侨乡,靠近港、澳、台地区,有利于吸引华侨、华人投资办厂,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2)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好,辐射面广,便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5.改革与开放的不同 改革与开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改革指对内,开放指对外;改革强调的是通过对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放强调的是通过引进外资、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运用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 提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发展。 (2)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2016·天津卷] 提示: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合作双方的权益,增强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3)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提示: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既有“赞誉”又有批评,说它“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批评的言论明显体现了“左”倾思想,所以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4)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 提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都是开放的政策,所以出现了美国企业家先后到苏俄、中国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现象。 (5)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 提示:1982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后,原来体现“大锅饭”性质的人民公社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对基层政府进行了改革,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 (6)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提示:1992年,下海经商人员迅速增加,许多人员甚至辞去公职“下海”,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跟进题组] 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比较了毛泽东时期的人民公社和邓小平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未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之下,一切行动听上级指挥,没有经营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后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小农模式,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 2.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 答案:C 解析:利改税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交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所以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分配关系的改革,故C项正确。 3.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B.保障企业合法地位 C.建立民主法制国家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保险法》不能体现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故A项错误;《票据法》与保障企业合法地位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中出示的法律不是针对建立民主法制国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可以得出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开路先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图片探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 探究 史料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哪三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有何变化? 答案:三幅图片分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所有权上相同,都是公有制;在经营权上,前两次属于集体经营,第三次属于分户经营,农民的经营权扩大。 2.归纳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项目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 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 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 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主题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证史——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史料 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欲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需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论从史出 史料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图表探史——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探究 上图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什么变化? 答案: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 3.归纳总结——多视角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内容:管理体制上,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形式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主题三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史料证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论从史出 史料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 2.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3)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市场姓“资”姓“社”的问题,冲破了思想束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4)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 主题四 旧中国炮舰威逼下的“开放”与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开放 1.史料探史——旧中国被动“开放”的双重性 史料 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 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探究 史料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被迫开放的影响的? 答案:史料认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 2.史料证史——新时期主动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史料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论从史出 史料说明中国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的教训,从而主动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归纳比较——旧中国的“开放”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对比 比较项 旧中国的“开放” 新中国改革开放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 今天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性质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今天的开放是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目的 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 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内容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今天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 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出现 今天的开放将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