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理科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 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理科历史

2016 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 理科历史 满分 100 分 时量 5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 1932 年出版的《国 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 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A.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B.经济“滞胀”局面 C.苏联的日益壮大 D.法西斯主义盛行 2.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渡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3.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 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 直接措施是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4、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5.罗斯福新政首先整顿的是下列哪个部门 A.工业 B.银行、金融 C.农业 D.立法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6.香港凤凰卫视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 17 倍,但 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 3 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 3 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7.阅读《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部分),表中出现 的变化和影响,主要 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8.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 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 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9.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形象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 10.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 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1.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 A. 1922 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12.斯大林在 1929 年 12 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 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 的做法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C.颁布 1936 年宪法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 13.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由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 D.赫鲁晓夫进行改革 14.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1991 年 12 月 25 日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里谈到:“……所有局部的改革 (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C.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 D.历任国家领导人专断独行,政治生活僵 化 15.因为与美国进行争霸活动而严重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是 A.斯大林的工业化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最大的不同是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 C.注重经济改革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 17.美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 A.北美自由贸易区中 B.关贸总协定中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中 D.《北大西洋公约》中 18.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关贸总协定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 1950 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 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其中“即将开展的合作”主要是指 A. 消除贸易壁垒 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 矿业资源互补 20. 欧元自 1999 年发行后,已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广泛使用的货币,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 算银行在 2005 年 11 月 27 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5 年 9 月底,全球债券和货币发行总值 为 12.158 万亿美元,其中 5.431 万亿为欧元,4.765 万亿为美元,8830 亿为英镑,5010 亿为日 元,2060 亿为瑞士法郎,这说明 ①欧元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币种 ②欧元的出现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 ③欧元的发行和流通 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④这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格局的 多极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1.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在于 A. 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 B. 都已建成了统一市场 C. 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大 D. 致力于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 22. 某班以《当今世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 是 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 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部分国家主权 C. 经济全球化缩小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23.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1945 年 B.1986 年 C.1995 年 D.2001 年 2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 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5.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 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 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26.唐朝皇帝曾经实行”三教并行”政策,这主要是因为 A. 儒家提出了”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 B. 所谓三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封建统治 C .三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三教当时在中国人民中有巨大的影响 27.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 28.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 情景最早出现 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29.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中,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是 A.李贽 B .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30.主张学以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二、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 31.(16 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932 年比 1929 年工业生产下降比例表 国家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意大利 工业生产下降比例 40.2% 20% 31.9% 37.4% 33.2% ——依据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二》第 222 页制作 材料二 (罗斯福)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 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危 机首先开始于哪个国家?(2 分)结合所学归纳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 本原因和主要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 分)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经济 危机,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4 分) 32.(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 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 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2 分)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 失败了”?(4 分) (2)根据材料二,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2 分)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2 分) 33.(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 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 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 享 鬼 神 之 灵 , 德 施 于 方 外 , 延 及 群 生 也。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4 分)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4 分) (3)董仲舒的上述思想主张实施后,对“孔子之术”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4 分) 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答案(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5 ADCBB 6—10 ADADB 11—15 BBCAC 16—20 ACCDB 21—25 DCDAD 25—30 BCDCC 二、材料题(共 40 分) 31、(16 分) (1)美国。(2 分)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 分) 经济危机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6 分) (2)新政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2 分) 不同意。(2 分)原因: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言之有理即可。) (2 分) 32、(10 分)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分)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 年苏俄出现了农 民和水兵的暴动。(4 分) (2)特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2 分) (3)启示:从本国国情出发进行经济建设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 2 分) 33、(14 分) (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分) 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任答两点得 4 分) (2)三纲五常。(2 分) (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