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必修之文化-第二单元复习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汉字发明的意义: 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还作为基本要素,构 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 2.汉字的发展演变: 传说——仓颉造字 起源——图画文字——新石器时代,陶器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 成熟——商代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 发展——商周金文,(西周晚期,金文标准字体籀文) 统一——小篆 3.演变过程 古文字阶段:甲、金、篆、隶 隶楷阶段: 正式书体——隶、楷(分别盛行于汉、唐) 辅助书体——草、行 4.汉字七体——甲、金、篆、隶、草、楷、行(演变序列) 5.汉字演变趋势 ①由图画到符号 ②由繁到简 6.书同文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汉字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 展和生产进步 ②秦统一 ③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保政令上行下达 ④李斯上书“奏罢不和秦文者”被采纳 (2)内容 书同文字——小篆 做法: 规定汉字基本偏旁,废除合文和异体字 规定汉字偏旁的笔画数 规定汉字偏旁的相对固定位置 (3)作用 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隶书得到推广 ③为书法艺术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7.书艺历程 (1)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 创造,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则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2)书法艺术的特征 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东方审美 情趣 (3)发展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实用功能,很少追求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魏晋开始,审美超过实用功能,书法艺术成熟 8.各时期书法艺术特点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秦汉 统一、书同文字,汉 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李斯《泰山石刻》 小篆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 匀,汉隶雄放洒脱,浑 厚深沉 魏晋南 北朝 社会危机、形成士人 群体、文具改进 书圣王羲之 虚玄灵动、“天下第一 行书” 隋唐 隋唐统一、盛世气象、 人们对书法的研究、 造纸业发达、中外交 流 草圣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的草书 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宋代 重文轻武、知识分子 队伍扩大,市民阶层 兴起、社会生活丰富 多样 苏、黄、米、蔡四 大家 有意无法 明代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徴明 强调个性化创造 清代 世运转衰 刘墉、翁方刚 馆阁体 包世臣、康有为 力挽颓风、矫枉过正 9.甲骨文和金文的异同 (1)相似 主要用于记录当时最大的政治活动 都具有“六书”构字规律 都是已经大量使用的成熟文字 (2)不同 甲骨文大量使用时在商朝,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 金文大量使用是在西周,它是铸刻在青铜上的文字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示、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 用字之法。 10.印宗秦汉 (1)印章发展史的高潮 秦汉时期——标志性时期 明清时期 (2)印章的特点与地位 常用篆体入印,称为篆刻,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 姊妹艺术, (3)发展历程 秦代——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代——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融入隶书风格 宋元——书画加印,实用功能,未独立成体 明中叶以后——文彭代表,艺术独立 清代——印章艺术成就最大,各派纷起,风格多样“西泠八家” 第8课 笔墨丹青 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 借指绘画。 中国画 种类 按画的内容分: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按画家的社 会阶层分: 院体画 (宫廷画) 文人画 民间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1.绘画艺术起源——新石器时代 (1)早期绘画艺术特点: ①线条稚拙 ②色彩图案简单 ③自然、生动、质朴、粗犷 ④不失浪漫 (2)内容 人物、动物、几何图形 (3)材质 地面、岩壁、陶器 (4)代表作 马家窑文化——集体舞蹈图 内蒙古阴山——人面纹岩画 2.战国时期绘画 (1)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2)出现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代表——《人物龙凤图》 3.秦汉时期绘画 (1)种类 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 (2)汉代帛画内容 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3)汉代帛画特点 ①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 ②浪漫、神秘不失古拙 (4)汉代帛画代表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天上、人间、地下融为一体 4.魏晋时期绘画——出现文人画 (1)背景 ①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 ②伴随道教佛教的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向 ③崇尚气节,在政治舞台碰壁,却不愿与流俗同伍,以道德情 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形成 (2)艺术特点 ①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②顾恺之开创“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3)代表和成就 ①三国吴——曹不兴——佛像画始祖 ②东晋——顾恺之——为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长于人物丹青——《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顾恺之开创“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5.唐朝——中国绘画高峰 (1)原因 ①政治统一 ②经济繁荣 ③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影响 ④继承前代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外文化交流 (2)特点 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3)代表和成就 隋代——展子虔——唐画之祖——《游春图》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唐代——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唐代——王维——画中有诗——水墨画 6.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 (1)背景 ① “重文轻武”,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②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③时代特点影响绘画风格,山水画由人物画衬景发展为独立画种 (2)特点 ①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 ②画家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③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雄伟,画风杨刚豪放 ④南宋绘画构图不讲究对称,“残山剩水” 7.元代文人山水画 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通过山水画抒发出来 8.明清时期文人画 (1)时代背景 ①政治思想上日趋专制;社会动荡不安;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②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 (2)特点 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不拘成法的绘画作品和画家 (3)代表 ①八大山人——朱耷——《松鹰图》 ②扬州八怪——郑板桥等 9.宋代民间风俗画——画坛最大亮点 ①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市民阶层出现 ②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市井生活(写实性) 10.明清民间风俗画 ①原因——文化普及;为使小说剧本更有趣;百姓把喜闻乐见 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具实用性 ②代表——小说剧本插图;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11.中国绘画风格独特 ①写实——宫廷、民间绘画 ②写意——文人画——诗书画印一体 12.中国画的作用 课本最后一句 13.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①文人为基本的创作群体; ②绘画追求神韵、写意,个性化创造; ③绘画技巧不断创新; ④逐步平民化,世俗化 14.从古代绘画变化历程中得出的启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时代的艺 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欣赏下面两幅图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什么时候哪位画家作品?材料一和 材料二作者的绘画特点各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说明。 ①图一是中国宋代夏圭的作品《山水十二景》 ②图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 《最后的晚餐》 ③夏圭的作品更加注重意境 ④达芬奇的画突破圣像画的范畴,用写实的笔 触揭示人性的善恶。 ⑤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是文人注重内 心的修养,画家也变得更加注重意境; ⑥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文主义 者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第9课 诗言志 歌咏言 1.诗歌的产生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 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 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 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后来诗歌进一步 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 的明珠。 2.采诗制度 时代——尧舜禹 作用——天子体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 百姓对政治措施的反应 3.《诗经》——四言体 (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歌诞生的源头 (2)时代——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3)内容: 风——周朝各诸侯国的民歌(国风) ①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 ②反映劳动人民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关于农业生产组织状况 ④恋爱情歌 雅——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贵族——学在官府,文学创作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平民——通过歌谣来表达情感:苦难;爱情 (4)评价 《诗经》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 活,《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奠定基础。经 过孔子编订,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 都占有重要地位 4.楚辞(骚体)——句式自由灵活 (1)含义——战国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楚国方 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屈原——忧国忧民——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古籍记载 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 何日夜而忘之!” (3)《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评价艺术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楚辞想象 丰富,文采华美。它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对我国后世影响很大 5.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1)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 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 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特点:此时的赋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作。 (4)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张衡 的《二京赋》 6.唐朝——诗歌的黄金时期 (1)诗歌繁荣的原因 ①唐朝经济繁盛,奠定了诗歌繁盛的物质基础(根本) ②庶族知识分子地位上升,大量杰出诗人的涌现 ③诗歌改革推动了唐诗的繁荣 ④玄宗时诗歌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直接) ⑤民族交往,南北交流;对外开放,中外交流的推动 ⑥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⑦前代诗歌基础好 ⑧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其他艺术发展也促进了唐诗 的繁荣 时期 诗歌类型 代表 名句名篇 评价 初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地之悠,独怆然而涕下。 革新先驱 王勃 初唐四杰 盛唐 山水田园 孟浩然王维 春晓;画 边塞诗 高适、岑参 王昌龄 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 活的英武豪放 浪漫主义 李白 蜀道难、早发白帝城 诗仙 现实主义 杜甫 三吏、三别、春望 诗圣、诗史 中唐 讽喻、叙 事 白居易 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 晚唐 咏史诗 杜牧李商隐 江南春;无题 小李杜 (2)表现——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7.宋词——长短句 (1)由来 唐代出现,起源于民间,表达感情灵活自如,并可配 乐演唱 (2)宋代流行原因 物质基础——城市手工业进步,商品经济繁荣(根 本),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社会基础——市民阶层壮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 富的娱乐文化生活;文人喜欢;上层人物提倡并参与 创作 社会环境——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 家的思想感情(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政治环境——重文轻武 文化基础——隋唐高度发的文化成果 代表 简介 名句名篇 柳永 北宋词坛婉约派重要代表, 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雨霖铃》 苏轼 苏轼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创始 者和主要代表,对后世影响 很大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之交婉约派的杰出女词 人,时代及个人命运变化使 她的词在南宋凄苦悲凉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 辛弃疾 南宋卓越词人,作品以豪放 为主,婉约词也有很高成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岳飞 《满江红》 陆游 南宋大诗人,也写下了一些 感慨国事的豪放词篇 《钗头凤》 (3)代表作 8.元散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 和元杂剧合称元曲 (1)散曲——宋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 世文人重新制作而成 (2)原因——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 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人生失意和理 想的幻灭让他们将隐居作为理想的人生境 界,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3)代表——张养浩 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 (1)对唐诗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 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 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 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而衰 (2)对宋词的影响 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 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思乡之情; 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对元曲的影响 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9.明清小说 (1)繁荣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文学需求增多 ②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提供通俗文学样式 ③印刷术完善,和对文学需求使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更多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⑤拜金逐利风气侵染小说创作,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小说 ⑥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开始对现实进 行批判,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2)代表作 ①长篇小说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②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 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3)特点 ①分章节回目,首尾完整连接 ②直接反映市民日常生活,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妇女也成为 小说主人公 ③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④艺术水平高超,反映生活光度深度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 批判 (4)影响 最后一段 第10课 梨园春秋 • 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 考纲: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 南戏(两宋之际):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 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 元杂剧:将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有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以载歌载舞为 主要特点色,对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戏之祖”)。 第10课 梨园春秋 1.戏曲的起源之一——大傩之舞 (1)傩的起源 时间——原始社会 目的——避邪消灾 (2)傩的政治化——傩仪 时间:先秦时代 演变:源于民间——国家礼仪;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组成 原因:认为它能够影响社稷的兴衰存亡,经常以国家和朝廷的 名义举行这些仪式,汉唐还很盛行 (3)傩的艺术化——傩戏 ①傩仪载歌载舞,蕴含古代戏曲萌芽,成为古老戏剧源头之一 ②随着宗教色彩淡化,巫术仪式转化成戏剧表演 2.戏曲的形成——南戏 (1)原因 ①社会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工 商业发达城市繁荣 ②坊市的限制废除了,出现集市和瓦舍。 ③各种通俗文化在这种环境中获得大发展 ④民间艺人努力:以民间歌舞为基础,吸 收宋词曲调和唐宋乐曲 形成时间、区域、特点、地位? • (2)时间——两宋之际 • (3)区域——温州、泉州、福州一代 • (4)特点——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 创作,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揭露 社会黑暗,表达劳动者的意愿和要求。 • (5)地位: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 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3.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 (1)时间——元代 (2)地区——北方 • (3)特点和地位——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 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4)兴盛原因: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处于底层,不愿在元朝做官 以及仕途无望的文人,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的创 作中。 (5)代表——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6)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关汉卿《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扬花雪: 溪又斜, 山又遮, 人去也。 4.戏曲鼎盛——国粹京剧 • (1)北京戏曲文化发展的原因 • ①明清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②四方艺人聚集北京,以满足各阶层文化娱乐需 要 (2)徽班——三庆进京的原因 ①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②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 (3)四大徽班 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4)徽班扎根北京 • 唱腔丰富生动,融进北京语汇表现力更加丰富, 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观众 (5)京剧形成的原因 • ①统治者的重视(封建政府的促进作用) ②广大艺术家的努力 ③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娱乐 需求扩大 ④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 京剧形成提供舞台 •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 报》。 •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 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 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 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 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6)京剧形成的过程 开始——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形成——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完善——经过广大艺人表演实践,徽汉融合,兼收昆曲、秦腔 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新剧种京剧 成熟——同光年间京剧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 十三“绝等艺人,京剧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进入世界戏剧之林 (7)京剧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④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 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⑤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锣 • 京剧脸谱 •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 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 帮助理解剧情。 •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 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 • 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 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 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8)地位 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里 也放射着奇异的光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