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0讲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0讲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 6 近代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 运动前 第 10 讲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后达标检测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选择题 1.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 要原因是( ) 1892—1894 年 1895—1903 年 商办 设厂数 53 463 资本(千元) 4 697 90 801 官办和官 商合办 设厂数 19 86 资本(千元) 16 196 19 469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解析:选 D。由题目中的时间“1895—1903”年可知这应为清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排 除属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 A、B 两项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短暂发展 的 C 项,本题应选 D 项。 2.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A.经济结构的变迁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自强求富的探索 解析:选 A。该组图片依次反映了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因 此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B、C、D 项都是片面的理解。 3.(2016·河北保定高三摸底) 1895—1911 年 1912—1918 年 年投资额(万元) 800 2 200 年均办厂数(家) 19 80 上述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是( ) A.都与政府的政策和“实业救国”思潮有关 B.轻工业、重工业均得到较大发展 C.企业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都为以后革命转型奠定了基础 解析:选 A。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 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华民国奖励实业的政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规模,故 B、C 项错误;一战期间,民 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使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在五四运动后登上历史舞台,促使旧民 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 1895—1911 年期间一直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故 D 项错误。 4.下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 1899—1930 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 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促进作用 B.外商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C.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 D.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 解析:选 C。本题以数据柱状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准确分析与理解的能力,材料中 1912—1925 年大生纱厂超过了南通外商纱厂。一战结束,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后大生纱厂又衰落,反映了 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大生纱厂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外国资本有一定的 抵制作用,据此分析 C 项正确。 5.(2016·甘宁青部分高中联考)1916 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 1.5 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 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 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 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 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 D.国家政局稳定 解析:选 A。题中“1916 年”恰好处于 1914 年至 1918 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时间 段,外国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侵略东方,故 A 项正确;国民政府重视是在 1927 年至 1936 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B 项错误;经营理念创新也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1916 年处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政局并不稳定,故 D 项错误。 6.1915 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 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 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推动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四大家族的发展提供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解析:选 B。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北洋政府统一度量衡,更多的是便利 国内贸易与维护国家统一,对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无明显影响,故 A 项错误;国内统一度量 衡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国内贸易,故 B 项正确;此时四大家族还未产生,故 C 项错误;统一度 量衡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D 项错误。 7.1873—1910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属于否定式选择 题,宜用排除法。从材料中的时间 1873—1910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此时正值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初步发展之时,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所以 C 项说法错 误,不符合史实,A、B、D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目要求不符,答案选 C。 8.《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 《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A.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B.体现了四川革命者强制人民剪辫易服 C.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D.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 解析:选 C。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 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错误,故 A 错误;从材料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 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的信息可以看出大汉四川军政府对是否剪辫易服持宽容的态 度,故 B 错误;从图片标题“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可知剪辫易服在民国初期带有鲜明的政 治色彩,故 C 正确;大汉四川军政府是辛亥革命后四川地区成立的革命政府,从材料中“自 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的信息,可知大汉四川军政府 是支持革命的,故 D 错误。 9.1900 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 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 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解析:选 C。从材料 1900 年的时间点可以排除两项,B 项时间不符,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 起;D 项应属于 1911 年辛亥革命的影响。A 项“废止缠足”只反映了材料中的部分信息,没 有全面反映,本题应选 C 项。 10.1915 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立即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 “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 B.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的消息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D.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 解析:选 D。《民报》刊物创办于 1905 年,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最早建成于 1909 年,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15 年,民主、平 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先生”称呼在社会开始流行,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首条 空中航线于 1920 年设立,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 创建企业(家) 投资总额(万元) 厂数 年均增长率 数额 年均增长 1872—1894 年 53 2% 470.4 21.4 1895—1900 年 104 17% 2 300 383.3 1901—1911 年 326 30% 8 620 783.7 1912—1919 年 470 60% 9 500 1 187.5 材料二 1915 年,民国政府农商部对“章太和”竹椅颁发的四等奖证书 材料三 一战期间,我国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状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一战期间的国际形势,分析材料四中中国面粉业由战前的进口为主变 为出口为主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问从材料一的表格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的民族工业无论在工厂数量还是在资本数额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明 显的不同。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发展较慢,甲午战后得到了初步发展,在一战期间发展较 快,达到高峰。第(2)问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封建主义和 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刚刚出现,力量薄弱。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 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第(3)问从材料三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我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快速发展的特点有集中在投资较少的轻工业。从地区的分布 上来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第(4)问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面粉业和 纺织业。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国民经济进入战时轨道,轻工业发展不足。 答案:(1)①企业数量、资本投资额均持续增长。②1895 年前各项增长值较低。③1912—1919 年各项数据达到最高。 (2)1894 年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挤压;外商企业的竞争;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民族工 业自身力量薄弱。(任答两点即可)一战期间: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群 众性斗争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相对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等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 发展时间很短。 (4)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战期间,英法等欧洲国家卷入战争,国民 经济军事化,对面粉的需求增加。 12.在探讨“社会生活变迁”问题时,某同学从古代、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习俗等角度入 手,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一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粼粼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他 们过着享乐的日子。——(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材料三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与这一历史现象的内 在联系。 (3)根据上述图片信息,概括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变化呈现的趋势及其实质。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 (4)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杆,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第(1)问首先判断出是宋代的城市;由材料一 的“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和材料二中的“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他们过着享乐 的日子”可以知道这是反映城市里的市民们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第(2)问分析材料二可看 出城市种种限制的取消,使得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经济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 展和城市市民生活的多样化,随之带动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第(3)问第一小问需要 结合图片反映的现象来总结和概括。第一幅图片反映的见面礼节为作揖,第二幅反映了新式 婚俗,第三幅反映的是大众报业,第四幅反映的是电影这种娱乐方式;综上可以得出其趋势 是传统的陈规陋习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第二小问根据趋势就不难得出实质。第三小问原 因需要从国内外两方面来思考。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可知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逐 渐往更文明、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而这实质上是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结果。对一个 国家来讲其进步是自身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和文明的影响。同时还应看到文 明的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答案:(1)宋代城市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2)宋代城市突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城市经济发展,丰富了市民的 精神文化生活。 (3)趋势:传统的陈规陋习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实质:文明开化。原因:西方工业文明 对中国的冲击造成中国社会的变化;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 步解体,近代工商业产生;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民主趋势加强;文 化上,受西方先进思想观念的影响等。 (4)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生活本身是社会文明的载体, 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既体现出前后继承、发展的关系, 又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补充、交融、促进的关系;开放是文明进步的有力保障,历史的 进步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