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领军考试(6月)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百强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领军考试(6月)历史试题 Word版

‎2019-2020学年下学期全国百强名校 “领军考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春秋时期,在描写周宣王北伐南征的《六月》《采岂》两首诗作中,前者描写“文武吉甫, 万邦为宪”,后者写“方叔元老,克壮其犹”,分别叙述大臣尹吉甫和方叔的功业,对于 最高统治者周宣王则一带而过。这说明春秋时期 ‎ A.原始民主遗存影响政治B.新的政治转型逐渐构建 ‎ C.国风题材侧重关注政治D.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 ‎2.唐太宗时期,三省长官品位太崇,不欲轻以授人,因此借用同三品之类,让品位较低或 闲散官制者参与大政,以“参预朝政”“同平章事”“同三品”行宰相之职,但这些都是 临时性的称呼,并非正式官衔。唐太宗的这些做法,本质上意在 ‎ A.加强君主专制B.保证决策准确 C.提高政务效率D.笼络下层官员 ‎ ‎3.宋代殿试制度,主宰取士大权的不再是科举主司官员,而是皇帝。士人殿试及第即成为 “天子门生”,及第者不必经过吏部锉选考试,便可直接做官。殿试制 ‎ A.使取士权始归到中央B.使得皇帝权力达到顶峰 ‎ C.强化了封建统治基础D.利于预防官场结党营私 ‎ ‎4.公元1274年,因伐宋设置荆湖行省,由伯颜以中书左承相领行省事,“所属并听节制”。 渡江之后,对江南大片土地,元廷自然地采取了设置行省的办法。到后期,江南反抗不 断,就出现了有关行省的规定,包括核定行省官制即辖区、定行省官迁调之法。据此可 知,行省的变迁 ‎ A.具备临时军事性质B.强化了事权和责任 C.依据山险作为标准D.分割了中央行政权 ‎5.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皇帝)无如之何”。 后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逐渐增多,较低级别的宗亲、贵族和大臣逐渐参与进来,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被撤销。这些变化说明 ‎ A.汉族官僚对无法参政强烈不满B.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 C.清朝贵族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D.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以加强皇权 ‎ ‎6.亚里士多德在论述雅典政治时曾说:“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取决于大多数人 的表决,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据此可知,在雅典 ‎ A.政治制度优势得到一定发挥B.有效保障少数人的正当权益 ‎ C.在民主与专制之间寻求突破D.假借正义之名实行集权统治 ‎ ‎7.马克思认为: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的 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反映 ‎ A.罗马法促进了私有制发展 B.马克思主义汲取了罗马法的精髓 ‎ C.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D.罗马法以内容详实而闻名于世界 ‎ ‎8.英国议会制下的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都是本国国情的需要,都是由各自的 经济基础、阶级力量和思想意识决定的,都是本国人民在当时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的 结果。对于“两国国情”理解准确的是 ‎ A.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早 ‎ C.英国没有共和制的传统D.两国均以启蒙思想指导革命 ‎9.北美人即使同英国议会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也没有放弃对君主制的信仰,甚至在《独立 ‎ - 6 -‎ 宣言》中也看不到对君主制的谴责。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列举了乔治三世的28条罪状,但矛头却不直接指向君主制。这说明 ‎ A.《独立宣言》违背时代潮流B.北美人渴望独立 ‎ C.有限君主制有着深厚的基础D.共和制得到认可 ‎ ‎10. 1843年签订的《虎门条约》规定,如果中国政府对其他各国有权利让与,“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也有同样规定。此规定 ‎ A.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B.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 C.影响了中国关税自主权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侵略 ‎ ‎11.太平天国把儒家经书和诸子百家宣布为“妖书邪说”,概皆斩。但在天王洪秀全的作品以 及太平天国其他宣传品中,都保留了不少的孔学教条。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没有科学理论指导革命B.有鉴别地对待传统文化 ‎ C.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D.在逐渐蜕变为封建政权 ‎ ‎12.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 可能。这种不朽的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B.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 ‎ C.促进了中国民主进程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 ‎13.农民报刊自1925年开始出现,经1926年至1927年上半年形成高潮,创刊时间密集、 出版数量众多,目前有文献可稽和实物留存的有二三十种之多,各地自行编印、小范围 发行的恐怕难以计数。材料反映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B.中共革命重心转移 ‎ C.国民大革命重视发动农民D.民族矛盾的激化 ‎ ‎14.下面是某一时期口号和标语,如“鼓动发展苏区,建设苏维埃政权”“积极向外开展新的 苏区”“建设工农兵,劳苦群众要分得土地”“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反映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国民大革命发展到高潮 ‎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D.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15.下图为晋察冀边区银行(1938年2月成立)发行的一种货币,1948年该银行改称“华北 银行”,同年又与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三家银行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据 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发展变化可知,此银行 ‎ A.发行的货币流通到新中国成立 B.对新中国金融业发展有开创作用 ‎ 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D.为北伐战争胜利提供了财政支持 ‎ ‎16.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说:“当达尔文对自己的研究作出结论并把它交给社会界评论时,有 好几个月我们(威廉・李卜克内西与马克思)除了谈论达尔文和他的发现的革命力量外, 便什么都不谈了。”马克思对达尔文成果的高度关注,主要说明马克思 ‎ A.尊崇科学家挑战权威的斗争精神 B.力图推动社会改良运动的发展 ‎ C.欲将历史观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 D.重视自然科学成果的社会意义 ‎ ‎17.马克思指出理想中的社会应该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1886 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爆发数十万人举行大罢工,为劳工阶级争取到了“8小时工 - 6 -‎ ‎ 作制”。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于‎1917年11月11日颁布了《关于8小时工作制》 的法令。可见,这一节日 ‎ A.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B.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 C.根源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D.保障了工人阶级根本利益 ‎ ‎18. 1954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宪法草案初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织了 ‎18个 讨论单位,共8000多人讨论了两个多月,提出意见整理后共6000多条,这次讨论实际 上把中共中央关于宪法草案的建议变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领导的共 同建议。这表明新宪法的制定 ‎ A.社会主义原则被确立B.参与主体性具有广泛性 ‎ C.体现政治协商的原则D.人民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 ‎19. ‎1975年8月30日,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胡乔木在恢复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即中 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要为哲学和社会科学注入新的活力,但政治伦理不 能代替科学,应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此可知,恢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是因为 ‎ A.国家建设急需新兴科技人才B.部分领导对“文革”错误有所认识 ‎ C.“文革”中邓小平再次被打倒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20. 1958年,中国驻挪威大使徐以新的夫人陆红抵达奥斯陆后,从‎9月12日到‎10月20日, 通过家庭拜访、私人宴会等方式与30多位挪威政要、社会名流以及驻挪威的外国使团成 员建立联系。这说明,当时的外交工作 ‎ A.具有灵活多样的时效性B.凸显革命外交的特点 ‎ C.受到“左”倾思想影响D.主要目的是加强沟通 ‎ ‎21.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表(部分) ‎ 这说明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A.倾向传统义利观构建治理蓝图 C.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 B.通过中华文化输出中国价值 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 ‎ ‎22.下表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 - 6 -‎ A.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B.不断发展和完善 ‎ C.重视历史传统的继承D.民主范围的扩大 ‎ ‎23.从1979年到1991年,中国红十字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帮助,积极谋求与台湾红十 字组织合作,协助中央政府处理海峡两岸间查人传信、探亲访友、家人团聚、处理海滩 事件、见证遣派等人到事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岸“直通”的实现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C.“九二共识”的达成D.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 ‎ ‎24. 1958年,戴高乐重新担任法国总统后,主张用“缓和、谅解、合作”的美苏外交替代冷 战和对抗,1963年1月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走出了法德历史性一步。1966年6月 戴高乐对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发表了旨在缓和东西方气氛的法苏联合声明。导致这一 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与美国关系初现裂痕B.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C.西欧联合后法国实力增强D.法国想要争取大国地位 ‎ ‎25.下表为美国与其他大国在联大一致表决外的投票一致率(单位:%),表格反映了 ‎ ‎ ‎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走向分化B.美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的合作 ‎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盟友破裂 ‎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77.3% 72.7% 73.7% 63.2% 63 .2% 66.7% 72.7% 70.8% 66.7% 70.6% 90.9% 86.4% 89.5% 84.2% 84.2% 83.3% 90.9% 87.5% 77.8% 88.2%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第26、 27、 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29、 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一)必考题:共35分。‎ ‎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材料一 文帝于二年(公元前178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于十五年(公元前165 年)又下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武帝接受了董仲舒“‎ - 6 -‎ 罢默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正式建立了以儒术取士的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并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 年)首次颁布了“令郡围举孝廉”的诏书,规定各郡国每年必须依照规定的数目向朝廷推荐。 ‎ ‎——摘编自百度百科 ‎ 材料二 西晋泰始年间将相大臣出身大族比例 ‎ ‎——摘编自范兆飞《走向禅让:魏晋之际阶层的固化与易代模式》‎ 材料三 北宋突破了隋唐以来的门阀观念,打破了官僚贵族才拥有的科举特权,为广大寒门子弟 开进仕之门,这就为大批社会底层的读书人步入政治仕途提供了良机,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像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家境贫寒,后来考中进士,他们以其崇高的气节和杰出的政治才能, 成为后世景仰的历史名臣。 ‎ ‎——摘编自王家宏《北宋优容政策及科学文化鼎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察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2分)并指出这种选 官制度的取士方式?(2分) ‎ ‎(2)造成材料二中阶级固化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分)这种制度的选拔标准是什么?(2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的影响。(4分) ‎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 材料一 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冷战升级,迅速复兴的德国成为 美国在欧洲与苏联抗衡的重要砝码,这时压制德国政策及对德国工业水平的限制已经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背道而驰了。于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美、英大量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工厂数量。 在1946年IARA接受分配的工厂只有31个,价值6400万马克。1949年11月,联邦德国与 西方盟国签订《波恩议定书》,拆迁方案停止执行,早先被拆除而尚未运离德国的工厂仍还给 德国。在最初的方案中,有1977家工厂被列入拆迁项目中,实际上仅有754家被拆除,比例为39%。据战后相关统计,柏林西占区赔偿总额仅占德国生产能力的5%。 ‎ ‎——摘编自桂莉、孙文沛《美国对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 ‎ 材料二 尼克松政府于1973年提出“欧洲年”计划,建议美国和西欧拟定新的大西洋宪章,确立 共同目标,双方在防务、贸易和东西方关系上协调各自政策,意在重新界定美欧关系以适应 新形势需要。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欧洲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遭到欧共体国家强烈抵制, 并由此引发了美欧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旷日持久的外交拉锯战使“欧洲年” 一波三折,尼克松对欧洲的访问未能成功,英美“特殊关系”、大西洋联盟皆因此遭受重创, 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 ‎——摘编自梁军《“从未有过的年代”:基辛格“欧洲年”计划中的美英外交考察》‎ 材料三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力量中心不断转移。近代西方国 家的崛起进程伴随着延绵不断的战争。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大势是“单极化”与“多极化”的 较量。 ‎ ‎——摘编自张顺洪《战争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赔偿政策演变带给德国哪些影响? (4分) ‎ - 6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政府“欧洲年”计划出台的背景。(4分) ‎ ‎(3)结合以上史实,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3分) ‎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材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民众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在战争全局上打败侵略中国的帝国的胜利。中国的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 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化史》(第四版) ‎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性强)(12分) ‎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9、 30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 ‎ ‎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 材料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的设立不但为元朝初期管理藏区做好了铺垫,也促进了元朝的经济发展。“在此(桑哥驿站 改革)之前,在藏北驿站,如索克、夏克、孜巴、夏颇、贡、官萨、甲哇等大站,由吐蕃卫地的站户连续驻站支应,十分艰苦费力,卫地之人又不适应藏北气候条件,一再逃亡。驿站之地奇寒难忍,蒙藏来往使臣,沿途得不到乌拉(女真氏族部落)供应,需得自己照料。按 照众人的请求,大臣桑哥命卫普尔、巴拉克等军留驻藏北的郊队,拨出一部分人负责驿站事务。并规定各个吐蕃万户,以达果为单位,将马匹、驮畜、乳畜、肉羊,供给驿站的青稞、 褐布、帐篷、坐垫、绳具、炉子、卧具、医药费以及人户,统统交给蒙古人。从此,卫地之人不必到藏北去驿站。卫地之人每年前往藏北,把应交付给驿站的物资运送给蒙古军人。” ‎ ‎——摘编自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 ‎ ‎(1)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哥驿站改革的具体措施。(9分) ‎ ‎(2)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驿站设立的作用。(6分) ‎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 材料 吴带为绍兴二年(1132)进士。曾与秦桧有旧,秦桧专权后,因不附秦桧,被排挤在外。 两淮抗金失利,主和派为求偏安一隅,纷纷主张对金退让。吴带力排众议,建议高祖亲征, 驻跸建康(今南京),“以系中原之望”。吴带知绍兴府时,为会稽百姓免支移折变,出常平米募饥民开鉴湖。权刑部侍郎时,吴带拿出内库金朵米,赈济灾民。为临安守时,他又关注着临安城里运河的情况,并很快请开运河。吴带曾言:为官“视百姓当如父母,视公事当如私事;预期得罪于老百姓,宁得罪于上官”。吴带的诗集《湖山集》在宋代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 显示出不同于江西诗派的风格追求,尤其是其中的和陶诗,是继苏轼之后和陶诗作中颇有影 响的力作。 ―摘编自何志军《吴带研究》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吴莆历史功绩。(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带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 ‎ ‎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