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1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学案
第31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建立过程 ①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签署《罗马条约》;1967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②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③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2)影响:促进了欧洲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特别提示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1)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3)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4)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建立: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宗旨:美、加、墨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各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在三国间的自由流通。 (3)影响: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成立:1989年在澳大利亚成立;1991年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确立宗旨和目标。 (2)发展: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影响 ①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②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易错提醒 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在合作方式上的不同 (1)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作方式基于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 (2)欧盟是经济政治联盟,各成员国通过谈判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具有约束性。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原因 ①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在绝大多数国家建立。 (2)影响 ①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②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995年 (1)原因: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作用 ①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②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 (1)加入:1986年中国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影响 ①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③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受到冲击。 归纳总结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协定,相互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在一体化程度上高于自由贸易区,它除了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成员国之间对外还建立统一的关税率。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之内的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就是关税同盟。 2.反倾销(Anti-Dumping)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格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虽然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是,仍把反倾销作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2016年1月18日,世贸组织再次裁定欧盟对中国紧固件反倾销违规。 考点一 “合作、竞争、发展、共赢”—— 经济区域集团化 1.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 (1)基本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中心的格局。 (2)区域内的合作程度日益加深,规模日益扩大。 (3)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发达国家扩大至发展中国家。 2.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成员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成员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增强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消极:由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区域经济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加大,贫富分化加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2017·课标全国Ⅰ,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弄清题意 本题以西方国家建立的七国集团的发展演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格局变化的关系。 技巧运用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是在19世纪晚期,其表现是跨国公司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故B项错误;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体系,故C项错误。 难点辨析 本题最难排除D项。二十国集团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无论是最初的七国、八国,还是后来的二十国,都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且单从一个集团加入国家的增加是无法体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故D项错误。 答案正解 依据材料,二十国集团最初的七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后来的二十国,加上了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而这些国家的崛起又与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紧密相关,故A项正确。 解题启示 要特别注意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如本题要注意区分世界区域经济集团与国际经济合作论坛的不同。 1.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法德和解 戴高乐认为,“如果不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欧洲就将成为美苏窥伺的地方,成为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战场”,主张欧洲联合自成一极,形成第三种力量,以便结束两极分治世界的局面。“决定世界命运的是从大西洋一直到乌拉尔的欧洲,即整个欧洲。”对戴高乐来说,欧洲联合既是振兴法国经济的重要手段,又是恢复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1963 年,(法德)两国政府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法德结盟,构成了西欧联合的基础和推动西欧共同体市场向前发展的动力。——摘编自袁红《试析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发现问题 二战后法德化干戈为玉帛,由对抗走上了合作之路。 命题角度 欧洲一体化形成的背景;二战后的法德关系;欧洲一体化的实质。 2.英国的务实举措:由观望到加入欧洲的一体化 今天我们看到欧陆正在崛起一个蓬勃发展的国际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它的力量通过其规模显示出来;他有1.7 亿以上的人口,相比之下,英国的人口只有5 000 万。他们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巨大的……他们的工业生产增长率是很高的。1960 年六国的内部贸易提高了30%,相比之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七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的内部贸易才增长了16% 。 ——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希思在英国议会下院的演说,1961 年5 月 发现问题 英国外交部长在英国议会下院游说是因为看到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果。 命题角度 英国传统的欧洲大陆政策;英国经济实力的衰退;英国由申请加入欧共体到全民公投退欧的实质。 3.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贸易壁垒……1995年的大阪会议上,中国宣布将从1996年起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之后,中国数次降低了平均税率。到2001年,中国的进口商品平均关税已经下降到15%左右。——《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 发现问题 中国加入APEC后通过削减关税,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命题角度 合作、竞争、发展、共赢的共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国加入APEC的机遇与挑战。 考点二 是馅饼,还是陷阱?——经济全球化 1.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②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⑤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2)消极影响 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会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都大大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采,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④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 (1)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反全球化是反对全球化本身吗?分析材料,论证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 材料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提示: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带来的全球性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证。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为各个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因为反全球化是全球化过程中引发的全球性问题而产生的(如,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影响;恐怖主义等);我们应该正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主动融入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游戏” “全球性,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拉德哈克瑞什南《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 发现问题 全球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 命题角度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2.漫画材料所体现的经济全球化 发现问题 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因此,漫画证史也成为高考常用的思路。 命题角度 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潮流之间的关系;贸易纠纷的实质;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3.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鲁格曼 发现问题 “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矛盾对立的,与教材观点有差异。 命题角度 影响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因素;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同质性的必然性。 4.全球化进程中的“英国主导论” “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他认为,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今天有三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约四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地球上大约七个人中就有一人会说英文”。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帝国》 发现问题 尼尔·弗格森站在英国的立场上,过分强调英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命题角度 全球化进程中的大国与落后国家不同的角色;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扩张与融合。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Ⅰ,35 2016 全国Ⅰ,34、35 2015 全国Ⅰ,35 2014 全国Ⅰ,35 全国Ⅱ,35 2013 全国Ⅰ,32 1.命题点:新兴独立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 (2016·课标全国Ⅰ,34)观察下表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答案 B 解析 表格中的国际组织都与新兴独立国家有关,这是它们应对不利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故选B。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对外进行资源掠夺,表格所列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资源紧缺无关,排除A;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涉及生产领域,排除C;表格中的经济组织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排除D。 2.命题点: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2016·课标全国Ⅰ,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 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西欧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排除D。 3.命题点:欧元对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推动作用 (2014·课标全国Ⅰ,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欧元对欧洲乃至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欧元的问世,只是有助于解决欧盟部分国家的贸易壁垒问题,并不能消除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排除B项;D项错在“领导地位”。A项彰显欧元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C项反映了欧元的使用促进欧盟对外贸易的发展,A、C两项相比,欧元对推动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作用更大。 4.命题点:欧盟东扩折射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2014·课标全国Ⅱ,35)如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 5.命题点:欧共体建立的初衷 (2013·课标全国Ⅰ,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法国提出建立超越国家的机构,得到了联邦德国等国的支持,却遭到了英国等国的反对,最终法、德、意等六国走向了联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直接原因是六国屡遭战争重创,拿两次世界大战来说,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是主要参战国和主要战场,损失惨重,英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本土却基本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建立超越国家的机构,可以有效避免战争,故选A项。英国与法、德等国社会制度相同、发展水平相近、历史上关系紧密,不能成为英国反对联合的理由。 1.命题点:欧共体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 (2017·咸阳三模,35)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用“缺席政策”来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原则。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控制 C.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的分歧严重 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答案 C 解析 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体现了超国家倾向,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体现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控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的分歧严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2.命题点:欧洲一体化发展中的不平衡性 (2018·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35)以下是2002~2012年欧洲27国失业人口的差异变化图。该图反映出当时( ) A.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增强 B.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摩擦不断 C.欧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D.欧洲一体化的阻力将越来越大 答案 C 解析 失业人口的对比度与集团化趋势并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失业人口对比度并不能体现其之间的矛盾与摩擦,故B项错误;也体现不出欧洲一体化的阻力将越来越大,故D项错误。 3.命题点:全球文化竞争的政治色彩 (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35)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 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答案 A 解析 “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可知文化的竞争不仅指文化竞争,可能还包括国家的地区影响力,即政治角逐,故A项正确。 4.命题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 (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三,35)齐世荣指出:“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这意味着经济区域集团化( ) A.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影响力 C.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目前,世界上虽然有许多不同层次的集团化经济,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只有美、欧、日三家,它们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70%”可以得出在经济区域集团化中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 5.命题点:多视角认识全球化现象 (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六次联考,35)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 ) A.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B.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 C.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 D.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不仅要……更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强调认识全球化要多角度看待,故C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三模,35)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这反映出欧盟( ) A.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 B.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 C.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 D.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答案 A 解析 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的联合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在材料中不涉及,材料只是说各国间的合作没有政治上的决心和强制力的保障,故C项错误;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不是解决材料问题的根本,故D项错误。 2.(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34)1995年申根协议生效时只有七个国家,后来增加到26个国家;1999年欧元区成立时只有11个国家,现在欧元已经在19个国家流通。这说明( ) A.欧洲一体化严重受挫 B.多速欧洲较符合实际 C.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 D.欧洲一体化进程过急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讲述的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件事,其没有体现出发展过程中的受挫,故A项错误;申根协议与欧元区的发展体现了欧洲并不是按照统一的速度与步伐进行发展的,体现了多速欧洲发展的思路,故B项正确;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欧洲一体化进程过急,故D项错误。 3.(2017·合肥二模,35)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据此可知( ) A.区域组织会导致国家让渡部分主权 B.欧盟成员国内政与外交趋于一致 C.欧盟成员国有完全相同的国家利益 D.区域集团化导致民族国家逐渐消失 答案 A 解析 欧盟成员国之间仍在维护国家的主权,并未实现内政外交的一致,故B项错误;欧盟成员国有自身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不能说有完全相同的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区域集团化主要是在某些领域的合作,不会导致民族国家的消失,故D项错误。 4.(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35)下图是2016年某期刊上的一幅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 A.欧洲出现新的政治格局 B.经济全球化将被迫中断 C.西欧经济形成二元对峙 D.欧洲一体化的严重挫折 答案 D 解析 政治格局是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材料并未体现欧洲各国力量的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英国脱欧”事件不可能中断经济全球化,故B项错误;“英国脱欧”并不代表英国经济和欧盟经济对峙,故C项错误;“英国脱欧”使欧洲一体化遭受严重挫折,故D项正确。 5.(2017·邵阳二模,35)1988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1.7 %,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0.49%,而在墨西哥的进口中,美国商品竟占了80%以上。这反映出( ) A.加入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无益 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C.美国在对墨西哥进行资本扩张 D.美墨两国间的贸易效益悬殊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1.7 %,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0.49%,而在墨西哥的进口中,美国商品竟占了80%以上”可知美墨两国间的贸易不均衡,效益悬殊,故D项正确。 6.(2017·泰安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0)有墨西哥国内人士说:“虽然自由贸易区没有解决一切问题,但如果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墨西哥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下列表述符合这种观点的是( ) A.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是墨西哥经济发展的基础 B.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经济有利 C.美国和加拿大帮助墨西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解决了墨西哥的社会问题 答案 B 解析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只是减免关税,没有取消关税,故A项错误;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墨西哥主要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故C项错误;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是解决了墨西哥的一些经济问题,故D项错误。 7.(2017·厦门二模,35)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入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B.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C.跨国资本全球流动 D.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美国耐克公司不断地搬迁是为了寻求最廉价的劳动力,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衰落,故A项错误;国际分工是指全球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别由不同国家负责,题目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美国耐克公司的不断搬迁实现了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故C项正确;根据题意,仅仅是工厂的搬迁,并未体现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故D项错误。 8.(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35)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有专家指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G20)将取代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这表明( ) A.二十国集团成为新的世界领袖 B.发达国家经济总量逐渐下降 C.全球治理需发挥新兴国家作用 D.国际政治格局发生质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国集团不可能成为新的世界领袖,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并没有逐渐下降,故B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包括了相当一部分新兴国家,所以能体现全球的治理需要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故C项正确;国际政治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然是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 9.(2017·黑龙江哈三中二模,35)下图漫画意在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 B.自身资源匮乏以及产业结构落后 C.经济全球化加剧金融投机的风险 D.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贸易定价权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看不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自身资源并不匮乏,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剪刀差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并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加剧金融投机的风险,故C项错误。 10.(2017·长春三模,35)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先行工业国家的增长模式由单纯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答案 D 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形成,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发展时期,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其更加依赖人力资源,故D项正确。 11.(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35)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90年,国与国之间的优惠贸易协定只有46个,1990年后迅速增加,到2008年底增加到213个。这种变化是因为( ) 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 D.国际贸易额的不断增长 答案 C 解析 1990年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先前执行计划经济的东欧诸国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故C项正确。 12.(2017·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35)据统计,在1989年到1996年期间,仅流到俄罗斯和阿根廷的美钞就分别达到了440亿和350亿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建立 B.政治格局演变助推了经济全球化 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空前强化 D.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格局的巨变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在1989年到1996年期间”得出,此时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所以美元流到俄罗斯和阿根廷,故B项正确;苏联解体后,国际局势呈现“一超多强”局面,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动摇,故C项错误;政治格局的巨变推动经济的全球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石家庄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除了一些商业集团对于降低关税的通常压力,以及先是推动着拿破仑三世后来又推动着普鲁士政府寻求通过签署条约使贸易更加自由化的政治考虑以外,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政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交换学说的接受。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措施,将控制换成了自由,乡土观念换成了普遍主义,固守传统换成了坚持变革,将闭关锁国的安全换成了开放世界的危险但有潜在利润。 ——摘编自H.J.哈巴库克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人一直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是一种岛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它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假如照顾了英帝国,便难于兼顾欧洲。二战后西欧的主要潮流是一体化,但英国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以致后来再想加入欧共体,就不得不多次去申请。英国在60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格局迫使英国重视欧洲,两极化将英国与欧洲拴在一起。特殊的英美关系也要求英国重视欧洲,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导作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各国间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世界”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变化,并指出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影响。 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技术的进步;自由主义学说盛行;法律自由化的保障;经济乐观主义情绪;政府的推行。 (2)变化:由排斥到加入。 影响: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推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提升了欧洲在世界的地位;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14.(2018·九江一中高考适应性考试,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正式颁行格里高利历,以取代儒略历。格里高利历,现因全球通用,即公用之历法,故称“公历”。相对而言,儒略历与回归年误差较大,格里历法较儒略历法更科学,它与回归年的误差比儒略历更小。格里高利历的推广有一个历史过程,下表是采用格里高利历的时间和国家、地区情况。 1582年 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佛兰德、荷兰、洛林、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和德意志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的诸侯国,首先采用了格里高利历。 1700年 挪威、丹麦、所有德意志地区和荷兰的新教国家,以及巴塞尔、苏黎世、日内瓦等瑞士的新教州,纷纷接受格里高利历。 1752年 英国采用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不仅适用于整个大不列颠,也适用于其殖民地和自治领。 1753年 瑞典和芬兰先后采用格里高利历。 1873年 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里高利历的非基督教国家。 1875年 埃及采用格里高利历。 1912年 中国宣布采用格里高利历。 1916年 保加利亚采用格里高利历。 1917年 爱沙尼亚采用格里高利历。 1918年 俄国采用格里高利历。 1919年 南斯拉夫采用格里高利历。 1924年 希腊采用格里高利历。 1925年 土耳其采用格里高利历。 ——根据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时间标准化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 论题例举:1.格里高利历成为公历是全球化进程的产物; 2. 格里高利历的通用推动了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3. 时间标准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等。 …… 阐述纲要(就论题需作相应调整): 从格里高利历的推广过程来看,早期的进程与宗教的关系比较明显。16、17世纪是欧洲发生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时期,因宗教、政治立场的差别,格里高利历起初只能在天主教国家推行,新教、东正教国家予以抵制。 但是,随着世界联系的不断发展,在对待格里高利历的问题上,人们更注重于时间的精确性和时间标准趋同在全球交往中的便利性和实用性,18世纪新教国家开始接受格里高利历,19世纪70年代起格里高利历扩大到非基督教世界。 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对格里高利历的抵触更强一些,20世纪以前,没有一个东正教国家接受格里高利历。但随着20世纪的到来,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格里高利历成为世界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信奉东正教的国家也陆续采用了格里高利历。 总之,随着世界联系和全球交往的不断发展,起初只在天主教国家推行的格里高利历,陆续推广到新教国家、非基督教世界。随着格里高利历成为世界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信奉东正教的国家也陆续采用了格里高利历,融入到“全球化”这一世界性的潮流之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