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课时1 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课时1 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1 氨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重点)‎ ‎2.理解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重点)‎ ‎4.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的检验方法。(重点)‎ ‎ 氨和铵盐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氨的性质与应用 ‎1.氮的固定 ‎(1)定义: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方法:①雷电固氮——N2+O22NO ‎②人工固氮:N2+3H22NH3‎ ‎③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N2形成含氮化合物。‎ ‎2.氨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无 有刺激性气味 ‎0.771 g‎/L,小于空气的密度 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NH3‎ ‎-‎‎33.5 ℃‎ ‎(易液化)‎ ‎(2)化学性质 9‎ ‎ ‎ ‎(3)用途 ‎①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②氨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 ‎【特别提醒】 氨水中存在NH3、NH3·H2O、H2O、NH、OH-、H+,但通常认为氨水中的溶质是NH3。‎ 教材整理2 铵盐的性质与应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铵盐都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属于离子化合物。‎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ClNH3↑+HCl↑;‎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NH3↑+H2O+CO2↑。‎ ‎(2)铵盐与碱反应 NaOH与NH4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NH4NO3NaNO3+H2O+NH3↑。‎ ‎3.NH的检验 向含NH的浓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OH-===NH3↑+H2O。‎ 若为含NH的稀溶液,除滴加NaOH溶液外,还需要加热,否则不能产生NH3。‎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氨气与水反应的实验——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9‎ ‎①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1)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因氨气迅速溶解在从胶头滴管挤压出的少量水中,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与外界大气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形成喷泉。‎ ‎(2)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后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内,可并未产生喷泉,试分析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收集的NH3纯度较低;‎ ‎③烧瓶不干燥等。‎ ‎(3)若将NH3换为NO2,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则实验后液体能否充满烧瓶?‎ ‎【提示】 能形成喷泉,但不能充满烧瓶。NO2易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有NO气体产生,故用NO2与H2O做喷泉实验时,液体只能充满烧瓶容积的。‎ ‎[认知升华]‎ 喷泉实验的原理与操作类型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 方法 减小内压法 增大外压法 装置 原理 减小烧瓶内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 增大锥形瓶内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 9‎ ‎(3)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 NH3‎ HCl SO2、CO2‎ NO2与O2‎ 吸收剂 水或盐酸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水 ‎[题组·冲关]‎ 题组1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1.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认为该剩余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 B.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白烟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 C.在氨水中,氨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100 g氨水中含NH3·H2O ‎‎25 g D.实验室中加热氨水可以制得氨气,说明NH3·H2O受热易分解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氨气,A项错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说明了氨气具有碱性,B项错误;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是氨气,C项错误;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D项正确。‎ ‎【答案】 D ‎2.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NO2‎ B.氨水呈碱性 C.氨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NH3+H+===NH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解析】 A项,NH3催化氧化生成NO;C项,氨与H2SO4等难挥发性酸相遇不产生白雾;D项,N无变价,氨不被氧化。‎ ‎【答案】 B ‎3.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C.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解析】 铵盐受热分解,产物很复杂,A错误;铵盐水溶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不合理,B错误;加入强碱后溶液已经显碱性,无法鉴别,D错误。‎ ‎【答案】 C ‎【题后归纳】 铵盐(NH)的检验思路 9‎ 题组2 喷泉实验分析 ‎4.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解析】 A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答案】 D ‎5.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A          B ‎(1)用图中A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只提供如图B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打开弹簧夹,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水后,因NH3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中气压降低,形成喷泉。‎ ‎(2)B装置与A装置相比,B装置没有胶头滴管,引发该喷泉可用热毛巾捂热圆底烧瓶,赶出导管内的氨气,使NH3与水接触,从而形成喷泉。‎ ‎【答案】 (1)打开弹簧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2)打开弹簧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氨气,氨气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氨的实验室制法 ‎[基础·初探]‎ 氨的实验室制法 ‎【特别提醒】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NH4Cl或NH4Cl与NaOH混合物制NH3。‎ ‎②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③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④棉花团上蘸有稀硫酸,可防止空气对流又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 9‎ ‎⑤吸收尾气(NH3)时防止倒吸。‎ ‎(2)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试剂与装置 ‎(3)氨气的干燥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题组·冲关]‎ ‎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NH4Cl与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③错误;在浓氨水中加入CaO,CaO与水反应使溶液中c(OH-)增大,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①是错误的,因为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与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NH3。‎ ‎【答案】 A ‎2.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气体R是(  )‎ 9‎ A.HCl         B.Cl2‎ C.CO D.NH3‎ ‎【解析】 从储气瓶导管长短,可看出R应是一种比空气密度小,易溶于水的气体,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3.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__(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9‎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变红,说明水溶液显碱性。‎ ‎(4)①不利于氨气的吸收,②、④能防止倒吸,③会发生倒吸。‎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a 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3)氨气极易溶于水 水溶液显碱性 ‎(4)②④‎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