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9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第三章 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纲解读 1.掌握Na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掌握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其用途。 3.掌握Al3+、AlO、Al(OH)3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5.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 6.能鉴别溶液中的Fe2+、Fe3+。 7.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第9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的物理性质 (1)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2)密度:ρ(H2O)>ρ(Na)>ρ(煤油)。 (3)熔点:低于100 ℃。 (4)硬度: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Cl2:2Na+Cl22NaCl (2)与水的反应 ①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 (1)钠的取用方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取黄豆大小的钠,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2)钠失火的处理:沙土盖灭,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3.钠的制取及保存 (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4.钠的用途 (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TiCl44NaCl+Ti。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四、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1.一般性 2.特殊性 (1)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3)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五、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 (1)洗、烧:将铂丝蘸稀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2)蘸、烧:蘸取试样(固体也可以蘸取)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3)洗、烧:将铂丝再蘸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就可以继续做新的实验了。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的方法是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 (2)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3)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 )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5)CO2通过Na2O2粉末后固体质量增重。( ) 答案 (1)√ (2)√ (3)× (4)√ (5)√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必修一P53 T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很快变暗,是因为生成了Na2O2 B.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C.Na+有很强的氧化性 D.NaCl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这是NaCl的化学性质 答案 B 考点1 钠的性质及用途 典例1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原温度后溶液的pH增大 B.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C.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放入NH4NO3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解析 A项错误,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钠,钠与水反应消耗水且生成NaOH,从而会有部分NaOH晶体析出,同时生成氢气,由于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溶液的pH不变;B项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NaOH与CuSO4反应会出现蓝色沉淀;C项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白色沉淀;D项错误,钠与水反应放热,生成的NaOH与NH反应生成NH3·H2O,NH3·H2O部分分解产生的少量氨气会与氢气同时放出,故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 C 名师精讲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1)钠与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如:Na与MgSO4溶液的反应,先考虑Na与水反应,再考虑MgSO4与生成的NaOH溶液反应。 (2)钠与不同盐溶液反应实验现象的描述 ①共性 因为钠与不同的溶液反应均属于剧烈的置换反应,故有共同的现象产生:a.浮:钠浮在液面上;b.熔: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c.游:在液面上不停地游动直至反应完;d.响:反应中不停地发出“嘶嘶嘶”的响声。 ②差异性 与酸及能形成弱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H+浓度较大,反应比与水剧烈,最后钠可能在液面上燃烧;与盐溶液反应时,还可能会生成沉淀(如生成难溶碱)、气体(NH3)等。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与硫化合时可以发生爆炸 B.等质量的两块钠与足量氧气分别在加热条件下和常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一样多 C.钠着火燃烧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工业上可用钠冶炼金属钛 答案 C 解析 A项,金属钠的性质活泼,与活泼性较强的硫粉混合在一起研磨或加热会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爆炸,正确;B项,钠原子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通常只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等量的钠与足量氧气发生反应,无论生成Na2O或Na2O2均失去相同个数的电子,正确;C项,钠着火燃烧时可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灭火,同时不能与水等与钠反应的物质接触,故不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不正确;D项,金属钠还原性强,是常用的强还原剂,正确。 2.取一支大试管,加入20 mL饱和澄清石灰水(ρ=1.06 g·cm-3),再加入5 mL苯(ρ=0.87 g·cm-3),静置后缓慢加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ρ=0.97 g·cm-3)。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观察到的有( ) ①钠在饱和澄清石灰水层反应并四处游动 ②有气体产生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钠在石灰水与苯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⑤钠停留在苯层不反应 ⑥钠块最后消失 A.①②⑥ B.②③④⑥ C.⑤ D.①②③⑥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金属钠的密度小于饱和澄清石灰水,但大于苯,故将金属钠投入盛有石灰水和苯的大试管中,钠会处于二者的界面处;同时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H2,H2对金属钠产生推动作用,故金属钠在界面处可能上下跳动。由于有NaOH生成,并放出热量,Ca(OH)2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有Ca(OH)2析出,溶液变浑浊。 考点2 氧化钠、过氧化钠 典例2 (2017·阜阳模拟)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1 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数目为NA 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 解析 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A错误;Na2O2的电子式为Na+[]2-Na+,1 mol Na2O2中阴离子数目为NA,B正确;Na2O2具有强氧化性,铝、木炭具有还原性,C正确;Na2O2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Na2O2与SO2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Na2O2+SO2===Na2SO4,D正确。 答案 A 名师精讲 1.Na2O2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 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2O2的性质 (1)Na2O2的强氧化性 (2)遇KMnO4等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2。 (3)遇CO2、H2O、H+则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2.Na2O2与CO2和H2O反应的五大关系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即为生成氧气的量。 (3)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都不容易直接发生)。 (4)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 e-。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看做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 3.某溶液中含有HCO、SO、CO、CH3COO-4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 A.CH3COO- B.SO C.CO D.HCO 答案 A 解析 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HCO+OH-===CO+H2O,HCO浓度减小,CO浓度增大;SO具有还原性,被Na2O2氧化,浓度减小;CH3COO-浓度几乎不变。 4.取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a g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容器内有b g氧气,测得b>a ,下列物质中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COOH B.HCHO C.CH4 D.C6H12O6 答案 A 解析 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在O2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2、H2O,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对生成物变式:Na2CO3~Na2O2·CO,2NaOH~Na2O2·H2,可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与CO2同物质的量的CO质量+与H2O同物质的量的H2质量,质量增加部分物质的组成可以表示为nCO·mH2,即化学式可表示为nCO·mH2的物质完全燃烧后能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而题述有机物反应后容器内氧气质量大于原氧气质量,故有机物的化学式符合nCO·mH2·xO2形式。HCOOH可以改写为CO·H2·O2 形式,故A符合;HCHO可以改写为CO·H2,故B不符合;CH4中没有氧元素,反应后氧气质量小于原氧气质量,故C不符合;C6H12O6可以改写为6CO·6H2形式,反应后氧气质量等于原氧气质量,故D不符合。 考点3 碳酸钠、碳酸氢钠 典例3 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是( ) A.分别加热两种固体,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取两种固体溶于水,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C.分别取两种固体各1 g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 D.分别取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再将反应所得溶液分别经加热、蒸干、灼烧后称重 解析 A项,NaHCO3遇热分解生成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Na2CO3遇热不分解,所以可以鉴别。B项,Na2CO3和Ba(OH)2溶液发生反应:Ba2++CO===BaCO3↓,NaHCO3和 Ba(OH)2溶液发生反应:Ba2++2OH-+2HCO===BaCO3↓+2H2O+CO,溶液均变浑浊,所以不能鉴别。C项,Na2CO3溶于水放热,NaHCO3溶于水吸热,所以可以鉴别。D项,Na2CO3和NaHCO3的摩尔质量不同,等质量时物质的量不同,最终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也不同,所以可以鉴别。 答案 B 名师精讲 1.判断类别,用准性质,突破Na2CO3、NaHCO3的鉴别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2.用数形结合理解Na2CO3、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第一步:CO转化为HCO,无气体产生;第二步:HCO与H+反应产生CO2。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5.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答案 C 解析 滴加盐酸先发生反应OH-+H+===H2O,再发生反应CO+H+===HCO,最后发生反应:HCO+H+===CO2↑+H2O;因n(OH-)=n(CO)=0.01 mol,故加入0.02 mol HCl后开始有气体生成,故C正确。 6.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Ⅰ~Ⅳ所示。 (1)图Ⅰ、Ⅱ所示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Ⅱ (2)2NaHCO3Na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D (3)NaHCO3 考点4 碱金属的性质及焰色反应 典例4 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氯气、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 C.碳酸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解析 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氮气直接反应;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由Na2CO3加热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热也不分解。 答案 C 名师精讲 1.碱金属的常见设问点 (1)碱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现象; (2)碱金属单质的保存(注意碱金属的密度); (3)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判断; (4)碱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的比较; (5)碱金属的碳酸盐性质的比较; (6)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关的碱金属的应用。 2.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现象只与元素的种类有关,而与元素的状态无关,如Na+、Na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2)观察钾的焰色反应时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目的是滤去黄光以免产生干扰。 7.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 答案 B 解析 某些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有颜色,A、D不正确;焰色反应为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态或游离态)无关,同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相同,B正确;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透过蓝色钴玻璃,C错误。 8.已知铷是37号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铷37Rb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 ③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 ④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离子相同 ⑤它是还原剂 (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氢化铷溶于水显酸性 B.氢化铷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 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 D.氢化铷中氢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 答案 (1)五 ⅠA (2)①③⑤ (3)D 解析 (2)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②错误;由R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④错误;Na、Rb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知,Rb的金属性比Na强,故①③⑤正确。 (3)由反应RbH+H2O===RbOH+H2↑可知,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水作氧化剂,而Rb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1价变为0价,RbH作还原剂,H-核外有两个电子,D项正确。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54分) 1.取一小块金属Na,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答案 C 解析 钠的熔点低,加热时先熔化,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Na2O2淡黄色固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B.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由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①中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C.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过氧化钠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易变质 答案 B 解析 Na2O2中钠的化合价为+1,1 mol Na只能失去1 mol e-,A错误;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C错误;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因与CO2和H2O反应而易变质,D错误。 3.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 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 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 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答案 C 解析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然后通入CO2,利用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而析出。由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NH3,但为了防倒吸,所以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考虑NH3的尾气处理所以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即C选项正确。 4.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碱金属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C.它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rOH,这是一种极强的碱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答案 B 解析 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金属锂到金属钫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越来越复杂,可以产生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甚至臭氧化物等。 5.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 ①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②Ⅱ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③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Ⅳ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图像Ⅰ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①正确;图像Ⅱ中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 ,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②正确;图像Ⅲ中,Oa段消耗HCl的量等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③不正确;图像Ⅳ中,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 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④不正确。 6.(2017·长沙长郡中学月考)为了使宇航员在飞船中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盛有Na2O2或K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产生氧气。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 ②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等量氧气时,需水和CO2的质量相等 ③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等量氧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④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相同 ⑤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与H2O ⑥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⑦Na2O2与水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⑧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A.①③⑥⑧ B.③⑦⑧ C.②⑤⑥⑦ D.①④⑧ 答案 B 解析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2,①错误;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等量氧气时,需水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但质量不相等,②错误;Na2O2分别与水及CO2反应产生等量氧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③正确;Na2O2的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原理不相同,前者是氧化,后者是化合,④错误;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4,⑤错误;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同时还有氧气产生,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⑥错误;Na2O2 与水反应过程中,Na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⑦正确;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先变蓝,但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溶液后褪色,⑧正确。 7.在含有Fe2+、Fe3+、Al3+、NH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几乎没有改变的是( ) A.Fe2+ B.Fe3+ C.Al3+ D.NH 答案 C 解析 Fe2+被Na2O2氧化成Fe3+,Fe2+数目减少,Fe3+数目增多;NH与NaOH(由Na2O2与水反应生成)反应放出氨气,NH数目减少;Al3+发生如下变化:Al3+→Al(OH)3→AlO→Al3+,Al3+数目几乎没有改变。 8.(2017·贵州调研)一定量的Na2O2与CO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为41.8 g,恰好与1 L 1 mol·L-1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1.8 g固体物质为Na2CO3 B.41.8 g固体物质为0.1 mol Na2CO3和0.4 mol Na2O2的混合物 C.41.8 g固体物质为31.2 g NaHCO3和10.6 g Na2CO3的混合物 D.一定量的Na2O2为78 g 答案 B 解析 如果41.8 g固体全为Na2CO3,即0.39 mol,则其不可能恰好与1 L 1 mol·L-1的稀盐酸完全反应,A错误;根据钠离子守恒,知B符合题意;Na2O2与CO2反应不可能生成碳酸氢钠,即C错误;根据钠离子守恒,可求出一定量的Na2O2为0.5 mol,即39 g,所以D错误。 9.(2017·河南十校联考) 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组合中不符合该关系的是( ) A B C D X HCl Na2O2 Na2CO3 SO2 Y FeCl2 NaOH CO2 Na2SO3 Z Cl2 Na2CO3 CaCO3 H2SO4 W FeCl3 NaHCO3 Ca(HCO3)2 NaHSO3 答案 B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X能转化为Y和Z,Y和Z能发生反应生成W,B项中NaOH和Na2CO3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0.(2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及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有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方案2得到的结论正确,则白色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_____成立。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2)Na2CO3 (3)假设2 方案2实验①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有CO,②中加酚酞无明显现象,说明无Na2O (4)4Na+3CO22Na2CO3+C (5)不同意,因为反应体系中无氢元素(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Na2O、Na2CO3溶于水所得溶液均呈碱性,因此不能通过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这一现象判断白色物质为Na2O。 (2)~(3)方案2实验①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物质中有Na2CO3,实验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白色物质中无Na2O,因此白色物质为Na2CO3。 (4)根据Na转化为Na2CO3可知,Na作还原剂,则CO2作氧化剂转化为C,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5)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因为反应物为Na、CO2 ,不含氢元素,故不可能生成NaOH。 11.(2017·衡水模拟)(26分)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SO2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有关资料:Na2SO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氧化成Na2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a2O2+2SO2===2Na2SO3+O2 (2)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不合理 ①稀HNO3能将BaSO3氧化为BaSO4 ②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SO氧化成SO 解析 (1)主要类比教材中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书写。 (2)主要考查对亚硫酸盐的检验,即通过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SO2,然后通过特征现象(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进行检验。 (3)主要考查SO的检验,即先用稀盐酸酸化,然后加入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进行检验,而不是先加钡盐溶液后加酸,主要是因为亚硫酸盐极易被HNO3或Na2O2等氧化性物质氧化成硫酸盐而对SO的检验造成干扰。查看更多