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5月复课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5月复课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高三毕业班 5 月模拟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 时 60 分钟。第Ⅰ卷 1 至 5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 温馨提示:疫情期间,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此次考试采用线上测试方式,答卷时, 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拍照上传部分的试题按要求,拍照清楚,在规 定时间内完成上传。特殊时期,请各位考生珍惜实战演练机会,独立作答! 祝各 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Ⅰ:1~13 题,每题 3 分,共 39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金景芳先生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结果公家 所得多于什一,而形成所谓“二”,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据此可知 A. 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 B. 鲁国财政收入成倍增长 C. 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 D. 赋税改革推动鲁国称霸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鲁国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可知,当时“公 田”、“私田”同时并存,即以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故选 C;材 料无法体现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A 错误;材料未说明具体税收额度,无法证明财政收入成 倍增长,B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鲁国称霸,D 错误。 2.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 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 弄权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2 -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专制主义制度下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为防止大臣擅权,往往重用亲信,一旦皇帝昏 庸或年幼,容易造成大权旁落,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故答案为 C 项。AB 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45.5%,以北则占到 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 59.1%,以北则为 40.9%,这一变化 A.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 加剧全国人地不盾尖锐程度 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故 A 项错误;“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 59.1%,以北则为 40.9%”,这只是加剧了南方人地矛盾,北方则是缓和了,故 B 项错误;唐 代北方户数占 54.5%,北宋北方户数减少到 40.9%,这体现不出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故 C 项 错误;南方户数由唐代的 45.5%,增长到北宋的 59.1%,这说明南方经济的发展,为海上对外 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故 D 项正确。 点睛:农业文明时代户口数据往往反映出经济发展的情况,户口数目越多说明经济发展程度 越高,反之就越少。本题中北方户数由唐代 54.5%下降到北宋 40.9%,说明北方经济的衰落, 而南方户数由唐代的 45.5%增长到北宋的 59.1%,则说明南方经济的进步,由此判定答案。 4.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 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 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 背景相同 B. 对象不同 C. 目的相同 D. 内容相同 【答案】C 【解析】 - 3 - 明朝要求受封藩王的皇子“不临民,不治事”,是为了防止其对统治构成威胁;清朝要求受 封亲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是为了加强统治力量;两者都是为了加强统治,故 C 正确; 朝代明显不同,故排除 A;分封对象都是皇子,故排除 B;依据材料明朝“皇子被封为藩王后 必须离开京城”“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等可知,分 封内容不同,D 错误。 5.《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一书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 固”“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可见,罗马法 A. 保护私有财产 B. 强调人人平等 C. 影响后世立法 D. 维系帝国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 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表明罗马法维系帝国统治,故 D 正确;保护私有财产、 强调人 人平、 影响后世立法从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ABC。 6.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 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 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 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 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 A. 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 B. 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 C. 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 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 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 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 了了之”可以看出民国改历失败主要原因是不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故 D 项正确。说近 - 4 - 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是以偏概全,A 错误。民国改历失败表明民国时期新的节日不认可,并 不能表明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B 错误。材料的内容没有反映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 泛传播,D 错误。 7.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在政体上采用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实行“大银行、 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但“一定 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提出该项主张的社会背景是( ) A. 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的广泛考察 B. “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区域性胜利 C. 抗战时期中共及人民武装的重大发展 D. 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在经济上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不 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可知,此政权应该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材料内容应出自 1940 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故选 C;ABD 依次发生在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人民 解放战争时期,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如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 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A. 教皇地位至高无上 B. 信仰上帝方可得救 C. 宗教信仰必须放弃 D. 信徒应该公平交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 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可知,基督(代表上帝)的重量远远重于教皇,寓意基督(代表 上帝)是权威,体现了新教要求打破教皇的权威,树立基督(代表上帝)至高无上的地位,B 正确;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宗教信仰必须放弃”,而是强调基督(代表上帝)是权威,C - 5 - 错误;D 与材料无关。 9.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的宪法在送交各州批准时,部分州以宪法中缺乏保障公民权利的 条款为由拒绝批准,并要求补充公民权利条款作为批准的条件。据此可知,美国 1787 年宪法 A. 违背了自然法的理念 B. 损害了各州的自主权 C. 留下了种族歧视烙印 D. 关注新生政权的巩固 【答案】D 【解析】 自然法的基本理念是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材料信息“部分州以宪法中缺乏保障 公民权利的条款为由拒绝批准”符合自然法理念,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各州的自主 权,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种族歧视,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部分州以宪法中缺乏保障公 民权利的条款为由拒绝批准,并要求补充公民权利条款作为批准的条件”说明部分州关注公 民权利,害怕政权不稳,故 D 项正确。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表中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答案】A - 6 - 【解析】 【详解】建国以前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就吸收了各阶层的参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可 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 A 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 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创造性,但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 泛代表性”的表述不合史实,抗日战争的时期的三三制,就具有广泛性,故 C 项排除;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性质,而政协制度才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故 D 项排除。 11.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发生的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件,使中国开启了新的纪元,这就是广东农 民的逃港潮和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这两件事表明 A. 时代需要对外开放 B. 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揭开 C. 对内改革势在必行 D.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农民的逃港潮和安徽农民包产到户都是因为生活困难,这表明当时 中国必须进行改革,故 C 项正确。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不能体现需要对外开放,排除 A 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 B 项;虽然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是经济, 但不能由此得出国家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排除 D 项。 12.1948 年到 1974 年全球衰退开始的 25 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 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 50 年代”和“黄金的 60 年代”。“黄金的 60 年代”的出现 主要得益于 A.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 C.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 欧洲具有较完善的民主政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黄金的 60 年代”可以联系 1967 年欧共体的建立推动西欧经济的发展,故选 B; A 是 1947 年,排除;西欧在 60 年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C 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政策问题,排除 D 。 13.时事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漫画反映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重大 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7 - A.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 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 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漫画一反映的是 1960 年代中美双方互相对立,漫画二反映的是 1970 年代中美握手 言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美苏争霸中美国开始处于守势、中 苏关系破裂恶化,即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故 A 正确;中美意识形态依然对立,故 B 错误;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漫画体现的现象,不是原因,故 C 错误;此时中国的国家实力还比较 弱,故 D 错误。 单项选择题Ⅱ:14~15 题,每题 3 分,共 6 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崔瑞德等人认为:“太宗的施政作风为人推崇,一方面,在于该作风接近儒家的以民为治 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下列可以说明此观点的 是 ①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②轻徭薄赋、“存百姓” ③仁义为本、法务宽简 ④对外怀柔、开放包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唐太宗对内执政措施,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均属于对内的 措施。④是对外措施,不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 8 - 【点睛】本题考查唐太宗的功绩。考查唐太宗对内执政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把 握其角度,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15.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 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 B. 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 C. 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 D. 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体现的是李鸿章维护上海织布局的利 益,对民间织布设厂进行限制,体现的本质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B 选项符合 题意;A 选项属于表现,排除;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C 选项排除;此规定的 确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但是这并不是材料的反映的实质问题,D 选项排除。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3 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 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 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 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 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 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 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 9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答案】(1)价值观:“仁”和“礼”。 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 “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 地位。 (2)相同点: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 不同点: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 彻底否定儒家学派。 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解放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 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 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价值观,根据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 ‘克己复 礼’”得出价值观:“仁”和“礼”;第二小问说明,汉代新儒学“一手伸向过去”,指的是新儒学与 孔子创立的儒学的继承关系,从新儒学中的“守旧”、“复古”成分的角度分析,得出“一手伸向 过去”是指新儒学提出了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汉代新儒学“一一手指向未来”指的是 新儒学发展了先秦儒学,从新儒学中的“维新”、“开明”的角度分析,得出“一手指向未来”是指 新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第一小问异同点,根据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与材料二“皆非推己及人之 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得出相同点: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 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根据材料一“宣传‘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 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可知材 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二“皆非推 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可知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第二小问评 析,根据所学知识,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的角度分析,得出评析①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 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②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③促进解放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从儒家 学说的积极性分析,得出评析④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 富。 - 10 -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与之前的选官制 度相比,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为了抵制血缘、门第等因素对选官的干扰,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 度,如锁院、糊名、誊录、搜检、严惩舞弊等。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门第 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尤其两宋期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读书人人有份”的观念。科举 制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治机构的成分不时更新,有裨于 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 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绵长。 ——摘编自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材料二清末科举制积弊已久,梁启超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称“科举一日 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民间更相率观望”。于是,1905 年科举制在内外交困之下走 到了历史的尽头。科举被废之后,近代新式学校迅速发展。知识分子逐渐从封建官僚政治的 束缚下解脱出来,或通过报刊、学术活动等手段议论国事,影响政治,或进入学堂,或出洋 留学,但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使其已极少对晚清统治者抱着死心塌地的忠诚了。士绅阶层也把 目光和精力投向地方,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加紧同地方政治势力的联结,发展和壮大自 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钱穆先生对此论道:“晚清末年取消……科举制 度,而西方民主自由的地方选举,急切间未能学到,于是政治失却重心,实际上握有军权, 即握有了政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并说明这些特征对中国古代 社会的历史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废除科 举制的历史影响。 【答案】(1)特征:延续时间长;选拔标准相对客观,方式相对规范、公正;在政府主导 下不断发展完善;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 价值: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维护了懦学的正统地位;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战础;稳定 并推动了古代传统政治的发展;整合了社会价值取向,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 (2)背景: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东渐,近代工业的发 展和近代学堂的创办;科举制日益僵化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 11 - 影响: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 解放,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开展;加剧了晚清统治集闭的分化,加 速了淸王朝的覆灭;近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也导致中国军阀统治的发展,政治更加腐败 黑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从科举制特征和影响、科举制废除的背景和影响等方 面来分析。注意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知识回答背景,影响要注意从积极和局限两 个角度回答。 (1)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 废除”“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历代洗治者不断完善防范 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及所学知识可以进行概况得出其特点为延续时间长;选拔标准相 对客观,方式相对规范、公正;在政府主导下不断发展完善;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第 二小问价值,根据材料一,由“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 会,尤其两宋的 320 年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读书人人有份’的观念”得出扩大了统治 基础;由“科举剩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治机构的成分不 时更新,有裨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得出其有利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由“而且以人文化 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悠久绵长”得出整合了社会价值取向,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根据所学知识得出 有利于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第一小问背景,即从中国近代的阶段特征和科举制的弊端角度回答,如近代以来民族危 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东渐,近代工业的发展和近代学堂的创办;科举 制日益僵化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科举被 废之后,近代新式学校迅速发展。知识分子逐渐地从封建官僚玫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或通 过报刊、学术活动等手段议论国事,影响政治,或进入学堂或出洋留学,但他们的利益被侵 害使其已极少对晚清统治者抱着死心塌地的忠诫了。士绅阶层也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地方,借 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加紧同地方政治势力的联结,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 央政府分庭抗礼”可以看出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近代社会经济 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开展;加剧了晚清 统治集闭的分化,加速了淸王朝的覆灭;近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也导致中国军阀统治的 发展,政治更加腐败黑暗。 - 12 -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是从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 个高潮从 1820 年至 1860 年,移民总数达 500 万;第二个高潮从 1860 年至 1890 年,总数多 达 1000 万;第三个高潮从 1890 年至 1930 年,移民人数猛增到 2200 万。 1940 年,美国移民史研究先驱马库斯•李•汉森提出“拉力”说,认为 19 世纪的美国无异 于巨大而富有魔力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欧洲各地的人们。英国经济学家布林利•托马斯提出 “推力”说,认为欧洲传统经济的摧毁、频繁的革命与战争、人口的增长等对美国移民潮的 推动作用要大得多。 ——摘编自王英文《关于欧洲移民迁往美国的原因问题》 材料中两位学者提出了关于 19 世纪美国移民的不同观点。结合世界近代的相关史实,围绕材 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 我同意“拉力说”的观点。即美国自身发展是吸引欧洲移民的重要原因。 论述:19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浪潮扩展到美国,美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进步,与此同时美 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淘金热)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劳动力; 美国政党制度形成,不同党派利益可以在国会中体现,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19 世纪后半叶,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作为代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进行,带来了社会生 产力的巨大飞跃;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的美国,联邦制度得到巩固。 20 世纪初,美国国内政局稳定,未受到一战战火的波及,一战后成为最大的债权国,20 世纪 20 年代在汽车业、电器业都出现了经济繁荣。 总之,美国政治稳定,民主政治、经济发展发展等成为吸引欧洲移民的重要原因,移民涌入 也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一个国家内部的有利因素,有利于吸国际的优秀人才,从而 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示例二:我同意“推力说”的观点。即欧洲自身对美国移民的形成作用更大。 论述:18 世纪中叶以后,英、法、德等国相继发生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 经济结构,出现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他们难以在国内寻找生计,不得不向海外寻求生存 之路。 19 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同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贫富差距进一 - 13 - 步加大,工人运动大规模爆发。“新世界”美国对于资产阶级来讲是更有投资的空间,对于 无产阶级来讲也有机会可以改善生活待遇。 19 世纪后半叶,法国政局不稳定,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更迭。德意志地区还处于四分五裂 状态,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欧洲的革命和战争局势的不稳定也让众多的人口选择了逃离。 20 世纪初,欧洲国家之间由于领土和海外殖民地等利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爆发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同时俄国沙皇政权垮台,又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战争和革命的爆发也使得 大量人口向未被战火波及的美国迁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近代欧美国家移民现象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 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首先要对材料中两位学 者提出的关于 19 世纪美国移民的观点进行表态,是赞成还是反对,观点要明确,然后结合相 关史实进行论证,可以从欧美国家移民现象的原因和影响的角度进行论证,如可以就两次工 业革命是如何吸引欧洲移民的重要原因展开论证,还可以从美国的社会环境是引欧洲移民的 重要原因展开论证,最后表述成文,进行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