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黄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黄山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工匠造物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并在专业、专注与专攻上只做好一件事。孔子对待这种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孔子的主张 A. 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 B. 阻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 C. 主要基于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 D. 反映其思想观点的保守顽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孔子对待“工匠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信息可知,孔子从对“工匠精神”的不认可,到提出“道器不离”的道器关系,甚至提出了做事、做学问只要有益于国家、社会,就应该被社会承认,孔子思想的变化体现了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C正确;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只是“道器不离”的关系解读,而没有涉及孔子精神态度的变化,A片面;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精神的积极意义,B、D说法错误。 【点睛】“君子不器”意思是指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玩物丧志”是指玩弄无益之器物,易于丧失意志,贻误大事;“道器不离”即指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经世致用”可以理解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2.《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南朝《宋书》则载江南“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 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 B. 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C. 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答案】A 【解析】 - 15 - 【详解】据材料“《史记》记载江南地区……南朝《宋书》则载江南……”可知,《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江南经济迅速开发,鱼米丰富,丝绵优良,A正确;“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的原因,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C与材料无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的原因,D说法错误。 3.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 A. 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 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 C. 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 D. 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草市兴起,且政府设立机构管理,这体现了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D正确;“坊市制度”是唐朝城市布局的设置,与草市无关,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草市开始出现,B错误;材料“……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指的是对草市的管理,而不是“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C错误。 4.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克宽在其《环谷集·郑长者传》中这样记载:“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 A. 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权的弱化 B. 长者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 C. 基层自我管理是国家治理的补充 D. 理学成为司法判决的依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并结合所学可知可知,“里老文化”作为明初社会治理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渊源于里老制度产生和发展,材料中强调乡村中有纠纷不能自己解决的,经常求助于德高望重的长者,最后都惭愧、信服而归,这是地方自我管理而对国家治理的有益补充,C正确;材料体现的基层自我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便于国家的管理和中央集权,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里老制”中的长者是村乡德高望重的乡绅、族长、耆老等担当,而不是“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乡里纠纷的解决、调节,而不是“司法判决”,D说法错误。 【点睛】“里老制”是乡村治理和纠纷调处由村乡德高望重的乡绅、族长、耆老等担当。 - 15 - 5.王韬在《纪英国政治》中提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意在表明 A. 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 B.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 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 D.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王韬……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可知,王韬不仅主张学习器物,而且还认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才是“富强之本”,故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正确;作者主张政治制度的变革,而不是“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A错误;据材料可知是强调王韬的主张,而不是其作用,“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都是强调的作用,C、D不是材料主旨。 6.梁启超在1902年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首次将马克思介绍给中国人;同盟会成员朱执信在1905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新青年》从1918年的第五卷第五号开始,逐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观点,并率先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专门研究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上述史实表明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B.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系统研究 C. 各政治派别都主张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梁启超在1902年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同盟会成员朱执信在1905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新青年》……,逐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观点”可知,无论是梁启超、还是同盟会成员以及资产阶级激进派都在20世纪初期介绍马克思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A正确;据所学可知,李大钊等无产阶级革命者开始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资产阶级各派别,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是保皇派、同盟会成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青年》最初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派,这些资产阶级各派别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C错误;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也属于西方文明,故D说法错误。 - 15 - 7.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 A. 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B. 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 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 D. 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28年7月……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可知,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使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地位提高。而且在对外上南京国民政府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也试图通过外交谈判达到废除旧的不平等的条约,签订平等互惠的“改订新约运动”,这些表明了“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B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主要是国民政府的外交行为,而不是“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A说法错误;C与材料无关;材料只是强调的国民政府的外交行为,未涉及其他国家,D以偏概全。 8.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A. 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 B. 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需要 C. 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 D. 配合“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列入了国家发展计划其目的是奠定新中国矿业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D正确;“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是要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确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而不是“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B错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是农轻重等比例关系,材料没有涉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与材料无关。 9.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下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罗马法中也曾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这反映了当时 - 15 - A 民主政治具有阶级性 B. 价值取向具有时代局限 C. 民粹主义思潮的盛行 D. 贵族阶层享有政治特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罗马法中也曾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可知,无论是雅典著名学者,还是罗马法都对女性歧视,剥夺了妇女的自主权及参政权,这种价值取向主要是受时代影响,B正确;据材料可知,无论是雅典著名学者,还是罗马法都有性别歧视,而不是阶级性,A错误;民粹主义是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而材料反映的是性别歧视问题,和民粹主义无关,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剥夺了妇女的自主权及参政权,而不是贵族政治,D错误。 【点睛】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 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 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A 【解析】 - 15 - 【详解】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率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A与材料相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出现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不是“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C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D错误。 11.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民月工资(卢布) 1965 980 883 53 1975 1660 1228 120 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 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 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 D. 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可知,其灌溉土地面积、农业总产值和农民工资都大幅增加,这是因为此时的农业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A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特征,农业不是其实施的主要领域,B说法错误;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优势的是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而不是农业,C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在位时期的20世纪30年代,D与材料无关。 12.下表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 年份 条约 1963年 《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1967年 《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1968年 《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1971年 《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1972年 《西方—苏联限制核战略武器条约》 - 15 -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B. 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C. 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 D. 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引发了美苏两国间的严重对峙,甚至造成了世界动荡,所以包括古巴导弹危机在内,军备竞赛回归理性和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推动,都是催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扩散协定的原因,B正确;20世纪80年代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A与材料不符;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而不是双方均势,C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大格局对峙局面结束,故D说法违背史实。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原因。 - 15 - 【答案】(1)特点: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全球性的贸易形式(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影响:经济上: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利玛窦传播基督教、天文、数学等,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泰西水法》内容;宋应星《天工开物》引入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外交上: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东方: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 【解析】 【详解】(1)特点:据材料“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6—18世纪中西贸易以西欧国家为主导;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据材料“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可知,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影响:关于16—18世纪中西贸易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经济上: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外交上: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 - 15 - (2)原因:关于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需要从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东方: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可相通相融,需彻底改革。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上似乎相似,但是儒家的人本主义是工具之本,西方人文主义是价值之本,本质不同,难以相通相融。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然而先进的西方科技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之上,最终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的破产。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近代化尝试,很快失败。新文化运动中,以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末、体用、目的手段上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可相通相融,需要彻底改革。 示例二论题:从西学东渐到文化自信。 论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的开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器物层面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始探制度内核;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在文化层面探究。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开始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道路,胜利的过程,是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选择。 所以,东方文化应该在西方文化引导下,积极思变,最终翻转,并走向复兴。 - 15 - 示例三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可调和通融。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上是相通的;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近代化的尝试。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阶段,既坚守传统,又吸取西方文化的长处,推动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实践 【解析】 【详解】示例一论题:据材料“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可得出其论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可相通相融,需彻底改革”。论述:例证结合所学可从19世纪中期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但因为中国的国情归于失败;新文化运动中,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等方面加以论述。 示例二论题:据所学中国近代史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可归纳论题“从西学东渐到文化自信”。论述:结合所学可从近代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以“中体西用”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制度---文化”的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的过程。随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开始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走向胜利的过程,是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选择等方面论述。 示例三论题:据材料“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并结合所学,可归纳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可调和通融”。论述:结合所学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等角度论述。 15.材料 - 15 - 万历以后,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斗争日趋表面化,且不断激烈。其中京畿附近种植水田的问题,亦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朝廷内部出身于江南地区的士人,为了减少“重赋”的压力,减轻一部分漕运的负担,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因而倡议在京东地区推广种植水稻。徐明贞(江西贵溪人)……上书,重述虞集(元朝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在北方推广水田的议论。他认为“今自永平(河北卢龙),滦州以抵沧州、庆云之境地皆萑苇,土实膏腴,(虞)集议断然可行。当全盛之时,河漕岁通,而思患预防,纷然献议。独于集议,尚废焉未讲。若仿其意,招抚南人,筑塘捍水,虽北起辽海,南滨青齐,皆可成田,有不烦转漕于江南而自足者,其思患预防之深意,又不止于开河通漕而已,此濒海之水利所宜修也……及京东濒海水利,相度土宜率先修举;或抚穷民而给其牛种,或任富室而缓其科税;或选健卒而分建屯营;或招南人而许其占籍;诸凡招徕劝相,俱许便宜行事。俟行之稍有成绩,次及山东、河南、陕西等处地方,将江南岁运酌量改折,助其费而究其功,东南之岁运渐减,西北之儲蓄常裕。不惟民力可纾,而国计永保于无绌矣。” ——摘编自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影响。 【答案】(1)措施:借鉴元朝的经验;濒海地区先行试验;为穷人提供耕牛和种子,为富人减缓征收赋税;选择健壮士卒建立屯田;招募南方人给予附籍用地的便利;适度推广。 (2)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缓漕运和海运风险;缓解北方地区粮食困难;完善北方水利设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减轻百姓负担,巩固明朝统治 【解析】 【详解】(1)措施:据材料“徐明贞(江西贵溪人)……上书,重述虞集(元朝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在北方推广水田的议论”可知,借鉴元朝的经验;据材料“……及京东濒海水利,相度土宜率先修举”可知,濒海地区先行试验;据材料“或抚穷民而给其牛种,或任富室而缓其科税”可知,为穷人提供耕牛和种子,为富人减缓征收赋税;据材料“或选健卒而分建屯营;或招南人而许其占籍;诸凡招徕劝相,俱许便宜行事”可知,选择健壮士卒建立屯田;招募南方人给予附籍用地的便利;适度推广。 (2)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缓漕运和海运风险、缓解北方地区粮食困难、完善北方水利设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和减轻百姓负担,巩固明朝统治等方面回答。 16.材料 - 15 -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日本海军由盛而衰、由主动转为被动的转折点。此次作战,日本海军主力几乎倾巢而出,但是实际进行较量的只有机动部队的4艘航母及其舰载飞机,而其他水面舰艇部队均成为旁观者,以主队自居的战列舰部队甚至一炮未发,就在美军航空兵面前仓皇败退。而开战前,美军太平洋舰队就掌握了日军联合舰队的所有计划细节,并做出针对性的部署。战败投降后,日本海军高层人士承认:中途岛一战,损失了海军航空兵的精华和大部分最有经验的飞行员,“此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实力再也没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准”。事实上,中途岛海战刚一结束,日本海军就开始反省,此后几十年里,各国海军也在不断总结其中的教训 ——摘编自(美)戈登·普兰奇:《中途岛奇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海战的影响? 【答案】(1)主要原因:日本海军狂妄自大、准备不足;情报侦查能力与美军相差悬殊;日军作战计划和作战策略上的失误;日军航母部队不能满足作战需要,与潜艇部队没有有效配合;美国海军实力强大。 (2)影响:削弱了日本海军实力;美军取得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改变了美日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态势,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加速的二战的结束 【解析】 【详解】(1)主要原因:据材料“此次作战,日本海军主力几乎倾巢而出,但是实际进行较量的只有机动部队的4艘航母及其舰载飞机,而其他水面舰艇部队均成为旁观者,……”可知,日本海军狂妄自大、准备不足;据材料“而开战前,美军太平洋舰队就掌握了日军联合舰队的所有计划细节,并做出针对性的部署。”并结合所学可知,情报侦查能力与美军相差悬殊;据材料“战败投降后,日本海军高层人士承认:中途岛一战,损失了海军航空兵的精华和大部分最有经验的飞行员”可知,日军作战计划和作战策略上的失误;据材料“……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实力再也没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准”并结合所学可知,日军航母部队不能满足作战需要,与潜艇部队没有有效配合;美国海军实力强大。 (2)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削弱了日本海军实力、美军取得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改变了美日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态势和加速了二战的结束等方面回答。 17.2020年是恩格斯诞生200周年。他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领袖。请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15 - 材料二 从1851年到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恩格斯的汇款3121英镑。恩格斯还承担着代替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撰写120篇文章的工作。这样通过汇款和稿酬,马克思家有了稳定收入,过上了体面的生活。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经过将近两年时间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的整理工作。第三卷又用了差不多十年。与此同时,恩格斯自己还先后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基本完成了从哲学上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被认为是继《资本论》《反杜林论》出版以来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文献,它们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原始历史研究领域里的卓越成果,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和巩固具有重大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恩格斯的历史贡献及其优秀品质。 【答案】(1)历史信息:恩格斯关心工人阶级的命运,通过接触和调查了解工人阶级的疾苦,认识到了工人的地位和作用。 (2)历史贡献: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伟大助手,经济上的资助者;与马克思共同完成《共产党宣言》;整理完成马克思的《资本论》;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全面总结,基本完成了从哲学上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任务。 优秀品质:刻苦钻研;关心工人疾苦;致力于新思想的创立;理想信念坚定。 【解析】 【详解】(1)历史信息:据图片信息可从恩格斯关心工人阶级的命运,通过接触和调查了解工人阶级的疾苦,认识到了工人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回答。 - 15 - (2)历史贡献:据材料“从1851年到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恩格斯的汇款3121英镑。恩格斯还承担着代替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撰写120篇文章的工作。”可知,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伟大助手,经济上的资助者;据材料“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经过将近两年时间完成了《资本论》第二卷的整理工作。第三卷又用了差不多十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与马克思共同完成《共产党宣言》;整理完成马克思的《资本论》;据材料“与此同时,恩格斯自己还先后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基本完成了从哲学上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可知,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全面总结,基本完成了从哲学上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任务。 优秀品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刻苦钻研、关心工人疾苦、致力于新思想的创立和理想信念坚定等方面回答。 - 15 -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