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北大培文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检测试卷(5月份)(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北大培文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检测试卷(5月份)(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北大培文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线上检测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 ‎1.(2分)卡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内,距今约6000年,是迄今已知最早的一座城市遗址。这些城市遗址的出现是(  )‎ A.农耕生产的结果 B.社会分工的需求 ‎ C.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D.国家出现的必然 ‎2.(2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格局是(  )‎ A.多元性 B.互补性 C.一体性 D.大陆性 ‎3.(2分)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作比较,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 A.宗教信仰 B.地理环境 C.民族心理 D.文化素养 ‎4.(2分)处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  )‎ A.种姓制度 ‎ B.甲骨文 ‎ C.《汉谟拉比法典》 ‎ D.楔形文字 ‎5.(2分)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材料表明(  )‎ A.古埃及人崇拜神灵 B.法老崇尚理性 ‎ C.法老具有至上权威 D.法老以法治国 ‎6.(2分)参观法国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石柱(如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石柱上部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 A.王权神授 B.民主共和 C.主权在民 D.天赋人权 ‎7.(2分)《汉漠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8.(2分)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据此可见,婆罗门宣称种性是(  )‎ A.佛祖安排 B.国王指令 C.神灵旨意 D.人民意愿 ‎9.(2分)如图所示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 A.文明交流 B.民族融合 C.习俗差异 D.国家冲突 ‎10.(2分)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古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 B.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 C.古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 D.古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11.(2分)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 B.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 ‎ C.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 ‎ D.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 ‎12.(2分)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来针砭时弊,如图漫画反映了(  )‎ A.《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B.古代罗马奴隶制度的实质 ‎ C.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实质 ‎13.(2分)“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14.(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 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C.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D.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5.(2分)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帝国 ‎16.(2分)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 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矛盾 ‎ B.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 ‎ C.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 ‎ D.万民法的制定兼顾被征服者利益 ‎17.(2分)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的国家是(  )‎ A.马其顿 B.波斯 C.罗马 D.阿拉伯 ‎18.(2分)“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人侵,而且还能把自 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19.(2分)下列不属于西亚文明影响的是(  )‎ A.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西欧 ‎ B.西亚的神话传说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 C.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文字,后来发展出多种字母文字 ‎ D.其雕刻艺术深刻影响了希腊 ‎20.(2分)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关系符合史实的是(  )‎ ‎①所处时代相似 ‎②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两端 ‎③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交流 ‎④有官方直接交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分)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将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之神,祭祀这类神祗的宗教节目大多在执政官换届选举之时。这反映了(  )‎ A.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盛行 ‎ B.公民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 ‎ C.执政者重视政治理念宣传 ‎ D.罗马人尚武色彩非常浓厚 ‎22.(2分)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材料说明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维护国王的利益 ‎ C.维护佃户的利益 D.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23.(2分)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4.(2分)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 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25.(2分)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在教会的帮助下篡位成功。为表感恩之情,他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人,并把罗马到拉凡那的一片土地奉献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说明(  )‎ A.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发展与封建王权联系密切 ‎ B.教皇的魅力很大 ‎ C.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加紧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 ‎ D.丕平懂得知恩图报 ‎26.(2分)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  )‎ 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 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 ‎ 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 ‎27.(2分)下列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小封建主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 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28.(2分)16世纪,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南部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伊凡四世的改革(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 B.促进了沙俄工商业的发展 ‎ C.使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 ‎ D.促进了莫斯科公国的发展 ‎29.(2分)从存续时间看,最后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军事封建大帝国是(  )‎ A.拜占庭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30.(2分)《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 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 A.推动大化改新 B.进行民主改革 ‎ C.推翻君主专制 D.实行文明开化 ‎31.(2分)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32.(2分)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 B.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 ‎ C.把《圣经》作为经典 ‎ D.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握国家大权 ‎33.(2分)“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它属于什么人的创造(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墨西哥人 ‎34.(2分)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在解释古代人类文明消失现象时发出感慨:“大地从不撒谎,它带有人类写在它上面的真实记录。”材料强调古代人类文明消失的主要因素是(  )‎ A.人为因素 B.外力作用 C.气候变化 D.地质作用 ‎35.(2分)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36.(2分)“‎ 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伽马到达印度 ‎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麦哲伦环球航行 ‎37.(2分)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次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A.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B.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 C.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D.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38.(2分)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其根源;后来有观点认为,应当突出 宗教的重要作用;又有研究者提出,王室的支持才是其主要原因。据此可知,历史事件(  )‎ A.不能被正确认识 B.研究视角可以多元 ‎ C.只能有一种解释 D.可以随意加以阐释 ‎39.(2分)葡萄牙人所进口的香料从1501年的22.4万镑上升到1503年至1506年平均每年230万镑。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 ‎ B.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 C.达伽马开辟了到印度的航线 ‎ D.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 ‎40.(2分)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马 D.迪亚士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4分)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图一中的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 ‎42.(4分)复兴中学高一(2)班正在开展“中古时期的欧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乡村形式】‎ 材料一:‎ 材料反映了欧洲出现的哪一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有何特征?‎ ‎43.(12分)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 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通过材料“卡塔尔休于遗址位于土耳其境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遗址的出现是农耕生产发展的结果,故A正确;社会分工,私有制的发展,国家的出现不是城市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CD。‎ ‎【答案】A ‎2.【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最高的文明既有大河文明,也有海洋文明,既有亚洲的,也有非洲和欧洲的,而且“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在起源阶段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故A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理解不全面,均不符合。‎ ‎【答案】A ‎3.【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对人类来说,地理环境是先天存在的。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人类各自形成了比较稳定、相互隔绝的地域群体,逐渐有了肤色、发色和面目特征等差别,形成了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也形成了风貌迥异的各种文明。所以,对人类社会发展一开始就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地理环境,故B符合题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文化素养均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故 A、C、D不合题意。‎ ‎【答案】B ‎4.【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发源于恒河,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产生了种姓制度,A说法正确排除。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黄河流域产生的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甲骨文产生,B说法正确排除。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河流域产生了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产生了楔形文字,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5.【解析】从材料中的“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可以看出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表明法老具有至上权威,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法老的崇拜,而不是对神灵的崇拜,故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法老的个人权威,而不是他的理性,更不法治,故B、D错误。‎ ‎【答案】C ‎6.【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石柱上端有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故A正确。古巴比伦是一个3000多年前的奴隶制王国,没有民主共和、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等近代启蒙思想观念,故排除B、C、D。‎ ‎【答案】A ‎7.【解析】从材料中的“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和“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处罚办法不一样,可以看出,《汉漠拉比法典》具有等级性,故A正确。‎ 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符合,排除。‎ ‎【答案】A ‎8.【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人类总的分为4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前3种姓生自原人之口、臂、腿,比较高贵;后一种姓出自原人之双足,所以比较低贱,而原人是由神的生主发展而来的,说明婆罗门宣称种性是神灵旨意,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 ‎9.【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材料漫画反映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据此可知它反映的主题是文明交流,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从漫画中得出,排除。‎ ‎【答案】A ‎10.【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强调的是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故B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说法太绝对,D项中的“文艺复兴”理解过于狭隘,均排除。‎ ‎【答案】B ‎11.【解析】材料“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明显体现出戏剧的政治功利性,故D正确。A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答案】D ‎12.【解析】“奴隶不能进去”“妇女也不能进去”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皆不能参政,奴隶也无任何权利,这就使自由民人口总数一半以上与它无缘。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C ‎13.【解析】根据材料中“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对外战争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A正确。B、C、D均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A ‎1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文化的冲撞;需注意的是,这次远征与中国无关。“丝绸之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马可•波罗来华”是指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元朝游历,归国后有人根据其经历写成《马可•波罗行纪》,记录了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所见所闻,引起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文明的向往和学习的热潮,体现了文化的融合。研究的主题是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故D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分别对应的是ABC项,因此不能作为其共同点,不能定为主题,排除。‎ ‎【答案】D ‎15.【解析】根据所学,罗马帝国存在于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其中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与材料信息相符,故A正确;波斯帝国存在于公元前553年﹣公元前3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阿拉伯帝国存在于632年﹣12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答案】A ‎16.【答案】B ‎17.【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故B正确。马其顿王国兴起于希腊半岛北部,罗马兴起于意大利半岛,阿拉伯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故A、C、D均不符合。‎ ‎【答案】B ‎18.【解析】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息“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有力的大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从公元前202年延续到公元220年是继秦国之后的大一统王国,公元前27‎ 年罗马共和回离变为罗马帝国故B项符合题意;西罗马帝国于286年被戴克里先分为两部分后把政权一分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罗马开始有东西两部分,处于西部的即分裂为西罗马帝国,而东部最后成为东罗马帝国,C项不符合题意;法兰克王国,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9.【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很多古代文明均有自己的雕刻艺术,雕刻艺术并非是西亚文明所独有,故D项不属于西亚文明影响,为本题答案。A、B、C均符合西亚文明影响的史实,不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D ‎20.【答案】B ‎21.【解析】通过材料“和谐”“胜利”“健康”可以看出这不是君权神授思想,排除A;‎ ‎“和谐”“胜利”“健康”体现的是公民追求的对生活需要,不是宗教信仰仰,排除B;通过材料,罗马人在换届选举之时将抽象理念“和谐”“胜利”“健康”人格化,体现了执政者的政治宣传以获得选举胜利,故C正确;庙中并不能看出罗马人尚武色彩,排除D。‎ ‎【答案】C ‎22.【解析】从材料中的“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三种被罚情况来看,庄园法庭是在维护领主的利益,故A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均排除。‎ ‎【答案】A ‎23.【解析】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题干材料中的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C正确。‎ ‎【答案】C ‎2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故D正确。A项说的是形式,而不是本质,B项说的是教皇国,C项说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均不符合。‎ ‎【答案】D ‎25.【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1‎ 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为了酬谢教会相助,两次出兵意大利。公元756年,丕平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说明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发展与封建王权联系密切,故A正确。‎ 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答案】A ‎26.【解析】“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C ‎27.【解析】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使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和附庸的关系,故C项正确。小封建主只向上一级封建主效忠,故AB项错误。各阶层之间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28.【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君直辖”“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可知,伊凡四世的改革有利于打击大贵族,加强中央集权制,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沙俄工商业发展,故B错误。材料主要说明伊凡四世的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材料没有涉及到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的叙述,故C错误。1547年,沙皇俄国已经建立,所以,材料不是促进莫斯科公国的发展,故D错误。‎ ‎【答案】A ‎29.【答案】C ‎30.【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发生于646年,很明显受到了此前“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的推动,故A正确。进行民主改革发生在二战后,故排除B。古代日本没有推翻君主专制,故排除C。实行文明开化是近代明治维新中的措施,故排除D。‎ ‎【答案】A ‎31.【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可以得出,“”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这套数码是印度人发明,故排除A项。这套数码和伊斯兰教无关,故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向欧洲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故排除D项。‎ ‎【答案】B ‎32.【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政权,其最高统治者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故A正确。B是印度人,不是阿拉伯人,故排除。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其经典是《古兰经》,不是《圣经》,故排除C。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不是苏丹,故排除D。‎ ‎【答案】A ‎33.【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创造了“浮动园地”这种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答案】B ‎34.【解析】依据材料“它带有人类写在它上面的真实记录”可以看出强调古代人类文明消失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酿成的悲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它带有人类写在它上面的真实记录”,排除。‎ ‎【答案】A ‎35.【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前,因为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而新航路开辟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后来罗盘针的使用、造船技术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提出、绘制地图技术的进步,才使新航路的开辟成为可能。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在于生产力水平。应排除。‎ ‎【答案】C ‎36.【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挑战了传统的地理观念。对地球的形状讨论形成了事实上的结论。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应该是麦哲伦完成了全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D ‎37.【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全球航行,他是从大西洋出发,然后绕过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到达太平洋,最后进入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回到欧洲,A顺序是对的,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A ‎38.【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是不同的人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不一样。而且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说明研究的视角可以是多元的。‎ ‎【答案】B ‎39.【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发展,这应该是葡萄牙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所导致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达伽马开辟了到印度的航线。‎ ‎【答案】C ‎40.【解析】向西航行的只有A和B,CD因为他们是向东航行故CD错误;根据前往印度,可知哥伦布达到美洲,却认为那是印度,把当地土著人成为印第安人,故A正确;麦哲伦是全球航行,故B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41.【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A、B分别是古代罗马和希腊,C是古代埃及,D是古代巴比伦,E是古代印度,F是古代中国。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罗马和希腊文明依托大海,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古代中国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所以,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依托大海相比,亚非文明古国均产生于大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方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河流定期泛滥,提供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亚非文明古国均产生于大河流域。这些地方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河流定期泛滥,提供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2.【解析】第一小问的组织形式,依据图示中的“磨坊”、“林地”、“教堂”等信息以及排列状况可知,组织形式是西欧的庄园。第二小问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答案】组织形式:西欧庄园。特征:自给自足。‎ ‎43.【解析】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看待哥伦布,偶然性即把此事件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可从他误打误撞发现美洲的角度回答,必然性可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角度回答。‎ ‎【答案】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必然性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