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教案
课题: 氯、溴 、碘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氯气的制取原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分离提纯的知识解释海水晒盐的原理。 2.能够说出海水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3.能够正确说出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两极的现象和产物,能够正确书写电解反应的方程式。 【教学重点】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原理 【教学难点】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各电极现象和产物 氯气的检验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 【学法指导】 比较观察法 【阅读理解】:阅读P38页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并指出: 1.海水中主要含有哪些重要元素? 2.海水晒盐应用了什么分离提纯方法? 根据学生的阅读,归纳出海水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海水中氯元素的浓度最高,其次有钠、镁、钙钾、溴、碘 等,说明自然界中的溴、碘主要集中在海水中。 向学生展示几张海水晒盐的图片,启发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理,推断海水晒盐应该采取哪种方法。 : 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问题情境】呈现下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到可以从海水中制取氯及其化合物的,思考: 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NaCl →Cl2的化合价变化。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否从海水中获取它们的单质和化合物呢?如每一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含氯化钠4×109t,氯气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能否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生产氯气呢? 【观察与思考】观察老师演示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重点和思考下列问题。 1、通电时两管内是否都有气泡冒出?观察气体的颜色?推测可能是什么气体? 18 2、如何证明在“U”型管左管内产生的气体,为什么该气体会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 3、如何证明在“U”型管右管内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该气体会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 4、滴入酚酞溶液后两管分别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5、为什么要用NaOH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左端有无色气体产生 右端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食盐水通电发生反应 2 左端气体点燃有轻微的爆鸣声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物为氢气 3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物为氯气 4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溶液变红色 电解后溶液呈碱性 (红色部分为学生活动结束后所要填写的,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再呈现以便于核对比较)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思考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上述现象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评价统一。在些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 2NaCl === H2↑ + Cl2↑ + 2NaOH 【拓展视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工业生产氯气的装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以加深对工业制取氯气原理和装置的理解。 仔细观察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槽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离子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阴极)放电?生成物是什么? 2、哪些离子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阳极)放电?生成物是什么? 【巩固练习】 18 1、如图所示装配仪器,接通直流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则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炭棒和铁钉表面都有气体生成,其中炭棒表面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 A、Cl2 B、O2 C、H2 D、HCl 2、在电解食盐水之前,需要提纯食盐水。为了出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⑴过滤 ⑵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⑶加适量的盐酸 ⑷加过量的NaCO3溶液 ⑸加过量的BaCl2溶液 A、⑴⑷⑵⑸⑶ B、⑷⑴⑵⑸⑶ C、⑵⑸⑷⑴⑶ D、⑸⑵⑷⑶⑴ 3、某氯碱厂打算利用电解食盐水所得气体生产盐酸。 ⑴、写出电解食盐水制取H2、Cl2的化学方程式: ⑵、如果生产的H2和Cl2都转化成4mol/L的盐酸,则制取1000L这样的盐酸溶液理论需消耗NaCl多少克 附:【板书设计】 氯气的生产原理 2Cl- - 2e- → Cl2 一、工业制取原理 原理: 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食盐的精制: 18 杂质: Mg2+ SO42- Ca2+ 试剂: NaOH BaCl2 Na2CO3 盐酸 附:板书设计 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工业制取原理 1.原理: 2.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3.食盐的精制: 杂质: Mg2+ SO42- Ca2+ 试剂: NaOH BaCl2 Na2CO3 盐酸 【教学反思】 1. 学生问为什么两极的材料不一样,能否调换。 2. 关于氯气的检验 NaOH为什么会在H2的一极生成,不移动吗?没讲清楚,有的学生认为是烧杯中的NaOH进入管内,缺少预习习惯。 3.教材编写者为了防止混淆没有引入阴极、阳极概念,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样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学生会把“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物”简称为负极产物,如此久而久之就会误认为是负极,用负极代替阴极。我们想可能还是补充阴极、阳极的好。 第二课时:氯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2.能够说出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中名部分的用途,并比较几种常见气体制取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条件。 3.观察并识记氯气与铁、有色布条和NaOH溶液作用的现象,能够用氯气的性质加以解释。 4.通过探究活动推断氯水中的主要成份,能够正确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5.进一步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18 1、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制取原理、氯气与NaOH的反应 【教学用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复述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和实验现象。 2、要求学生写出电解食盐水的方程式。 【过度】工业上制氯气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那么实验室又怎么制取氯气呢?请大家看课本40页。 【阅读理解】自学教材P40页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投影)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 2、实验室制取氯气装置中有哪几个部分组成?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3、想一想你学过其他制取气体的装置,并与制取氯气的制取装置进行比较。 【板书】 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 1、实验原理 MnO2 + 4HCl(浓) ====MnCl2 +2H2O + Cl2↑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归纳整理】根据上面的几个问题提示,去阅读教材,经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 2、实验室制取氯气装置有3个部分组成: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因为氯气有毒,污染空气,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用NaOH溶液吸收。 3、气体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 气体 O2 H2 Cl2 装置类型 18 使用条件 固-固 加热 固-液 不加热 固-液 加热 点燃 【练习巩固】NH4Cl + NaOH ===NH3↑ + NaCl + H2O,通过该反应来制取氨气,应该用哪套实验装置? 【学生活动】 经过对比讨论,得出应该使用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及氯气与Fe、有色面条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打出的观察观察重点进行观察并思考中提出的问题。 【观察与思考】 观察要点: 1、氯气的制取实验中,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操作步骤。 2、氯气与铁反应时,提醒学生注意生成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氯气与有色布条反应时,提醒学生注意是哪个布条褪色。为什么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注意气体颜色的变化。 思考: 1. 棕色的烟是什么物质? 2. 为什么干燥的面条不会褪色? 3. 为什么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交流讨论】:学生对所观察到现象及自己对这些现象的解释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教材中的表格。写出如下反应方程式: 点燃 2Fe +3Cl2 ===2FeCl3 点燃 H2 + Cl2 ====2HCl NaOH+Cl2 ==NaClO + NaCl + H2O 说明NaClO的名称是次氯酸钠,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激烈燃烧,棕褐色烟 点燃 2Fe +3Cl2 ===2FeCl3 实验2 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氯气无漂白性,而氯气与水反应后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18 实验3 气体颜色变浅 NaOH+Cl2 ==NaClO + NaCl + H2O 附: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 1、实验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2H2O + Cl2↑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点燃 2Fe+3Cl2 === 2FeCl3 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H2 + Cl2 ====2HCl 3、与碱反应 2NaOH + Cl2 == NaCl+1O + NaCl + H2O 【教学反思】 1. 氯气的制取反应和与NaOH反应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反应不能归于初中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中缺少固着点,它们又是以后所学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的基础。课堂如果能再分析具体些,学生理解会更深刻些。特别是后一个反应,临近下课,草率了事,从学生作业看效果不是太好。下节课要加强检查,让学生都写一遍。在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节可以把这两个反应作为例子进行分析,顺便巩固复习一下。 2. 归纳与整理对于学生知识的有序化是有帮助的,所以本节课安排了实验室几个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从效果看还是比较明显的。重要是要交给学生一种归纳比较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有一个意外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根据所给条件选择实验装置时,有不少学生认为NaOH是液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看到的NaOH都是溶液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经验,不能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实验。同时也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经验。 3.在Cl2 与NaOH 反应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其产物的方法,但暴露出我们的学生不善于质疑和思考的特点,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私答道生成NaClO,至于为什么会想到是NaClO,没有思考过,说教材就是这样讲,不能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我们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氯水的性质 18 【复习巩固】 一、 要求学生复述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写出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 1、电解饱和食盐水 2、实验室制氯气 3、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导入新课】 【活动与探究】 1、氯气溶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给出依据。 2、据你分析,在氯水中,主要含有什么物质? 3、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溶液中含有H+、Cl-、HClO? 4、怎样证明具有漂白性的是HClO还是HCl?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然后设计实验方案作答。 【实验设计】 1、氯气溶与水是化学变化。因为:根据实验氯气能使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溶与水是化学变化。 2、根据氯气溶与水的方程式可以得知: 氯水中主要含有:Cl2、 HClO、H+、Cl- 3、可以用紫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H+(亦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如碳酸钙等); 检验Cl-用AgNO3溶液,生成难溶与水的白色沉淀; 检验HClO用湿润的有色布条,HClO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4、可以用对比实验来说明具有漂白性的是HClO。 【过度】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实验。 【投影】【观察与思考】 1、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颜色怎样变?为什么? 2、氯水中加入NaHCO3有无气体放出?能得到什么结论? 3、氯水中加入品红试液,品红试液的颜色怎样变? 4、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无沉淀生成?得出什么结论? 18 【教师活动】 老师开始演示实验,同时提醒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思考是氯水中的什么使它发生变化的。为便于学生观察,做完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的实验后,再做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的实验;在做氯水中加入品红试液实验同时,做对比实验水中加入品红试液,让学生观察的更清晰。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中有H+、ClO- 实验2 有气体放出 氯水中有H+ 实验3 品红试液逐渐褪色 氯水中有HClO,具有漂白性 实验4 有白色沉淀生成 氯水中有Cl- 【归纳总结】 从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氯水因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用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这是个可逆反应。大家看课本42页下边。 【板书】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该反应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这样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巩固练习】 1、H2和O2点燃可以生成H2O,H2O在通点情况下又可以生成H2和O2, 这个是不是可逆反应? 2、HClO在溶液中电离生成H+和ClO-,同时H+和ClO-又可以结合生成 HClO,H+和ClO-的电离过程是不是可逆的,试试着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活动】 学生经过思考作答,并动手写出HClO的电离方程式。并且我们从这里得出氯水的主要成分为:Cl2、 H2O、HClO、H+、Cl-、 ClO- 【阅读理解】 阅读P42页提示,思考下列问题。 18 1、HClO具有那些性质? 2、为什么家用自来水养鱼时,要将水在太阳下照一段时间? 【归纳概括】 HClO的性质 1、漂白性 2、不稳定性 3、酸性 【阅读理解】 阅读P42有关漂白粉的内容,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工业上怎么用Cl2制取漂白粉,漂白粉在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HClO的性质,你认为漂白粉在保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概括】 漂白粉的制取:2Cl2 + 2Ca(OH)2 ==Ca(ClO)2 + CaCl2 + 2H2O 漂白粉的使用: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课堂小结】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氯水的成分 Cl2、 H2O、HClO、H+、Cl-、 ClO- HClO的性质 1、漂白性 2、不稳定性 3、酸性 附:板书设计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Cl2 + H2O HCl + HClO 氯水的成分 Cl2、 H2O、HClO、H+、Cl-、 ClO- HClO的性质 1、漂白性 2、不稳定性 18 3、酸性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学可逆反应的概念时,灵活地增加了一个练习,告诉学生HClO不能完全电离,让学生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这样既巩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又为学习HClO是弱电解质作个铺垫,感觉处理得很好。 2.新课程教学暴露出来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学生听得懂,但不会做作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资料超标、超前,二是教学内容多但浮浅,加上练习跟不上,所以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可能以后要多加强作业指导。 第四课时:溴、碘的提取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化学反应表示工业上提取溴、碘单质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氯、溴和碘单质化学性质的活泼性。 3.了解的碘的特性和检验方法。 4.理解溴离子和碘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够正确复述实验现象,熟练写出反应方程式。 5.认识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1、溴、碘的提取方法 2、Br-和I-检验 【教学难点】 溴、碘的提取方法 【教学用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一、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1、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 2、实验室用MnO2和浓HCl反应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3、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18 4、工业用氯气制取漂白粉的方程式。 5、漂白粉与CO2、水反应的方程式。 二、怎样把单质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用下述哪一种方法? A、蒸馏 B、结晶 C、萃取 D、分液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不少的物质分离方法,那么溴、碘应该如何提取呢? 【板书】 溴、碘的提取 【投影】【活动与探究】 完成P43页的活动与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1:观察KBr溶液的颜色,滴加氯水后颜色的变化?(谁的颜色?怎么变?)滴加 CCl4震荡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2:观察KI溶液的颜色?分别滴加氯水和溴水后颜色有什么变化?(谁的颜色?怎么变?)滴加CCl4震荡后有什么现象?(与实验1最后一步进行对比) 【教师活动】 老师开始演示书本43页的活动与探究的实验1和实验2。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说出各是什么颜色。 【学生活动】 在老师演示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主要观察溶液的颜色在实验中如何变化,边根据上面的提示做思考,然后完成下表。 实验 实验现象 解释 氯水滴加到KBr溶液中 加入CCl4震荡 溶液由无色变橙(黄)色 溶液分层,上层橙红色 Cl2 +2KBr == 2KCl + Br2 氯水滴加到KI溶液中 加入CCl4震荡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褐色 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 Cl2 + 2KI == 2KCl + I2 溴水滴加到KI溶液中 加入CCl4震荡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褐色 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 Br2 + 2KI == 2KBr + I2 (待学生完毕后多媒体呈现红字部分,进行校对检查) 【交流讨论】 1、上述实验中的反应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 学生一般会回答说上述实验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回答上述实验中的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从Cl、Br、I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引导学生)。 18 2、从上述实验中你能比较出Cl 、Br、 I单质的活泼性吗? 从Cl 可以置换出Br,Cl 、Br可以置换出 I 可以说明其单质的活泼性是Cl2 >Br 2>I2。 【阅读思考】 阅读P44页的信息提示,思考下列问题? 1、碘单质有什么特性?能使淀粉KI变蓝的就一定是氯气吗? 2、如何检验 Br-和I-? 【教师活动】 老师演示实验:在KBr溶液和KI溶液中分别滴加AgNO3溶液,各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上面的2个问题提示认真阅读课本44页的信息提示,并根据观察到的演示实验现象,经过互相交流讨论,做出回答。 1、碘单质的特性有:碘能使淀粉变蓝;碘易升华。 2、检验 Br-和I-用AgNO3溶液分别生成难溶于水的淡黄色溴化银和黄色碘化银沉淀。 KBr + AgNO3 ==AgBr↓ + KNO3 KI + AgNO3==AgI↓ + KNO3 【问题解决】 海水中富有碘元素,请设计实验方案将其中的碘以单质的形式提取出来。 【交流讨论】 认真阅读课本信息,思考后设计实验方案。 浸泡液 浸泡液 氧化 过滤 水 氯气 提纯 碘单质 干海带 附: 板书设计 一、溴、碘的提取原理 实验 实验现象 解释 氯水滴加到KBr溶液中 加入CCl4震荡 Cl2 +2KBr == 2KCl + Br2 18 氯水滴加到KI溶液中 加入CCl4震荡 Cl2 + 2KI == 2KCl + I2 溴水滴加到KI溶液中 加入CCl4震荡 Br2 + 2KI == 2KBr + I2 二、碘单质的特性:1、碘能使淀粉变蓝 2、碘易升华。 三、如何检验 Br-和I-: KBr + AgNO3 ==AgBr↓ + KNO3 KI + AgNO3==AgI↓ + KNO3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2.理解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并能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 3.能够根据具体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教学重点】: 化合价法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的分析及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怎么判断的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根据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师:找学生回答、补充并评价。 18 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5页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氧化剂、还原剂的在反应中化合价怎么变? 2.化合价升降的实质是什么? 3.怎么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 学生:自学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在学生完成后找学生回答问题并补充、作出评价。 【归纳概括】:一、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 氧化剂 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升高 实质 电子转移 得电子 失电子 【问题解决】: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 2KI + Br2 = 2KBr + I2 (还原剂)(氧化剂) H2 + CuO == H2O + Cu (还原剂) (氧化剂)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H2O (氧化剂) (还原剂) 2NaOH + Cl2 == NaClO + NaCl + H2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学生:独立完成上述练习,巩固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讨论,在学生完成后多媒体呈现答案以校正。同时向学生说明:氧化剂、还原剂既可以用物质表示,也可具体到元素。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示例1】: 教师:讲解关键是要分析反应,判断出有多少HNO3 18 作为氧化剂,到哪儿去了,从而算出转移的电子总数来。线上的电子数为电子总数。 提醒学生注意箭头要准确到变化元素。 【问题解决】: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并标明电子转移情况。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H2O 2Fe + 3Cl2 = 2FeCl3 2NaOH + Cl2 == NaClO + NaCl + H2O 学生:完成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解答,特别注意1中盐酸的变化有两种情况,3中氯气的变化分析。 学生完成后评讲。 【课堂小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结合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多媒体呈现板书内容,指出学生要识记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一、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 氧化剂 化合价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升高 实质 电子转移 得电子 失电子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们尝试了先学后教的方法,一是因为学校运动会(星期三-星期五)三天不能上课,学生晚自修没有作业。二是本节课概念比较多,不可避免地还要补充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概念,从以前的情况看,一下子引入几个概念,学生一时难以接受,会混淆掉,掌握情况不牢固。所以我们想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把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和实质先初步掌握,这样再学习其它概念会少一些抑制。 从作业情况来看,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反映出学生自学能力不强的现实,表现在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用错或只会背不会用,如认为两种物质反应,必定有一种是氧化剂、一种是还原剂。(2NaOH + Cl2 == NaClO + NaCl + H2 18 O),而不是从化合价或电子得失方面去分析。看来,以后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2.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是判断电子转移的数目,学生喜欢按照参加反应的总数去算,因而具体分析一种物质部分变化的情况时就有困难。要在练习课中给予方法指导,加强训练。 第六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练习课) 【复习巩固】:让学生复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和实质。注意组织策略的运用。 【示例】: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并标明电子转移情况。 (1) 2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 2H2O (2) NaClO3 + 6HCl == NaCl + 3H2O + 3Cl2 (1)中主要引导学生分析 2molCl2其中有一半变为正一价,有一半变为-1价。不能只看前面的系数。 (2)中主要分析NaClO3 中+5价的Cl的去向,是变为0价呢,还是变为-1价。向学生说明歧化反应的变价规律。 【问题解决】: (1) 2Na + 2H2O == 2NaOH + H2↑ (2)6NaOH + 3Cl2 == NaClO3 + 5NaCl + 3H2O (3) 3S+6KOH(浓) 2K2S+K2SO3+3H2O 【讲解】:三、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还原剂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示例】: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物、还原产物,并比较Cl2 、Br2、I2的氧化性强弱 Cl2 +2KBr == 2KCl + Br2 Br2 + 2KI == 2KBr + I2 解:Cl2 >Br2>I2 【问题解决】: (1)指出下列反应的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8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H2O 2Fe + 3Cl2 = 2FeCl3 2NaOH + Cl2 == NaClO + NaCl + H2O (2根据以下4个反应: ①H2S+I2=S↓+HI, ②SO2+2H2S=3S+2H2O, ③2KI+Br2=I2+2KBr, ④SO2+I2+2H2O=H2SO4+2HI。 确定KBr-、HI、H2S、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根据学生的练习解答情况进行小结,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同时多媒体呈现板书设计内容。 【板书设计】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剂 还原产物 还原剂 氧化产物 2.强弱比较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教学反思】 1.从本节课反馈情况来看,电子转移情况依然是难点,如为什么在反应NaClO3 + 6HCl == NaCl + 3H2O + 3Cl2 中+5价的氯不能到-1价,学生不理解,也不好解释。 2.复杂情况的电子转移普通班没有引入,主要是他们的基础概念掌握得不太好,此部分内容计划在专题复习时讲。 3.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概念虽然引入,但不是很牢固,后续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没有引入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前提下,学生不易理解,易理解为氧化剂到氧化产物。 1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