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6‎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各大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对表格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C )‎ A.1950~1959年外交成就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B.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增多得益于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1970~1979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D.1980~1989年建交国家增加表明我国推动了不结盟运动 解析:从表中可知,1970~1979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2.“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文中“三角”分别指( A )‎ A.中国、美国、苏联 B.欧洲、美国、苏联 C.中国、欧洲、美国 D.美国、日本、中国 解析:由题干“尼克松”“保持了平衡”“把中国拉过来”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不小,美国为了应对这种压力而拉拢中国以便实现平衡,而能够让美国感受巨大压力的只能是苏联,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苏三国之间的关系,故B、C、D三项排除。‎ 6‎ ‎3.2016年,习近平在某一国际组织成立15周年峰会上发表讲话,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高度评价了该组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的巨大贡献。该国际组织的突出特点是( B )‎ A.军事政治联盟 B.结伴而不结盟 C.全球性多边合作 D.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 解析:依据材料的时间推算,这个国际组织是2001年成立的,再结合“该组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的巨大贡献”可知,这个国际组织应是上海合作组织。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倡导“结伴而不结盟”的理念,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如图为1950~2013年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图,其中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B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实施 解析:A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排除;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这标志着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随后中日建立了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发展出现了新局面。材料中“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所以B符合题意;C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排除;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不符合,排除D。‎ ‎5.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C )‎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是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故C正确。A是中日和解的表现,排除。B、D是中日建交日本方面必须做到的内容,排除。‎ ‎6.‎‎1970年6月4日 6‎ ‎,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这一事件表明( C )‎ A.中国的外交僵局就此打破 B.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 C.美国试图缓和与中国关系 D.中美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 解析:材料反映的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实际上是美国试图修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希望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来对抗苏联的压力。故选C。‎ ‎7.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为防止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战争颁布了几个中立法案,不分侵略国和受害国,单纯以“交战国”平等地对待她们。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讲:“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A.中立政策利于美国协助英国对抗纳粹德国 B.美国由一个厌战国家逐步发展为好战国家 C.美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谋求国家利益 D.杜氏讲话表明美国支持亚非人民反帝斗争 解析:A项,材料的时间点有两个,选项只能反映出30年代外交政策特点。B项,材料中美国的中立政策,以及战后杜鲁门主义的政策不能充分说明美国由一个厌战国发展为一个喜好战争的国家。C项,30年代之所以中立,是因为对美国有利,1947年之所以出台杜鲁门主义,也是为了维护美国战后的利益,所以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D项,材料不能直接体现出美国支持亚非人民的反帝斗争,主要是遏制苏联势力发展。故选C。‎ ‎8.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表(部分)。‎ 时间 事件 外交讲 话提要 时间 事件 外交讲 话提要 ‎2014年 国际工程科技大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 ‎2016年 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 ‎“信则立,不信则废”‎ ‎2014年 中法建交50周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017年 金砖会议 亚太经合 ‎“国之交在民相亲”‎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2015年 巴基斯坦议会演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8年 博鳌论坛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利于事,不必循俗”‎ 习近平外交思想( D )‎ 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 6‎ 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 解析:依据材料“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树立大国意识”的相关信息,排除B。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排除C。‎ ‎9.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C )‎ 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解析:该变化是适应国内工作重心的需要的,非“左”倾思想的干扰,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开始迅猛增长,B项错误;进入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务实的对外援助政策促使中国更多地将重心放在如何利用外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发展,对外援助由侧重政治到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D项表述本身逻辑有误。‎ ‎10.“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中英关系发展的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 A.国际形势 B.国家利益 C.国家实力 D.政治制度 解析:A项,当时的国际形势为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敌视、封锁和包围,不利于中英关系的改善,排除。B项,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封锁新中国,但中英两国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需要,仍不断改善两国关系,符合题意。C项,1954年中国的国家实力没有明显的增强,排除。D项,中英两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有着很大的区别,不是二者关系改善的原因,排除。故选B。‎ ‎11.“今天,中国已经与16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些重要的外交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A )‎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综合国力 D.外交工作者的不懈奋斗 解析:“今天,中国已经与16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表明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2.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C )‎ 6‎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解析:A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排除;C项,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D项,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近两年中美关系问题牵动世界目光,关乎各国利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1980年版 材料二 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外政策的独立自主,邓小平的解释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广安日报》‎‎2017年09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中国的政治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16分)‎ 答案:(1)变化:由对抗、敌视到正常化(或缓和)。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促使中国迎来建交高潮;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政策;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如: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积极开展“反恐”外交;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等。‎ 解析:(1)从材料“共产党之占领台湾”“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可知中美处于对抗、敌视状态,从材料“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知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2)从材料“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并结合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可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 ‎14.区域性国际组织是地区发展的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会议正式给予印度、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位。至此,上合组织已经成为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必将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6‎ 材料二 自1994年1月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以来,几近“零关税”的贸易便利极大地推动了三国间的市场融合,促使三国贸易不断增加。……在竞选中,特朗普甚至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称为“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定”,不断威胁要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区协定。上任后在谈判不力的情况下,特朗普曾多次承诺,若无法重新协商为美国争取更优惠条件的话,则美国将退出这项生效23年之久的协定。‎ ‎——摘编自凌胜利《退出北美自贸区?特朗普可别假戏真做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和地点,并分析“给予印度、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位”的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性质和作用。特朗普不断威胁要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区协定,其用意何在?(14分)‎ 答案:(1)时间和地点:2001 年 6 月,上海。意义:有利于印巴和解和南亚地区的和平;有利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为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2)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作用:弥补了三国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促进三国间的贸易不断增加;加强了北美区域经济的优势。‎ 用意:为美国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时间地点。第二小问由材料“会议正式给予印度、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位。至此,上合组织已经成为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必将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可分析意义。‎ ‎(2)第一小问结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可知性质;根据材料“极大地推动了三国间的市场融合”“促进三国贸易不断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作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若无法重新协商为美国争取更优惠条件的话,则美国将退出这项生效23年之久的协定”并结合国家利益可知用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