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试卷(全国I、II卷适用) 历史(四 ) Word版含答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绝密 ★ 启用前 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试卷 历 史 (四)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B.形成礼乐制度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出现早期国家 2.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这些措施( ) 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 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 D.反映出贵族政治局部复活 3.下图为考古出土的简牍,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有误的是( ) ① 始于晋朝 ②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③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④字形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 A.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 C.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 5.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6.明代规定:凡内陶下达的诏旨以及经内阁票拟、皇帝批红的奏章,必须先抄送给監察部门的给事中,若内容有不恰当的,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此规定旨在( ) A.削弱内阁权力 B.加强皇权专制 C.防止篡改诏令 D.避免决策失误 7.《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此举( ) 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 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 8.商代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方国首领只需臣服于商王,仍是其部落首领。而西周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这种变化说明西周( ) A.确立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B.国家结构相对紧密 C.王室始终确定诸侯王人选 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9.荀子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由此可见,荀子认为礼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统治秩序 B.创建中央集权制度 C.借助权术治国 D.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10.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等国发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表2是照会提出的三项原则。此后,列强相继接受了美国的原则。列强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 表2 原则一 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势力范围及租借地的既得利益 原则二 各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均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 原则三 各国势力范围对他国船舶征收的港口及铁路运费,不应有所差异 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 B.美国已成为公认的经济强国 C.避免瓜分中国符合列强最大利益 D.门户开放利于列强扩大侵略 11.19世纪末,华商各商会成立后基本上都把“兴商学”列入组织章程,通过创办商业学堂、商业报刊和宣讲所、阅报所等多种形式致力于近代商业教育。这体现了( ) A.国人的文化素质提高 B.商会是传统行会的延续 C.政府保护华商的利益 D.商战思想的传播与深化 12.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种参政方式表现了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B.充满了人类理性主义精神 C.实行较原始的直接民主 D.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13.在中世纪欧洲人们习惯用拉丁语写作。但14世纪以来,用本民族语言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如薄伽丘用意大利语方言写作《十日谈》,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受到大家欢迎。这一现象( ) ①强化了天主教会的控制 ②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推进 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其中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这表明英国( ) A.国王权力受法律约束 B.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 C.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D.社会契约思想开始流行 15.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 ) 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16.欧洲工人中曾存在着一种自然权利思想:“适当的工作,应获得适当的工资”;但在 1832 年后,部分工人认识到,在现存地主、资产阶级当权的制度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阶级斗争是社会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这一变化( ) A.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说明工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C.受到英国议会改革的推动 D.推动了工人运动开始兴起 17.普罗泰戈拉指出,社会事物对人有好处、有用时才是好的,才有存在的理由;对人没有好处或无用时则应抛弃。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希腊( ) A.神灵崇拜已丧失 B.社会生活的倒退 C.人文意识的觉醒 D.个人主义已泛滥 18.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 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19.1871年德国统一后,由于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所以帝国议会无权通过任何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也无权监督政府或要求政府报告政务。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 帝国议会已形同虚设 B.民主的发展较为缓慢 C.有其独特的民主政体 D.政府权力受限制较小 20.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之一是( ) A.旗帜鲜明 B.永不妥协 C.有序革命 D.联合斗争 21.下表为1885-1913年英美专利注册数比较表。据此推知( ) 年度 英国 美国 发明和设计 专利注册数 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885-1889 9371 21666 1609 1895-1899 13419 31680 2272 1905-1909 15423 33220 3556 1913 16599 33917 4212 A.英国无力引领世界科技前沿 B.移民成为美国科技发展动力 C.美国经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 D.美国经济实力开始超越英国 22.司各特的小说向法国文坛吹来了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原则的新鲜空气,以对真实辉煌画面的描绘、繁华人物的展示、盛大场合的铺张,吸引了大批读者。这表明司各特的小说( ) A.引领了现实主义新篇章 B.修正了浪漫主义的缺陷 C.有再现社会风貌的特色 D.体现了文学风格的融合 23.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承诺“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这些举措( ) A.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B.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 C.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 D.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24.下图漫画反映的信息较准确的是( ) A.俄罗斯在阻挠北约东扩 B.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 C.多极化中的“冷战”思维 D.东西对抗主导国际局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赦免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赦免,把它当作稳固皇权的重要措施。赦免在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种社会措施,而是原始社会典籍中出现的一类有关“仁政”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赦免具有临时性、随意性,诸侯中的大赦之法基本上都是特赦。汉代以后,统治者开始经常性的使用赦免,《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下诏:“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因而大赦天下,使人们从事生产。赦免权力开始逐渐的收归中央,赦免成为一种习惯法,名目和次数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袁文超《中国古代赦免现象分析》 材料二 从自然法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西方近代法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在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治理国家的道德和法律手段的争论中,人治观虽显赫一时但瞬间便悠忽不现,“人类理性所体现之正义,高于一切”。启蒙思想家们大都认为,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统治者行使的权力是人民的共同权力。西方法治主义者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敏锐的捕捉到权力专制的天性,因而便给权力重新解构、定为、整合。以近代法的理性主义对权力进行道德约束,以三权分立对权力进行制度约束,使权力之间相互制约。 ——摘编自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赦免制度的演变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治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赦免制度和西方近代法治对各自社会产生的影响。(11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51年6月,在台湾稳定了阵脚的国民党政府公布施行“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条例的核心为佃农对地主缴纳的地租,以全年收获量的37.5%为上限。同时公布相关法律,规定要签订书面佃耕契约、延长契约期间、限制佃耕地的收回等。值得一提的是,农地的“正产物”是指稻米、甘薯等,以1947、1948年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而非依每年收获量的37.5%重新计算。台湾土地改革政策是一连串巧妙的政策,将地利盈收部分转往官方。三七五减租之后,大部分地主因为害怕受处分,于是主动与佃农签约,只要佃农耕作若干时期,该田地便属于佃农,不必再缴租。而政府方面为了补偿地主,以向其盐、纸、农林、工矿这四大国业股票作为补偿。地主除了获得股票、债券作为补偿外还能保有部分土地,不会一无所有,消除了地主暴‘力反’抗的风险。于是部分佃农转而成为自耕农,也有余钱可存款。 ——摘编自孔夫子旧书网《揭秘台湾“三七五”减租》 (1)根据材料指出台湾“三七五”减租实施的背景及“三七五”减租的措施。(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七五”减租的影响。(5分)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赖以生存的食物有2/3从国外进口,二战爆发后,德国对英国轮番轰炸并以海军截断了英国海上运输线。英国农业部以政府名义收购200万英亩农田,组织农夫耕种,政府还鼓励人们利用周围草地、后院,甚至是德国空袭炸出的土坑种菜。英国由于食物匮乏,很多人只能吃到面包果酱,没法做到均衡饮食,经过多次讨论,政府决定从1940年1月8日起实行实物配给制。老百姓有了相对充足的营养需求,有了充足的体能,绝大多数百姓都愿意参军参战,保卫国家。 ——摘编自羊女《英国熬过二战饥荒》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熬过二战饥荒措施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熬过二战饥荒的影响。(6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14年,严复在给钱存如的信中说,德意志联邦,乃不幸居于威廉二世统治之下。轻用其民,以与四五列强为战……顾计所不及者,英人之所助法、比也,列日之致死为抗也。奥人之节节失败也。至于今,所期于半月十日之目的(战胜法国),乃遥遥而犹未达,而法、比乃皆迁都也,英人则节节为持久之画,疏通后路维持海权,联合三国,不许单独媾和。 1917年2月,严复明确主张对德断交,并认为若坐失对德宣战良机,甚或“一无所得,两不讨好”,将贻害无穷。严复学贯中西,前期着力于对西学的评价工作,后期对西方文明尚武、自私的揭露。从谴责战争的罪恶走向反省西方文明的缺陷,再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严复这些对西方文明的批评言辞,与战时在西方出现的“西方的没落”的声音相似。 ——摘编自欧阳泽生《严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在一战时的基本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在一战时基本主张的影响。(9分) 绝密 ★ 启用前 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试卷 历 史(四)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玉礼器系统”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已出现城市文明、玉器文明,据材料“贵族墓地”可知出现权贵阶层,城市文明、贫富分化的产生说明当时可能出现早期国家,故选D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排除A项;西周时形成礼乐制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氏族制度不复存在问题,并且当时还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在汉武帝时期,“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西南地区成为其统治区域,更为重要的是,后来在“西夷”设置了十余个县,其县令“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这就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统治,从而扩大了其统治区域,有利于汉朝疆域的拓展,故选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汉武帝的诸多措施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统治,而不是中央集权的弱化,排除A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汉武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即王国问题,排除B项;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汉朝时期的官僚政治,即中央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不是贵族政治,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该字体是隶书,而隶书是秦朝开始出现的,故①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篆书的特点是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故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隶书成熟并通行是在汉魏时期,故③正确;根据图片中隶书的字形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根据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的统计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主要包括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三大类,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门第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相比,官吏的选拔范围得到了扩大,故选B项;科举制度的设立是为了选拔包括寒门子弟在内的更多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选拔士族子弟,排除A项;科举制度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不再是门第出身,排除C项;虽然科举制的选拔标准主要是才学,但在封建时代,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的现象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土地兼并由原先被讥为“堕落”行为到士大夫积极参与的转变恰好说明这一过程,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的行为,士大夫与市民不是同一个概念,排除A项;士大夫与民争利主要是由于其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并不意味着伦理道德的缺失,排除C项;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顾炎武提出来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门给事中可以对皇帝通过的不恰当的奏章进行反驳,可知该措施起到了及时纠正决策失误的作用,故其宗旨是为了防止在制定决策时出现失误,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对内阁票拟后皇帝同意的奏章进行反驳和纠正,所以不是为了削弱内阁的权力,排除A项;从材料中可以对皇帝的旨意进行反驳,可知监察部是监督皇权的,没有体现出加强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部给事中,可以对不恰当的旨意要求纠正,体现不出防止篡改诏令的作用,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题干中汉代政府的措施意在鼓励男女婚姻,多生育生产力——劳动人口,维护小农经济,安定社会,故选B项;男尊女卑是指社会、家庭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依附于男性,题干讲的是政府对女方索要聘礼过重的打击,排除A项;题干提及汉代政府此举是打击女方索要聘礼太重而已,督促适龄男女结婚,排除C项;古代包括汉代女性地位低下,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商代方国到西周分封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呈现加强的趋势,国家结构日益紧密,故选B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在夏商时期就存在,排除A项;西周实行宗法制,诸侯王人选不完全由王室确定,排除C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于秦朝实现,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题干主要论述了荀子的一些关于“礼”的主张:隆礼尊贤而王(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重法爱民而霸(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好利多诈而危(贪图财富、喜好欺诈就会危险),并且在结尾处做一总结——“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说明荀子认为“礼”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规范统治者的统治秩序,故选A项;“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是称王天下的君主一定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区,这是对“礼”的一种总结,而不是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荀子主张“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在治国时“法、术、势”的结合,排除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荀子主张用“礼”来规范统治秩序,而不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 高三入学调研卷·答案 第5页(共8页) 高三入学调研卷·答案 第6页(共8页) “门户开放”政策是以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的,有利于列强扩大侵略,故选D项;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海外市场,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排除A项;列强接受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主要是因为这一政策符合列强的利益,无法据此推知美国经济地位,排除B项;作为后起的强国,避免瓜分中国符合美国最大利益,并不符合所有列强最大利益,排除C项。 11.【答案】D 【解析】“兴商学”发展近代商业教育,是重商主义思想的表现,体现了晚清时期商战思想的传播与深化,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商会的做法,并未提及国民的情况,无法得出国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商会提出“兴商学”的主张及措施,这是传统行会并未提及过的,因此其并非传统行会的延续而是更具有进步性,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商会的主张及措施,并未提及政府,无法体现政府保护华商的利益,排除C项。 12.【答案】C 【解析】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可以发言与表决,这种行使政治权利的方式属于直接民主,故选C项;民主政治不等同于直接民主,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排除A项;公民政治素养高低不等,雅典的直接民主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雅典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并不都是很高,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使用本民族语言写作,打倒拉丁文,是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打击,弱化了天主教会的控制,故①错误;使用本民族语言,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②正确;使用本民族语言,有利于利用本民族语言阅读圣经,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推进,故③正确;使用本民族语言,有利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国王征收赋税须得到全国公意许可,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大宪章》的限制,故选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时间不符,排除B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排除C项;社会契约思想流行于启蒙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材料“原产自印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并且“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可知当时不同大洲之间经济往来较多,故选B项;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于工业革命,结束于19世纪中期,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排除C项;经济发展会拉大贫富国家差距,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欧洲工人维护自身权益的观念从遵奉启蒙运动中的自然权利思想,转变为依靠工人阶级的斗争来实现,是工人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故选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不符,排除A项;欧洲工人的观念从自然权利思想向阶级斗争学说的转变,是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排除C项;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运动之一的里昂工人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831年,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普罗泰戈拉把人放在社会生活的重心,这说明古希腊人文意识已经觉醒,故C项符合题意;人文意识的觉醒不能说明神灵崇拜已丧失,二者可以同时存在,排除A项;人文意识的觉醒应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排除B项;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有可能导致个人主义的泛滥,但不能说明个人主义已经泛滥,排除D项。 18.【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通过黑奴贸易,推动了欧洲、美洲和非洲社会生活的融合,也形成了新语种,因而可知,黑奴贸易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故D项符合题意;文明之间的“融合”不意味着对某种文明的“隔断”,“融合”也不表明非洲文化必然走向近代化,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信息,C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德国帝国议会在对政府制约上权力及其狭小,但德国政体仍然推动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德国有其独特的民主政体,故C项正确;德国具有独特的民主政体,但不能由此得出其发展比较缓慢,排除B项;帝国议会在对政府制约难以限制议会它没有发挥其他作用,C项错误,政府不对议会负责,不表明它不对其他部门负责,排除D项。 20.【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共产党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支持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旗帜,故A项正确;支持革命斗争不意味着与现存社会制度永不妥协,B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革命顺序的信息,C项错误;支持革命运动不能说明就与进行革命运动者进行联合斗争,D项错误。 21.【答案】C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1885-1913年,美国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远远超过英国,这体现了美国科技正在不断发展,说明美国经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故C项正确;与美国相比英国专利数量不够突出,但不意味着英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也不突出,A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示美国对外国居民颁布数量只占很少比例,B项错误;专利数量的发展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但不能得出美国经济实力是何时“开始”超越英国的,D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真实辉煌画面的描绘”可知,材料所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A、B、D三项从题干材料均未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 23.【答案】C 高三入学调研卷·答案 第5页(共8页) 高三入学调研卷·答案 第6页(共8页)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同时,更主张防止生产过剩,这一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经济利益,但其政治地位是否提高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有相似之处,但不能说明二者之间是否相互影响,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可以延缓、弱化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但不能消除经济危机,D项错误。 24.【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北约等依然把俄罗斯看成是主要敌人,这说明再多极化趋势中还存在有“冷战”思维,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主导,A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示了北约东扩,但未显示北约东扩由美国主导,B项错误;俄罗斯与北约东扩的矛盾不能看作是东西对抗,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25分) 【答案】(1)趋势:由仁政思想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或:治国)措施;由临时、随意到经常使用;赦免权力逐渐被中央政府收回;赦免的名目和次数增多。(8分) (2)特征:排斥专制,推崇法治;理性至上,主权在民;制度保障,限制权力。(6分) (3)影响:中国,有利于减少冤案、安抚民心,为社会生产补充劳动力;强化了中国的皇权专制统治,使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6分)西方,有效避免了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民主思想在民主制度实践中起了引领作用。 阐述: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民主法治、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并通过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作了集中表述和法律宣示,最终在法美两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成美国三权分立和法国共和制的民主政体。 小结:启蒙思想的引领在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例二: 论题:法律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阐述: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美国在独立战争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和中央权力的三权分立,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的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德国在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的德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1875年的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将民主制度法律化,是欧美国家在巩固民主制度中普遍采取的策略。 示例三: 论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阐述:英国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先是进行限制王权的议会斗争,后又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经过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独裁统治,1660年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才重新掌握政权,并通过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才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主政治体制。法国在1789年发生大革命,经过三次革命高潮,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拿破仑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出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的统治。1848年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很快出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君主制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在1871年镇压巴黎公社革命后, 于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英国经过半个世纪、法国经过近百年时间的反复才确立民主政体。 示例四: 论题:借助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主要途径。 阐述:英国通过1640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借助人民的支持进行反对王党叛乱的革命战争,处死国王,于1649年建立共和国,开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先河。美国资产阶级利用人民的力量于1776年发动独立战争,建立大陆军,最终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国家独立,并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法国资产阶级于1789年利用巴士底狱起义发动大革命,利用人民革命的三次高潮,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后于1848年利用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直至1875年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法国民主政治体制。 结论:借助群众力量进行革命斗争,在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三入学调研卷·答案 第5页(共8页) 高三入学调研卷·答案 第6页(共8页) 【解析】材料阐述了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长期、动荡、反复的过程。首先由思想家提出政治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进行革命或改造现行政治生活,再通过法律形式确定民主制度。由此可以提取任一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即可。 27.(15分) 【答案】(1)背景: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失败促使其总结失败教训;国民政府在台湾的统治基本稳定。(4分) 措施:限制地租的最高上限;以法律形式保障佃农耕作权;根据1947年、1948年平均值,实行定额制。(6分) (2)影响:增加了政府的土地收入;缓和了台湾地区的社会矛盾;提高了台湾地区的佃农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5分) 28.(15分) 【答案】(1)特点:政府积极参与,动员民众组织生产自救;利用行政手段推行实物配给;注重民众的饮食均衡。(9分) (2)影响:使英国民众度过了二战饥荒;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英国在战争中提供了兵源,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6分) 29.(15分) 【答案】(1)基本主张:德国轻率与欧洲列强开展不是明智之举;对英法与德国作持久战予以赞成;主张中国对德断交,并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重估中西方文明价值。(9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国人辩证的认识中西方文明。(6分) 高三入学调研卷·答案 第5页(共8页) 高三入学调研卷·答案 第6页(共8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