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第七单元 ‎[时序要清]‎ 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线索要明]‎ 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入,结果不仅打破了中国经济的封闭性,而且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同时也使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点。具体可归纳出三条线索:‎ 线索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第1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1)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3)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的险恶形势下,民族资本陷入困境。                           ‎ 一、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倾销商品——传统手工业破产: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农家“织”“耕”分离。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掠夺原料——农产品商品化: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 ‎3.解体的特点 ‎(1)小农经济解体不平衡。受外国商品冲击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速度较快;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迟缓。从整体上看,在广大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自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4.影响 ‎(1)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经济商品化程度增强,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4)外商企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打开中国大门之后,西方人运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原料谋取经济利益,这在客观上起到“示范”效应,洋务派所办企业中的一些经营管理人才,大都具有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历。‎ 二、洋务运动——从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活动 创办军事工业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民用企业 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 筹划近代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代教育 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特点 ‎(1)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2)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3)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教育近代化启动。但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 ‎5.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影响 ‎(1)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三、晚清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官营工业到民营工业 ‎(一)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洋务官办企业占主体,民营企业产生。‎ 背景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起了诱导作用 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区 在沿海地区 代表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二)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后至清末新政时期):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并主导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全面酝酿启动。‎ ‎1.民族资本主义(民营企业)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恤工惠商”‎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商法和奖励实业的政策。‎ ‎③“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①阶级构成多源,买办影响甚巨:民营企业基本都是单一的私人资本,大企业的投资者一般为官僚、军阀、买办、商人、绅士,中小企业的参股者比较广泛。其中买办是当时中国最懂得资本主义知识的一部分人,他们接办洋务民用企业,屡屡创造辉煌。买办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这类被外商雇用的商人,可作为外商的翻译,也可处理外国商界与本国政府间的双向沟通。鸦片战争后,中国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买办阶层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②商会出现是形成标志:根据清政府颁行的《商会简明章程》,到1906年全国各地建立了178个商会,商会是资产阶级社团,代表了工商业者的利益,表达了他们的诉求。以此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形成。‎ ‎2.官办洋务企业民营化趋势明显 ‎(1)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个结论是说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的没有实现,不是说洋务企业随着战败而破产。‎ ‎(2)官办军工企业因编练新军的需要仍有发展。军工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方式,转产民用产品,逐渐走向市场。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始有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 ‎(3)民用工业的发展则没有间断。洋务派创办的纺织工厂几乎全部转为民办。湖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逐渐扭亏为盈。1913年,张謇任农林工商总长时提出,凡是农林、工商部所属的官办企业,全部停办或招商顶办。1928年以后的国家资本企业,全部是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创建的。‎ 探究主题(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一]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图(年平均数)单位:镑 ‎[教你读史] 史料中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由第一时间段“882 495镑”到第二时间段“2 090 406镑”,说明英国输华商品呈增长趋势。但从第二时间段到第三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其在华销售受阻。‎ ‎[思考] 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原因。‎ ‎[提示] 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关。‎ ‎[史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教你读史] 史料中“1840年后”“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思考] 阅读史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提示]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 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 生产 模式 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 经济 结构 工业逐渐兴起,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对外 交流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 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探究主题(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史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时效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始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趟列车。‎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思考] 史料一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什么?在客观上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 主观动机:挽救清政府统治。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史料二]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教你读史] 抓住“‘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等关键信息分析是破解此史料的核心。‎ ‎[思考]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 ‎[提示] 原因: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 ‎[史料三]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思考] 史料三主要说明了洋务运动在哪些方面的影响?‎ ‎[提示] 主要说明了洋务运动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1.(2017·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进程中。”对材料的理解最确切的观点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C.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 D.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解析:选A 根据材料“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可知材料最确切的观点是阐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近代工业的产生,故A项正确;B、C两项仅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一方面内容,具有片面性;材料中没有涉及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 ‎2.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  )‎ 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 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 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C 传统小农的生产结构是“男耕女织”,洋纱的进口,不会改变这一形态,故A项错误;洋纱的大量进口,只会消减洋布的进口,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纺织并用,洋纱的大量进口,会使纺线与织布分离,故C项正确;洋纱的大量进口只会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3.(2017·广东七校联考)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解析:选D 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的掀起,清政府不得不改弦更张进行变革,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项正确。‎ ‎4.(2016·赣州摸底)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 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解析:选C 列强侵华后获得特权,清政府不敢对洋货征收重税,只能盘剥中国商人,故商人把本土物产运到香港,再作为洋货进口,就可按洋货来缴税,故材料现象的实质是国货赋税过重,故C项正确。‎ ‎5.1874年李鸿章主持筹议海防建设时,大理寺卿王家璧警告他“以夷变夏,即可自强,此大误也”。这主要体现了(  )‎ A.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B.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 C.国防政策由塞防转为海防 D.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体制 解析:选B 从“以夷变夏,即可自强,此大误也”可知,清廷有人反对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筹建海防,故B项正确。‎ ‎6.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 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 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 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解析:选A ‎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棉布的进口增多,但是,随着60年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主要集中在棉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故出现了棉纱进口急剧增加的现象,故A项正确。‎ 二、内外交困下的生存竞争——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一、第一阶段——“短暂春天”(1912~1919年):在与外资竞争中改革发展 ‎1.原因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北洋军阀政府对经济的软弱控制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在1912~1927年间,北京中央政府对全国经济的控制能力很弱,各行业自组的经济团体已经初步形成全国性的组织网络。民营商业银行的实力超过中央的国家银行。袁世凯死后,地方势力割据自治,实业建设全由社会力量自相筹划。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资本主义可以自由发展。‎ ‎2.表现 ‎(1)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2)化工、皮革和卷烟也有相当发展。‎ ‎(3)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开始出现产业集团化。荣氏的申新棉纺织企业和无锡面粉业连续兼并扩张。孙氏面粉集团、郭氏永安集团都在这个时期形成规模。‎ ‎3.特点 快 发展速度快 短 时间短暂 偏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 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没有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 ‎4.结局 ‎20年代初,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 二、第二阶段——“黄金时期”(1928~1936年):民营工业发展,国家资本初步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 ‎(1)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统税,是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捐,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国民政府还实行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2)控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公债。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 ‎(3)改革币制。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 ‎①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 ‎②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蒋介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做了简要解释。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议,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 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南京政府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来发展国民经济。例如,在工业方面,加快国营企业的发展力度,对民营工业采取了一些奖励、救济与扶助措施;在商业方面,加强对工农业产品的检验工作,以增进商品信誉与促进生产改良,提倡国货,对有些民营企业减免关税或降低运费;在金融方面,推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政策”,实现了货币发行的集中和货币统一;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某些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但是,也应该看到,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不具备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条件。南京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使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不断加强;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也不断压榨人民。所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的一定发展只能是暂时的,只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才能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5)“改订新约运动”‎ ‎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1929年,国民政府实施新税则。1933年,国民政府又一次实施新税则,根据需要自行提高或维持原税率。至此,国民政府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应当指出的是,旧中国海关的重要职位都被外国人占据,总税务司由英国人担任,外籍高级职员达一千多人,中国高级职员不过百余人。这种状况使新税则的实施大打折扣。‎ ‎2.民营工业的发展 ‎(1)民营工业在发展中出现资本集中、联合经营的状况,如以周学熙为主的华北企业集团、荣氏家族的企业集团、以张謇为首的南通企业集团,银行业中的北四行集团、江浙财团的南四行等等。‎ ‎(2)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和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3)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3.国家资本初步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资本企业,主要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于经营的领域,如重工业、能源工业、军事工业、铁路航空等。1936年之前,国家资本企业没有与民营企业争利,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第三阶段——日益萎缩,陷入绝境(1937~1949年):在内患外乱中走向崩溃 ‎1.日本侵华战争对民族工业的沉重打击 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1937年后沦陷区经济全部成为日本的战争资源,民营企业严重萎缩。‎ ‎2.抗战以来,国家直接干预生产,官僚资本膨胀,“国进民退”,压制了民营经济发展 抗战爆发后,工厂、银行和大量人才内迁,工业建设重心西移。由于内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军需,以备长期抵抗,而军需工厂多为国营,加之战时统制政策,国家资本不仅得到保障而且迅速膨胀起来,从战前低于民营资本,到占据绝对优势。从1936年到1947年,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均有下降,而官僚(国家)资本一直保持增长。抗战后官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说明由国家政权控制的、集中在官僚经营下的经济体系形成。‎ ‎3.民营产品还面临美国货的竞争 战后美国大量剩余物资和商品,通过正常渠道和走私途径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美国资本在华投资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商品和美国资本不仅重创了民营资本,国家资本也感到了巨大压力。‎ ‎4.对民营经济的致命性打击则是通货膨胀 内战带来的军费大幅度增加,使赤字愈演愈烈。庞大的军费完全靠中央银行垫支,也就是靠无限发行纸币解决。恶性的通货膨胀直接摧垮了民营经济。‎ 探究主题——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国梦”: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史料一]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思考] 史料从客观上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史料二] 我(刘鸿生: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思考] 史料二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史料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官僚资本主义,很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史料三]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 ‎[教你读史] 史料中数据的变化说明在面粉业中中国民族企业的生产能力逐渐超越外国在华企业,实质上说明了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思考] 根据史料三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提示] 政治: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 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处境上看,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 解析:选B 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是在民国时期,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是在民国时期,故D项错误。‎ ‎2.(2017·珠海摸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解析:选C 因为20世纪20~30年代世界各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均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因而中国发展国家垄断企业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 ‎3.1913年张謇说:“……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本人降伏于我国旗之下之日。”材料反映出(  )‎ A.一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时期的思想潮流 C.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实业家们的共识 D.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备 解析:选B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故A项错误;“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为了救国图存发展实业,故B项正确。‎ ‎4.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解析:选D 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学习的,故D项正确。‎ ‎5.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 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解析:选C 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关系,故B项错误;出于国防的需要,联系所学可知与日本侵华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布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6.(2016·太原模拟)1929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理外债,筹备偿还外债之方法等。据此可知该决议案(  )‎ A.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备 D.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 解析:选B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旨强调国家对财政的控制,与国民党刚结束军阀混战的背景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日本侵华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不存在所谓全面抗战的问题,故C项错误;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7.(2016·石家庄模拟)下面是位于石家庄的大兴纱厂实存外币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表。表格信息折射出(  )‎ ‎   时间 外币等   ‎ ‎1946年 ‎10月初 ‎1946年 ‎12月 ‎1947年 ‎12月 ‎1948‎ 年底 美元(金)‎ 储蓄券5万 汇票3万 ‎7.3万 汇票 ‎90 906.75‎ ‎26.6万 ‎16.9万 英金(镑)‎ ‎2 000‎ ‎2 030‎ ‎5 480‎ ‎1 420‎ 其他 申购黄 金500两 港币 ‎137.2‎ 万元 港币 ‎138.2‎ 万元 港币 ‎138.2‎ 万元 A.全球美元大幅贬值 B.法币可直接兑换黄金 C.民族工业优势明显 D.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解析:选D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1945年布雷顿森体体系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材料中1946至1947年持有美元方式由储蓄券、汇票到现金,以及持有美元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反映了美元币值的稳定,而没有体现出美元的贬值,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实存外币情况,没有提到法币与黄金兑换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大兴纱厂一家民族企业持有外币状况,无从判断整个民族工业在此时的发展态势,故C项错误;材料中大兴纱厂大量持有外币,正反映出国民政府统治末期通货膨胀、币值不稳的状况,故D项正确。‎ 本讲命题点研究 ‎2010~2016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  考纲 卷别   ‎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全国卷Ⅰ ‎2013·晚清现代化的趋势;2014·自然经济顽强抵抗;2015·小农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2016·中国卷入世界市场;2016·洋务运动 ‎—‎ 全国卷Ⅱ ‎2016·中国卷入世界市场;2016·16世纪以来中国的海外移民 ‎2016·抗战胜利后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全国卷Ⅲ ‎2016·19世纪末20‎ ‎2016·‎ 世纪初清政府自开商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全国卷 ‎201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考情分析]‎ 本讲内容,尤其是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年年必考且时考时新。从考查的方式来看,既通过新情境的创设考查主干知识,还坚持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标,同时呼应社会热点和学术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在今后的备考中,应多角度把握历史现象,多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加强历史素养的培养。‎ 选择题考查趋向研究 洞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解题最快捷 ‎(一)主干知识迁移考 ‎1.(2015·全国卷Ⅰ)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选D 本题迁移考查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 ‎2.(2014·全国卷Ⅰ)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选D 本题迁移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D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逐步沦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发生变动,社会出现转型,中国的近代化在艰难跋涉中前进。新课标全国卷命题依托教材主干知识,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及各种变化。‎ ‎(二)能力方法灵活考 ‎3.(2016·全国卷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理解”。解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性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项正确。‎ ‎4.(2012·全国卷)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时空定位”和“历史理解”。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即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认识到“实业救国”对中国的重要性,但在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一直被视为末业。‎ 新课标全国卷试题往往采取“创设新情境,考查新问题”的方式进行命制,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设定主要依据历史学发展的趋势、高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中学历史教育内容的结合,运用这些方式考查考生的归纳、探究、分析问题能力。‎ ‎(三)社会热点隐性考 ‎5.(2016·全国卷Ⅲ)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解析:选D 根据材料时间“1932年”可知此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再结合图案“抗敌”、“挽回利权”“十九路军”等文字可知是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因而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 ‎6.(2015·全国卷Ⅱ)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 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选B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故可知其发行“联银券”、“军用票”是为获得中国的物资维持战争,故B项正确。‎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试题从不同角度涉及这一主题。如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平、津、鲁、豫等地的沦陷为切入点,揭露日寇推行“以战养战”的方针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罪行。再如以火柴上的图案的文字,展示面对日本侵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局面。历史考题呼应热点问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四)学术成果创新考 ‎7.(2016·全国卷Ⅱ)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解析:选C 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相继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大门被迫向世界开放,不是主动开放,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结构,但整个近代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商品经济并没有取代自然经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日常生活用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和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但并非完全丧失,故D项错误。‎ 在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海内外历史学者就此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多位历史学者从特有视角展现了历史的中国。学术成果与中学历史教育相结合,从能力目标出发确定立意,即拓展了材料选取的空间,又有利于规避一纲多本下易于出现的不公平性问题,这也是高考的命题趋势所在。‎ ‎[热点演练]‎ ‎1.下表为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 224.1 ‎ ‎1890年 ‎ ‎108.2‎ ‎1 556.1‎ 对表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 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被西方所瓦解 C.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 D.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 解析:选D 民族工业进口棉纱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棉布进口的作用,故D项正确。‎ ‎2.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通过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 ‎1890~1894年 ‎1895~1899年 ‎ ‎1910~1914年 ‎ 出口 ‎ ‎100 ‎ ‎142 ‎ ‎315 ‎ 进口 ‎ ‎100 ‎ ‎153 ‎ ‎417 ‎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解析:选D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从殖民地进口原料,还进行资本输入,故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出现增长的现象,故D项正确。‎ ‎3.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状况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  )‎ A.促进内地经济发展     B.迫使政府举借外债 C.导致金融机构破产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解析:选D 材料中“贷款平均年利率……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表明工商企业成本太高,故D项正确。‎ ‎4.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率(%)‎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剧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内战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解析:选B 第一次快速发展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得益于社会的剧变,但第二次快速发展时中国并未发生社会剧变,故A项错误。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发展较快,B项正确。表中的两次负增长,一次发生在“一战”结束后,第二次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由此可知,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表中数据只能说明日本侵华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不能说明中国的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故D项错误。‎ ‎5.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处于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积极鼓励民族工业发展,使我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故B项正确。‎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安康调研)下面是近代部分时期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这反映出(  )‎ 年份 广州 上海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 ‎3 340‎ ‎480‎ ‎1851‎ ‎2 320‎ ‎1 600‎ ‎1845‎ ‎3 840‎ ‎1 110‎ ‎1852‎ ‎1 640‎ ‎1 600‎ ‎1846‎ ‎2 520‎ ‎1 020‎ ‎1853‎ ‎1 050‎ ‎1 720‎ ‎1847‎ ‎2 530‎ ‎1 100‎ ‎1854‎ ‎930‎ ‎1 280‎ ‎1848‎ ‎1 510‎ ‎750‎ ‎1855‎ ‎650‎ ‎2 330‎ ‎1849‎ ‎1 930‎ ‎1 090‎ ‎1856‎ ‎1 730‎ ‎3 190‎ ‎1850‎ ‎1 670‎ ‎1 190‎ A.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 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 C.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 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解析:选C 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十三行有权代表清政府对外贸易,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等新通商口岸的贸易额逐渐增多,而广州贸易额相对减少,传统的外贸格局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 ‎2.(2017·黄冈质检)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收入来源 ‎1850年前 ‎19世纪90年代早期 ‎20世纪初 地税、贡粮 ‎30‎ ‎32‎ ‎33‎ 外贸关税 ‎4‎ ‎23‎ ‎39‎ 捐纳功名及官职 ‎4‎ ‎5‎ ‎4‎ 其他收入累计 ‎5.6‎ ‎28‎ ‎27‎ 总计 ‎43.6‎ ‎88‎ ‎103‎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解析:选C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构成中,20世纪初外贸关税超过了农业税,故A项错误;苛捐杂税比重和增加幅度不大,故B项错误;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外贸关税,这意味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卖官鬻爵导致的世风日下,故D项错误。‎ ‎3.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解析:选D 从材料“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说明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故D项正确。‎ ‎4.“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大都不甚齐全……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逐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并不详加验视”,“‎ 但造成后即盛箱发用”。“该厂所造之械整件零件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材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管理腐败 B.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技术落后 C.洋务运动民用企业技术落后 D.洋务运动军事企业经营管理腐败 解析:选D 材料中“并不详加验视”“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表明洋务企业管理腐败,故D项正确。‎ ‎5.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百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这反映了(  )‎ A.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不同 B.资本主义从南方兴起并占据优势 C.近代新兴力量多肇始于南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对“机器之利”的认识的差异,故A项正确。‎ ‎6.(2016·太原模拟)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得出村民以发包的形式加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故D项正确。‎ ‎7.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上的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 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 C.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解析:选C 根据材料烟盒封面广告,表明企业注重利用当时的思想潮流,来进行有效的宣传,故C项正确。‎ ‎8.收藏家郑先生藏有“申新纺织厂原始合同股票”:“立合同议据荣宗锦等今议定在上海陈家渡白利南路地方合创申新纺织厂,专购子花纺纱织布行销事业。共集股本银元三十万元,作为三千股……订章程邀集全体股东具名向该管官厅注册,兹依公司的条例之规定,订立合同……中华民国七年二月。”这表明该厂(  )‎ A.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B.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壮大 C.在抗日战争时期陷入困境 D.新中国成立后企业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A 材料中民族企业申新纺织厂发行股票,“订章程邀集全体股东”“依公司的条例之规定,订立合同”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故A项正确。‎ ‎9.(2016·郑州质检)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解析:选D 材料以刘鸿生的企业与启新洋灰公司及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竞争,反映出民族工业在竞争中艰难发展,故D项正确。‎ ‎10.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私人合办等方式发展工矿业。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推行苏联模式的根本原因是(  )‎ A.时局需要 B.以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C.改善民生 D.苏联经济成就的示范作用 解析:选A 材料中“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表明是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故A项正确。‎ ‎11.(2016·武汉模拟)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 数量 ‎234‎ ‎419‎ ‎517‎ ‎306‎ ‎1 061‎ ‎1 376‎ ‎549‎ ‎5 462‎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解析:选B 1944年大后方工厂占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已转移到大后方,故B项正确。‎ ‎12.下表是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状况变化表,从表中可见其演变的核心主线是(  )‎ 时 间 发展状况 ‎1920年1月 刘鸿生在苏州创设鸿生火柴无限公司,跨入火柴业第一步 ‎1930年7月 鸿生火柴无限公司合并上海萤昌、中华两公司,组合成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1937年7月 日资企业要求与其合作,成立中日合资企业,遭到刘鸿生拒绝,开始受到日方挤压 ‎1937年11月 上海沦陷后,被日本接管 ‎1949年9月 由上海人民政府接管,成为上海火柴厂,生产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A.曲折发展史       B.斗争反抗史 C.爱国历程史 D.体制演变史 解析:选D 从鸿生火柴无限公司组合成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再到日本接管,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再到回复私有企业,可以用体制演变概括,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保定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学者李长莉在对近代国内外的货品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后总结道:洋货高档精致,价格偏高,国货低档粗糙因而价格低廉。使用洋货还是国货就成为区分上下阶层和贫富的一种外在标志,洋货成为高档时尚流行和品质的符号和标志。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星牌”棉纱等。‎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是从1904年开始的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的抵制美货运动。1915年反对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期间,北京学生示威游行,打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口号,得到了工商界的积极响应,迅速扩及全国31个城市和地区。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全国进行了抵制日货、英货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 事变以后中国又进行了抵制日货的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洋货与国货质量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抵制洋货运动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13分)‎ ‎(3)对比今昔中国百年之发展史,在对待洋货问题上,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表达民族情结?(6分)‎ 解析:第(1)问,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手段上分析原因。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近代抵制洋货运动发生的时间(间隔)、斗争目标、性质规模等方面归纳概括特点所在;依据材料二中“为反对美国虐待华工、华侨而开展”“北洋政府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引发”“五四期间”“‘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后”“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分别归纳出抵制洋货运动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第(3)问,要站在中国融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角度,理性地看待抵制洋货运动,并注意正确区分近代历史上的抵制洋货运动和当今抵制洋货思潮,最后还要提出自己对待洋货的正确态度。‎ 答案:(1)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工艺不断成熟,洋货产品质量比较高;中国传统自然经济下,家庭手工业大量存在,生产手段落后,部分产品粗糙;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阻碍下,民族工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品质量有待提高。(或中国处于传统经济向近代工业化的转型期,起步晚,发展慢。)‎ ‎(2)特点:与政治运动(事件)有关;充满爱国色彩(属于反侵略运动);规模比较大(群众性强);比较频繁;以抵制英美和日货为主。(任意四点即可)‎ 作用: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从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洋货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最为集中的表达方式,痛斥外国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有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意识。‎ ‎(3)表达:抵制洋货毕竟是国家虚弱之时的非常规办法。在当前中国融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片面强调抵制洋货不仅缺乏理性,而且会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应该积极融入世界,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发展自身力量,通过提高民族品牌竞争力来捍卫民族尊严。‎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中诞生的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其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及思想领域的变化,浓缩了洋务企业的基本特点。‎ 轮船招商局历年船值统计(1873~1893年)‎ 单位:两 年别 轮船 小轮船 趸船 驳船 合计 ‎1873~74‎ ‎476 141‎ ‎12 078‎ ‎1 084‎ ‎489 305‎ ‎1875~76‎ ‎1 342 953‎ ‎12 738‎ ‎40 014‎ ‎4 121‎ ‎1 399 826‎ ‎1876~77‎ ‎2 782 391‎ ‎49 903‎ ‎197 960‎ ‎3 030 254‎ ‎1886‎ ‎2 300 000‎ ‎6 000‎ ‎115 000‎ ‎3 000‎ ‎2 424 000‎ ‎1890‎ ‎1 964 000‎ ‎6 500‎ ‎80 000‎ ‎1 500‎ ‎2 052 000‎ ‎1893‎ ‎1 640 000‎ ‎8 000‎ ‎50 000‎ ‎2 000‎ ‎1 700 000‎ 资料来源:轮船招商局历年帐略 ‎——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据材料,任意提取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化或洋务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解析:如选择:洋务企业发展特点。据表格信息从其发展历程中归纳特点。结合所学,从迅速发展、迅速萎缩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如选择: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信息。据材料“其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及思想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经济近代化起步并不断发展,学习西方逐步付诸实践;结合所学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1:特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一度发展迅速,但又迅速萎缩。‎ 说明:迅速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政府的支持使其发展迅速。‎ 迅速萎缩:外来企业排挤;封建因素的制约。‎ 示例2:信息:经济近代化起步并不断发展。‎ 说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信息:学习西方逐步付诸实践。‎ 说明: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进行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若答出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如创办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等亦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