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第四单元 第 16 课 抗日战争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如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析:选 A 材料反映的应该是九一八事变,以及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 进行抗日斗争的表现,这是近代中国,14年抗战开始的阶段,故 A项正确;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 1937年,抗战相持阶段是在 1938年 10月份以后,抗 日战争最终胜利是在 1945年 8月份以后,故 B、C、D三项均排除。 2.抗日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最后结局 D.民族觉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解析:选 D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也很腐败,故 A项排除;两次战 争中不少将士都有爱国精神,故 B 项排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综合实力还 是远远落后于日本,故 C项排除;甲午战争是清政府领导的,当时中华民族的 意识才开始觉醒,而抗日战争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一致抗日的局面, 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觉醒,故 D项正确。 3.《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 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国民大革命开始 C.抗战的全面爆发 D.重庆谈判启动时 解析:选 C 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一大时,只是势力在广东等地区政府, 不是全国政府,故“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不正确,且当时共产党 员以个人身份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基本是秘密身份,故 A、B两项排除;抗战 全面爆发后,推动了国共合作的步伐,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故 C项正 确;重庆谈判时,第二次国共合作还未破裂,故 D项错误。 4.1937年 12月,在中国的英国记者田伯烈报道:“在这一个时代中,我 们找不出什么事情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日军的暴行”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解析:选 C 九一八事变是 1931年,七七事变是 1937年 7月,南京大屠杀 是 1937年 12月,是日本侵华的罪行,旅顺大屠杀是甲午战争时期。故选 C项。 5.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 及整个人类的思想。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促使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警示世界大战可能爆发 C.宣传日本威胁世界和平 D.争取各国对华进行帮助 解析:选 D 材料中“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 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说明国民政府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抗战是维护世界和 平,是对破坏世界和平的侵略势力进行的战争,目的是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 持,故 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故排除。 6.下表为一文中一些关键词的使用次数统计表。从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 可以看出,抗日战争( ) 关键词 战争 中国 日本 战略 阶段 抗战 抗日 人民 持久 次数 498 303 189 132 104 93 91 76 75 A.是一场持久战 B.主要战术为游击战、运动战 C.中国必将胜利 D.领导力量是共产党和国民党 解析:选 A 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特点,从材料中“持久”这一词可以 看出是一场持久战,故 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7.1940年 8月,《新华日报》开设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甚至多篇“华北破 击战通讯”,如《平汉线上邢内段的破击战》《破击战在晋察冀》等。由此可知, 这些“通讯”( ) A.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 B.表明了中共抗战的主体地位 C.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D.宣扬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必要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信息“1940 年 8 月”和“华北破击战”“平汉 线”“晋察冀”等信息可知,《新华日报》的这些“通讯”主要是在报道百团大 战的战绩,相对于正面战场失利的情况,百团大战的胜利无疑会振奋全国军民的 抗战信心,故 C项正确;材料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无直接关系,故 A项错 误;中共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是在相持阶段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故 B项错 误;百团大战基本上是八路军独立进行的,与国共联合抗战关系不大,故 D 项 错误。 8.如图是反映抗日战争的一组漫画。对这组漫画理解合理的是,这组漫画 ( ) 注:图下文字从左起依次为武汉、广州、南京、上海、平津。 A.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 B.创作于“九一八”事变期间 C.表明抗战已经进入反攻阶段 D.主题是坚信中国的抗战必胜 解析:选 D 材料反映了日本侵略,图片中的文字表明日本已侵略了武汉广 州的信息,说明武汉会战已经爆发,因此创作这幅漫画的时间至少不迟于 1938 年,第二张图片中铁拳出击,表明中国最终必然会打败日本侵略者,故 D 项正 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对国民党政府失望的信息,故 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 1931 年,故 B项错误;抗战反攻阶段是 1944年,故 C项错误。 9.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 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 A.营救被困英军 B.对日军形成包围 C.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 解析:选 A 营救被困的英军是当时对外远征军作战的直接目标,故 A 项 正确;远征军对外作战是为了打破日本的包围,而不是形成对日军的包围,故 B 项错误;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是根本目的,故 C项错误;配合英美军队反 攻,在当时不现实,故 D项错误。 10.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B.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 C.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D.海外华侨的贡献 解析:选 C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 实行全民族抗战的结果,故 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抗战胜利的次要原因, 故排除。 |能力提升练| 11.1931年 10月 12 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 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表明中国 共产党(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积极组织抗日活动 C.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解析:选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渐形成于 20世纪 20年代末,与题干时间 不符,故 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指示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 共中央主张在东北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是积极组织抗日活动的体现,故 B项正确;1938 年,八路军 115师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第一个敌后 抗日根据地,故 C项错误;1937年 9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 12.1937年 9月某次会战的概况:“日军总兵力约 14万人;中国军队共 6 个集团军(包括第十八集团军)约 28万人;结果大同失守。”这场会战( ) A.是正面战场配合敌后战场的典范 B.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解析:选 B 从材料的时间以及军队的名称和地点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太原 会战。当时中共还没有开辟敌后战场,故 A项错误;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 的表现,从材料中的军队也可以看出来,故 B项正确;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 国的计划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故 C项错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 七”事变,故 D项错误。 13.1944年 8月 15日的《解放日报》刊载了题为“欢迎美国军事视察团的 战友”的社论,称视察团对延安的访问是“中国抗战以来振奋人心的大事件”。 这一社论( ) A.强调延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心 B.否定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C.表明美国放弃对国民党的援助 D.说明中共的抗战地位得到认可 解析:选 D 中国抗战中,国共合作,形成两个战场,因此美国军事视察团 到延安视察,实际肯定了中共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故 D项正确;抗战时期, 国共合作,中共承认了国民政府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故 A 项与史实不符, 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14.“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副对联上联嵌入三个国家名,下 联则由三个城市名组成,表达新的意思。对联撰写的背景应是( ) A.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解析:选 B 根据对联的新意,“中国捷克日本”的意思是中国经过八年抗 战战胜日本侵略者,“克”是“战胜”的意思;“南京重庆成都”的意思是抗战 胜利了,再次庆祝南京成为首都(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沦陷前夕蒋介石 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重”在这是“又”的意思,因此综合分析是指中国抗日 战争的胜利,故选 B项。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 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 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 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 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 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 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 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 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 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 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 地位的? 解析:第(1)问,结合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2)问,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依据:国共对峙,导致中国缺乏民族凝聚力;日本军事上强于中 国,中国人民斗志不足。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 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爱国华侨的支持。 (2)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 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陆续与 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 行等在华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收复失土,台湾回归祖国;参与 国际事务,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 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