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金沙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毕节金沙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ww.ks5u.com 贵州省毕节金沙县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化学试题 ‎1.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NO3-、SO42-、Fe3+、H+、M,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O3-):c(SO42-):c(Fe3+):c(H+):c(M)=2:3:1:3:1,则M可能是( )‎ A. Al3+ B. Cl- C. Mg2+ D. Ba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电荷守恒作答。分析题给数据知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浓度大于Fe3+和H+所带的正电荷浓度,故M为阳离子;c(NO3-)∶c(SO42-)∶c(Fe3+)∶c(H+)∶c(M)=2∶3∶1∶3∶1,则M为+2价阳离子,而Ba2+和硫酸根不能大量共存,所以M为Mg2+,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离子共存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NaHCO3===Na++H++CO32- B. NH4NO3=NH4++NO3-‎ C. NaHSO4===Na++H++SO42- D. Ba(OH)2===Ba2++2OH-‎ ‎【答案】A ‎【解析】‎ A. NaHCO3是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因其为弱酸的酸式盐,故碳酸氢根离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发生电离,故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A不正确;B. 硝酸铵是强电解质,故其电离方程式为NH4NO3===+,B正确;C. 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故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C正确;D. Ba(OH)2是强碱,故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D正确。本题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A. 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A B. 1 mol·L-1K2SO4溶液所含K+数目为2NA C. 1 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A D. 2.4 g Mg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A项错误;‎ B.没有告知溶液体积,离子的数目无法计量,B项错误;‎ C. 钠与氧气生成的产物无论是谁,1 mol钠与氧气发生反应,失电子数目均为NA,C项正确;‎ D. 2.4 g Mg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0.2NA,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项。‎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用敞口容器称量KOH且时间过长 B. 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C. 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D. 溶解后快速转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馏水,定容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敞口容器称量KOH且时间过长,使KOH吸收了空气中水蒸气和CO2,称量的物质中所含的KOH质量偏小,即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低,A项正确;‎ B.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V,根据公式=可知不影响KOH溶液的浓度,B项错误;‎ C.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使得溶质物质的量增大,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大,C项错误;‎ D.KOH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KOH溶解后快速转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馏水,定容,此时溶液的温度较高,冷却到室温时溶液的体积V偏小,根据公式=可知会导致所配KOH溶液的浓度偏大,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对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进行误差分析时,通常将错误操作归结到影响溶质物质的量()或溶液体积(V),然后根据公式=分析浓度是偏大、偏小、还是不变。‎ ‎5.‎ ‎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 B. 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 C. 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 D. 若M(甲)<M(乙),则的分子数:甲<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和密度相等,则两者的体积也是相等,A项错误;根据,若甲的摩尔质量大于乙的摩尔质量,则甲的物质的量小于乙,甲的压强小于乙,则B正确,D错误,又甲和乙的体积相等,甲的物质的量小于乙,则摩尔体积大于乙,C错误。‎ 考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计算公式的运用。‎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熟悉基本公式的应用及公式应用时的前提条件。‎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B. 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质量 C. 摩尔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D. 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为g;‎ B、物质的量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与物质的质量完全不同;‎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微观粒子,不适用于计量宏观物质。‎ ‎【详解】A项、质量的单位为g,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项、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而质量的单位为g,二者为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故B错误;‎ C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故C错误;‎ D.物质的量适用于计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粒子,不适用于计量宏观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注意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单位是mol,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这里的粒子指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 ‎7.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是浊液 ④不能透过滤纸 ⑤能透过滤纸 ‎⑥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⑦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 ②⑤⑥ B. ②⑥⑦ C. ①⑤ D. ③④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纳米碳粒子直径为l~100nm之间,分散到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错误;②纳米碳粒子直径为l~100nm之间,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正确;③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错误;④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中粒子的直径都比滤纸中小孔直径小,能全部透过滤纸,错误;⑤胶体分散系中粒子的直径都比滤纸中小孔直径小,能全部透过滤纸,正确;⑥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正确;⑦胶体处于介稳定状态,则不会形成黑色沉淀,错误。综上,答案为A。‎ 考点:考查胶体性质。‎ ‎8.金属钠分别在过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相同点是 A. 都产生白烟 B. 都产生黄色火焰 C. 都生成氧化物 D. 都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钠在氧气中燃烧不产生白烟,A项错误;‎ B. 钠元素的焰色呈黄色,所以钠无论在氧气还是在氯气中燃烧均产生黄色火焰,B项正确;‎ C.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但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是氯化物,不是氧化物,C项错误;‎ D.‎ ‎ 钠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白色固体,但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B项。‎ ‎9.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  )‎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弹性 D. 导热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说明当玻璃被击碎时,形成闭合回路,利用的金属的导电性,故选B。‎ ‎【点睛】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根据题干信息,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说明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10.食用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结构简式为C2H4O2 B. 分子式为CH3COOH C. 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为羧基 D. 分子中原子之间只存在单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所给的为乙酸的分子式,并非结构简式,A项错误;‎ B. 所给的为乙酸的结构简式,并非分子式,B项错误;‎ C. 乙酸作为有机羧酸,羧基为其官能团,C项正确;‎ D.乙酸分子中,碳与一个氧原子形成碳氧单键,与另一个氧原子形成一个碳氧双键,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项。‎ ‎11.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十3 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 ,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B. 电极b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又有催化作用 C. 该电池a 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D. 每消耗3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mo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装置示意图可知a电极是负极,b电极是正极。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正确;B.电极b采用MnO2,MnO2为正极,H2O2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OH-,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正确;C.该电池的a 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正确;D.电池的正极上是H2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每消耗3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6mol电子,错误。‎ 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12. “绿色化学”是人们最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 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 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C. 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D. 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浓硫酸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产物特点、制取方案的优化和绿色化学知识。思考时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其是否会带来污染、是否额外消耗能量、是否有腐蚀性、毒性、爆炸危险以及成本等,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在选项A、C、D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有毒且污染环境,硫酸和硝酸的利用率低。而B选项没有气体产物,无污染物排放,硫酸的利用率高。‎ ‎13.反应C(s)+ 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 增加炭的量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水(g)‎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变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均可从浓度是否改变这一角度来分析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改变。‎ ‎【详解】A. 增加炭的量,几乎没有改变任一物质的浓度,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A项正确;‎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各气体的浓度将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将加快,B项错误;‎ C. 水是反应物,保持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气态水,将使反应速率加快,C项错误;‎ D. 氮气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气体,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变大,各气体的浓度将变小,反应速率减小,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A项。‎ ‎14.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B. 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C. 某原子的核外最外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D. 当M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依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A项正确;‎ B. 依电子排布规律,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B项正确;‎ C. 通常,某原子的核外最外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当K为最外层时,最多只容纳2个电 ‎ 子,C项错误;‎ D. M层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当M层为次外层时,也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C项。‎ ‎【点睛】M层最多可以排布18个电子,若M作为最外层,则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M作为次外层,则最多可以排布18个电子。‎ ‎15.某实验探究小组研究320 K时N2O5的分解反应:2N2O54NO2+O2。如图是该小组根据所给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绘制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t/min ‎0‎ ‎1‎ ‎2‎ ‎3‎ ‎4‎ c(N2O5)/mol/L ‎0.160‎ ‎0.114‎ ‎0.080‎ ‎0.056‎ ‎0.040‎ c(O2)/mol/L ‎0‎ ‎0.023‎ ‎0.040‎ ‎0.052‎ ‎0.060‎ A. 曲线Ⅰ是N2O5的浓度变化曲线 B. 曲线Ⅱ是O2的浓度变化曲线 C. N2O5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升高温度对该反应速率无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题给的曲线和表格中0min时的数据,可以判断该反应是从反应物开始投料的,直至建立平衡状态。N2O5的速率从最大逐渐减小至不变,O2的速率从最小逐渐增大至最大而后不变。‎ ‎【详解】A. 曲线Ⅰ是O2的浓度变化曲线,A项错误;‎ B. 曲线Ⅱ是N2O5的浓度变化曲线,B项错误;‎ C. 因从反应物开始投料,所以随N2O5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保持不变,所以N2O5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项正确;‎ D.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项。‎ ‎16.实验室制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与苯反应制取硝基苯。得到粗产品后,要选用如下几步操作对粗产品进行精制:‎ ‎①蒸馏 ‎ ‎②水洗 ‎ ‎③用干燥剂进行干燥 ‎ ‎④用10%的NaOH溶液洗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①②③④② B. ②④②③① C. ④②③①② D. ③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要除去混和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最后用无水CaCl2干燥、蒸馏得到纯硝基苯,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②④②③①。答案选B。‎ ‎17.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表示氧原子,微粒结构示意图正确,A正确;‎ B. 质子数为11的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离子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 C. 表示氯原子,微粒结构示意图正确,C正确;‎ D. 表示氯离子,微粒结构示意图正确,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其中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18.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①x+2 ②x+4 ③x+8 ④x+18 ⑤x+32‎ A. ①⑤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甲为第一周期元素、乙是第二周期元素,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2;若甲为第二周期元素、乙是第三周期元素,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8;若甲为第三周期元素、乙是第四周期元素,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18;若甲为第五周期元素、乙是第六周期元素,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32,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 ‎19.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即大家熟悉的干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尽管这种电池的历史悠久,但对于它的化学过程人们尚未完全了解。一般认为,放电时,电池中的反应如下:‎ E极:2MnO2+2e-+2NH4+===Mn2O3+H2O+2NH3↑‎ F极:Zn-2e-===Zn2+‎ 总反应式:2MnO2+Zn+2NH4+===Mn2O3+Zn2++2NH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极是电池的正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B. F极是电池的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 从结构上分析,锌锰电池应属于可充电电池 D. 锌锰电池内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所给的电极反应式可以看出,E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对应原电池的正极,F极是原电池的负极。‎ ‎【详解】A. E极是电池的正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A项错误;‎ B. F极是电池的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项正确;‎ C. 从结构上分析,锌锰电池不能充电,属于一次性电池,C项错误;‎ D. 锌锰电池内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B项。‎ ‎【点睛】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的代表。在所有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一定是还原反应,负极发生的一定是氧化反应。‎ ‎20.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和所具有的总能量 B. 反应物和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 反应物和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D. 反应物和具有的能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反应2H2(g)+O2(g)=2H2O(l ‎)是放热反应,则说明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水的总能量。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应低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D选项不能根据题目信息得出。答案选B。‎ ‎21.某元素B 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和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 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n、m 来表示,应为 A. Z+m+n B. Z-n+m C. Z-n-m D. Z+n-m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某元素B 的核电荷数为Z,则Bn-的核外电子总数为Z+n,由于Am+和B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Am+的核外电子数为Z+n,因此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Z+n+m,故答案A。‎ 考点:考查元素核电荷数的计算。‎ ‎2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醇的官能团:—OH B.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 乙烯结构简式:CH2CH2 D. 乙烯无官能团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乙醇的官能团是-OH,A项正确;‎ B. 所给的为乙醇结构简式,并非其分子式,B项错误:‎ C. 结构简式只是在结构式的基础上,省略了部分或全部的单键,双键不可以省略,所给的乙烯的结构简式中少了碳碳双键,C项错误;‎ D. 乙烯中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A项。‎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 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C.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答案】A ‎【解析】‎ 铅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A项正确;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后,双键变单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石油分馏得到的是不同沸点的烃类化合物,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只有通过裂解的方法可得到乙烯等不饱和的烃类物质,D项错误。‎ ‎24.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 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B. t1~t2,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C. t2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D. 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从反应物开始投料,在t1时尚未达到平衡,此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项正确;‎ B. 从图示可以看出,t1~t2,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项错误;‎ C. t2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该条件的化学平衡,C项正确;‎ D. t2~t3,该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B项。‎ ‎25.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则X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 第四周期ⅢA族 B. 第四周期ⅦA族 C. 第三周期ⅣB族 D. 第三周期ⅣA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为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第三周期,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是第ⅣA族,即第3周期ⅣA族,故答案为D。‎ ‎26. 下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常用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物质C,其化学方程式为: ,干燥C常用 (填写试剂名称)。‎ ‎(3)E物质遇到D物质时,会观察到 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4NH3+5O24NO+6H2O(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碱石灰 ‎(3)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NO(4) 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试题分析:(1)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则B为氮气,A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D,则A为二氧化碳,D为氧气,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是水。则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E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F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G为硝酸。所以C到E的反应为4NH3+5O24NO+6H2O 。(2)实验室用加入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干燥氨气用碱石灰。(3)一氧化氮遇到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若用排水法收集,则二氧化氮会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收集到的气体为NO。(4)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考点:无机推断 ‎【名师点睛】无机推断题要抓住突破口,例如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或溴蒸气,常见的无色液体为水,淡黄色固体为硫或过氧化钠等。‎ ‎27.酸雨形成的原理之一可表示如下:‎ 含硫燃料AB硫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个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SO2中硫元素显+4价,它可以降低到0价,利用这一性质可在工厂的烟道气中通入合适的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除去SO2,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4)雨水的pH小于5.6时,就判定为酸雨。已知pH=-lgc(H+),经测定某次雨水所含酸性物质只有硫酸,且其浓度为5×10-5mol·L-1,则这次降雨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5)火力发电厂燃烧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其排出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的SO2气体,在英国已进行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降低地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高烟囱的建造,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 ‎①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少用煤作燃料 B.把工厂的烟囱建高 C.燃料脱硫 D.把工厂迁移到农村 E.开发新能源 ‎②请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建高烟囱的方法是否可取?________(填“可取”或“不可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SO2 (2). SO3 (3). ③ (4). 还原剂 (5). 是 (6). ACE (7). 不可取 (8). 未减少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 ‎【解析】‎ ‎【分析】‎ ‎(1)含硫燃料在氧气中燃烧往往生成SO2,SO2经催化氧化生成SO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2)从价态是否变化的角度分析判断。‎ ‎(3)二氧化硫中硫的价态降低,需要加还原剂提供电子;‎ ‎(4)先算H+浓度,再算pH,然后与5.6比较。‎ ‎(5)建立“地球村”的理念,设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详解】(1)含硫燃料燃烧往往生成SO2,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与氧气反应生成SO3,所以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SO2、SO3;‎ ‎(2)所给的三个反应,前2个反应明显是氧化还原反应,第3个反应中元素的价态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 此方案的目标是将二氧化硫中+4价的硫降为0价,所以需要外加还原剂来实现;‎ ‎(4)硫酸的浓度为5×10-5mol·L-1,所以H+的浓度为10-4mol·L-1,该溶液的pH=-lgc(H+)=4,pH明显小于5.6,所以这次降雨属于酸雨;‎ ‎(5)①燃煤中往往含有硫元素,少用煤作燃料或将燃煤进行脱硫处理,都可以较好地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硫酸型酸雨的产生。开发新能源可以更有效地减少酸雨的产生,答案选ACE;‎ ‎②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建设烟囱的方法不可取。因为这种做法,实质上并未减少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只是导致当地的二氧化硫的含量偏低,大量的二氧化硫随空气流动扩散到了别处。‎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NaI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得到含碘废液,再利用含碘废液获取NaI固体,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②:2I﹣+2Cu2+++H2O=2CuI↓++2H+。‎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__。‎ ‎(2)反应③中CuI被氧化,还原产物只有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当有95.5 g CuI参与反应,则需要标况下__L的O2才能将生成的NO2在水中完全转化为硝酸。‎ ‎(3)化合物B中含两种元素,铁原子与另一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__。‎ ‎(4)反应⑤中生成黑色固体和无色气体,黑色固体的俗称为磁性氧化铁,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将足量的Cl2通入含12 g NaI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g。‎ ‎【答案】 (1). 玻璃棒 (2). 2CuI+8HNO3(浓)2Cu(NO3)2+4NO2↑+I2+4H2O (3). 5.6 (4). Fe3I8 (5). Fe3I8+8NaHCO3Fe3O4+8NaI+8CO2↑+4H2O (6). 4.68‎ ‎【解析】‎ ‎【分析】‎ 碘废液加入亚硫酸钠和饱和硫酸铜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固体,加入浓硝酸,可得到碘,然后加入铁粉和水,得到含铁化合物B,化合物B中含两种元素,铁元素原子与另一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则应为Fe3I8,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可得到NaI溶液,同时得到黑色固体Fe3O4,滤液经蒸发、结晶得到NaI固体,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过滤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用于引流;‎ ‎(2)反应③中CuI被氧化生成硝酸铜和单质碘,还原产物只有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I+8HNO3(浓)=2Cu(NO3)2+4NO2↑+I2+4H2O,当有95.5g CuI参与反应,即n(CuI)=95.5g÷191g/mol=0.5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NO2,则通入氧气发生反应4NO2+2H2O+O2=4HNO3,消耗0.25mol氧气,标况下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 ‎(3)化合物B中含两种元素,铁元素原子与另一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元素为I,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Fe3I8;‎ ‎(4)反应⑤中生成黑色固体和无色气体,黑色固体的俗称为磁性氧化铁,应为四氧化三铁,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则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Fe3I8+8NaHCO3=Fe3O4+8NaI+8CO2↑+4H2O;‎ ‎(5)n(NaI)=12g÷150g/mol=0.08mol,则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0.08molNaCl,则m(NaCl)=0.08mol×58.5g/mol=4.68g。‎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明确物质的性质、注意把握实验的流程和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 ‎29.已知:①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②2CH3CHO+O22CH3COOH。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写出下列物质的官能团名称:‎ B: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设计物质B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如下,根据图2装置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丁 图2‎ ‎①装置甲锥形瓶中盛放的固体药品可能为________(填字母)。‎ A Na2O2 B KCl C Na2CO3 D MnO2‎ ‎②实验过程中,丙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质B的催化氧化产物与葡萄糖具有相同的特征反应,将所得的氧化产物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羟基 (2). 羧基 (3).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4).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5). AD (6). 2CH3CH2OH+O22CH3CHO+2H2O (7). 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 ‎【分析】‎ 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则B为CH3CH2OH,乙醇氧化生成CH3CHO,则C为CH3CHO,CH3‎ CHO进一步氧化可得CH3COOH,则D为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则E为乙酸乙酯,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CH3CH2OH,D为CH3COOH,分别含有羟基和羧基,故答案为:羟基;羧基。‎ ‎(2)反应④为CH3COOH与CH3CH2OH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①在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实验中,根据装置图可以知道,装置甲用于产生氧气,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可以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故AD正确,故答案为:AD。‎ ‎②实验过程中,丙装置硬质玻璃管中铜网作催化剂,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与葡萄糖具有相同的特征反应,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砖红色沉淀。‎ ‎30.将红热的固体单质M放入浓硝酸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接触时,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1)混合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2)气体B为__________,蓝色溶液D为____________。‎ ‎(3)单质M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质C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O2和CO2 (2). NO (3). Cu(NO3)2 (4). C+4HNO3(浓)CO2↑+4NO2↑+2H2O (5).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解析】‎ ‎【分析】‎ 溶液与单质丙反应可以得到蓝色溶液D,则D溶液含有铜离子,结合转化关系可知,单质C 为Cu、乙为硝酸,故D为Cu(NO3)2,反应生成气体B为NO,固体单质甲跟乙剧烈反应后生成气态混合物A,可推知A为NO2和CO2混合气体,M为碳单质,A隔绝空气,通入水中得到混合气体为NO和CO2,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与NO,则白色沉淀为CaCO3。‎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NO2和CO2;‎ ‎(2)气体B为NO,蓝色溶液D为Cu(NO3)2溶液;‎ ‎(3) 单质M为C,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4HNO3(浓)CO2↑+4NO2↑+2H2O;‎ ‎(4) 单质C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涉及碳、氮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D溶液为蓝色是推断的突破口,据此可以推断C,再结合转化关系确定其他物质,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 ‎31.已知:①;‎ ‎② 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所有原子_______(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1). (2). (3). (4). 3 (5). 不是 ‎【解析】‎ ‎【详解】(1)A为硝基苯,根据信息②可知B为,根据A、B的结构可知,甲基取代硝基苯苯环上硝基间位的H原子生成B,反应方程式为:+CH3Cl+HCl,故答案为:+CH3Cl+HCl;‎ ‎(2)②与水反应生成,根据信息可知②为,由转化关系图可知硝基苯发生间位取代,卤苯发生对位取代,所以①卤苯,为,故答案为:;;‎ ‎(3)苯的二氯代物有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故答案为:3;‎ ‎(4)中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以所有原子不是在同一平面上,故答案为:不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4),只要分子结构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分子中的原子就不可能共面。‎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