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人民版专题二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人民版专题二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学案

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单科命题 备考导航 素养解读 ‎  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辛亥革命胜利的意义。‎ ‎  1.从“时空观念”角度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过程、辛亥革命的过程与主要事件。‎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从“史料实证”角度,运用历史文物、文献史料,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4.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孙中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主义情怀。‎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加上连年的天灾使得阶级矛盾激化。‎ ‎2.进程 时间 事件 影响 ‎1851年 ‎① 金田起义  ‎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 ‎② 定都天京  ‎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1856年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4年 天京陷落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图解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与过程 ‎3.纲领 ‎(1)前期颁布③《 天朝田亩制度 》 ‎ a.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b.评价 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④ 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局限性:它体现了⑤ 平均主义 思想,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实际。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 ‎(2)后期颁布《资政新篇》‎ a.内容: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等。‎ b.评价 进步性:具有鲜明的⑥ 资本主义 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局限性: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4.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5.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⑦ 民主革命 的重任。 ‎ 图解历史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 思维启迪 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请从这一研究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提示: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其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教材补遗 天京事变 ‎1853年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再是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而率精锐部队出走。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给清军以喘息之机,乘机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 探究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及影响 ‎◆史料实证 ‎ ‎  史料1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 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使短暂地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 ‎——摘编自郭毅生《<天朝田亩 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 ‎  史料2 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 ‎——洪仁玕《资政新篇》‎ ‎  史料3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所,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 ‎——《贼情汇纂》‎ ‎◆史料解释 史料1‎ 论文论著史料。史料中信息“农民……渴望得到……土地”体现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表明太平天国仍然固守小农经济;“错误的、空想的”表明了纲领的空想性。‎ 史料2‎ 文献史料。主要反映出《资政新篇》主张仿效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与《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小农经济的主张是相互矛盾的。‎ 史料3‎ 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封建帝王思想严重,革命进取心减退,且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从侧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史料运用 ‎1.依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认识。‎ 提示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二者的社会经济主张是矛盾的,前者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结合史料3,指出太平天国领导人在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提示 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多是用拜上帝教等迷信思想宣传组织群众。‎ ‎◆史论归纳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 1.革命性 ‎ ‎(1)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与清政府对峙;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农民阶级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强烈反对,以及对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2)义和团运动中打出了“灭洋”的旗帜,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触及时代的救亡主题,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2.局限性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逐渐衰退,生活上日益腐化;洪秀全大兴土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封建特权思想膨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朝田亩制度》所制定的方案,是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的平均主义的空想,其违反社会发展规律,并未真正实施。‎ ‎(2)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仍抱有幻想;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惕,并最终为此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 考点二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  1.主要过程 ‎(1)成立中国同盟会:① 1905 年成立于东京,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起义开始。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成立中华民国:② 1912 年1月1日,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 ‎(4)颁布③《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a.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确立④ 三权分立 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 b.性质:中国第一部⑤ 资产阶级 民主宪法。 ‎ c.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5)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历史意义 ‎(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⑥ 君主专制 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⑦ 民主共和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为⑧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图解历史 辛亥革命 思维启迪 梁启超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次质的飞跃。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提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教材补遗 预备立宪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将来实行立宪之准备”。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的上谕,说因为“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所以只能做立宪的准备工作。开始改变中央官制,设度支部、法部、邮传部、民政部、农工商部等,同时削减地方督抚的权力,把他们的军权收归中央。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有权颁布法律、独揽司法权等。11月溥仪继位。1909年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令各省当年内成立谘议局。1910年,清政府宣布,将原定9年预备立宪期缩短为5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在国会召开前两年成立内阁。1911年5月,撤销军机处等机构,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族占8人,蒙古旗人1名,其中皇族又占7人,全部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室,被讥为“皇族内阁”。至此,预备立宪的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大失所望,许多人转而投身革命,清政府更加孤立。‎ 探究点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史料实证 ‎ ‎  史料1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  史料2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 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摘编自贾大泉等主编《四川通史》卷七 ‎  史料3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史料解释 史料1‎ 文献史料。史料主要围绕对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理解,抓住史料中“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进行理解。史料1认为辛亥革命政权的转移,实现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史料2‎ 文献史料。史料反映了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变化。四川小学课程以共和国宗旨为指导思想。‎ 史料3‎ 文字史料。史料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了辛亥革命。‎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1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 提示 原因: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2.如何理解史料3中的观点?‎ 提示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提示 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史论归纳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 ‎(1)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还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2.偶然性 ‎(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 本讲小结 记知识纲要 背史论术语 ‎1.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3.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1.(2019山东淄博高三三模)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拆毁孔庙、焚烧儒家典籍。1854年,洪秀全下令设立“删书衙”,以“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作为删书原则,删改后的孔孟之书允许诵习博览。太平天国由焚毁到删改儒家典籍主要是因为(  )‎ A.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B.探索舆论宣传的新形式 C.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D.笼络知识分子维护统治 ‎1.答案 D “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可以看出其做法是要笼络以儒学为本的知识分子,来维护统治,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可排除;B项中 ‎“舆论宣传的新形式”,与材料主旨无关,可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受到洋务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 ‎2.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起家 身份 进士 武进士 举人 武举 贡生 生员 末弁 无功名 合计 人数 ‎8‎ ‎1‎ ‎10‎ ‎3‎ ‎7‎ ‎31‎ ‎5‎ ‎117‎ ‎182‎ 晋升身份 大学士 总督 巡抚 布政、‎ 按察使 布政使 提督、‎ 总兵 提督、‎ 同品 中等文 武官员 以下及 未授职 合计 人数 ‎2‎ ‎25‎ ‎17‎ ‎5‎ ‎37‎ ‎10‎ ‎86‎ ‎182‎ A.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 ‎ B.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 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 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2.答案 A 由材料中湘军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来看,同等官职由不同身份晋升而来,说明官员晋升并未遵循常规,故A项正确;材料中依然有官员由进士、举人、贡生晋升官职,说明科举选官体系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与社会流民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 ‎3.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3.答案 D 材料中“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等信息,说明曾国藩认为官吏贪暴腐败严重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故选D项。A、C两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但与题中曾国藩所言不符,排除;“粤盗益复猖獗……几无一尺净土”说明社会治安混乱,但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的社会现象,B项错误。‎ ‎4.(2020山东等级考试模拟)下表是太平天国时期有关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 内容 出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天朝田亩制度》‎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 ‎《旨准颁行诏书·幼学诗·妻道》‎ 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 ‎《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 D.完全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4.答案 C 从材料信息“不论男妇”“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大多数人都是天足”可以看出,妇女走出家门,地位有所提高,这说明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足以证明当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从“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可以看出当时并未基本实现男女平等,也没有完全打破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故B、D两项错误。‎ 考点二 辛亥革命 ‎5.(2019天津文综)《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5.答案 B 材料“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表明这场革命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B项正确。由材料中“湖北革命军”可知这场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错误;材料只是《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对“这场革命”的报导,无法反映这场革命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C项错误;“反帝”与材料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的信息不符,D项错误。‎ ‎6.(2016北京文综)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 图1            图2‎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6.答案 C 1911年11月,武昌起义已经成功,广告《专制与共和之过渡》不可能成为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①错误;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②错误;商人广告中“人造自来血”的功能由“救廿世纪贫血症之良药”到“专制与共和之过渡”的变化,折射出营销策略与武昌起义前后的时局巨变相关,③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④正确。故本题选C项。‎ ‎7.下图为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但闻人语声》,该漫画描绘的是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据此可知(  )‎ A.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 C.在农村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D.报刊舆论高度关注热点新闻 ‎7.答案 B “逊位”即退位之意,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该漫画发表于清帝退位的前一天,表达了革命党人期盼结束封建帝制的心声,故B项正确。‎ 一、选择题 ‎1.(2020河北保定高三摸底)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提倡“一夫一妇”,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等封建陋习。还建立了女军,设立了女官,妇女享有参加考试的权利。这体现了太平天国(  )‎ A.形成了自由民主的风尚 B.贯彻了男女平等的政策 C.实行尊重妇女的政策 D.奉行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1.答案 C 根据材料可知,建立女军,设立女官,妇女享有很多权利,体现当时尊重妇女,故选C项;自由民主属于近代治国思想,人民享有权利,材料只是说明妇女权利的扩大,排除A项;妇女地位提高,不能体现贯彻了男女平等政策,排除B项;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仍然拥有后宫嫔妃,可见反封建思想不彻底,排除D项。‎ ‎2.(2019湖南六校4月联考)著名史学家李剑农曾指出:洪秀全辈的神权主义精神是假的,曾国藩辈的名教主义精神是真的;前者只是利用神权、假托神权,借此来满足个人的野心欲望;后者却是真实地信仰名教,诚心诚意地要维持名教,并不是利用名教、假托名教来图达另一个目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二者都重视精神力量 B.二者的阶级属性及目的不相同 C.二者都借助宗教手段 D.二者客观效果与主观动机向背 ‎2.答案 C 洪秀全利用神权、曾国藩利用名教,反映二者都重视精神的力量,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洪秀全代表农民阶级,追求绝对平均的天国社会,曾国藩代表地主阶级,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拜上帝教是宗教,名教是指封建纲常伦理,不是宗教,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二者都希望借助精神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太平天国最终被湘军镇压,洪败曾胜,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20天津武清区杨村一中高三统练)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C.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3.答案 C 根据材料内容可见,武昌起义后,封建地主官僚投机革命,占了很大比例。这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选C项。依据所学知识,A、D两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革命性质信息,故排除B项。‎ ‎4.(2020河北保定高三摸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总统、国务院、法院、附则等七章,基本权利条款规定在第二章“人民”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基本权利的条款单列一章,冠以“人民”的名称,置于“统治机构”的前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构安排(  )‎ A.有效防止了袁世凯专制 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C.确保了责任内阁制实行 D.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4.答案 B 根据材料,“人民”一章放在“统治机构”之前,可见《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选B项;根据所学,袁世凯就职后废除《临时约法》,可见并没有有效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排除A项;根据所学,袁世凯后来解散国会,根本就没有实行责任内阁制度,排除C项;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是法律,材料中提到的是《临时约法》的结构安排,排除D项。‎ ‎5.(2019河北沧州质测)1852年,上海租界内的地皮平均每亩售价50英镑,到1862年,平均每亩售价10 000英镑。在19世纪60年代最初的几年间,上海租界的地价平均上涨了约10倍。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太平天国运动导致难民大量涌入 C.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5.答案 B 根据材料中“在19世纪60年代最初的几年间,上海租界的地价平均上涨了约10倍”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乱、政局动荡导致难民大量涌入上海租界,使得地价上涨,故B项正确。‎ ‎6.(2019云南昆明高三复习诊断)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前宣称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但他在1851年制定的《太平礼制》中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这反映了洪秀全(  )‎ A.逐渐放弃平均主义理想原则 B.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C.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与清朝对峙 D.日趋走向腐化及堕落 ‎6.答案 B 从金田起义前宣称“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到在《太平礼制》中“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反映出洪秀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故选B项。‎ ‎7.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度 总督 巡抚 满族 汉族 满族 汉族 ‎1837年 ‎7‎ ‎3‎ ‎8‎ ‎12‎ ‎1864年 ‎3‎ ‎7‎ ‎0‎ ‎15‎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7.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与1837年相比,1864年时清政府担任总督、巡抚的汉族官员明显增多,结合所学可知,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威胁清朝统治,清政府不得不仰仗汉族地主的力量镇压,因此汉族官员的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这并非出于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故A项错误;1864年洋务运动刚刚开始,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影响,故B项错误;这种变化不能够反映中央政府权威性的丧失,故D项错误。‎ ‎8.(2019湖南怀化调研)1862年5月8日,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他们占领了生丝的主要产区浙江湖州,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该报是要揭穿那些敌视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 ‎ B.太平天国对列强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太平军占领区的农业情况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 ‎ D.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8.答案 D 据材料“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分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可知,太平天国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太平天国占领区的经济秩序,而不是揭穿对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列强经济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与清政府统治时期进行比较,故C项错误。‎ ‎9.(2019广西名校第一次联考)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宣布光复,袁世凯在婉拒清政府任命的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职务之后,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材料表明袁世凯当时的目的是(  )‎ A.统一南北,幕后操纵 ‎ B.实行民主,窃取果实 C.迎合革命,等待外援 ‎ D.投机革命,觊觎实权 ‎9.答案 D 由材料“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可知袁世凯投机革命,觊觎实权,故D项正确。‎ ‎10.(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  )‎ 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 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 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 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 ‎10.答案 B 孙中山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对于民间组织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孙中山的这一做法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能够起到壮大革命力量的作用,故答案为B项;孙中山的这一做法属于斗争策略,不能反映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排除A项;这一做法是为了团结反清力量,不是宣传革命思想,排除C项;这一做法不是证明“天运”纪年法的正统性,排除D项。‎ ‎11.国会政治是民国初年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材料反映了(  )‎ A.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 ‎ B.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 ‎ D.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11.答案 D 题干主要论及国会政治在辛亥革命后实施的时间比较短,没有反映出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的理念,故A项错误;国会政治只是共和制度的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国人在辛亥革命后普遍接受了“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国人普遍接受“主权在民”理念,而国会政治却实施了13年就结束了,说明中国要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比较艰难,故D项正确。‎ ‎1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遵照政府要求,从小学到中学,从国语到历史、社会、常识、英语、音乐、地理等课本,都把塑造孙中山的“国父”形象作为教科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  )‎ A.表明国民政府的革命延续性 B.肯定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贡献 C.为青少年树立领袖榜样示范 D.推行三民主义为统一意识形态 ‎12.答案 A 题干主要论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把孙中山塑造为“国父”形象。结合所学知识,蒋介石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把自己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定位为革命的政府,即对国民政府的延续,故A项正确;无论南京国民政府是否把孙中山塑造为“国父”形象,孙中山都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青少年问题,故C项错误;D项不符题意,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秀全从农民阶级立场出发,把《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是真神、人皆上帝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的平等内容,使宗教的教义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证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摘编自赵宏章《<劝世良言>与洪秀全早期思想》‎ ‎  材料二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摘编自《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秀全成功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秀清对发展中英关系的态度。(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观念。(4分)‎ ‎13.答案 (1)洪秀全把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观念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起义;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深受西方列强蹂躏,民愤日深;清政府为偿还对外赔款加重赋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2)仍然以天朝大国自居,并许诺英国人可以“自由出入”“随意进退”,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 ‎(3)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初,其宗教观念中的平等思想确实起到了发动群众的作用,也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一种凝聚力;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利用宗教束缚百姓思想,大搞个人崇拜,酿成了天国内部的分裂;在对外关系方面把西方国家称为宗教上的朋友和兄弟,甚至出现放弃国家主权的行为和言论,未认清西方国家的侵略本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国家的侵略野心。‎ ‎14.(2019黑龙江哈三中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 人物 出处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 金冲及 ‎《现在可以更全面 自然不是偶然的”‎ 评价辛亥革命了》‎ ‎“两千年的君主体制被改变了”,“许多清朝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到了民国以后可以做了”‎ 朱维铮 ‎《辛亥革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毛泽东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中共十五大报告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辛亥革命的功绩”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14.答案 论题: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探索。‎ 阐述: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