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020-2021 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020·浙江卷·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 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 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 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 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 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 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答案】D 【解析】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 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 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 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D 正确;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 排除 A;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 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 B;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 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 C。 2.(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 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 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 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 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C正确。A、B、D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3.(2020 全国Ⅲ卷·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 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 “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和“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知双 方争论的是由谁组建政府,即政府组建的主导权,故选 B 项;据材料可知双方都强调共和 制度,排除 A 项;材料提及共和政府的组织属于政治革命,不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实 现平均地权,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共和政府的主导权,据所学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 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排除 D 项。 4.(2020 山东卷·9 )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 的原因是 A. 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 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 项正确; 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 项错误; 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 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 项错误;1947 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 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 项错误。 5.(2020 浙江卷·12)《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 1922-1923 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 时指出:“一方面,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 的反动派。”这说明( )。 A. 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 迅速增长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 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的 【解析】1922-1923 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的评价中既肯定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革命 性,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不可能战胜反动派,这一评价意味着中国 的工人阶级必须找到同盟军,这是其推翻反动派的必要条件,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 正确;题干只提到了工人阶级,并未提到农民,排除 A;1922 年至 1923 年,无产阶级面 对的主要敌人是北洋军阀,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排除 C;1919 年五四运 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 D。 6.(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9 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 “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 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 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 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 重, 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 B 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 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排除 A 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 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排除 C 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绝 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 7.(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 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 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也有反对。这场 争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正确。A、 B、 D的结论都无法根据材料得出,“确定了”“认清了”“消除了”都是完成时,片面解读了材料或 者完全错误地解读了材料,跟材料意思不符。 8.(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 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 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 方军阀割据,故 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 B 项错误;辛亥革 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 C 项错误;皖系军 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 D 项正确。 9.(2020 全国Ⅱ卷·30)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 70%,其中延长等 4 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 1 所示 表 1 延长等 4 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 1 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 70%”,涉及工人、农民、 商人、知识分子、地主等多个阶层,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民族矛盾加深,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民主政权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故选 D 项;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于 1940 年,排除 A 项;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 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人士,对汉奸和反动派实 行专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1945 年 4 月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建立联合政府,排除 C 项。 10.(2020 江苏卷·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 忠义来唤醒民众、 的 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 合理的是( ) 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 来宣传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B 项正确;“开始” 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 排除 C 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排除 D 项。 11.(2020 浙江卷·13)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 80 多年前的家 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 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 经“沪战”一役( )。 A. 日军被迫三易主帅 B. 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沪战两月”“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可以判断这一战役是淞 沪会战,这一战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 正确;1932 年 1 月 28 日,国民革 命军第十九路军三万人在上海抵抗日军十万军队的历时 33 天的英勇战斗,迫使日军三易主 帅,排除 A;广州、武汉沦陷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 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 D。 12.(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0)194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 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 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 C 项;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 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 A 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 排除 B 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 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不是右倾,排除 D 项。 13.(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 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 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 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 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可知政治权利的提高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故 A 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 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且材料强调的是 抗日战争时期农民的民主权利而非土地制度,故 B 项错误;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得以实现”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民主权利而 非国民党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14.(2017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 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 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B 【解析】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于抗战全面爆发后的 1937 年 9 月,土地革命的开展是在国共 的十年对峙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 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 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因而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 B 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时间是 1924—1927 年,时间 上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抗日,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 不可能反抗国民党政府,故 D 项错误。 15.(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 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D 【解析】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而 不是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 A 项错误;从题干中“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坏 其团结抗日的形象,故 B 项错误;国民党把“国共合作”作为“谬误名词”,可知其否认国共合 作,但并没有涉及抗战的领导权问题,故 C 项错误;从题干中“亲日派”“争取民主”“国共合 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 主协商,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故 D 项正确。 16.(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 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 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解析】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 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 A 项错误;1933—1937 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 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 B 项正确;国民 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 C 项错误;沪杭 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 D 项 错误。 17.(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0)1937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 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 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 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答案】A 【解析】结合时间可知是在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解读题意可知顾维钧的目的是要求其 他各国的对中国的援助,故 A 项正确;从题干的“否则”可知,顾维钧提到的“另一次世界大 战”是在各国不援助中国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体现“警示”的目的,故 B 项错误;绥靖政策 侧重于对法西斯国家的纵容和默许,题干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维护原有世界格局与题 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18.(2020 江苏卷·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 忠义来唤醒民众、 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 合理的是( ) 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 来宣传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B 项正确;“开始” 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 排除 C 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排除 D 项。 19.( 2019·天津高考·9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 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 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可以推知该 宣 言发布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前,再结合题干中“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 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可知该宣言为 1935 年 8 月 1 日在长征途中所发表 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为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 C 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全面侵华是在 的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之后,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A 项;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国民 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 B 项;在 1945 年 4 月所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 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 D 项。 20.( 2018·北京高考·18)图 8 取材于 1945 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答案】D 【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 1937 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45 年 8 月重庆谈判, 到 10 月通过了《双十协定》,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题干因果倒置,故 B 项错误;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 1937 年 9 月,重庆谈判是 1945 年 8 月,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的图 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民主政府的期盼,故 D 项正确。 21.( 2015·天津文综·7 )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 75 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 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答案】C 【解析】由图片“GO YEARS OF ‘LEADING THE WAY’”“WORLD WAY”内容可知该图片内 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至 1945 年),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1946 至 1949 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此题与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无关,故 B 项错误;从美国 特种兵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 日,故 C 项正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国和缅甸,但是没有体现美国,故 D 项错 误。 22.(2020 全国Ⅲ卷·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 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 18 个县城,大小市镇 200 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 300 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 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 年 4 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 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 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 年 1 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7 分)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 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2)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为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关键作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依据材料一“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可知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从材料一“群众组织,有自卫 队”“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得出群众基础良好,有 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由材料一“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和“西 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可知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2)由材料二“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得出沉重打击 了日本侵略者和材料二“收复了很多失地,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扩大了”得出增强了抗战胜利 的信心、为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各国人民已明白”得出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据材料“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结合所学抗战中两个战场相互 配合可以得出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关键作用。 23.(2017 年新课标全国Ⅲ卷 45)(15 分) 材料 自 1931 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 年初,日本大肆宣扬 “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 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 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 年 7 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 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 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8 分) 【答案】(1)说明:“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 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企图: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 反抗意志。 【解析】(1)根据“1931 年初……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并结合九一八事变相关 知识得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根据“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并结合七七事变等 知识得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根据“1940 年 7 月……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大东亚 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日本和被侵略国家等角度进行剖析。对日本而言,这 些口号是服务于战争需要的,如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就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 舆论基础;“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等口号掩盖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本质;同时这些 口号看起来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蛊惑了本国民众。对侵略国家而言,“东亚新秩序”、“大 东亚共荣圈”等口号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容易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24.(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 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 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 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 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解析】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即可; 如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删除“国民党军 队的大溃退”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还可以删除“国民党 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可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国民党的 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